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勝關

大勝關在今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區大勝關村。宋時在此設定巡檢塞,1132年置烽火台。元時設水驛,名大城港。1360年,朱元璋在此設伏,擊敗了陳友諒數十萬軍隊的進攻,於是改名大勝港並在此設關,即大勝關。沿襲至今。

①在河南羅山縣南。②古代關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區大勝關村。宋時在此設定巡檢塞,1132年置烽火台。元時設水驛,名大城港。1360年,朱元璋在此設伏,擊敗了陳友諒數十萬軍隊的進攻,於是改名大勝港並在此設關,即大勝關。沿襲至今。此地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轉港口。
在南京市雨花區大勝關村。宋時在此設定巡檢塞,1132年置烽火台。元時設水驛,名大城港。1360年,朱元璋在此設伏,擊敗了陳友諒數十萬軍隊的進攻,於是改名大勝港並在此設關,即大勝關。沿襲至今。此地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轉港口。
自大勝關起,北至三汊河水道,江心洲與長江東岸之間的夾江水道被稱為大勝關水道,為南京市居民用水主要水源地。
大勝關舊為大城港,為南京城西南諸水注入長江之處,江流險厄。北宋在此設立巡簡寨,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時在此處設定烽火台。元朝在大城港設立水驛,稱“大城港鎮”。1361年,朱元璋率軍在此大勝陳友諒,此後改其地名為“大勝關”。明清期間,大勝關為南京城西南主要港市和軍事要塞之一。
大勝關今為南京長江三橋和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長江東岸起點。

中國古代關隘

說明 關隘,又稱關卡,是在交通要道設立的防務設施。關隘文化以其厚重深沉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燦爛的人文內涵,給人以感受和啟迪。
名稱 居庸關|玉門關|嘉峪關|仙人關|陽關|天井關|雁門關|石嶺關|平型關|娘子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大散關|山海關|函谷關|虎牢關|瞿塘關|大勝關|獨松關|仙霞關|鬼門關|古嚴關|鎮南關|下關| |倒馬關|紫荊關|葭萌關|汜水關|劍門關|涪水關|綿竹關|昭關|陽關|蕭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