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lerolemia,FH)又稱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臨床特點是高膽固醇血症、特徵性黃色瘤、早發心血管疾病和陽性家族史。FH是兒童期最常見的遺傳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質代謝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可導致各種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併發症出現,是冠脈疾病的一種重要危險因素。

基本信息

簡介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一種遺傳性高脂蛋白血症。患者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兩者都增高,而且血膽固醇也增加。可出現黃色瘤動脈硬化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人群發生比例為1:500,其特徵為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水平明顯升高,常常超過61毫摩爾/升,伴肌腱黃色瘤和早發冠心病。病因是由於肝臟表面特異性的LDI-受體數目減少或缺乏,導致肝臟對血循環中LDL-膽固醇的清除能力下降,進而引起血循環中LDL-膽固醇的水平升高。根據I-DL受體的數目,分為兩種類型: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和雜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臨床上極其罕見,發生率僅為百萬分之一。這類患者由於LDL受體缺乏,出生後不久,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很高,一般在18.l~31.1毫摩爾/升之間。隨年齡的增長,可以在身體的許多部位發生皮膚黃色瘤和肌位黃色瘤。大多數患者在40歲以前就有嚴重而廣泛的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頸動脈、骼動脈、股動脈等都會受累,甚至患兒3歲時就死於心肌梗塞。

雜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臨床上並不少見。這類患者LDL受體數目僅為正常數目的一半,故其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較正常人明顯升高,大部分患者血清總膽固醇水平最終可達9.1~12.9毫摩爾/升,伴有皮膚黃色瘤和肌位黃色瘤的發生。患者常常過早發生冠心病,男性患者通常在40~50歲出現冠心病症狀,而女性患者則大約比男性遲10年發生。

病因學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病因學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病因學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是一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有家族性的特徵,患者本身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膽固醇數值異常超高,若為同合子患者時其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膽固醇數值是正常人的4-6倍,通常LDL-C 為500-1200 mg/dL,甚至超過700 mg/dL,但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正常;也易於生命早期罹患心血管疾病。 因膽固醇沉澱而形成的黃色瘤(Xanthomas)經常會在生命早期中出現,局部性的分布於手肘(elbows)、 膝部(knees)以及手指間關節與阿基里氏腱(Achilles tendons)等位置。

該病的發病機制是細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體 (LDLR)基因突變,導致LDLR缺如或異常,體內低密度 脂蛋白代謝障礙,血漿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升高。過量的LDL-C沉積於吞噬細胞和其它細胞,形成黃色瘤和粥樣斑塊,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發生率

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發生率為1/500~1/1,000,而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發生率則為1/1,000,000。此症成人患者非常多,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過去曾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者,如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減低死亡率或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小孩子常在腳跟、膝、手腕出現黃色瘤才會被診斷,有時會合併角膜弓或動脈硬化產生。

引起的症狀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引起的症狀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引起的症狀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黃色瘤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引起的黃色瘤

黃色瘤(xanthoma)是一種異常的局限性皮膚隆凸起, 其顏色可為黃色、桔黃色或棕紅色, 多呈結節、斑塊或丘疹形狀, 質地一般柔軟。主要是由於真皮內集聚了吞噬脂質的巨噬細胞(泡沫細胞)又名黃色瘤細胞所致。根據黃色的形態、發生部位, 一般可分為下列六種:
(一)、肌腱黃色瘤(tendon xanthoma)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結節狀黃色瘤,發生在肌腱部位, 常見於跟腱、手或足背伸側肌腱、膝部股直肌和肩三角肌腱等處。為圓或卵圓形質硬皮下結節, 與其上皮膚粘連, 邊界清楚。這種黃色瘤常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較為特徵性的表現。
(二)、掌皺紋黃色瘤(palmar crease xanthoma) 是一種發生在手掌部的線條狀扁平黃色瘤, 呈桔黃色輕度凸起, 分布於手掌及手指間皺摺處。此種黃色瘤對診斷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價值。

(三)、結節性黃色(tuberous xanthoma) 發展緩慢, 好發於身體的伸側, 如肘、膝、指節伸處以及髖、踝、臀等部位。為圓形狀結節, 其大小不一, 邊界清楚。早期質地較柔軟, 後期由於損害纖維化, 質地變硬。此種黃色瘤主要見於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四)、結節疹性黃色瘤(tuberous eruptive xanthoma) 好發於肘部四肢伸側和臀部, 皮損常在短期內成批出現, 呈結節狀有融合趨勢, 疹狀黃色瘤常包繞著結節狀黃色瘤。瘤的皮膚呈桔黃色, 常伴有炎性基底。這種黃色主要見於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症。
(五)、疹性黃色瘤(eruptive xanthoma) 表現為針頭或火柴頭大小丘疹, 桔黃或棕黃色伴有炎性基底。有時口腔黏膜也可受累。主要見於高甘油三酯血症。
(六)、扁平黃色瘤(xanthelasma) 見於瞼周, 又有瞼黃色瘤之稱, 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黃色瘤。表現為眼瞼周圍處發生桔黃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狀或片狀瘤, 邊界清楚, 質地柔軟。泛發的可波及面、頸、軀幹和肢體, 為扁平淡黃色或棕黃色丘疹, 幾毫米至數厘米大小,邊界清楚, 表面平滑。此種黃色瘤常見各種高脂血症, 但也可見於血脂正常者。
上述不同形態的黃色瘤可見於不同類型的高脂血症,而在同一類型的高脂血症者又可出現多種形態的黃色瘤。經有效地降脂治療,多數黃色瘤可逐漸消退。
其他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變

除各種黃色瘤外, 還有兩個體徵也有助於高脂血症的診斷, 即角膜弓脂血症眼底改變。角膜弓(corneal arcus)又稱老年環,若見於40歲以下者,則多伴有高脂血症,以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為多見, 但特異性並不很強。脂血症眼底(retinal lipemia)改變是由於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顆粒脂蛋白沉積在眼底小動脈上引起光散射所致,常常是嚴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並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徵表現。此外,嚴重的高膽固醇血症尤其是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可出現遊走性多關節炎,不過這種情況較為罕見,且關節炎多為自限性。明顯的高甘油三酯血症還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應該引起注意。

臨床表征

哩臨床表症的研究

血清膽固醇升高,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s,VLDL)與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正常。
脂蛋白電泳分析(lipoprotein electrophoresis)(較少進行):用於確認高脂蛋白形式, 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電泳分析透過電流正負極把不同的脂蛋白分列出,然後觀察每種含量多少。一高脂蛋白症(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II)第二型可藉由此技術被確認。
1.早熟性的心血管疾病(Prema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如心絞痛(Angina pectoris)導致必需執行氣球擴張術(PTCA)或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來治療心臟血管狹窄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

2.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短暫的缺血性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s) 、腦血管意外/中風(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 Strokes)、外圍動脈阻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OD)。

3.早熟性動脈粥樣硬化(premature atherosclerosis)的家族史

4.身體上的症狀(並不會經常呈現):
肌腱的黃色瘤(Tendon xanthomas)(肌腱變得濃稠是由於小吞噬細胞的聚集且填滿了膽固醇),黃斑瘤(Xanthelasma)(眼瞼皮膚上略隆起的黃色斑塊,內含脂類物質),角膜老年環(Arcus senilis corneae)(角膜周邊部基質內類脂質沉著),虹膜上有發白的退色點。

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胎兒發現,僅有極少數脂質會聚集在大動脈與與冠狀動脈的血管內膜中。

臨床表現

本病最特徵的臨床表現為血 LDL-C水平增高、黃色瘤、角膜弓和早發性冠心病。雜合子血漿膽固醇濃度通常是正常人的2~3倍,純合子則較正常人高6~8倍。前者介於300 mg/dL~400mg/dL,而後者介於600mg/dL~1,200mg/dL。但也有些雜合子患者LDLC增高不明顯。純合子的臨床表現比雜合子嚴重得多。 血漿 LDL-C 水平增高促使膽固醇在身體其它組織沉著。沉積在肌腱者稱肌腱黃色瘤,以跟腱和手部伸肌腱多見,為FH的特有表現;在肘部和膝下也易形成結節狀黃色瘤;眼瞼處可形成扁平狀黃色瘤。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腱黃色瘤更常見,但並非所有FH患者都會出現。膽固醇在角膜浸潤則形成角膜弓。純合子在10歲以前即可出現,雜合子多在30歲後出現。角膜弓不是FH的特有表現,也可見於其它類型的高脂血症。 純合子 FH多在10歲左右就出現冠心病的症狀和體徵,降主動脈、腹主動脈、胸主動脈和肺 動脈主幹易發生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心瓣膜和心內膜表面也可形成黃色瘤斑塊,多在30歲以前死於心血管疾病。受體缺如的純合子預後更差。男性雜合子30~40歲就可患冠心病,女性雜合子的發病年齡較男性晚10年左右。 FH患者常出現反覆性的多關節炎和腱鞘炎,主要累及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抗炎藥物不能抑制。 FH患者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其基因型,非遺傳因素也對其有影響。FH基因型與表現型的關係比較複雜,即使帶有相同突變,甚至屬於同一家族的個體其臨床表現差異也較大。另外,非遺傳因素如高齡、男性、吸菸、飲食等也可顯著影響LDL水平,增加冠心病的發生。在多數地區,來自不同FH家族的病例其突變形式各異,然而在某些地域或文化相對隔離的人群中,大多數FH由相同的LDLR基因突變引起,被認為是祖先效應(founder effect)的結果。

遺傳模式

已知的 ApoB缺陷與一LDL受體多數的缺陷,在每一群內有不同的發生率。LDL受體基因位於第19號染色體短臂(19p13.1-13.3)的位置上,其組成包含18個 exons,大小為45kb,其基因產物具有839個胺基酸。兩種類型皆會遭遇到相同的問題:可能是LDL接受體或是ApoB蛋白質的突變。此症基因變異之ㄧ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缺陷時,會使得肝臟無法移除血液中的LDL,以致 血中的LDL濃度升高。

調控LDL受體的基因有很多,如果子女從父 母雙方遺傳到相同的LDLR變異,則為「同合子」家族高膽固醇血症,總膽固醇值可超過600,這類患者死亡率極高,需要洗血過濾LDL;如果子女只從父母一方遺傳到LDLR,則為「雜合子」,總膽固值會超過300,必須要從青少年時期接受藥物、飲食控制血脂。
目前國內 LDL受體基因變異的發生率約為1/500,大約有六成七的家族病患是屬於此種基因變異;至於ApoB、PSCK的基因異常發生率約為1/2,500,兩者合占家族病患的70%左右,其他家族病患的致病基因仍不明。

診斷

診斷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診斷

根據臨床的變異性與研究技術的方法來評估與追蹤患者動脈粥狀硬化的發展,給予建議與治療。

他DL受體基因的缺陷已能用基因檢測來確診,且需符合以下幾點條件:
1.已找出家族成員中一罹病者的致病缺陷基因

2.動脈粥狀硬化的年輕患者被發現有高膽固醇現象

3.高膽固醇患者被發現有肌腱性黃色瘤(xanthoma tendinosum)

國內已有一基因晶片可針對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缺陷、APOB基因缺陷、PSCK9基因過度表現,進行全基因的定序,在五、六千個鹼基中找出異常位置。

治療與預後

(一)飲食控制:生長中的小孩每日卡路里脂肪儘量小於30%。含水解纖維素飲食,水果、蔬菜有益降低血中膽固醇。

(二)降血脂藥物:當小孩的LDL-C超過160mg/dl(正常<110 mg/dl)須要小心評估,為了防止心血管疾病危險性,藥物治療是必須的如:bile acid sequestrant 及statins等藥物有效果。

同合子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常因為基因缺損造成飲食及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時,更進一步新治療有
(三)LDL分離術:血液透析方法加速降低LDL,改善皮膚的黃色瘤及心血管病變。小孩接受長期LDL分離術是比較不舒服。

(四)肝臟移植:移植正常肝臟組織,分泌酵素髮揮排除LDL功能,須終身免疫控制劑服用。

(五)未來發展基因療法

預防方法

國內學童體位和營養調查,可以篩檢血中總膽固醇低於170 mg/dl最好,當>240 mg/dl有極高危險性,三酸甘油脂及LDL-C也應定期檢查。

注意事項

一、合理飲食調養:
人體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兩種。高脂血症飲食的關係最為密切。人體脂肪的積聚和部分類脂的來源,主要來自飲食。只有一部分類脂是在體內合成的,稱為內生性類脂。控制飲食對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飲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但不宜長期吃素,否則飲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內生性膽固醇增高。宜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飲食,如動物腦髓、蛋黃、雞肝、黃油等。脂肪攝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糖類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宜低鹽飲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饑飽適度,每餐進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時有飢餓感為度,不宜採用飢餓療法,過度的飢餓反而使體內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

二、絕對戒菸忌酒:
香菸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圍血管收縮和心肌應激性增加,使血壓升高,心絞痛發作。不適當飲酒能使心功能減退,對胃腸道、肝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均有損害,應絕對戒菸忌酒。

三、提倡適量飲茶:
茶葉中含有的兒茶酸有增強血管柔韌性、彈性和滲透性的作用,可預防血管硬化。茶葉中的茶鹼和咖啡鹼能興奮精神,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疲勞和具有利尿作用。適量飲茶能消除油膩飲食而減肥。但過多喝濃茶,會刺激心臟,使心跳加快,對身體有害。

四、適當運動減肥:
控制肥胖是預防血脂過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飲食控制外,提倡堅持體育鍛鍊,如慢跑、五禽戲、太極拳、打桌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時經常參加體力勞動。要控制體重的增長。

如何防治高脂血症

在現代醫療條件下,高脂血症是可以防治的,其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合理飲食:合理的飲食是治療高脂血症的基礎,任何高脂血症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都應先行飲食治療,只有在飲食治療無效或病人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時方才使用藥物治療,因為飲食治療是最合乎生理的和有效的措施。不論何種降脂藥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即使在用藥物治療時,也不應放鬆合理的飲食措施。

2、適量的體育運動:運動鍛鍊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質代謝,防止體脂和血脂增多。運動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提高人體血液中一種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改善心臟功能,增加心臟的側支循環,從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健康情況良好,又無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應該進行經常性運動,如長跑、騎腳踏車、游泳、打球、爬山等。但對已合併有冠心病以及有嚴重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者則不宜進行劇烈的運動。這類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根據病情進行適當的醫療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鍛鍊。

3、適當的理療:在實行上述方法效果不好時,應輔以其它的物理治療,如礦泉浴、肝區電磁療法等。肝區電磁療法可以調節肝臟代謝紊亂,從而糾正高脂血症。

4、藥物治療:對頑固而嚴重的高脂血症,可適當給予藥物治療,目前還沒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藥物。多數降脂僅有短時療效,而長期用則出現明顯副作用。所以,藥物治療應被看作是治療冠心病高危者脂代謝紊亂的萬不得已的措施,且需與非藥物療法聯合進行。

飲食治療

高膽固醇血症飲食 食療方法高膽固醇血症飲食 食療方法

高脂血症進行合理的飲食治療

所謂合理的飲食包括著兩方面的意義:第一是,所採取的飲食措施既要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又要使病人獲得足夠的營養供給,才能保證身體健康。那種以素食為主或“三不吃” (肉不吃、蛋不吃、魚不吃)的片面做法,決不可取。第二是,飲食治療應根據不同的高脂血症的類型而異,還要因人而別,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道聽途說。下面對不同類型高脂血症的飲食治療,作一個原則性介紹:

(1)高膽固醇血症 僅有血膽固醇含量增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的患者,飲食治療的要點是限制食物膽固醇,每天總攝入量少於200mg。病人應忌吃或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的腦子、脊髓、內臟、蛋黃(每隻雞蛋蛋黃含250~300mg膽固醇)、貝殼類(如蚌、螺螄等)和軟體類(如魷魚、墨魚、魚子等)。另一方面病人應該攝食適量的膽固醇含量不太高的營養素,如瘦的豬肉、牛肉、鴨肉、雞肉、魚類和奶類。這些食物膽固醇含量並不高,例如,每瓶牛奶僅含30mg,其他幾種食物每100克中也僅含膽固醇100mg左右,不必過分忌口,當然也不要吃得太多。其次是限制動物性脂肪,適當增加植物油,計算表明,如烹調不用動物油,則每個患者每月可吃植物油(豆油、玉米油、菜油等)500~750g比較理想。素油雖好,但也不宜吃過多,否則也會帶來不利的作用。第三,多吃蔬菜、瓜果,以增加纖維的攝入。第四,多吃些有降膽固醇作用的食物,如大豆及其製品、洋蔥、大蒜、金花菜(草頭)、香菇、木耳等。這些食物中,有的還同時具有抗凝血作用,對預防血栓形成和冠心病也有好處。

(2)高甘油三酯血症 對於僅有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膽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其飲食治療的要點與上面不同。關鍵在於限制進食量,降低體重,達到並維持在標準範圍的體重。標準體重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男性:身高(厘米)-105(公斤)
女性:身高(厘米)-107.5(公斤)

其次是限制甜食,此類患者對糖類特別敏感,吃糖可使其甘油三酯含量更加增高。因此,白糖、紅糖、水果糖、蜜糖以及含糖的食品和藥物等應儘量少吃或不吃。第三,禁酒,酒可使這類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增高。第四,適當增加蛋白質,尤其是大豆蛋白。第五,適當限制膽固醇,每天低於300mg,允許病人每周吃3個雞蛋,其他含膽固醇食物也可適當食用,只要總攝入量不高於上述界限即可。第六,適當限制脂肪,尤其是動物脂肪。

(3)混合型高脂血症 此型患者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增高,飲食治療的要點是將上面兩型結合起來。即適當限制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控制食量以降低體重,忌吃甜食、戒酒,適當增加植物油、豆類及其製品,多吃蔬菜、瓜果和某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多吃雞肉、海蜇等,儘可能地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洋蔥、大蒜、木耳、山楂、香菇都有較好的降脂作用,炒菜用油最好以植物油為主。限制病人的飲食熱量,少食甜食,加強運動,增加消耗,戒菸酒,避免過度緊張,生活要有規律,選用降脂藥物如脈通、益壽寧、月見草油丸等,平素常飲澤瀉湯(澤瀉10g、乾荷葉一張)能保持較好療效,同時也減少了誘發其他疾病的危險。

中藥可以降低血脂

臨床研究證明,許多中藥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草決明、澤瀉、何首烏、蒲黃、山楂、大黃、紅花、銀杏葉、虎杖、月見草、茵陳、麥芽等。

(1)草決明 又叫決明子,為豆科一年生植物鈍葉決明或決明的成熟種子。是一種味甘苦微寒的中藥,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類物質,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降血脂效果顯著。臨床上常用草決明50克,加水適量,煎後分2次服用。連服1月,可使膽固醇逐漸降至正常水平。

(2) 何首烏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根塊,氣味苦寒,含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吸收,加快膽固醇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臨床常用何首烏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連用 1~3個月,有效率可達89%。何首烏有補肝腎、益精血,通便瀉下等功效,尤其適用於老年高血脂症兼有肝腎陰虛、大便秘結的病人。

(3)澤瀉 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味甘淡性寒,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能影響脂肪分解,使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減少,從而具有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常用澤瀉降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3個月為1療程。

(4) 蒲黃 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燭蒲黃的花粉,性味甘平,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醇,從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只有生蒲黃有作用,蒲黃油及殘渣無此藥效。臨床上所用片劑或沖劑,每日量相當於生蒲黃30克,1~2個月為1療程,有顯著的降膽固醇作用。

(5)山楂 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實,性味酸甘微溫,含山楂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類物質。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臨床上常用山楂片,每次2~3片,每日3次,1個月為1療程。也可用山楂果50克,加水煎,代茶飲。

(6)大黃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或唐古特大黃的根狀莖。味苦性寒,含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臨床治療高脂血症病人,口服大黃粉每次0.25克,每日4次,1個月為1療程,降低膽固醇有效率84%,甘油三脂也有一定程度下降。生大黃有攻積通便,活血化瘀作用。所以,尤適用於偏實證及大便乾結的高血脂病人。

(7)紅花 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花,味辛而性溫,含有紅花甙、紅花油,紅花黃色素、亞油酸等,其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以及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臨床上常用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口服,連續4~5個月,降膽固醇有效率為72%。

(8)銀杏葉 為銀杏科落葉喬木植物銀杏樹的乾燥葉,含莽草酸、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雙黃酮、甾醇等成分。實驗研究和臨床證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作用。單用或配川芎、紅花。如銀川紅片,用量每日5~10克。

哪些常用食品有降脂作用

血脂過高危險性很大,很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除應給予降脂藥物治療外,家庭膳食治療也不可忽視。下面介紹幾種能夠降脂的食品。

(1)豆製品 包括豆漿、豆腐、豆芽等。現代營養學研究證明,豆製品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果每日攝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水平,而不影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研究者指出,大豆的降脂作用明顯地與原來血脂水平高低有關。原血脂越高者,大豆的降脂作用越顯著。

(2)大蒜 具有舒張血管,化解血小板過度聚集的功效,並有阻止膽固醇生物合成及抗氧化的作用。有報告指出,每天服用大蒜粉或大蒜精以及堅持吃大蒜,經過4~5周后,血壓會降低10%,血清總膽固醇會降低8%~10%。如果每人每天吃一頭大蒜,即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3)洋蔥 具有促進血凝塊溶解,降低血脂,擴張冠狀動脈和增加外周血管血流量的作用。國外學者研究認為,中老年人多吃洋蔥,可以防止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腦血栓、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4)黑木耳 近年來研究證實,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防止膽固醇沉積的作用。同時,還發現黑木耳有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脂質過氧化與衰老有密切關係,所以,老年人經常食用黑木耳,可防治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和冠心病,並可延年益壽。

(5)海帶 具有軟堅散結,利水降壓,降低血脂,促進腦血管病患者康復的作用。經常食用,對預防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動脈硬化有益。

(6)山楂 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健胃、降壓降脂及擴張冠狀血管的作用。

盤點常見的遺傳病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科學家們成功的把基因和疾病聯繫在一起。人們可以預先通過基因篩查來預測可能罹患的遺傳病。比如,GOOGLE公司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就在其妻子的23andme生物技術公司通過測序發現自己可能在未來患帕金森氏綜合症,他積極通過各種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並投入巨資進行相關的研究。但如同一把雙刃劍,基因篩查也使一些攜帶突變基因的人在社會各個方面受到歧視,讓我們來關注一下遺傳疾病吧!
黑棘皮症| 短趾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紅綠色盲| 抗維生素D佝僂病|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脊柱裂| 先天性聾啞| 蠶豆病 | 強直性肌營養不良| 亨廷頓氏病| 老年性痴呆症| 精神分裂症| 脆性X綜合徵 | 原發性高血壓| WILSON 氏病| 成人多囊腎病| 馬凡綜合徵 | 侏儒綜合徵| 視網膜色素變性| 糖原貯積症| 神經鞘脂貯積症| 黏多糖貯積症 | 半乳糖血症| 白癜風| 性反轉綜合徵| WILMS 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 成骨不全病| 自毀容貌症| 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 強直性脊柱炎| 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 牛皮癬| 多囊腎| 脆骨病| 神經纖維瘤| 上瞼下垂| 類風濕性關節炎| 癲癇| 先天性心臟病| 高膽固醇血症| 唇裂| 齶裂| 魚鱗症| 多指| 著色性乾皮病| 腓肌萎縮症| 並指| 畸形足| 青光眼| 全身自化| 結腸息肉症| 先天聾啞| 原發性小睪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