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聯鄉

西聯鄉

西聯鄉隸屬於黑龍江省克山縣。位於克山縣最西部,東與西河鎮、西城鎮相連,西與訥河市通南鎮接壤,南與依安縣上游鄉為鄰,北面是發展鄉。全鄉總面積250,197畝,其中耕地面積177,930畝。盛產小麥、大豆、馬鈴薯、玉米、亞麻、甜菜等。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西聯鄉地處丘陵漫崗地帶,屬於世界三大黑土地帶之一,全年有效積溫2200---2300攝氏度,無霜期在115天右,為第三和第四積溫帶之間,具有生產綠色食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盛產小麥大豆馬鈴薯玉米亞麻甜菜等。

西聯鄉機械化耕作

西聯鄉距鄉政府西南5公里,有一石英砂礦,儲量為200多萬立方米。自1992年以來,西聯鄉通過實行土地連片種植、大機械作業,加速了勞動力轉移,實現了土地,農業機械、勞動力等諸生產要素的規模重組,從而走出一條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條件下,調整農村經濟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特色之路。幾年來,西聯曾榮獲國家農業部授予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單位”,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農業先進鄉”,省委授予的“六個好建設先進黨委”,省政府授予的“人民滿意公務員”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

行政區劃

西聯鄉現有8個行政村,42個自然屯,8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412戶,其中:農業戶數6211戶;總人口數24415人,其中:農業人口23765人,勞動力總數13835人,其中:男勞動力7888人,女勞動力5947人。

西聯鄉地理位置

機構設定:鄉編制為39人,其中行政18人,事業21人,工勤1人。2004年西聯鄉黨政機構調整為“三辦”,即平安辦、經濟辦、服務辦。目前,全鄉有鄉級衛生院一所,一所鄉辦中學,九所農村國小

組織建設:鄉黨委下設15個基層黨支部,其中村黨支部9個,機關企事業黨支部6個;有62個黨小組;561名黨員,其中男黨員506名,女黨員55名;有後備幹部47名,其中:村級後備幹部38名;入黨積極分子138名,其中:35歲以下,高中學歷以上的25名;有五好支部6個;四好黨員259名;有電教播放點159個,其中:村級9個,屯級40個,戶級110個;大喇叭入屯42個,覆蓋率100%;已建立種、養、加各業黨員服務區聯合體27個,加入聯合體農戶2213個。

各類企業共517家,其中,工業企業169戶,運輸186戶,商飲服務共162戶,從業人員2118人,占已轉移勞動力總數的24%。全鄉有油坊32家,每年加工大豆4000噸,生產大豆食用油700多噸,豆餅3000噸。

資源特產

西聯鄉西聯鄉

特色資源:西聯鄉三面臨江,舟楫十分便利。銅胥路沿新路、鍾古路主幹通道橫貫境內。全鄉21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銅陵市4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已落戶境內,有千畝苗木花卉、萬畝青山、2萬畝水面、3萬畝良田。經濟以農業為主,是一個典型的魚米之鄉。

傳統的特產:盛產的“汀豆”是大豆的佼佼者,大蒜再興圩蘿蔔和紅心毛芋東湖螃蟹和老鱉、野生黃鱔也久負盛名,太平街燒餅脆香帶鹹,久食不膩為可口的茶點,是饋贈佳品。汀洲臭乾“臭”、“香”、“鹹”、“甜”、“鮮”,味道獨特是銅陵“八寶菜”之一。

太平、鍾倉街道小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商業繁榮,飲食、服務業等社會服務日趨完善。

農業

西聯鄉作為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和綠色食品基地,種植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憑藉土地連片種植的模式、雄厚的機械力量以及全鄉各級幹部的全方位的服務,為發展訂單農業和綠色食品生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02年,西聯鄉被定為“東北農業大學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同年,西聯鄉生產的綠色大豆和馬鈴薯,獲得國家A級“帥哥牌”大豆、“全面牌”馬鈴薯綠色標識。2004年共播種小麥0.5萬畝;大豆14.5萬畝;玉米0.5萬畝;雜糧0.2萬畝;薯類1.2萬畝;亞麻0.3萬畝;甜菜0.15萬畝;水稻0.16萬畝;其它0.2萬畝。

西聯鄉西聯鄉
2003年,全鄉黃牛存欄6020頭,山綿羊15600隻,生豬存欄11500頭,養禽30萬隻。養殖大戶106戶,其中養豬的14戶、養牛16戶、養羊48戶、養雞28戶。西聯鄉有擴大養殖規模、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的巨大潛力。全鄉有擴大養殖、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的巨大潛力。全鄉土地資源豐富,如果需要,每年可以拿出5萬畝耕地種植飼料,可飼養奶牛1萬頭,出欄肉牛1萬頭。2001年,西聯鄉作為齊齊哈爾市山鷹牧業公司的肉雞生產基地,一年出欄肉雞30萬隻。繁育站點有鄉中心站,合富、合發、大眾4個,全年改良黃牛2780頭。

全鄉有6個集體機耕隊,3個股份制農機作業公司,46台大型拖拉機,7台聯合收割機,345台(件)配套農機具,農機場、庫、棚面積8.6萬平方米,農機固定資產總額1300萬元。

2003年全鄉總收入7370萬元,其中種植業因遭受歷史罕見的旱澇災害,產量僅為常年的40%,實現收入2880萬元,畜牧業收入1576萬元,勞動力轉移收入29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14元。

武義縣西聯鄉

武義縣西聯鄉位於浙江省武義西南部,東南與柳城鎮相連,西瀕遂昌縣,北接金華湯溪;鄉政府駐地馬口,距縣城50千米,面積122.3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人口0.64萬。1950年原河西鄉和西原鄉合併稱西聯鄉,1958年為柳城(衛星)人民公社西聯管理區,1961年建西聯公社,1983年復稱西聯鄉。系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武義縣第一個革命老區鄉。

西聯鄉西聯鄉

該鄉面積遼闊,水力、礦產、森林資源極為豐富。西北部地勢高峻、崇山重疊、峙聳蜿蜒,海拔千米以上山峰9座,境內與遂昌縣為界的牛頭山,海拔1560.2米,為金華市最高點。東部多丘陵,溪澗縱橫,主要溪流有西溪(午溪),源於牛頭山北嶺,經內庵水庫至大溪口,有章溪匯入續東流併入宣平溪。建有內庵、青嶺兩座中型水庫,總庫容3799萬立方米;有宣平溪二級電站和5座小水電站,總裝機1.37萬千瓦。有金礦體60餘個、銀礦脈10條,總儲藏量銀11噸、金50公斤;有省級中型螢石礦區,貯藏量50萬噸以上,系出口創匯產品。有山林地7133.3公頃,其中牛頭山麓有9000多畝原始森林,130多種珍貴樹種和虎、豹、猴等珍稀野生動物,2002年11月市環保局批准該鄉為市級生態鄉,2005年3月省林業廳批准牛頭山區域為省級森林公園。

農業以稻穀、玉米為主;經濟特產有板栗茶葉宣蓮香菇蠶桑藥材獼猴桃筍乾箬葉等,現有特產基地1.1萬畝,人均1.6畝;建有武義縣第一個食用菌示範基地——香菇園區,工業有小水電、採礦、竹木加工、制茶等。

該鄉馬口區域是武義縣搬遷時間最早、搬遷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下山脫貧點。至今,已有17個行政村的29個自然村1399戶、4133人搬遷下山,其中瓏坑等4個村遷柳城、三筍坑遷桃溪,四百田等4零點村遷王宅,其他8個行政村891戶、2601人遷居馬口區域,飲水、用電、道路、通訊、排污等配套設施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小集鎮規模。柳城至遂昌省級公路橫穿境南,並有馬口經大溪口至原下田,經內河洋至章五里兩條縣級公路,實現村村通公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