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為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藥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參苓白朮散兼有滲濕行氣作用,並有保肺之效,是治療脾虛濕盛證及體現“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劑,參苓白朮散,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主要有調節胃腸運動,改善代謝和提高免疫等作用,調節胃腸運動:本方煎劑小劑量對腸管有興奮作用,能解除腎上腺素對腸管的部分抑制;大劑量則抑制腸管的收縮,並能拮抗氯化鋇和毛果芸香鹼引起的腸管收縮,能增強腸管對水和氯離子的吸收,改善代謝:該方治療脾氣虛之腸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治療前,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顯低於正常值,治療後明顯升高,並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變學的指標。

基本信息

功能分析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
方中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湯)平補脾胃之氣,為主藥。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藥之甘淡,蓮子之甘澀,助白朮既可健脾,又可滲濕而止瀉,為輔藥。以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運化,通上下氣機,吐瀉可止,為佐藥。桔梗為太陰肺經的引經藥,入方,如舟車載藥上行,達上焦以益肺氣。此方對證而兼見肺氣虛弱,久咳痰多者,亦頗為相宜,為培土生金之法。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之功。

辯證要點

脾胃氣虛症狀外,以泄瀉,舌苔白膩,脈虛緩。

病機

脾胃氣虛,濕濁阻滯。

配伍特點

治療肺脾氣虛,痰濕咳嗽證,體現“培土生金”之法。

臨證加減

納差食少,加炒麥芽、神曲、焦山楂;兼里寒、腹痛,加乾薑、肉桂;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陳皮。

主治病症

主治脾氣虛弱,濕邪內生,症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溏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象細緩者。亦治小兒脾疳,面色萎黃,形容憔悴,毛髮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飲食,睡臥不寧,或脾虛水腫,或脾虛帶脈不固,白帶過多,綿綿不斷,如涕如唾者。

西醫診為消化不良、慢性胃腸炎、附屬檔案炎、氣管炎等而見有上述證候者,均可以此方治療。

劑量用法

此藥現為水丸製劑,每袋6克。成人每次服6克,日服3次。兒童酌減。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之品。此藥組成中含甘草,不可與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同時服用。

組成

蓮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 砂仁(500克)桔梗(500克) 白扁豆(750克) 白茯苓(1000克)人參(1000克) 炙甘草(1000克) 白朮(1000克) 山藥(1000克)

方解

參苓白朮散參苓白朮散
本方證是由脾虛濕盛所致。脾胃虛弱,納運乏力,故飲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見腸鳴泄瀉;濕滯中焦,氣機被阻,而見胸脘痞悶;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不足;肢體肌膚失於濡養,故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皆為脾虛濕盛之象。治宜補益脾胃,兼以滲濕止瀉。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益氣健脾滲濕為君。配伍山藥、蓮子肉助君藥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並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朮、茯苓以健脾滲濕,均為臣藥。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氣化滯,是為佐藥。桔梗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又能載藥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綜觀全方,補中氣,滲濕濁,行氣滯,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去,則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兩方均有益氣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湯以補氣為主,為治脾胃氣虛的基礎方;參苓白朮散兼有滲濕行氣作用,並有保肺之效,是治療脾虛濕盛證及體現“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劑。《古今醫鑒》所載參苓白朮散,較本方多陳皮一味,適用於脾胃氣虛兼有濕阻氣滯者。化裁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乾薑、肉桂以溫中祛寒止痛。

附方:七味白朮散(《小兒藥證直訣》)

附註:本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是治療脾虛濕盛泄瀉的常用方。臨床套用以泄瀉,舌苔白膩,脈虛緩為辨證要點。

臨床套用

慢性結腸炎

用本方每日2次,每次9g,早晚飯後溫開水送服,30日為1療程。治療慢性結腸炎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58歲,平均42.8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40年,平均12.4年。大便每日1次4例,2次14例,3-4次9例,5-6次2例,7-9次1例。大便成形帶粘液1例;糊狀或溏薄25例,伴粘液19例,伴膿血1例;腹痛22例,腹脹22例,腸鳴26例,里急後重感21例。結果:治療1療程後,3例顯效,19例好轉,8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3.33%。

藥理作用

主要有調節胃腸運動,改善代謝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1.調節胃腸運動:本方煎劑小劑量對腸管有興奮作用,能解除腎上腺素對腸管的部分抑制;大劑量則抑制腸管的收縮,並能拮抗氯化鋇和毛果芸香鹼引起的腸管收縮,能增強腸管對水和氯離子的吸收。

2.改善代謝:該方治療脾氣虛之腸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治療前,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顯低於正常值,治療後明顯升高,並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變學的指標。

理化性質

本品為黃色至灰黃色的粉末;氣香,味甜。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稜角銳尖。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則地充塞於薄壁細胞中。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長80-240μm,針晶直徑2-8μm。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種皮細胞黃棕色或紅棕色,形狀不規則。種皮柵狀細胞長80-150μm。內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或棕紅色,表面現類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矽質塊。聯結乳管直徑14-25μm,含淡黃色顆粒狀物。

(2) 取本品4.5g,加氯仿4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棄去濾液,藥渣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將殘渣用甲醇5ml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鋁柱(100-120目,15g,內徑10-15mm)上,用40%甲醇1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溶液振搖提取2次,每次25ml;合併提取液,用水洗滌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蒸乾,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參、甘草對照藥材各1g,同法分別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後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熱5-1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分別在與兩種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文獻摘要

吳昆《醫方考》卷4:“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者,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諸臟腑百骸受氣於脾胃而後能強。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日見羸弱矣。故治雜證者,宜以脾胃為主。然脾胃喜甘而惡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是方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朮、茯苓、山藥、蓮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於地道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3:“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悸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

方義:

治脾胃者--補其虛,除其濕,行其滯,調其氣而已: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薏仁、扁豆、蓮肉--皆補脾之藥也。

茯苓、山藥、薏仁--理脾而兼能滲濕。

砂仁、陳皮--調氣行滯之品也。然合“參、術、苓、草”,暖胃而又能補中

桔梗苦甘入肺--能載諸藥上浮,又能通天氣於地道,使氣得升降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之上僭也。

煎服法

為末,每三錢,棗湯或米飲調服。

參苓白朮散

藥物組成人參1錢半,白朮1錢半,白扁豆(薑汁炒)1錢半,白茯苓1錢半,山藥1錢半,甘草1錢,桔梗1錢,苡米1錢,蓮肉(去心)1錢,川芎1錢,當歸1錢。

處方來源:《幼科指南》卷下。

方劑主治:小兒脾胃久虛,不能轉運,無以榮其氣,或胎中受毒,臟腑蓄水,以致手足極細,項小骨高,尻削體瘦,肚大臍實,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名曰哺露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 

1、泄瀉兼有大便不通暢,肛門有下墜感者忌服。

2、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製劑。

3、不宜喝茶和吃蘿蔔以免影響藥效。

4、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

5、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本品宜飯前服用或進食同時服。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8、服藥2周后症狀未改善,應去醫院就診。

9、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

11、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方歌

歌訣(一)

參苓白朮四君底,山藥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蓮子肉,脾虛濕盛此方理。

歌訣(二)

參苓白朮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歌訣(三)

參苓白朮薏砂仁,甘桔淮山扁豆陳;再加蓮子棗湯送,脾虛濕盛此方珍。

服用方法

參苓白朮散為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藥方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參苓白朮散兼有滲濕行氣作用,並有保肺之效,是治療脾虛濕盛證及體現“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劑。
參苓白朮散主治脾氣虛弱,濕邪內生,症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大便溏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象細緩者。亦治小兒脾疳,面色萎黃,形容憔悴,毛髮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飲食,睡臥不寧,或脾虛水腫,或脾虛帶脈不固,白帶過多,綿綿不斷,如涕如唾者。
參苓白朮散方劑中以人參、白朮、茯苓益氣健脾滲濕為君,配伍山藥,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濕,桔梗宣肺利氣既通調水道,又載藥上行,以益肺氣。炒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補其中氣,滲其濕濁,行其氣滯,恢復脾胃受納與健運之職,則諸證自除。參苓白朮散通過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補中化飲作用促進胃腸道正常消化、吸收、蠕動,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起到抗病毒止瀉作用。陳軍林等選用參苓白朮散加味,治療難治性胃瀉,提示中藥健脾益氣和溫補脾胃,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現在大多數的參苓白朮散為水丸製劑,每袋6克。成人每次服6克,日服3次。兒童酌減。建議溫開水送服,古法以紅棗水和米湯送服,是為了增強補脾胃藥效。參苓白朮散宜飯前服用或進食同時服,效果更佳。

副作用

實驗研究對胃腸收縮功能的影響,實驗證明,本方小劑量可興奮腸管收縮,大劑量則主要引起抑制。小劑量可解除腎上腺素對腸管的部分抑制現象,大劑量又可解除氯化鋇或毛果芸香鹼引起的腸管痙攣。這一結果與本方補氣健脾的功能頗為吻合。本方對胃腸收縮活動的興奮和抑制作用,與劑量大小有關。方中部分藥物如茯苓、甘草、白朮及陳皮主要有抑制作用;個別藥物如桔梗主要呈興奮作用。提示本方似有一種以抑制為主,興奮為輔的胃腸活動調整劑。至於副作用,可能會引起食慾亢進、口乾舌燥及因多食導致肥胖。

補益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