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院寺

閣院寺

閣院寺位於河北省淶源縣縣城中部,舊縣城鼓樓西側城牆內,是一座千年古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城西北隅,全稱閣院禪林寺,俗稱西大寺。寺內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經閣、鐘樓。主殿文殊殿又名大雄寶殿,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建於0.75米高的磚台上,內有遼代壁畫,殿前有月台。寺內有遼代鐵鐘一口,高1.6米,口徑1.35米,另有遼代八棱石經幢。該寺規模不大,但歷史悠久,據縣誌記載,始建於東漢,唐代重建,遼代重修,現存文殊殿建於遼應歷十六年(996年),仍保持遼代建築風格。

基本信息

簡介

閣院寺閣院寺
院寺位於河北省淶源縣縣城中部,舊縣城鼓樓西側城牆內,是一座千年古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閣院寺,"東漢時創建,唐時重修",現存最早的建築是遼初修建的文殊殿,是全國年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土木建築,是全國不多的幾座超過千年的土木建築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閣院寺,在明之前稱為"閣子院",可能曾經是一座以閣樓為主的寺院。

閣院寺做為"國寶",核心是指這座"文殊殿"。從這座文殊殿所包含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來看,它能夠代表中華民族在遼代初期時的文明程度。

閣院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寺內現存建築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經樓,坐落在一條從南到北的中軸線上。中軸線兩側還有東、西配殿和禪房等附屬建築。附屬文物有遼代鐵鐘一口,經幢二通。
文殊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這是我國目存世不多的遼代古建築之一,距今已有1030多年的歷史。據專家考證,其建築規模、保存完好程度和獨具匠心的建築

風格,為現存遼代古建築之首。
文殊殿的平面近乎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在高0.75米的磚台上,前面為寬大的月台,殿前東西兩棵古松對稱而立,使大殿顯得更加古樸莊嚴。其建築形式為單檐布瓦歇山頂,疊澀脊,綠色琉璃鴟吻。文殊殿在斗拱處理上結構嚴謹,自然和諧,每一構件相互咬合,不留一絲縫隙,支撐力完全合乎力學原理。由於用材講究,結構合理,雖歷經千年風雨而依然挺立如故。
文殊殿有三寶。一是殿本身獨特的建築風格。二是堪稱木雕孤品的欞花格子門窗。在文殊殿正門,有兩處歷經千年風吹日曬至今仍保持完好的遼代欞花格子門窗。這是中國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仍在使用的木窗欞之一,被稱為木雕孤品。三是壁畫佳作。文殊大殿內,東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畫,因其用黃泥覆蓋,得以長久保存至今。從泥坯脫落處露出的內容看,畫面屬佛教故事,畫風保留有濃郁的唐代風格。其畫技之精湛,似不是出於民間藝人之手,而是皇宮畫院大師的傑作。
閣院寺內還有一寶,這就是有一口有明確紀年的大鐵鐘。此鍾鑄造於遼天慶四年,鍾高1.6米,口徑1.5米,重2噸,鐘身鑄有銘文1200多字,其字跡仍清晰可辨。這口鐘是遼末天祚帝為公主祈福而造,為鑄鐘集資的功德主都是當時的一些達官顯貴。由此可以推斷,淶源在遼代屬西南邊陲軍事重鎮,閣院寺很可能是遼國皇家的直屬寺院。
古樸大氣、歷史悠久的閣院寺,為淶源涼城風景名勝區增添了濃厚的文化韻味。

歷史沿革

閣院寺閣院寺
閣院寺又稱“大寺”,座落在中國北部河北省淶源縣城內的西北角,是一座保留有遼代(公元916~1125年)建築風格的佛寺

閣院寺相傳始建於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唐代時曾重建。遼代時又對其進行了大規模修繕,現存建築多保留有遼代的建築特點。閣院寺面積約6900平方米,寺內現存有天王殿、文殊殿、東西配殿、藏經樓東西禪房等建築。閣院寺的主體建築文殊殿建於遼應歷十六年(公元966年),該殿平面近於正方形,建築面積484平方米,單檐歇山式布瓦頂。殿前建有寬大的月台,台上植有兩棵相對的古松。該殿的木構件、斗拱和部分裝修,均表現出明顯的遼代建築風格。殿內原有文殊騎獅塑壁一座,全國僅此一例,可惜現已損毀。文殊殿前立有遼代八棱漢白玉經幢1座,殿東南鐘樓基址上還存有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鑄造的鐵鐘1口。

八最

全國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

遼初最典型的官式建築;

全國唯一的三開間、方形,減柱造殿宇;這種格局是全國唯一

代表遼代最高水平的、單體佛像尺幅最大的壁畫;

現存年代最早的菱花格子窗欞;

代表中國古建最高水平的斗拱結構;

年代最早的青綠色為主的外沿彩繪;

全國唯一的有明確銘文紀年的遼代大鐘。

建築特點

閣院寺閣院寺
文殊殿的平面近乎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在高0.75米的磚台上,前面為寬大的月台,殿前東西兩棵古松對稱而立,使大殿顯得更加古樸莊嚴。其建築形式為單檐布瓦歇山頂,疊澀脊,綠色琉璃鴟吻。文殊殿在斗拱處理上結構嚴謹,自然和諧,每一構件相互咬合,不留一絲縫隙,支撐力完全合乎力學原理。由於用材講究,結構合理,雖歷經千年風雨而依然挺立如故。
文殊殿有三寶。一是殿本身獨特的建築風格。二是堪稱木雕孤品的欞花格子門窗。在文殊殿正門,有兩處歷經千年風吹日曬至今仍保持完好的遼代欞花格子門窗。這是中國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仍在使用的木窗欞之一,被稱為木雕孤品。三是壁畫佳作。文殊大殿內,東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畫,因其用黃泥覆蓋,得以長久保存至今。從泥坯脫落處露出的內容看,畫面屬佛教故事,畫風保留有濃郁的唐代風格。其畫技之精湛,似不是出於民間藝人之手,而是皇宮畫院大師的傑作。

重新修繕

著名千年古剎閣院寺正經歷自清光緒二十年以來的首次大修,並將於2020年重新對外開放。

因歷經千年風雨,目前閣院寺內文殊殿、天王殿、藏經樓等多座古建已出現裂縫。為保護這一古剎,2009年,國家文物局專家評審通過總投資4500萬元的閣院寺文物保護總體規劃,並計畫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於當年10月底啟動。根據清光緒二十年《重修閣院寺碑記》記載,閣院寺於清光緒二十年重修以來,沒有進行過大型修繕。此次修繕工程預計2020年前後結束。

中國寺廟大全(河北三)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本任務按省份劃分,收羅了全國各地大部分寺廟。

保定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保定市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自然風光秀美,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並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隸總督署;有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漢墓等47處國保、89處省保、456處市(縣)保,1600餘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點。
景點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中山陵;燕下都古城;道德經幢;紫荊關;燕山;狼牙山;雲蒙山;北嶽廟;大茂山原始森林;定州塔;賽桂林;定州窯遺址;藥王廟;白洋淀;野三坡;百里峽;拒馬河;白草畔;白石山;閣院寺;甸子梁;冉莊地道戰遺址;盤古村自然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