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肌萎縮症

腓肌萎縮症

腓肌萎縮症是一類臨床較少見的慢性進行性周圍神經病變。腓肌萎縮症又稱進行性神經性肌萎縮症或Charcot—marie—Tooth病,是一類臨床較少見的慢性進行性周圍神經病變。主要病理改變是周圍神經對稱性的節段性脫髓鞘和軸突變性,以下肢為重。一般認為本病是一家族性遺傳疾病,多數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基本信息

病因

CMT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部分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性連鎖顯性遺傳和X-性連鎖隱性遺傳。

臨床表現

1.腓骨肌萎縮症Ⅰ型
腓肌萎縮症腓肌萎縮症
發病在兒童期或青春期,有2/3病例在10歲前發生,經常表現運動發育落後。男性比女性多見。本病在同一家族患病的個體中,發病年齡及病情嚴重程度均有較大變異。女性症狀較輕。早期症狀表現雙下肢遠端開始,雙下肢無力,行走及跑步漸感困難,肌肉萎縮常由腓骨伸趾總肌及足部小肌肉開始,然後脛前肌萎縮漸向上發展。肌萎縮一般不超過大腿下1/3,故大腿和小腿形成鮮明對比。由於足部肌萎縮,可出現高足弓,足下垂,錘狀或爪形趾。患者可有跨域步態。一般在晚期方累及手部及前臂肌肉,手指不能伸直,精細動作難以完成,而上臂發育正常。肌萎縮進展非常緩慢,部分患兒可有感覺障礙,深感覺受累常表現為天黑時步態不穩。有些患者肢端較冷,少汗或發紺,早期反射消失,隨後其他腱反射相繼減弱或消失。
2.腓骨肌肌萎縮症Ⅱ型
發病較晚,2/3病例在10歲後發病。進展較慢,肌肉萎縮和無力較CMTⅡ型輕,且感覺障礙不如Ⅰ型明顯。

檢查

1.腦脊液檢查
CMTⅠ型,半數患兒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2.肌活檢檢查
肌活檢顯示為神經源性肌萎縮,神經活檢CMTⅠ型的周圍神經改變主要是脫髓和Schwann細胞增生形成“洋蔥頭”樣改變;CMTⅡ型主要是軸突變性。
3.神經電生理檢查
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是本病重要電生理特徵,嬰兒周圍神經傳導速度(NCV)低於正常值60%以上,大於3歲患兒NCV低於38m/s,CMTⅡ型的周圍神經動作電位波幅<正常低限的80%,神經傳導速度在正常值低限或輕度減慢。

診斷

診斷主要依靠遺傳家族史,臨床特徵,神經電生理檢查和神經活檢。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分子遺傳學分析也可以用於診斷。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的慢性運動感覺神經病,應考慮有本病的可能,根據青少年起病隱匿,進行性下肢遠端肌萎縮,且有特殊的分布形式(以大腿下1/3為限,呈“鶴腿”),但肌力相對較好,腱反射常減弱或消失,套式感覺障礙等特點,診斷不難,有陽性家族史者可助確診。

治療

目前無特殊療法,可對症處理,如外科手術矯形、穿矯形鞋,強調支持療法。可進行康復訓練改善肌肉功能。患兒進入青春期,為了減輕弓形足及足下垂,可進行踝關節融合術。

病例

症歷1:患者男性,32歲.數年來漸感雙下肢進行性無力,尤以膝以下為甚.一年前感覺在進行細微動作時較困難,右上肢功能障礙較左上肢嚴重。患者有明顯家族史。檢查見雙踝僅能中度背屈,外翻時肌力減退,肢體活動範圍正常,雙上肢肌肉明顯萎縮.
1病例2:男,78歲。於3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肢無力,逐漸出現左下肢無力,走路不穩,未經系統治療。近一年來雙下肢無力加重,活動受限、麻木,並發現肌萎縮,伴輕度尿頻、尿急。無陽性家族史。檢查:意識清,顱神經正常,雙上肢肌力、肌張力正常。

盤點常見的遺傳病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科學家們成功的把基因和疾病聯繫在一起。人們可以預先通過基因篩查來預測可能罹患的遺傳病。比如,GOOGLE公司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就在其妻子的23andme生物技術公司通過測序發現自己可能在未來患帕金森氏綜合症,他積極通過各種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並投入巨資進行相關的研究。但如同一把雙刃劍,基因篩查也使一些攜帶突變基因的人在社會各個方面受到歧視,讓我們來關注一下遺傳疾病吧!
黑棘皮症| 短趾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紅綠色盲| 抗維生素D佝僂病|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脊柱裂| 先天性聾啞| 蠶豆病 | 強直性肌營養不良| 亨廷頓氏病| 老年性痴呆症| 精神分裂症| 脆性X綜合徵 | 原發性高血壓| WILSON 氏病| 成人多囊腎病| 馬凡綜合徵 | 侏儒綜合徵| 視網膜色素變性| 糖原貯積症| 神經鞘脂貯積症| 黏多糖貯積症 | 半乳糖血症| 白癜風| 性反轉綜合徵| WILMS 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 成骨不全病| 自毀容貌症| 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 強直性脊柱炎| 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 牛皮癬| 多囊腎| 脆骨病| 神經纖維瘤| 上瞼下垂| 類風濕性關節炎| 癲癇| 先天性心臟病| 高膽固醇血症| 唇裂| 齶裂| 魚鱗症| 多指| 著色性乾皮病| 腓肌萎縮症| 並指| 畸形足| 青光眼| 全身自化| 結腸息肉症| 先天聾啞| 原發性小睪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