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窯遺址

定州窯遺址

定州窯遺址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60公里處曲陽縣澗滋村和東、西燕川村一帶,方圓20多平方公里。曾屬定州管轄,故稱定窯。古窯遺存十分豐富,保存完好的有13個在編號的瓷片和窯具堆積點,有極大的考古和研究價值。定州窯遺址是中國著名的“五大名窯”之一,坐落與曲陽縣澗磁、野北燕川村一帶。因舊時,曲陽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定窯以燒制白瓷為佳,在北宋時期所創燒的“覆燒”工藝對中國造瓷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現在保存完好的瓷片堆13個,文化層堆積達10餘米,新建有作坊遺址保護大棚,展廳等,定州窯遺址是中國制瓷歷史的縮影和重要見證,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

定州窯遺址定州窯遺址
定州窯遺址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60公里處曲陽縣澗滋村和東、西燕川村一帶,方圓20多平方公里。曾屬定州管轄,故稱定窯。古窯遺存十分豐富,保存完好的有13個在編號的瓷片和窯具堆積點,有極大的考古和研究價值。 定州窯遺址是中國著名的“五大名窯”之一,坐落與曲陽縣澗磁、野北燕川村一帶。因舊時,曲陽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定窯以燒制白瓷為佳,在北宋時期所創燒的“覆燒”工藝對中國造瓷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現在保存完好的瓷片堆13個,文化層堆積達10餘米,新建有作坊遺址保護大棚,展廳等,定州窯遺址是中國制瓷歷史的縮影和重要見證,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

簡介

定州窯遺址定州窯遺址考古現場
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的定州窯遺址,位居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是中國北方著名的白瓷窯址。因曲陽宋代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中國的制瓷業到了宋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階段。宋代有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各以其無比的藝術魅力,為中國瓷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定州窯遺址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窯場分布在曲陽縣澗磁村北一帶,東西長達10公里,總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 有十幾處高大的堆積,最高的15米,堆積著眾多的瓷片、窯具爐渣瓷土等。從遺址地層疊壓關係看,遺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時期。定州窯遺址生產規模宏大,品種繁多。在遺址北宋地層出土的龍鳳盤刻有“尚食局”款額,說明不但燒制民間的各種生活用瓷,還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燒制的碗、盤、盆、罐、杯、壺、瓶、枕、器座以及玩具等,造型秀美,紋飾精緻。有的碗、盤口沿作花瓣式,碗內印一盛開的花朵,同時在外壁刻上花蒂與花瓣輪廓線。這種把印、刻手法並用於一件器物,里外裝飾統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紋裝飾混為一體,十分精美。

歷史

定州窯遺址定州窯窯爐遺址
定州窯遺址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位居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是中國北方著名的白瓷窯址。從遺址地層疊壓關係看,遺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時期。晚唐和五代時定窯燒制的瓷器,還顯粗糙簡單,正處於向精瓷的過渡階段。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造型優美,以刻花、畫花、印花等加以裝飾,藝術水平很高,社會影響很大。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知定州時,曾用“定州花瓷琢紅玉”的詩句,來讚美定瓷的絢麗多彩。元朝劉祁《歸潛志》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兒枕”,是定瓷的代表作之一。 定州窯遺址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於連年兵災,逐漸衰落和廢棄。但在金、元時仍繼續生產。定窯的制瓷技術,對促進我國制瓷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建立後,定州窯遺址藝術得到繼承和發展。科技人員用古代的原料,嫻熟的工藝技法已經生產出了一些仿定瓷的製品,使定窯瓷獲得新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在定州窯遺址區的北面挖掘中還發現了王子山院舊址,找到了“修王子山院記”和“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記”兩通重要碑刻。這次發掘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發現的遺蹟有窯爐20座,作坊4處,其中包括碾槽、水井、澄池、料缸、磚墁場地、匣缽、圍牆、窯藏、灰坑等等。發掘出土的遺物標本達萬餘件,瓷片、窯具等殘片約30多萬處,而且遺物品類繁多,有青瓷白瓷、黑定、紫定等。其中白瓷有素麵、刻花、印花、剔花繪畫等裝飾,花紋非常齊全。白瓷中還有許多珍品。如“官”、“彩官”和“尚藥局”、“尚食局”器片都有多件出土,還發現有前所未有見的“龍”、“花”等款瓷片和“仕女枕”等精美器物。

制瓷特點

定州窯遺址定州窯遺址窯場
定州窯遺址是現今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窯場,分布在今曲陽縣澗磁村北一帶,這裡有十幾處高大的堆積,最高的15米,堆積著眾多的瓷片、窯具爐渣瓷土等。從遺址地層疊壓關係上看,遺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時期。
中國的制瓷業到了宋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階段。宋代有五大名窯,各以其無比的藝術魅力,為中國瓷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晚唐和五代時定州窯遺址燒制的瓷器,還嫌粗糙簡單,正處於向精瓷的過渡階段。北宋是定州窯遺址發展的鼎盛時期,制瓷技術有許多創造和進步。定州窯遺址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制其他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高溫色釉。定窯的白瓷,胎薄質細,釉色潔白,造型優美,以刻花、畫花、印花等加以裝飾,藝術水平很高,社會影響很大。去宋不遠的元朝劉祁的《歸潛志》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知定州時,曾用“定州花瓷琢紅玉”的詩句,來讚美定瓷的絢麗多彩。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兒枕”,是定瓷的代表作之一。
早年的定州窯遺址以燒制白定為最佳,胎薄細膩、彩色瑩潤,曾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之說。定州窯遺址瓷品種繁多,造型優美,裝飾文雅,多採用刻花、畫花和印花等技法,其圖案布局合理,清新明快,刻花刀法剛勁有力,印花構圖飽滿,紋飾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萱草、禽鳥為主,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御用瓷器大部分為龍鳳紋飾,龍騰鳳舞,生動傳神,以顯示統治者的尊嚴。定州窯遺址瓷工藝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當時許多瓷窯爭相仿製。定州窯遺址在唐代受邢窯影響燒制白瓷,到了宋代逐步成了白瓷窯的首領。據“王子山院尚舍利塔記”碑文等資料記載,北鎮、澗磁一帶,當時有鎮名龍泉鎮。唐代五代時期朝廷在鎮中設有瓷窯稅使。定州窯遺址的器形、紋飾、特別是定瓷開創的覆燒工藝對各地瓷窯影響很大,形成了一個以定瓷為主的定窯瓷系列。其產品遠銷海外,在瓷器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瓷窯裝燒技術最為重要的成就,就是發明了覆燒法和“火照術”,在定州窯遺址的考古發現上,定窯就大量採用覆燒方法,還使用了一種墊圈式組合匣體。這種燒制方法的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間,既可節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變形,從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產量,對南北瓷窯都產生過很大影響。
定州窯遺址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於連年兵災,逐漸衰落和廢棄。但在金、元時仍繼續生產。定窯的制瓷技術,對促進中國制瓷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制瓷工藝

定州窯遺址定州窯遺址
定州窯遺址在邢窯的影響之下,吸收其製作工藝,利用本地豐富的自然資源,於唐初開始燒造白瓷。從唐代到五代的窯址堆積物中採集的標本看到,在唐代,定窯與邢窯同期產品,不管是胎、釉,還是器型、口沿和底足,幾乎完全一致,實為邢窯大家族中的一分子。而到五代中後期,定窯白瓷出現了第一次飛躍,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再施化妝土,胎釉趨於精、白、薄,有些器物白度甚至超過邢窯的細白產品。
北宋是定州窯遺址大發展的時期,新的器型出現,裝飾手法多種多樣,裝燒工藝改進,產量和質量大幅度提高。從在江蘇南京鎮江揚州、淮安以及浙江杭州等地蒐集到的諸多胎薄質細、光潔潤澤、紋飾精美的定窯瓷片可以看出,當時定窯瓷器的銷售不僅占據了北方廣大市場,而且占領了江南一些大城市的市場,受到普遍歡迎。
唐代晚期,邢窯開始式微。原因主要是經過隋唐300年的瓷器燒造,原料瀕臨枯竭。一是精細瓷土殆盡,粗瓷沒有銷路;二是燒料短缺,瓷質下降;三是裝飾單一,缺少變化,從而失去市場。而定窯則不然,優質瓷土豐富,取之不竭。在燃料上先是同邢窯一樣用木柴,後來當地發現煤層,改為柴煤混燒,到宋代則逐漸改為完全用煤燒造。而且首創了覆燒工藝,大大節省了燃料,溫度更高,瓷器成品率和質量均有提高。裝飾手法上也遠在邢窯之上。所以,到北宋後期,人們竟只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可以說,在白瓷領域,邢窯與定窯各領風騷三百年。

發展現狀

定州窯遺址定州窯遺址
為繼承發展定州窯,在定窯遺址附近曲陽定瓷有限公司歷盡艱辛,通過上百次研究實驗,在仿古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製成功了仿古、美術、日常三大系列工藝產品200多種,產品在中國國內展出屢屢獲獎,產品已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荷蘭等十幾個國家和香港特區。陽定窯瓷廠研製成了50多種仿宋瓷器,如龍鳳盤、龍紋缽、雲鶴碟、臥觀音、龍首淨水瓶等。這些瓷器在質地、色澤、造型、圖案方面,和古定瓷不相上下。研製的“八杯壽星酒壺”,造型美觀,構造奇特。斟酒時酒自龍嘴吐入杯中,杯滿酒自動停流,換杯再倒酒又流出,可反覆斟八杯,既是實用品,又是工藝品。

保定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保定市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自然風光秀美,是兼有平原、湖泊、濕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地區。並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隸總督署;有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漢墓等47處國保、89處省保、456處市(縣)保,1600餘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點。
景點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中山陵;燕下都古城;道德經幢;紫荊關;燕山;狼牙山;雲蒙山;北嶽廟;大茂山原始森林;定州塔;賽桂林;定州窯遺址;藥王廟;白洋淀;野三坡;百里峽;拒馬河;白草畔;白石山;閣院寺;甸子梁;冉莊地道戰遺址;盤古村自然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