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區

潁州區

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阜陽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信息中心。全區國土面積616.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11月,潁州區人口83萬,轄1鄉8鎮5個街道,及安徽潁州經濟開發區、安徽潁州工貿園。2013年,潁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0.7%。潁州區著名景點有潁州西湖、文峰塔、奎星樓、劉琦祠等。著名人物有2012年倫敦奧運會體操女子平衡木冠軍鄧琳琳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潁州區 潁州區
西周:分封建立的諸侯國有鬍子國(位於潁州地域)

戰國:潁州地域全境為楚之地。楚在此地設定的縣邑有胡(位於潁州區)。

秦:建有6縣,分屬3郡。汝陰(位於今潁州區,下同)、寢、新陽(位於今界首縣,下同)3縣屬陳郡(治陳,今河南省淮陽縣)。

新朝:王莽執政15年,亂改地名。汝陰縣改名“汝墳”。

東漢:汝陰屬豫州(州牧駐譙)所轄。

三國:潁州區地域皆屬魏地。

西晉:置縣9個,置郡2個。汝陰郡(治汝陰,今阜陽市)轄慎、汝陰、宋、原鹿、鮦陽、固始6縣;譙郡轄譙、城父、山桑3縣。

東晉:先後為漢(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屬地,郡、縣設定沿襲西晉。所不同者,前秦將譙郡、汝陰郡由原屬豫州改屬南徐州(治潁川郡、今南許昌東),並將原屬妝陰郡的鮦陽、固始改屬新蔡郡。此外,東晉在淮南、江南設定許多僑郡、僑縣,以示不忘中原故土。這些僑置的郡、縣,往往是一村數頭,徒有虛名。

唐:前期置永樂縣(今潁州區境)。

明:潁州區地域屬鳳陽府。

清:初時因襲明制。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而留縣,亳州改為亳縣,和渦陽、蒙城、潁上、太和、阜陽共6縣均屬安徽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後阜陽專員公署駐阜陽縣城(潁州區地域),上屬安徽省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11月,潁州區轄1鄉:馬寨鄉,8鎮:程集鎮、王店鎮、西湖鎮、三合鎮、袁集鎮、九龍鎮、三十里舖鎮、三塔集鎮,5個街道:鼓樓街道、文峰街道、清河街道、潁西街道、西湖景區街道,安徽潁州經濟開發區和安徽潁州工貿園。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潁州區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地跨北緯32°45′23"—33°00′58"、東經115°26′33"—115°58′45"之間。是阜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阜陽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信息中心。全區國土面積616.3平方公里。

地貌

潁州區系淮河流域波及區,大部分屬於沖積平原,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緩緩傾斜,坡降為1/7000—1/10000,地貌景觀比較單調。

氣候

潁州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年實際日照數平均為2109.06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5.7℃。年均無霜期為222天。年均降水量為890毫米。冬季盛行北至東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自然資源

潁州區盛產小麥、大豆、玉米、生薑、蔬菜等70多種農副產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瘦肉型生豬、優質山羊、黃牛生產基地。潁州人力資源豐富,常年有20萬在外務工人員,是中國重要的勞務輸出基地之一。

人口民族

人口

潁州區 潁州區
2013年,潁州區人口出生率21.7‰,死亡率7.8‰,自然增長率13.9‰。2013年末,戶籍人口68.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5萬人,比2012年增加1531人。2013年末,男女人口構成:男性占總人口的51.0%,女性占總人口的49.0%。分年齡構成為,18歲以下人口占20.6%,19至35歲占28.6%,36至60歲占35.9%,60歲以上14.9%。

民族

潁州區人口以漢族居多,據1982年人口普查,漢族占總人口的96%以上;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回族。還有人口極少的布依族、滿族、壯族、苗族、水族、蒙古族朝鮮族、侗族、白族、黎族等少數民族。

經濟狀況

綜述

2013年,潁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2012年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44.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3%;第三產業增加值74.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

第一產業

潁州區 潁州區
2013年,潁州區全年糧食總產24.7萬噸。土地流轉面積14.6萬畝,規劃4萬畝的潁州西湖現代農業示範區、1萬畝的瑞富源國家級蔬菜標準園、1萬畝的辰星農業示範園、2600畝的西郊湖濱田園觀光區等現代農業項目加快實施。建設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13.5萬畝、設施蔬菜基地10萬畝、精品苗木花卉基地6000畝,潁西大青茄、程集杭白菊、西湖戀思蘿蔔等基地規模逐步擴大。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5家,新建“一村一品”特色示範村5個,創建市級標準養殖場2個、區級40個,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2個,潁州區綠色蛋雞養殖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級驗收,“天康”被評為全國“百佳標準化農產品品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完成土方360萬立方米,疏浚溝河18條,高標準農田灌溉保證率75%以上。新增農機總動力3.1萬千瓦。完成人工造林1萬畝,森林長廊24公里。

第二產業

2013年,潁州區全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家、累計89家,工業企業總數達311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0億元,增長20%。完成技改投資11億元,增長34%。培育上市後備企業3家,京九絲綢等2家企業入選省2013年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文勝肥業入選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示範企業,百富安香料公司被納入省2013年度高新技術(培育)企業。程集、潁西獲全市首批產業集群專業鎮稱號。潁州區獲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縣區稱號。潁州經濟開發區、工貿園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2億元,10平方公里建成區實現“八通一平”。經濟開發區累計簽約入駐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29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上市公司5家,被確定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省開發區擴容升級試點單位。

第三產業

2013年,潁州區新增限額以上企業15家,累計63家。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0家,累計28家。利用外資3211萬美元,增長167%。萬達廣場開工建設,浙商大廈主體竣工,紅杉家樂建材家居廣場開業在即,商廈新時代廣場、保利文峰家園、巨川金寶匯、易景國際、天英寶鼎、東方明珠等商業綜合體有序推進。阜陽農產品物流中心遷建完成選址。餐飲、家居、建材、電子等各類特色街區逐步規範,東城左岸餐飲一條街被命名為市級文明餐桌示範街。新增“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連鎖店8家、“新網工程”連鎖店20家。

社會

科技

2013年,潁州區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專利申請231件、授權145件。新增註冊商標164件、著名商標3件、知名商標6件。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個、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潁州區獲“全省農業科技促進年先進單位”稱號。阜紡社區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基層科普行動計畫”先進單位。

教育

潁州區 潁州區
2013年,潁州區新建、改擴建幼稚園18所,實施城鄉基礎教育項目18個,標準化學校達到114所。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新建鄉鎮公共電子閱覽室7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7處。阜陽開源公司剪紙作品《潁州西湖賦》獲“2013中國民間工藝家博覽會”金獎。《潁州區志(1996~2010年)》通過省、市評審。
2013年末,潁州區共有各類中等職業學校5所,在校生9934人。普通中學26所,在校生35193人。其中,高中5所,在校生8802人;國中21所,在校生26391人。國小112所,在校生60277人;幼稚園54所,在園兒童28780人。
潁州區區境有阜陽師範學院、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高等院校及各類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50餘家,形成了高等、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的職業教育網路。

衛生

2013年,潁州衛生工作成效明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落實,新農合參合45.7萬人、參合率98%,建立居民健康檔案59.3萬份。慢性病防治工作深入推進,計畫免疫和傳染病防控工作紮實開展,婦女兒童保健工作實現全覆蓋。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機制逐步完善,優惠政策兌現率100%,出生人口性別比保持正常,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全面推進。
2013年末,潁州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281個。其中,醫院5家,社區服務中心5家,衛生院9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全區衛生技術人員2204人,其中執業醫生524人,執業助理醫生232人,註冊護士691人。

社會保障

2013年,潁州實施31項民生工程,撥付資金5.7億元,其中區級配套資金9476.8萬元,資金撥付率100%。20個教育培訓補貼類資金序時發放、11個工程建設類項目全部完工。紮實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552人,新增轉移就業8772人。城鎮新增就業實名制人員11157人,下崗人員再就業27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參保率均位居全市前列。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發放農村低保金2642.7萬元、城市低保金7740.7萬元、城鄉醫療救助金702.7萬元、五保供養金851.6萬元。

交通

鐵路

大京九鐵路穿境而過,與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鐵路構成“米”字型框架,直接與隴海、京廣、京滬等鐵路幹線接軌,形成八線引入、五路交匯的鐵路網,是全國六大鐵路路網樞紐之一。阜陽編組站是京九線上最大的編組站,自動化程度居全國之冠,日編解能力達到1.8萬節。阜陽“陸港”與上海、天津、連雲港等港口建立“鐵海聯運”機制,出口貨物在阜陽口岸可以“一站式”完成訂艙、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通關手續,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高速公路

濟廣、阜新、合淮阜高速公路在潁州境內交匯,東抵京滬、西達京珠、南連滬漢、北接南洛兩縱兩橫的“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已基本形成。水路:通過淮河、潁河等航道入江達海,是中原通往華東的水運要塞。即將建成的潁州港區位於安徽潁州經濟開發區境內,可常年通航500噸至1000噸級船舶,經潁河入淮河,至京杭大運河可達蘇南、上海等長三角地區。

航空

4C級阜陽機場坐落潁州,目前開通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廈門西安等航線。

風景名勝

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明、清歷代名勝。
但後來由於黃河泛濫,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僅存“會老堂”等建築。
新建潁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為24.34平方公里,形成二環三圈。已開發的西湖湖面為5.74平方公里,總投資3.2億元。屬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級風景區。
新的西湖在阜陽城西15公里處,周長11.5公里,湖面約5.74平方公里,水深1-2米,是在原三十里河的基礎上興修而成的。主要景點有:碑林公園,建有碑林長廊、碑林八卦陣,薈萃了當代名書畫家真跡五百餘幅。百龍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隱閒堂,是拜祭歐陽修、蘇軾之處。清漣閣,系仿古建築,五層樓閣。九曲橋,由潁州西湖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組成。魚宮,為兩個鯉魚伏,內有現代化的電動聲像裝置。

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城東南約2華里一座古廟基地上。據阜陽縣誌所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清康熙三十五年(1796)於此始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在分類上屬風水塔類型。
文峰塔既與“文”相共,又極富道教色彩。磚雕中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長壽鹿、靈芝草、龍、鳳;有文人祈求的鯉魚跳龍門;還有太極圖案。文峰塔被阜陽市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奎星樓

奎星樓位於阜陽舊城東南城樓拐角處,又稱拐角樓。登樓可南望霍山,又叫望霍樓,俗稱“三蓬塔”。該樓為明萬曆二年(1574年)知州趙世相擴建南城時所建的一座故樓。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磚結構,三層六邊形。通高9.93米,疊澀出檐,起脊翹角,結頂飾鐵制舞風,六角系銅製響鈴(1981年重修時改鐵鈴)。
奎星樓三層均有室,但互不貫通。一層朝南開一半圓形券門;二層一門四圓形券窗,南門楣磚雕有題額“文光射斗”;三層南門楣額為“奎壁聯輝”。1980年列入市文物保護單位。

劉琦祠

劉琦祠位於阜城西北城牆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將劉琦,陪祀有“順昌之戰”時順昌知府陳規、通判汪若海、副將趙尊、耿訓、韓直、許清、閻充和義軍曹成。
劉琦祠歷代不斷修葺,僅清代就於乾隆十年(1750年)、嘉慶十三年(1808年)、光緒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以“撤城防敵”為名強行拆毀。1941年,主持道士常華庵集資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間,廂房三間。正殿神龕內供奉劉琦、陳規、汪若海等九人彩繪塑像。劉琦祠現為阜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潁州名人

李谷(903—960)字惟珍,潁州汝陰(安徽阜陽)人。27歲舉進士,先後在五代後晉、後漢、後周三朝為官。
鄧琳琳,原名鄧琳鳳,女,漢族,1992年4月生,安徽阜陽潁州人。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冠軍。2012年8月7日,獲得倫敦奧運會體操女子平衡木冠軍。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
合肥市廬陽區 | 瑤海區 | 蜀山區 | 包河區 | 長豐縣 | 肥東縣 | 肥西縣 | 巢湖市 | 廬江縣
蕪湖市鏡湖區 | 弋江區 | 鳩江區 | 三山區 | 蕪湖縣 | 南陵縣 | 繁昌縣 | 無為縣
蚌埠市蚌山區 | 龍子湖區 | 禹會區 | 淮上區 | 懷遠縣 | 固鎮縣 | 五河縣
淮南市田家庵區 | 大通區 | 謝家集區 | 八公山區 | 潘集區 | 鳳台縣
馬鞍山市雨山區 | 花山區 | 金家莊區 | 當塗縣 | 含山縣 | 和縣
淮北市相山區 | 杜集區 | 烈山區 | 濉溪縣
銅陵市銅官山區 | 獅子山區 | 銅陵縣
安慶市迎江區 | 大觀區 | 宜秀區 | 桐城市 | 宿松縣 | 樅陽縣 | 太湖縣 | 懷寧縣 | 岳西縣 | 望江縣 | 潛山縣
黃山市屯溪區 | 黃山區 | 徽州區 | 休寧縣 | 歙縣 | 祁門縣 | 黟縣
滁州市琅琊區 | 南譙區 | 天長市 | 明光市 | 全椒縣 | 來安縣 | 定遠縣 | 鳳陽縣
阜陽市潁州區 | 潁東區 | 潁泉區 | 界首市 | 臨泉縣 | 潁上縣 | 阜南縣 | 太和縣
宿州市埇橋區 | 蕭縣 | 泗縣 | 碭山縣 | 靈璧縣
六安市金安區 | 裕安區 | 壽縣 | 霍山縣 | 霍邱縣 | 舒城縣 | 金寨縣
亳州市譙城區 | 利辛縣 | 渦陽縣 | 蒙城縣
池州市貴池區 | 東至縣 | 石台縣 | 青陽縣
宣城市宣州區 | 寧國市 | 廣德縣 | 郎溪縣 | 涇縣 | 旌德縣 | 績溪縣 
(參見:安徽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