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1206-1638年)是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的帝國。經過成吉思汗本人和他的兒孫的東征西討,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陸地連續領土幅員最廣闊的帝國。如果包括跨海的殖民地,蒙古帝國的面積僅次於20世紀的大英帝國。蒙古帝國通常被認為創建於鐵木真統一各蒙古族部落,稱成吉思汗的1206年,結束於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1368年。不過蒙古帝國其實早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時各汗國就已經事實上獨立而分裂了,之後元朝和四大汗國開始各自為政。

基本信息

概述

(圖)蒙古帝國成吉思汗

蒙古帝國,是一個歷史上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為原大蒙古國的延伸,其也是歷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國與國家之一,蒙古帝國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1,270萬平方英里),占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為20世紀時蘇聯的1.5倍,現今俄羅斯的1.9倍,含蓋了當時疆域內1億的人口。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貝加爾湖南岸,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即先後與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敵對,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控制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然而,蒙古帝國在1260年由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走向分裂。1264年忽必烈(即元世祖)擊敗阿里不哥後,於1271年在中國中原建立了元朝(大元帝國),並隨後於1279年滅南宋。與元朝並存的還有統治了中亞、西亞、東歐等地的四大汗國,後者已經各自分裂出來並處於獨立地位,各自為政,原“大蒙古國”已不復存在。後四大汗國又陸續分出其他的小汗國。元朝則滅亡於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的1368年,其後明朝長期和四大汗國與其他分裂出來的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6世紀所有大小汗國完全滅亡時。

政治

蒙古帝國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50多的時間裡,以總數不到4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是一個超級大帝國,地域之廣,幾乎無法作有效的統治,蒙古人採取分制的制度,把他們的帝國分為幾個汗國,分別為「元帝國,吐蕃宗教國,察合台汗國,察闊台汗國,欽察汗國,伊爾汗國」,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把原來屬西夏帝國,金帝國,宋帝國,大理帝國和蒙古本土合

(圖)蒙古帝國蒙古帝國

並成一個帝國,國號"大元",為《易經》“大哉乾元”之意,蒙古國從此由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變為中華帝國正統王朝的一個朝代。

元世祖建立帝國後成為蒙古汗國唯一的宗主,建都北京,北京成為遠至多瑙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世界之都,元朝廷為把境內的子民分為四等,第一當然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中亞人),第三是漢人(中國北方人),第四是南人(中國南方人)。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的地位最低。

把職業的等級分十級: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儒者的地位比娼妓還低。

元帝國還對一些沒被征服的鄰邦進行大規模的征伐,包括日本緬甸占城安南爪哇。不斷的征戰和元政府的歧視漢人政策,在漢人不斷地反抗下,終被逐出中國本土,回到蒙古故地,元帝國也隨之滅亡。

帝國建立

(圖)蒙古帝國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通常被認為創建於鐵木真統一各蒙古族部落,稱成吉思汗的1206年。

蒙哥於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5月,忽必烈頒布《即位詔》,並建元中統。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結果導致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與蒙古本土。大蒙古國不復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國家由世界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之前對中原的統治是掠奪性的殖民地式統治,只有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開國成員

領導階層

蒙古帝國領導階層
鐵木真:成吉思汗,帝國的創建者
朮赤:鐵木真長子,跟隨速不台征戰亞歐
察合台:鐵木真次子,察合台汗國的創建者
窩闊台:鐵木真三子,繼任大汗
拖雷:鐵木真幼子,帝國監國

核心人物

速不台:參與前兩次西征,古代世界征戰範圍最廣的將領
木華黎:“四駿”之一,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
博爾朮:“四駿”之一,最早加入蒙古軍,參加統一蒙古諸部戰爭
博爾忽:“四駿”之一,由成吉思汗之母撫養,救出瀕死的窩闊台,死於與多馬得族之戰中
赤老溫:“四駿”之一,參加統一蒙古各部的戰爭,擊敗乃蠻部曲薛吾軍
哲別:精於射術,刀法了得
者勒蔑:速不台的哥哥,被封為千戶
忽必來:參加統一蒙古各部戰爭,懲治戰爭中違令私掠財物之阿勒壇、忽察兒
朮赤台:參加統一蒙古各部戰爭,智勇善騎射
畏答兒:忠心耿耿的勇將軍

地理位置

蒙古高原位於亞洲大陸的北部、戈壁大漠南北的高原地帶,素為眾多遊牧部落、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自春秋始,先後有匈奴、鮮卑、突厥、回紇等民族崛起,構成人類古代遊牧世界的東翼,與相鄰的古代中國農耕地區有著密切的經濟、文化往來和政治、軍事的頻繁衝突與交往。

發展歷程

成吉思汗時期

(圖)14世紀蒙古各汗國總疆域的地圖,其中西亞深灰色部分為其後不同時間建立的帖木兒帝國14世紀蒙古各汗國總疆域的地圖,其中西亞深灰色部分為其後不同時間建立的帖木兒帝國
蒙古人鮮卑人的後代。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及蒙古勢力的逐漸強盛,蒙古不再向金朝進貢。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1211年蒙古鐵騎進攻金朝,並占領中都。1218年,蒙古大軍滅掉西遼政權。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進攻花剌子模(今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一帶),攻占多個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素丹逃至裏海孤島病死。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繼續西進,在現烏克蘭戰勝基輔大公,後撤軍。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代國王投降。

1227年成吉思汗在賀蘭山病死。當時的蒙古帝國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的一部分,和中亞、西亞大部。

後期擴張

歐洲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占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受阻於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1242年窩闊台的死訊傳來,拔都率軍東歸爭奪汗位的繼承。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

中東
窩闊台之後經過貴由的短暫統治,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西征軍攻占巴格達。1259年旭烈兀征敘利亞,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當年蒙哥在進攻南宋時於四川戰死。旭烈兀回師爭位,之後留下的少量蒙古軍隊在大馬士革戰敗於埃及。埃及占領敘利亞全境,並使得蒙古帝國無法延伸到非洲。

東亞
窩闊台時,1230年至1234年,蒙古滅金。窩闊台之後,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時,蒙哥於1258年率三路大軍攻打南宋。1259年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釣魚城久攻不下,在一次戰鬥中中箭而亡(一說病死)。正在進攻湖北鄂州的蒙哥的弟弟忽必烈遂班師,自稱大汗。在戰勝也自稱大汗的弟弟阿里布哥之後,1267年忽必烈定都中都,後改稱大都。1271年改國號為“元”,是為元朝的開始。1267年至1279年,經過對南宋多年的征戰,元軍終於滅宋。

蒙元軍隊於1257年、1285年和1287年曾三度占領越南北部的地區,即當時的大越。大越與其宿敵占婆(越南南方的印度教政權)聯合擊退了入侵軍。1287年元軍攻入緬甸北部的蒲甘王國,之後在1303年又退出該地區。元軍於1292年至1293年對爪哇發動的海上遠征也無功而返。

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兩次試圖入侵日本,但由於颱風而失敗。也有研究說當時元軍在高麗和山東建造的艦隊所用船型是內河船,所以經不起海上的風浪。日本人認為颱風是天神對日本的保佑,於是有神風一說。

分封領地

成吉思汗把占領地區作為“兀魯思”(汗國封建領地),分封給他三個兒子。
1、長子朮赤封於欽察、花剌子模及康里國故地,今鹹海以西,裏海以北之地皆屬之。術赤比成吉思汗早死,這一封地歸於其子拔都。
2、次子察合台封於西遼及畏兀故地,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包括新疆天山南北路等地,後來稱為察合台汗國。
3、三子窩闊台封於乃蠻故地,今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均屬之,後來被稱為窩闊台汗國。
依照蒙古慣例,在成吉思汗死後,幼子拖雷獲得其父的直接領地,即斡難河及客魯連河流域一帶蒙古本部地方。

4、拖雷(1193年—1232年),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台之第四子,拖雷第四子忽必烈即元世祖,又稱薛禪汗。創建元朝

拔都西征

1234年金亡之後,次年窩闊台在和林召開忽里勒台(大會議),決議遠征歐洲。當時除了在經濟上希圖掠奪外,也希望通過西征來緩和內部權力之爭的矛盾。第二次西征的統帥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朮赤之子拔都。
在1236年至1241年間,拔都統帥蒙古軍渡過札牙黑河(烏拉爾河),在亦的勒河(伏爾加河)中游擊潰不里阿耳部(保加利亞),主力繼續西進,占領了欽察以及從寬田吉思海、亞速海直到斡羅思東南的廣大領土,又分兵進入孛烈兒(波蘭)和馬扎兒(匈牙利)等地。在今捷克一帶遇到頑強的抵抗,拔都西進受阻。
適逢1242年四月窩闊台汗的訃報到達蒙古軍營,大軍便乘機回師。拔都則領本部留在欽察草原,建立了欽察汗國。俄羅斯編年史稱欽察汗國為金帳汗國,這個名稱在文獻里一直沿用下來。

旭烈兀西征

1246年春,窩闊台之子貴由被立為大汗。貴由繼汗位不到三年就死了,拖雷之子蒙哥即位。蒙哥決定由四弟忽必烈總管漠南,另外又派遣其六弟旭烈兀向西方進軍。從1252年至1259年間的第三次西征,其目的是征服波斯(伊朗)。
1256年,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國。接著,又攻下阿拔斯哈里發的報達國(巴格達)。1259年,進軍苫國(敘利亞)京城大馬司(大馬士革)。算端(今譯蘇丹,回教國君主)納昔兒棄城逃走。但在密昔兒(埃及)援軍的反攻下,蒙古軍又退出苫國境。旭烈兀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利汗國。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國家,經過三次西征,在兀魯思的基礎上,形成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利汗國。四大汗國的汗,本是中央分封出去的四個最高軍政首領,與中央保持有藩屬關係,直接向大汗負責。

分崩離析

(圖)英諾森四世出席1245年的里昂主教會議英諾森四世出席1245年的里昂主教會議

忽必烈遷都大都(現北京)之後,支持阿里布哥的窩闊台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獨立。察合台汗國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窩闊台汗國等勢力多次爭奪。這兩個汗國位於新疆、中亞一帶。欽察汗國為拔都所創,位於現在的保加利亞、俄羅斯聯邦的歐洲部分、北高加索、和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羅斯諸公國為其藩屬國。伊利汗國為旭烈兀所創,包括現在的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欽察汗國在忽必烈與阿里布哥爭奪汗位時已事實上獨立,而伊利汗國在忽必烈去世後也獨立,蒙古帝國分裂,“大蒙古國”不復存在。這四大汗國雖然是原屬於大蒙古國,但已互不隸屬、各自為政,也不屬於忽必烈的大元帝國,即元朝

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兀魯思。 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1236~1240年,朮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烏拉爾河以西伏爾加河流域欽察、不里阿耳等部族,並征服了斡羅思,迫使斡羅思各公國稱藩納貢。1243年,拔都結束西征回到伏爾加河上,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對於東歐各公國享有宗主權,包含羅斯公國(羅斯公國是俄羅斯國家的雛形)。

四大汗國 四大汗國 汗系表

在其他汗國包括元帝國對於自己的領地的統治都出現問題的時候,金帳汗國長期統治都相對穩定。原本隸屬於金帳汗國的羅斯各公國,出現了一位卓越的“王”,即伊凡四世,以莫斯科大公國為核心,逐漸發展成一個新的強大的國家--俄羅斯。而與之相反,金帳汗國中央權力卻日漸下降,開始分裂為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小汗國,後來崛起的俄羅斯先後征服了這些小汗國。

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轄區在天山南北。
1314年,原本讓位與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復位,把國都從阿力麻里遷至撒馬爾罕,在河中地區提倡農業,實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則堅持遊牧傳統,汗國開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以阿力麻里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今新疆絕大部分地區在東察合台汗國統治之下。也先不花為東部汗,怯伯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後,西域蒙古各部各自為政,互相攻殺。1348年,統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權臣布拉吉找到一個18歲的貴族禿黑魯帖木兒,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兒子,並在阿克蘇擁立為汗。歷史上把禿黑魯帖木兒統治的地區稱為東察合台汗國。禿黑魯帖術兒是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大汗,他用強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萬蒙古人改信伊斯蘭教。
1363年,禿黑魯帖木兒死,東察合台汗國發生內亂,布拉吉之弟卡瑪魯丁奪取了政權,並殘殺禿黑魯帖木兒的子女及眷屬18人。1389 年,倖存的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即汗位,建都於別失八里;1418年,黑的兒火者之孫歪思汗,又把國都遷到亦力把里(今伊寧市),所以東察合台汗國也稱“別失八里國”和“亦力把里國” 。東察合台汗國從1348年建立,歷經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計立國166年。而西察合台汗國在禿黑魯帖木兒死後不久,便被自己的將軍鐵木爾奪取了政權。

窩闊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
1229年窩闊台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台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台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孫脫脫領葉密立,海都領海押立(今伊犁西)。1260年忽必烈稱帝後,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走死,汗國勢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台系後王怯伯所敗,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被併入元朝。

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又稱伊爾汗國或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征後建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既為歐、亞兩洲文化薈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樞紐。居民民族成分複雜,主要講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部分崇奉基督教。建都於帖必力思。境內農業發達,商業和手工業也很繁榮。與元朝關係一直都很密切。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都由伊爾汗直接統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小亞的羅姆素丹國名義上是屬國,實際上由伊爾汗派官治理。旭烈兀死後,子阿八哈繼襲汗位(1265—1282),政權進一步鞏固,1270年曾率軍擊退了察合台汗八刺對呼羅珊的進攻。
在合贊大汗(1295-1304年)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日,他率領將士改宗伊斯蘭教,當年11月3日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號素丹。此後,蒙古貴族和伊朗貴族日益合流,伊爾汗國組建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在合贊汗死後不久,伊爾汗國便陷入混亂,1335-1378年的四十多年間,地方總督先後擁立八個伊爾汗,在爭權奪利的混戰中,建立了各自的封建小王朝:賈拉爾朝(1336-1411年),1340年建立,據有伊拉克、亞塞拜然、摩蘇爾和迪亞巴克兒;克爾特朝(1245-1389年),1342年獨立稱王,據有赫拉特和呼羅珊部分地區;穆札法爾朝(1313-1393年),1353年建立,據有法爾斯、克爾曼和庫爾德斯坦,稱臣於開羅;賽爾別達爾國家(1337-1381年),這是由起義農民於1353年建立的政權,據有呼羅珊北部。1380年以後,內亂迭起,加上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勢力漸趨衰微。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元朝

(圖)忽必烈汗和他在汗八里的位置。(藏於法蘭西國家博物館)忽必烈汗和他在汗八里的位置。(藏於法蘭西國家博物館)

元朝末期,統治者對下層人民進行殘酷的統治和剝削。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元末農民運動。1368年,朱元璋推翻大元帝國,建立明朝,蒙古人退出中原,回到塞外,元朝滅亡。塞外的蒙古政權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至15世紀初去國號。

四大汗國中,窩闊台汗國在1309年滅於察合台汗國。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經多次分裂,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征服。欽察汗國到15世紀分裂成了幾個小汗國,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羅斯公國全部占領。

西察合台汗國突厥化的蒙古貴族的後裔帖木兒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孫。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征服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之後,進攻欽察汗國、印度(攻陷德里)、小亞細亞(擊敗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帖木兒帝國的版圖,東起印度河,西到小亞細亞,北自裏海,南達波斯灣。當時中國是明朝。帖木兒死後,帝國分裂,1500年亡於烏茲別克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南下印度,建立莫臥兒帝國。帖木兒帝國不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但它是蒙古後裔所創,疆域大部在四大汗國的地方。

結束標誌

(圖)努爾哈赤努爾哈赤

雖然達延汗的長期統治穩定了蒙古帝國汗位傳承,但並沒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點——實行瓜分家族遺產的習慣法。當帝國的創建者死後,帝國便成了一種類似後來聯邦式的民族國家,國內的各級首領,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們雖然承認察哈爾部的最高權利,但處於相當的獨立狀態。

隨著時間的流逝,察哈爾部的汗位繼承者們逐漸失去了足以統治整個蒙古的力量,西方的衛拉特人和東方興起的通古斯人(滿族)都是他們可怕的敵人。但這個時候,衛拉特人正在對付哈薩克汗國、沙皇俄國以及內部的綽羅斯家族與和碩特家族的權力爭奪,因此,結束蒙古帝國歷史的,只能是通古斯人建立的後金了。

1604年,林丹繼承汗位,接受黃教沙爾巴呼圖克圖的灌頂戒教,稱林丹庫圖克圖汗。林丹汗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可汗,他早已看出後金對於蒙古的野心,因此上從繼位始,便開始從新統一各部,自稱“統領四十萬眾蒙古國巴圖魯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吞併右翼鄂爾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與喀爾喀部卻圖汗結為聯盟,所轄地域東起遼東,西至甘肅。但是,次年,朵顏兀良哈的蘇布台、喀喇沁的達來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圖汗、額爾多斯的額仁沁濟農以及永謝布、阿蘇惕、阿巴嘎、喀爾喀等部聯合組成大軍十萬,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戰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銳兵力四萬餘人,這使得林丹汗的實力大為削弱。

努爾哈赤時,科爾沁部、扎魯特部便在聯姻之下投靠了後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為了避免林丹汗的報復,也投靠了後金。1625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爾沁部。後金出兵援助科爾沁,林丹汗退走。皇太極即位後,把林丹汗做為主要的敵人。1628年,派遣貝勒阿濟格與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統治的喀喇沁部會盟,共擊林丹汗。9月,皇太極率軍至綽洛郭爾,宴會察哈爾部控制下的敖漢、奈曼、喀爾喀、札魯特和喀喇沁等部領兵前來的諸首領。林丹汗空有大汗之名,但已經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倫河流域,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皇太極再率大軍西進,多爾袞從征。至西拉木倫河畔,會集蒙古諸部兵,共擊林丹汗。面對勢力遠勝自己的敵軍,林丹汗無奈自歸化城驅人畜十萬渡黃河西逃。但部眾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兩年後在青海打草灘病死。明帝國和蒙古帝國爭鬥了兩百多年,誰也沒能消滅對方,最後,在相差不到10年時間內,先後被滿清所滅。

1635年,多爾袞與岳托等領兵萬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眾於額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兒子歸降,交出可汗印信,整個漠南蒙古完全納入了後金帝國的版圖,蒙古帝國的汗位至此斷絕,而蒙古帝國,也永遠的消失了。

帝系年表

(圖)貴由汗貴由汗

(1)元太祖 成吉思汗(Genghis Khan,1206-1227)
拖雷監國(1227-1229)
(2)元太宗 窩闊台汗(1196-1241)
乃馬真後監國(1241-1246)
(3)元定宗 貴由汗(1246-1248)
海迷失後監國(1248-1251)
(4)元憲宗 蒙哥汗(1251-1259)
(5)元世祖 忽必烈(Kublai Khan 1260-1294)
(6)元成宗 鐵穆耳(1294-1307)
(7)元武宗 海山(1307-1311)
(8)元仁宗 愛育(1311-1320)
(9)元英宗 穎德八刺(1320-1323)
(10)元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1323-1328)
(11)元明宗 和世敕(1329)
(12)元文宗 圖帖睦爾(1328-1332)
(13)元寧宗 懿璘質班(1332)
(14)元順帝 妥灌帖睦爾(1333-1370)

汗國帝系表

1、成吉思汗長子
欽察汗國:欽察汗國,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朮赤兀魯思。 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朮赤死後次子拔都承襲封地。

拔都(1227年-1255年)

欽察汗國欽察汗國

撒里答(1255年)
烏剌黑赤(1255年-1257年)
別兒哥(1257年-1266年)
忙哥帖木兒(1266年-1280年)
脫脫蒙哥(1280年-1287年)
兀剌不花(1287年-1290年)
脫脫(1290年-1312年)
月即別(烏茲別克汗)(1312-1340年)
札尼別(1340年-1357年)
別兒迪別汗(1357年-1359年)
忽里納
納兀魯斯
乞迪兒
帖木兒火者
乞里迪別
木里汗阿不剌
阿即思汗
扎尼別二世
禿倫別哈納木汗妃
亦里班汗
阿剌火者
哈只徹爾客思
愛別汗
合里罕
兀魯斯汗
脫脫乞
帖木兒滅里斡里蘭
脫脫迷失
帖木兒忽格魯特(1391年-1400年)
沙迪別汗(1400年-1407年)
不剌汗(1407年-1412年)
帖木兒汗(1412年-1415年)
扎蘭丁
乞鄰別兒歹
怯別汗
扎巴兒·別兒迪
兀魯黑·馬哈麻 (1423年-1459年)
博剌汗
賽亦得·阿黑麻
阿黑麻汗 (1460年-1481年)
賽克赫阿里 (1481年-1502年)

2、成吉思汗次子:
察合台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轄區在天山南北。

察合台汗國-君主列表察合台汗國-君主列表

察合台
哈剌旭烈
也速蒙哥
兀魯忽乃
阿魯忽
木兒剌沙
八剌
尼克伯
托喀帖木兒
都哇
寬闍
塔里忽
也先不花

3、成吉思汗三子:
窩闊台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闊台汗國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台(1186年—1241年)及其兒子貴由及他的後人管理。窩闊台汗國建於1225年,亡於1309年,窩闊台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中國最短的汗國。

4、成吉思汗四子: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第四個兒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服飾文化

(圖)蒙古帝國草原文化長袍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息環境,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蒼勁雄健的民族氣質和獨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服飾藝術豐富多彩、璀璨奪目。

袍子的顏色:男子多喜歡穿藍色、棕色、女子則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淺藍、乳白、粉紅、淡綠色等。蒙古人認為,像乳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多在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黃色被看作是至高無尚的皇權的象徵,所以過去除非活彿,或者受到過皇帝恩賜的王公族,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

牧區的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三四米不等。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素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韁時又能保持肋骨的穩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麗,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

蒙古族男女皆穿軟統皮靴。皮靴多為高統,也有半統的。皮靴樣式的區別還表現在靴尖上,有上卷的、半卷的和平底的。上卷適合在沙漠裡行走,半卷的適合在乾旱草原,而平底的則適合穿越濕潤草原。 

影響

對後世的影響

1.正面的看法
蒙古帝國在鼎盛時期統治了從東亞到中亞、西亞、東歐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國。蒙古鐵騎之所到摧毀了許多當地腐朽的統治,促進了歷史的進程。蒙古帝國的建立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整個絲綢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只有一個國家控制,這使得東西方的商貿往來比其他戰亂時期要容易得多。在中國,元朝的建立使得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的中國獲得了統一,也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基礎。 元朝的驛站制度,形成了當今郵政的原型。

2.負面的看法
成吉思汗曾夢想讓“藍天之下都成為蒙古人的牧場”。在蒙古帝國的擴張中,多個城池被夷為平地。在西亞,自巴比倫時期建立的農田灌溉系統被徹底破壞,大量良田成為荒蕪。在中國,繁華的宋朝被消滅,經濟、文化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在花剌子模舊都玉龍赤傑、巴格達、佩斯等許多城市,蒙古軍隊屠城,大量殺死當地百姓,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城,極大地破壞了當地的生產力。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中國並未促進民族融和,相反地,蒙古統治者把人民分為四等,激化了民族矛盾,直接導致了元朝的覆滅。

3.蒙古帝國和黑死病
通常認為,1346年,在蒙古軍隊進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又譯克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時,用拋石機將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屍體拋進城內,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細菌戰。鼠疫原產中亞,其攜帶者是土撥鼠。在蒙古帝國之前鼠疫曾多次傳入中國,所以雖然中國也曾發生過地區性鼠疫傳染,但中國人也逐漸有了對鼠疫的免疫力,而歐洲人則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鼠疫。在卡法的一個熱那亞商人將帶病的跳蚤無意間帶到義大利,於是鼠疫在歐洲廣泛傳播,成為令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因為鼠疫患者皮下淤血、全身發黑而死。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鼠疫是絲綢之路上的商人把病菌帶到中東,然後又傳播到歐洲的。 黑死病使得中世紀的歐洲失去三分之一的人口,對人的關心的人文主義隨之覺醒。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第一部代表作《十日談》就是卜伽丘在黑死病泛濫最猖獗的時期寫成的,描述1348年發生在義大利的可怕瘟疫。歐洲就此迎來了文藝復興的曙光。

對各國的影響

(圖)蒙古帝國蒙古帝國

在歐洲,由於蒙古鐵騎連下數城,占領多個國家,歐洲君主十分恐慌。後來有了“黃禍”一說泛指所有東亞黃種人帶來的威脅時,常回溯用於蒙古帝國時期。

蒙古人在中、西亞的征伐迫使奧斯曼突厥人西遷至小亞細亞半島,並在該地建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453年,奧斯曼蘇丹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占領了歐洲東南部和北非。這是現在在一些如阿爾巴尼亞、波赫等歐洲國家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解體,其中一部分形成現在的土耳其。

蒙古帝國橫跨東、中、西亞和東歐巨大的疆域。在蒙古四大汗國衰敗之後,前欽察汗國屬國的俄羅斯崛起並占領了從前蒙古帝國中的大部。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形成有明顯的當年的蒙古帝國的因素。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被蒙古帝國征服之後歸依蒙古。蒙古帝國在中國被明朝推翻後親蒙古的高麗國王派大將李成桂征明。親明的李成桂從鴨綠江邊回兵,推翻高麗,建立朝鮮王朝。

和中國的關係

(圖)蒙古帝國蒙古帝國

關於蒙古帝國和歷史上的中國的關係,有多種看法。

元朝包括整個蒙古帝國,為中國的一個朝代。
蒙古原為金朝的一部分,而且元朝定都大都(原金中都),管轄地主要是現在的中國的疆域,所以元朝是宋朝和明朝之間的中國的一個朝代。清史稿也有清朝版圖僅次於元朝之說法。

四大汗國與元帝國在一段時期內保持了名義上的宗藩關係,四大汗國仍然奉元帝國為原大蒙古國的正宗,所以整個蒙古帝國,從多瑙河到日本海,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中國的元朝”的疆土。有人因此認為“成吉思汗是中國人的驕傲”。

蒙古民族與漢族同來源於東亞人種(漢族人種或蒙古人種),現在蒙古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蒙古國的獨立在法理上講是中國賦予的,而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蒙古族人口超過蒙古國全國人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蒙古族自治區面積超過蒙古國全國面積,中國蒙古族的蒙古語保留了更古老的蒙古語傳統,據此有人認為,今天的中國才真正是蒙古帝國的繼承國。

大元帝國(元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
這種說法認為由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即元朝,但原屬蒙古帝國的其他汗國並不是中國的組成部分。關於元帝國為中國朝代的理由同前一觀點,但由於忽必烈違背大汗選舉傳統即位以及他的“行漢法”主張,四大汗國紛紛脫離他的統治。元朝於1271年建立時,和四大汗國實際上已經處於並列關係,而各汗國各自為政,互不隸屬,有時甚至互相交戰,而且它們的政治制度和統治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對於任何兩個國家而言,即使在某段時期內曾保持某種宗藩關係(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但宗主國與藩屬國仍然並非一個國家,就好比歷史上朝鮮和越南等國曾長期奉中國為宗主國,但它們本身並非中國的一部分。因此,元朝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個朝代,而四大汗國則不屬於中國。

中國曾經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這種說法認為由於蒙古鐵騎征服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包括現位於中國境內的西夏、金和南宋等,只是當時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統治者在中國地區的統治後來被明朝推翻。現在中國的其他曾經屬於蒙古帝國的地區,包括內蒙古、新疆等,是在清朝時併入中國的。

1963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聯合發表的“九評蘇共”中第四評《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中說:“成吉思汗是當時蒙古的汗,中國和俄國,都是遭受侵略的。”在這之前,魯迅也持此看法。

評價

(圖)大蒙古國地圖大蒙古國地圖

蒙古帝國的起點應為1206年孛兒只斤氏。鐵木真稱成吉思汗,最終終結於1635年林丹汗交出可汗印信,蒙古帝國前後總計429年,鼎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4500萬平方千米,整個東亞、中亞、北亞、西亞大部分地區,東南亞、南亞部分地區,歐洲中部和東部,以及非洲最北部都在其統治範圍內。而衰亡時,領土面積僅僅限於漠南蒙古這一彈丸之地而已。

當代各國學者雖然對成吉思汗的評論各異,褒貶不一,但在兩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功者,是對人類歷史產生過最大影響的人。上個世紀將要結束之際,美國、日本等國發起了評選千年偉人的活動。全球頗具影響力《華盛頓郵報》發布了評選結果,列成吉思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成吉思汗留給後人一種民族的自豪。成吉思汗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英雄人物。西方學者稱成吉思汗為“全人類的帝王”。

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成吉思汗為中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由他的子孫完成了統一大業。1211年,新疆各地歸屬中國版圖;1247年,西藏首次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結束了雲南大理長達300年的地方割據局面……從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國實現了第四次大一統,打破閉塞狀態,真正登上了世界歷史舞台。孫中山先生說:"綜觀歷史,元朝時期遠比中國最強盛時期更強大了。”成吉思汗為中國的大統一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可以說沒有成吉思汗就沒有今日的中國版圖。史學家陳高華說的好:"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在於為中國歷史增添了光彩。"

蒙古帝國滅亡了存在了500多年、稱霸一時的阿拉伯帝國,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把東西方文明在版圖上連在了一起。蒙古民族在人類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古代帝國導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