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拉特人

衛拉特人最早居住於葉尼塞河上游,以狩獵為生。十三世紀初歸附成吉思汗,改營畜牧。十五世紀中葉成立了強大的衛拉特聯盟。其首領也先(1407-1454)曾經短暫統一東西蒙古各部。建立衛拉特人統治的國家組織。勢力範圍東起大興安嶺,西越過阿爾泰山至巴爾喀什湖和蔥嶺。北起貝加爾湖,南抵大漠。成為元朝滅亡後北方草原少數民族最後一股強大勢力。它對東方歷史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基本概況

民族名稱

衛拉特人Oyrat 亦作Oirat。操蒙古語族西部方言的民族。元朝稱斡亦剌惕、明朝稱瓦剌、清朝稱衛拉特、漠西蒙古等。

民族分布

有相當數量的衛拉特人仍然住在中國西北的新疆和青海地區,在那裡估計有10萬人操衛拉特方言。另有5萬操衛拉特方言的人住在蒙古西部,受人數上占優勢的喀爾喀人控制。 就是衛拉特蒙古人的一支。

歷史變遷

民族歷史

13世紀時,西部蒙古人是成吉思汗帝國東部蒙古人的敵人。在隨後幾個世紀裡,西部蒙古人各族結盟,號稱四部衛拉特,衛拉特人由此得名。清朝分為4部:杜爾伯特、準噶爾、土爾扈特和碩特。16世紀以後,衛拉特聯盟的活動中心轉移到新疆一帶。聯盟中勢力最強的是準噶爾部。準噶爾部擊敗土爾扈特人,並迫使其西遷。又吞併了和碩特部。基本上統一了衛拉特蒙古。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確立了自己的法律制度(衛拉特法典)。改進放牧方法,經營農業和手工業,利用外國技術發展制絨業,金屬製造業。當時的準噶爾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增多。而當時的準噶爾汗國也是當時中亞最強大的國家。首領噶爾丹曾兩次挑戰清朝,雖然敗北身死。但擊敗噶爾丹的滿清也無力深入準噶爾內地。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奪取汗位。
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兒子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1698—1745),是準噶爾汗國的鼎盛階段,領土範圍包括新疆、青海、蒙古西部等廣大地區,並數次擊敗清朝軍隊。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其子策妄多濟那穆扎勒即位,稱為阿占汗,他年少荒唐不理政務,並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國家的姐姐鄂蘭巴雅爾,致使姐夫薩英博落克秘密擁立阿占汗的異母兄喇嘛達爾扎,殺死了阿占汗,汗國陷入長年內亂。1752年,準噶爾汗國開國元勛大策零的孫子達瓦齊聯合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孫阿穆爾薩那,最終消滅了薩英博落克和喇嘛達爾扎的勢力,達瓦齊自立為汗,這又引起阿穆爾薩那的不滿,1755年,阿穆爾薩那投奔清庭,並作為嚮導進攻準噶爾汗國,達瓦齊率軍抵抗,大小戰役數十次,終因寡不敵眾而敗,達瓦齊被新疆貴族出賣淪為清軍俘虜。至此,強盛一時的準噶爾汗國在內外交困中滅亡,存世115年。
獨樹一幟,與成吉思汗一系的東部蒙古人時而結盟,時而為敵。一部分西部蒙古人仍然留在本土,或在準噶爾,或在蒙古西部。衛拉特聯盟的另一部分人包括全部或部分土爾扈特人(Torgut)、和碩特人(Khoshut)、德爾伯特人(Dorbet)以及其他部族,在17世紀初橫越西伯利亞南部向烏拉山區南部遷移,再由該地轉移到窩瓦河下游。1771年,住在窩瓦河左岸即河東的那些人回歸中國;右岸的卡爾梅克人(Kalmyk),包括現代的土爾扈特人、德爾伯特人、布札瓦人(Buzawa),則留居俄國。這個歷史悠久的部族,在各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元朝稱翰亦剌惕,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亦稱厄魯特、額魯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國外則稱之為卡爾梅克。明末清初之際,衛拉特蒙古分為和碩特、準噶爾、杜爾博特、土爾扈特四大部落。

文化變遷

衛拉特蒙古“地域區位”與“人文區位”的變遷,導致了衛拉特蒙古社會文化變遷,衛拉特蒙古文化的時代性演進和地域性展開,均與歷史上衛拉特蒙古人口遷移行為具有緊密的聯繫。衛拉特蒙古人在其遷徙過程中,受到了自然條件與其自身社會過程的影響,造就了其文化特徵和社會屬性。不言而喻,衛拉特蒙古的人口遷移是與衛拉特蒙古人的歷史同時開始的。衛拉特蒙古歷史上的人口遷移規模龐大、分布廣泛。就其大規模、長距離並居留在異國他鄉的歷史性的人口移動事實來看,我們可以說,衛拉特蒙古人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移民,同時也可以說具有國際移民的性質。
縱觀衛拉特蒙古人的國內外遷徙歷程,我們看到,衛拉特蒙古人經歷了長距離、長時間的遷徙旅程,成為政治型移民、軍事型移民、生存型移民,生息於祖國西北地區並跨居國外。遷徙作為重要因素之一促使衛拉特蒙古人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中,形成了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價值觀念,也就是其文化過程造就了其多元文化形態與國際跨文化特徵,並推進了衛拉特蒙古人的社會進程,使其社會組織、階級分化、社會分層、權力結構和國家歸屬等方面發生了劇烈的變遷,呈現了衛拉特蒙古後裔的多國歸屬現象,產生了在不同國度、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同源異流發展態勢,造就了其社會屬性。衛拉特蒙古人歷經蒙·元及明、清朝代,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支系分化。我們根據有關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在衛拉特蒙古人的長期遷徙分合的歷史演進中,衛拉特蒙古的發展過程“自成吉思汗將居住在八河流域的斡亦刺惕部眾分為四個千戶。這是四衛拉特名稱的起源。這個四千戶,即早期四衛拉特。從十三世紀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們的對外戰爭開始,經過阿里不哥和海都的三十年戰爭以及北元時期的長期內訌而發生多次演變才組成了聯盟。這個聯盟經歷了大四衛拉特、衛拉特汗國、小四衛拉特等三個階段。”並由於其跨國遷徙而形成了支系跨國異流發展。可以說,後來的衛拉特蒙古人已經不是純粹的所謂早期斡亦刺惕人了。通過與不同族群之間的密切聯繫,在自身具有的民族性與其所屬國家社會文化的互動影響下,衛拉特蒙古人含納了不同族群成分,社會文化得到了調適和整合,變成了一個極具文化整合力的群體。顯然,衛拉特蒙古人的移民及其認同,對其社會文化變遷的發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