小佳河鎮

小佳河鎮

小佳河鎮位於黑龍江省饒河縣中部,地處撓力河與小佳氣河交匯處,距縣城60公里,東經133°44′,北緯47°3′,是饒 河縣北部農村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全鎮總面積487.5平方公里。全鎮轄區14個行政村,19個自然屯和三個居民委,總人口1.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0.91萬人。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小佳河鎮小佳河鎮
小佳河鎮自然資源豐富,其中耕地面積7200公頃,林地面積5333公頃,盛產大豆玉米水稻小麥等農產品,森林覆蓋率51%,主要出產紅松水曲柳等優質原木幾十種;水利灌溉控制面積1667公頃,占總耕地的23%;撓力河兩岸的草原面積1000公頃,是發展畜牧業的天然牧場。有生長快,草質優良、營養豐富等特色草本植物,載畜量可達5萬頭只;水面173公頃,開發漁池35公頃,撓力河的黑背紅腹鯽魚全國獨有,味道最鮮美,還盛產鯉魚狗魚黃顙鯰魚鰲花等水產品;野生動物有東北虎狍子野豬等;有鹿茸五味子刺五加等名貴中草藥材,盛產猴頭蘑菇木耳蕨菜松籽榛子蜂蜜等土特產品;礦產有等,在鎮西部白土溝有12.5米深、25平方公里並且儲量達到一億立方米的鋁礬土礦,品質好,含量高是制陶瓷的上佳材料。

經濟發展

小佳河鎮綜合經濟實力較強。2001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53億元,比2000年增長0.6%,其中鄉鎮企業產值0.76

小佳河鎮農民協會
億元,農林牧漁收入實現0.7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383元,全口徑實現稅金278萬元,本級財政收入193萬元,在全縣農村經濟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獲得第二名。

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該鎮是饒河縣最大的農業鎮和糧食主產區,也是饒河縣最大農副產品集散基地。由於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依靠科技進步,適應市場需求,加強標準化作業,增加生產投入,農業生產登上了新台階。特別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立以綠色、特色農產品和優勢產業為支撐的農村經濟新格局,確定“打特色經濟牌、走結構調整路”的鎮域經濟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綠色有機工程,使全鎮的農業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初步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市場農業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2001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700萬元,糧豆薯總產量達到3.8萬元,分別比1998年增長29.4%、15.7%,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綠特色種養業已初具規模,綠色種植業面積達到6.8萬畝,其中綠色水稻種植2.5萬畝,綠色有機大豆3萬畝,經濟作物1.3萬畝;特養殖業重點發展了“兩黑一白”項目,東北黑蜂發展2000箱,地栽木耳50萬袋,絨山羊5000餘只,並且培植了水草資源豐富的杏樹村成為養殖絨山羊的專業村。綠特色經濟的發展使農民年人均增收200餘元,基本形成了稻米、浸油、蜂蜜等企業集團,並已經運行,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小佳河鎮農民協會科普大集
工業生產穩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的招商引資上項目,在優惠政策寬鬆環境指引下,小佳河鎮加快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工業生產步伐,發揮本地資源多、發展潛力大的優勢,通過扶優扶強、發展龍頭、組建集團、使其超常規發展,基本形成了制磚、建材、液化氣、木製品加工和稻米加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新組建了撓力河米業有限公司,年生產加工銷售精潔米25萬噸,創造利潤40萬元,遠銷俄羅斯等國內外;投資200餘萬元建成了小佳河液化氣站,輻射到周邊農場、鄉鎮、林場、市縣等地,年可創利稅20萬元;小佳河磚廠經重新組合、擴建廠區、更新設備,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現年可生產優質紅磚2.5萬餘塊,成為全縣最大廠家之一;小佳河糧庫是全縣最大的糧儲備基地,現占地面積18.4萬平方米,烘乾、晾曬、送輸等設施齊全,可儲存糧食30萬噸,每年向國家調撥5萬餘噸的糧食;鎮有地板塊衛生筷丸棒鏇切板等木製加工廠25家,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另外還有建材、生產物資企業11家和4家,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特質基礎。鄉鎮企業總產值占全鎮社會總產值的比例達49%,而且容納了大量的勞動力,2001年全鎮已有3200餘名農業勞動力轉移到企業,加快了農民致富步伐。

非國有經濟發展勢頭旺盛。隨著工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鄉市場繁榮活躍,購銷兩 旺。市場載體迅速,商飲服務網點大幅度增加,現有綜合封閉市場和綜合批發零售集貿各一處,商飲服務網點175個,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商批發、零售市場體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0餘萬元,城鎮集市貿易總額120萬元,個體工商業戶和自營經濟從業人員已達0.25萬人。非國有經濟呈現出投資少、效益好、發展快、生命力旺盛的特點,為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方便了人民民眾日常生活所需。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在“小城鎮帶動戰略”和強鎮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鎮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強城鎮區域建設與管理,制定出台了《小佳河鎮2000年——2010年小城鎮建設發展遠景規劃》。自1999年以來,城鎮基礎設施先後投資150餘萬元,維修鎮內所有道路。總面積10067.2平方米,鋪砂石19680立方米,主街道兩則砌“U”管2000米,達到砂石化平整,排水通暢,在商業街、鎮東路安裝路燈20盞,新建停車場1600平方米,自來水入戶率達40%,商品住宅樓10幢,辦公樓,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564門,電話普及率達到45%,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獲得長足發展。幾年來,教育工作獲先進鎮,擁有教職員工214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35人,小佳河鎮中學為市級先進中學,中心國小及村小為省級“兩全”先進學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均達到100%;電視轉播和插轉台1座,可同時播和放16套電視節目,有線電視普及率達到85%,鎮衛生院占地240平方米,住院樓、門診房達120平方米,X光、B超等醫療設施完善,內、外、兒、婦、牙、中醫等各科室齊全,醫院床位20張,醫療防疫人員64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1‰,村衛生所,鎮敬老院都達到規範化標準。

小佳河鎮基本情況表

新農村建設

小佳河鎮新農村建設
雙鴨山市饒河縣小佳河鎮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科學規劃、以點帶面、重點推進、分步實施”的工作思路,因村制宜,分類實施,走出一條試點牽動、整體推進的鎮村共建之路,實效顯著。

小佳河鎮紮實推進“一鎮二個試點村三個推進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實地測量,針對該鎮中心低四周高、雨水大易積水的實際,投入資金5萬元,下涵管39節,治理鎮北、鎮西5條排水溝4000餘延長米,切實方便民眾生活;出動機動車50餘輛,鋪墊砂石2000餘立方米,清理垃圾、占道物40餘處,有效方便農民民眾出行;引導農民民眾栽植花草和樹木,使全鎮綠化面積達到10500平方米,栽植楊樹3.5萬株,松樹1萬株,垂柳1000株,全鎮基本實現美化、綠化、淨化的目標。他們還開展文化場所建設,建成了集圖書館、活動室和電視、廣播等文化設施於一體的鎮文化站和文體活動廣場,村屯建立村民活動室,並投入使用,豐富了農民民眾的娛樂生活;積極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加大農村醫療衛生的投入,全面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使全鎮農民參保率達到95%,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

小佳河鎮地方文化
小佳河鎮採取多種方式籌措新農村建設資金,突出建設重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與幫建單位共同確定建設項目,從幫建單位爭取資金重點進行了東風村茅草屋改造、綠化植樹、道路硬化、自來水入戶等項目建設。目前,全鎮共爭取到幫建資金339.6萬元,全部用於新農村建設。小佳河鎮抓住招商引資的有利契機,充分利用交通便利、民眾勤勞的地源和人文優勢,積極爭取外來客商投入建設資金,共同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目前,共爭取到外來客商15戶,到位資金1100萬元,開發商服住宅樓10000平方米,建設糧食烘乾塔2座,年烘乾倉儲糧食10萬噸,切實改善城鎮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小佳河鎮共爭取道路建設資金567萬元,硬化道路13.6公里,鋪設砂石路4.5公里,有效改善了全鎮道路狀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