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關

紫荊關

紫荊關是中國長城上其中一座關隘,是長城上一座著名的關城。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宋時名金陂關,後因山多紫荊樹而改名。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位於居庸關和倒馬關之間,號稱“內三關”。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紫荊關,位於易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紫荊嶺上。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荊關地理位置顯要,關城建在依山傍水,兩峰對峙的廣闊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內長城上一處重要關隘。它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紫荊關是進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稱為“蒲陰徑”。

氣候特點

紫荊關地處北緯N39°25′37.49″ 東經E115°10′13.56″的華北平原北部,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比較長,4.5~5個月,一月份平均最低氣溫-20~-30℃;春季風最大,大風日數多;夏季不短,2~3個月,7月平均氣溫26~28℃,平均最高氣溫30~32℃。

溯源

紫荊關修葺一新紫荊關修葺一新

紫荊關

漢時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又有蒲陰徑、子莊關之稱,屬太行八陘之第七陘,宋、金時名金坡關,後因山上多紫荊樹易名紫荊關。

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漢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北京)後,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曆、崇禎年間,都曾改築、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禦體系。《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紫荊關紫荊關

金元以來皆名紫荊關。明初進行大規模改築和新建,是內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位於居庸、倒馬二關之間,與二關號稱內三關。現存多為明代建築。原關有

4門,以南北二門為交通要道。北門有“紫荊關”、“河山帶礪”,南門有“紫塞金城”匾額,皆明萬曆年書、刻。關城東西南三側外有牆,北牆下臨拒馬河,依山面水,形勢險要,為軍事要地。其北城門、北城牆均以大塊料石壘砌,建築水平高超,為中國同類建築中罕見。

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都是華北平原的重要門戶之一,數兵家必爭之地。有古人描述為證:“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距於中,群險疵於外,規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後,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荊關進逼北京。

建築

特點

紫荊關漢朝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

從內地通向紫荊關的第一道關門,門額上嵌石匾一方,橫書"紫荊關"三字。關門內是通向關城的十八盤。盤道頂端是南天門,經南天門至奇峰嶺山頂。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北門有瓮城,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紫荊關主城分東西兩部分東城設文武衙門,西城為屯兵之所。

景觀

紫荊關紫荊關
紫荊關遺址紫荊關遺址

門前有營房、廟宇各一座。這些建築雖已塌毀,但遺址尚清晰可辨。石匾亦在民間妥存。關門內是通向關城的十八盤。全程10公里,縱深2.5公里余,均系羊腸路。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荊坡道人在重修紫荊關盤道記中雲:"南有石徑十八(盤),由底升巔,崎嶇若羊腸之險,東倚於岩旁,後天之畔,西臨乎洞壑,蟠地之絕崖。然則南城兩都,北極邊陲,遷客騷人多游於此。我朝所以設關,憑此險……。"可見,古十八盤既是內地聯繫北方各族人民的必經之路,又是抵禦外族南犯的自然天險。盤道頂端是南天門,亦建在兩山間的峽谷中。城牆東起萬仞之巔,經南天門至奇峰嶺山頂。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門之東壁上鑲嵌石碑兩塊;一為荊坡道人所作"重修紫荊關盤道記";二為明參將韓光所作的七律詩。門外西坡上還有清康熙御筆"天子閱武處"碑碣一通。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兩側有八字牆向左右伸展。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但坐東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題"萬曆十七年歲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為"欽差分守紫荊關參將韓光"。北門有瓮城,裡面券 上有"表里山河"匾額。北門面東,門額題字共兩層,上層題"河山帶礪",上款為"萬曆丁亥夏",下款為"聊城傅光宅書",下層題 "紫荊關"。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面南額題"陽和門"。紫荊關主城分東西兩部分,中間以牆相隔,東城設文武衙門,西城為屯兵之所。關城東、西、南、牆外有牆,形成環抱於主城外的三座小城池。陽和門外有黃土嶺城。拒馬河北岸有小新城,與主城之西城隔河相望,有鐵索相連,為關城的前哨。紫荊關的關牆總長18160.5米,共有城門9座、水門4座、戰台19處。雄關壯麗,地勢險要。古代文人描述這裡是"萬里蜿蜒壁,千峰擁塞門。風雄秦上谷,氣壓趙樓煩。"的"紫塞金城"。紫荊關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較多。古代軍用水井、碾盤,仍保存完好;古棧道至今清晰可辨;古印鑑、古貨幣、古代服裝飾品等都多次發現。

底蘊

紫荊關紫荊關

紫荊關素有"畿南第一雄關"之稱,曾經歷大小戰爭130多次。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居庸關作為北京的北大門,是抵禦來自北方異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歷史證明,紫荊關在捍衛京城上處於居庸關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明將于謙曾說:"險有輕重,則守有緩急,居庸、紫荊並為畿輔咽喉,論者嘗先居庸、而後紫荊,不知寇窺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窺紫荊其得入者十之七。"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亭林先生)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說得更明白:"居庸則吾之背也,紫荊則吾之喉也,猝有急則扼吾之喉而附吾之背。"歷史上的許多戰例,說明這個論斷是正確的。東漢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烏恆入犯中原,漢朝曾派伏波將軍馬援出紫荊關,乘敵不備予以進襲。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打居庸關,因金兵憑險據守,久攻不下,它抽出兵力南下,一舉攻下紫荊關,在易縣境內的五回嶺大敗金兵,然後攻取涿、易二州,又由長城內側向外反攻居庸關,內外夾擊,居庸關被攻破。紫荊關在捍衛京城上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由此可見一斑。這樣的戰略還可舉出若干。清康熙皇帝兩次駐蹕紫荊關,題有"天子閱武"石碑。"河山帶礪"和"紫塞金城"兩座城門及大部分城牆保存較好。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紫荊關一帶也是我軍抗擊敵軍的戰場。平型關大捷之後,我一一五師主力未及休整,又主動參加忻口戰役,經過二十八天的戰鬥,一舉收復了包括紫荊關在內的大片敵占區。1939年11月初,日軍對我晉察 冀抗日根據地發動冬季大 "掃蕩",妄圖尋殲我主力。我 晉察冀軍區所屬部隊和一二口師特務困在紫荊關附近的黃 上嶺戰鬥中,以機動的伏擊,將從北面進攻的日軍總指揮阿 部中將及其部下九百餘人全部擊斃。1941年8 月15日,日 軍又集中十三萬大軍,分十三路向我晉察冀解放區進攻。 在這次艱苦的反"掃蕩"鬥爭中,可歌可泣的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就發生在雄峙千古的紫荊關, 是目睹中華兒女愛國主義崇高氣節的見證。

另外,在關城東12公里處有天台山景區,道路為鄉間水泥硬化路面。景區面積4平方公里,海拔880米,夏季平均氣溫28℃,比平原地區低5℃左右,植被復蓋率98%。1842年,美國和德國的牧師、大夫、修女在此建造了別墅,因此人們習慣稱之為外國山。仍有美、德牧師居住過的遺址、水井等。這裡有原始森林,古樹參天,四季均可遊覽。景區開設了15家農家旅館,可以舉辦篝火晚會、燒烤、跑馬等項目,有天台山小劇團與遊客進行聯誼活動。

三道關門

第一道門

紫荊關的第一道關門,建在今坡下村的峽谷中。邊牆自關門向西兩翼伸展,直達兩山峰頂。門額上嵌石匾一方,橫書"紫荊關"三字。門前有營房、廟宇各一座。

第二道門

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門之東壁上鑲嵌石碑兩塊;一為荊坡道人所作"重修紫荊關盤道記";二為明參將韓光所作的七律詩。門外西坡上還有清康熙御筆"天子閱武處"碑碣一通。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兩側有八字牆向左右伸展。

第三道門

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但坐東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題"萬曆十七年歲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為"欽差分守紫荊關參將韓光"。北門有瓮城,裡面券紫荊關遺址(12張)上有"表里山河"匾額。北門面東,門額題字共兩層,上層題"河山帶礪",上款為"萬曆丁亥夏",下款為"聊城傅光宅書",下層題 "紫荊關"。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面南額題"陽和門"。古代文人描述這裡是"萬里蜿蜒壁,千峰擁塞門。風雄秦上谷,氣壓趙樓煩"的"紫塞金城"。

附錄

旅遊

易縣旅遊勝地眾多,特別是清西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吸引了更多的遊人,紫荊關險中蘊秀的古塞風光,渾厚的文物、軍事歷史底蘊,必將隨清西陵一起成為易縣一處新的旅遊勝地。

交通

易縣縣城每天有10次以上的班車到達景區。北京、天津、保定、大同方向的遊客沿112國道直達紫荊關。北京西站開出的6095次列車經停紫荊關站。

相關景點

清西陵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白洋淀;滿城漢墓; 淶源風光 ;開元寺塔 ;狼牙山 ;古蓮花池; 涿州; 野三坡; 冉莊地道站遺址 ;大慈閣 ;聚龍洞; 定州貢院 ;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涿州雙塔 ;漢中山王墓; 鳴霜樓 ;龍潭景區 ;腰山王氏莊園; 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北嶽廟; 石佛國家森林公園 ;戰國城 ;天生橋;抱陽山; 大龍門城堡; 開善寺 ;清真西寺; 燕下都古城; 三義宮 ;光園 ;昌利農業旅遊示範園; 曲陽橋鄉; 淮軍公所 ;永福寺; 龍潭湖自然風景區 ;天橋瀑布群 ;白石山仙人峪 ;龍門天關 ;競秀公園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藥王廟 ;義慈惠石柱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倒馬關 。

水庫潰壩

2012年7月24日,有微博用戶發布訊息稱,河北紫荊關水庫崩塌,會途徑十渡,張坊等地,家住距馬河沿途的村落趕緊迅速撤離,早做準備。著名編劇寧財神等微博名人隨即轉發了該訊息。隨後,網路新聞聯播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截止2012年7月24日晚22時30分,北京市防汛辦沒有收到任何河北紫荊關泄洪的預警通知,經值班人員與河北省防汛辦緊急溝通證實,拒馬河上游沒有水庫,更不存在所謂的“紫荊關水庫泄洪”一事,此訊息不實。

河北旅遊景點

來到河北你應該去哪兒觀光旅遊呢?這裡有寫相關介紹噢!!!

中國十大名關

劍門關 | 武勝關 | 友誼關 | 嘉峪關 | 雁門關 | 紫荊關 | 娘子關 | 居庸關 | 山海關 | 平型關

中國古代關隘

說明 關隘,又稱關卡,是在交通要道設立的防務設施。關隘文化以其厚重深沉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燦爛的人文內涵,給人以感受和啟迪。
名稱 居庸關|玉門關|嘉峪關|仙人關|陽關|天井關|雁門關|石嶺關|平型關|娘子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大散關|山海關|函谷關|虎牢關|瞿塘關|大勝關|獨松關|仙霞關|鬼門關|古嚴關|鎮南關|下關| |倒馬關|紫荊關|葭萌關|汜水關|劍門關|涪水關|綿竹關|昭關|陽關|蕭關

保定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保定市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自然風光秀美,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並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隸總督署;有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漢墓等47處國保、89處省保、456處市(縣)保,1600餘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點。
景點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中山陵;燕下都古城;道德經幢;紫荊關;燕山;狼牙山;雲蒙山;北嶽廟;大茂山原始森林;定州塔;賽桂林;定州窯遺址;藥王廟;白洋淀;野三坡;百里峽;拒馬河;白草畔;白石山;閣院寺;甸子梁;冉莊地道戰遺址;盤古村自然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