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關

蒲津關

古代關名。又稱臨晉關。在今陝西省大荔縣東。是黃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晉間的重險之地。戰國時魏在此設蒲津關。漢武帝時改名臨晉關。前205年,漢高祖劉邦曾由此關進入河內(今河南省泌陽縣一帶),擊虜了殷王邛。唐初,李淵父子能順利引兵自太原而下,也主要是由於蒲津守將的不戰而降。

基本資料

蒲津關 地理位置圖蒲津關 地理位置圖

蒲津關,古代關名。又稱臨晉關。在今陝西省大荔縣東。是黃河重要的古渡口和秦晉間的重險之地。戰國時魏在此設蒲津關。漢武帝時改名臨晉關。前205年,漢高祖劉邦曾由此關進入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一帶),擊虜了殷王邛初,父子能順利引兵自太原而下,也是由於蒲津守將的不戰而降。南宋初金人突窺關中,濟自蒲津,明徐達平關中,亦自蒲津濟,唐玄宗早渡蒲關詩所謂地險關逾壯也,《續通典》蒲津關,戰國魏所置,自河東而言亦曰蒲坂津,自關中而言,亦曰夏陽津。

中國古代關隘

說明 關隘,又稱關卡,是在交通要道設立的防務設施。關隘文化以其厚重深沉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燦爛的人文內涵,給人以感受和啟迪。
名稱 居庸關|玉門關|嘉峪關|仙人關|陽關|天井關|雁門關|石嶺關|平型關|娘子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大散關|山海關|函谷關|虎牢關|瞿塘關|大勝關|獨松關|仙霞關|鬼門關|古嚴關|鎮南關|下關| |倒馬關|紫荊關|葭萌關|汜水關|劍門關|涪水關|綿竹關|昭關|陽關|蕭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