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寶塔寺

海寶塔寺

海寶塔寺,歷史上又稱“赫寶塔”、“黑寶塔”。坐落在銀川老城北郊的海寶塔寺內,離城兩公里許。因位於城 北,當地人又稱之為“北塔”。它端莊而又秀麗,簡潔而富於變化,形制獨特,風格別致。作為我國優秀的古代建築遺產,它巍然聳立在銀川平原上至少已有1500餘年,被人們稱頌為“古塔凌霄”而列入“朔方八景”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海寶塔的始建年代不詳,最早記載見於明代弘治年間撰寫的《寧夏新志》∶「黑寶塔(即海寶塔)在城北三里,不知創始所由」。清乾隆年間,閩浙總督趙宏燮撰寫《重修海寶塔記》,對此塔和海寶塔寺歷史作了考證∶「舊有海寶塔,挺然插天,歲遠年湮,面鹹莫知所自始,惟相傳赫連寶塔」。赫連勃勃是南北朝時期大夏國的創建人,他於西元四○七年創建大夏國,西元四三一年被吐彀渾所滅。當時寧夏地區大部分版圖屬後秦所有,後秦的創始人姚興是一位頗有才華的帝王,在他統治的二十餘年當中,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儒學大興,佛教盛行,特別是當姚興滅了後涼後,便迎請天竺國高僧鳩摩羅什到長安,讓眾僧聚會,佛徒有主,並「營寺塔,托意於佛,公卿以下,莫不依附」,「州郡化之,奉佛者十室而九」。佛教的傳播和譯經活動在北朝時達到了高峰。據此推測,海寶塔寺和海寶塔始建於後秦,而大夏國赫連勃勃又重修。一九七三年海寶塔毀於地震。現存海塔是清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重修的遺物。塔身為樓間式,全部使用青磚砌築,共九層十一節,通高五十三.九米,平面呈正方型,四壁出軒,即每層四面設卷門的部分均向外突數十厘米,因而在正方型的平面上,又形成只線「十」字型,構成十二角塔;每層出軒部分二側各設一龕,龕眉突出。所有這些,都增添了塔身的華麗和立體感。海寶塔和立體感。海寶塔寺這種整體造型在我國古塔建築中別具一格。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一九四九年後,政府對海寶寺的文物保護及寺院維修極為重視,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海寶塔寺從原文化部門移交給宗教部門管理,政府先後投資二百多萬元,對海寶塔寺進行全面維修,新建了鐘鼓樓,重塑佛像,擴建寺院,配製法器,設立機構,建全了僧團組織。國家領導人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一九六二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來海寶塔寺題詞,並親手栽植松樹以示留念。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鄧小平同志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一九八四年,國務院宗教局批准海寶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為海寶塔寺傳統的《盂蘭盆》法會,屆時廣大佛教徒雲集海寶塔寺,進行佛事活動,此時寺內香菸繚繞,鐘聲悠悠,悅耳的僧樂聲,僧侶的誦經聲,以及寺外廣場的雜耍聲,市中的叫賣聲構成一副太平盛世的壯麗畫面,使這座千年古剎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新的光輝。

十六國時大夏國王赫連勃勃(406—411年)是南匈奴的後裔,初為後秦皇帝姚興的部屬。姚興尊崇佛教,“大營塔寺”,他統治的區域“事佛者十室而九矣”。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赫連勃勃修建海寶塔是完全可能的。歷史上關於海寶塔的記載不多,明朝弘治年問(1488—1505年)和《嘉靖寧夏新志》關於海寶塔的記載都沒有說明始建年代。據乾隆《寧夏府志》記載,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海寶塔受地震破壞,曾兩次重修。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現存的海寶塔為磚塔,樓閣式建築,連同塔座和九層之上未開券門的一層共為11層,通高53.9米。由台基、塔座 和塔身三部分組成。塔建在一磚砌方形台基上,台基高5.7米,邊長19.2米,四周有磚砌欄桿。塔座為方形,高4.2米,邊長14.4米,也由磚砌成。塔座四壁中心,正面是入口處,其餘三面為拱形假龕。塔身為樓閣式建築,共九層,包括塔剎高約44米。塔座入口處小抱廈翼角高翹,小巧玲瓏。通過塔座內暗道,可登塔座平台,豁然開朗。塔身呈正方形,四面中間又各突出一脊樑,故呈“亞”字形。每層四面開券門,並略向外凸出。塔身向上有收分,逐漸收成方形平座,上承塔剎。方形塔身和四面呈矩形突出的券門,形成眾多而分明的稜角,構成海寶塔線條明快、層次豐富、觚梭秀削、挺拔粗獷的獨特建築風格,為我國數千座古塔中所僅見。塔剎為綠色琉璃磚貼面的四棱桃形尖頂,沒有天盤、相輪等附屬物,別具一格。

塔心為方形空間,每層向內收縮15—20厘米,空間以樓板鋪隔,有木梯可以盤鏇上登至第九層。登塔遠眺,巍巍賀蘭山、綿綿黃河水、塞上江南的銀川市容盡收眼底。1963年3月,董必武同志來視察工作時,興登海寶塔,賦詩一首:

據史書記載,魏晉以來寧夏就有了佛教寺廟。唐朝時寧夏靈武一帶有不少高僧和佛寺。西夏時曾把佛教定為國 教,西夏多次用良馬向宋朝乞賜佛經。清康熙年間,寧夏境內出現過十八位高僧,被譽為“十八羅漢繞銀川”。寧夏歷史上有許多著名古剎,除海寶塔寺外,還有承天寺、平羅武當山壽福寺、姚伏田州塔皇祗寺、中寧大佛寺、牛頭山萬佛閣、靈武甘露寺、賀蘭縣磨盤寺、馬蘭口龍泉寺、青銅峽觀音寺、永寧覺台寺、鹽池應山寺、石嘴山關閘觀音寺等等。

如銀川的承天寺塔,始建於西夏垂聖元年(1050年),是我國唯一有修建年代記載的一座西夏古塔。塔為八角形樓閣式磚結構,高達64.5米,高ll層,建築風格秀俏挺拔,充分反映了西夏各族人民在建築技術上的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多次加以維修,並列為寧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在青銅峽縣峽口黃河西岸的一個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個由一百零八座塔組成的塔群。塔群依山勢從上而下,按l、3、5、7、9……奇數排成12行,總體上構成一幅三角形的幾何圖案。每座塔都是白色喇嘛塔,建於元代。這種塔群建築風格,在我國古塔建築中是僅有的一例。1961年被列為寧夏自治區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完好的保護。

一九四九年後,政府對海寶寺的文物保護及寺院維修極為重視,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海寶塔寺從原文化部門移交給宗教部門管理,政府先後投資二百多萬元,對海寶塔寺進行全面維修,新建了鐘鼓樓,重塑佛像,擴建寺院,配製法器,設立機構,建全了僧團組織。國家領導人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一九六二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來海寶塔寺題詞,並親手栽植松樹以示留念。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鄧小平同志也曾來海寶塔寺參觀。一九八四年,國務院宗教局批准海寶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為海寶塔寺傳統的《盂蘭盆》法會,屆時廣大佛教徒雲集海寶塔寺,進行佛事活動,此時寺內香菸繚繞,鐘聲悠悠,悅耳的僧樂聲,僧侶的誦經聲,以及寺外廣場的雜耍聲,市中的叫賣聲構成一副太平盛世的壯麗畫面,使這座千年古剎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新的光輝。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由於寧夏地處關中之屏障、河隴之咽喉,為佛教由河西傳入內地的一個重要通道,所以留下這些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佛教建築。

海寶塔這種嚴謹縝密的建築結構,設計精巧,造型奇特的藝術風格,是漢地佛教與藏傳佛教建築形式相互融合,並吸收當地伊斯蘭教傳統建築特色而產生的。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漢、藏、回各族勞動人民的才能和智慧,也是漢、藏、回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今天,這座寶塔不僅成為各族佛教徒朝拜的對象,也成為塞上江南銀川市的風景名勝,得到各族人民的珍視和愛護。

建築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是一座方型9層11級樓閣式磚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剎組成,通高53.9米。底層即塔座,中辟券門,門前立抱廈一間,突出了塔的入口處。抱廈的卷棚歇山頂起翹很高,玲瓏俊俏。進門入室,室呈方形。塔的第二至第十層,平面形式完全相同,只是各部分尺寸有所收分。沿樓梯輾轉而上,可達頂層。塔的頂部,在四角攢尖頂上置一龐大的桃形綠色琉璃塔剎,與灰色的塔身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人感到端莊明快的色彩美。寺院坐西朝東,占地面積一萬八千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海寶塔、玉佛殿和臥佛殿。這些建築排列在一條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

大雄寶殿為寺內主殿、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三身佛,端座蓮台,兩側是十八羅漢,其神熊慈祥,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穿過廊橋,便是玉佛殿,玉佛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成道像,此玉佛是一九九二年從緬甸請進,身高一.五米,是用整塊金香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潔白無瑕,光彩照人。海寶塔聳立在大雄寶殿和玉佛殿之間,是寺內的中心建築。其後便是臥佛殿--臥佛七.六米長,神熊安詳,通體貼金,光燦奪目。佛陀十大弟子恭立其後,給人以端莊肅穆之感。寺內各建築染畫樓,五彩繽紛。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海寶塔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在海寶塔寺中軸線上,聳立著一座巍峨壯麗、氣勢軒昂的古塔——海寶塔。海寶塔是寧夏古塔建築史上的代表作,在中國佛教古塔建設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海寶塔寺已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放,並成為銀川市著名的遊覽勝地。

塔焚

海寶塔海寶塔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聖地婚禮航空旅行白皮書黃金周出遊全攻略語塔婆、浮圖,或稱蘇偷婆,窣堵坡,分別由巴利文thupa和梵文stllpa音譯而來。東漢時期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佛教三大建築佛塔、寺院和石窟在我國興盛起來。在近兩千年的歲月里,中國傳統的亭、台、樓、閣建築形式與印度佛塔內容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建築風格,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築藝術。

結構

塔的類別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區分。按塔的構件類型分,有木塔、磚塔、磚木塔、石塔、銅塔、鐵塔、金塔和琉璃塔等。從塔的層級來說,可分單層塔和多層塔,層數大都是七層或九層,也有十三層和十五層的,層數和一般為單數,表示吉祥如意。塔的平面最初為方形,宋代以後六角形、八角形和十二角形居多。從塔的造型上劃分,又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等等。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古代建築佛塔的地點,都是在寺院裡或寺院的周圍,凡有佛塔之處必然有寺院,有的地方是先有佛塔後建寺院,如西安興教寺。因此,佛塔和寺院兩者密不可分。但由於年代久遠,木質結構的殿堂被毀,不少地方只留下磚石結構的古塔點綴著名山勝水。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佛塔的具體位置,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一定的變化。在南北朝時塔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塔建在寺院的中心,佛殿圍繞著佛塔。銀川的海寶塔寺、河南登封縣高山嵩岳寺就是以塔為主來布局的。到了隋唐時代,仍然以塔為寺院的崇拜對象,常常將塔建在大雄寶殿的前端,形成前塔後殿的布局方式。到宋代以後,以大雄寶殿所供佛像為崇拜對象,塔退居次要地位,有的將塔建在寺後邊或附近的山上,以塔作為寺廟的標誌,如山西交城的玄中寺就是這樣。

現狀

海寶塔寺海寶塔寺

現任方丈清淨法師,八十餘歲,法名無染,字清淨,俗名武伏林,原籍山西省河曲縣人。一九三 ○年禮天華法師剃度,一九三二年在法華寺靈文法師座下受戒。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在陝西巴利三藏佛學院深造,畢業後住銀川承天寺、報恩寺。一九五九年離寺行醫道。一九八一年禮五台山淨如法師圓戒。一九八四年駐錫海寶塔寺。

一九八八年八月寧夏佛教協會成立被選為會長。一九九四年寧夏佛教協會換屆時改任寧夏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遊記

關於海寶塔

海寶塔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漢、晉之物,後傳說為南北朝時期大夏國國王赫連勃勃(公元四零七年)重建,期間幾經損毀,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海寶塔還先後受到地震破壞,曾兩次重修,現存寶塔相傳為乾隆年間重修(以上為門票上的簡介)。

我們去的那天是國慶前一天,人實在是少,應該說是除了我們就沒有人了,因為從頭到尾也只有我們三個~

不過也好,難得的佛門清淨地,不像別的旅遊城市,寺廟竟然是最熱鬧的地方,人頭攢動,香火鼎盛,說不清是好還是不好。沒辦法,這世界太喧譁,連佛門都沒有辦法清淨。或許我們可以慶幸,有這么個地方還可以讓我們靜靜地瞻仰。

那天的天氣實在不好,陰沉沉的,感覺都可以擰得出水來,海寶塔就在陰鬱的天空下靜靜地呆著,與賀蘭山遙遙相望,這一望就是數百年。

當我還在“為賦新辭強說愁”時,突然意識到,海寶塔本身就是一首辭、一段歷史,或許根本就不需要我去絞盡腦汁,那已經是“天涼好個秋!”了,呵呵不自做多情了,讓照片說話吧。

或許是這個地方太過於偏僻,香火真的不是很旺,寺廟裡有一些和尚懶懶的坐在佛堂門口,他們只是靜靜地看著來客,或許這樣說不好,是悠閒吧。嘻嘻,果真是銀川的風格,連銀川的和尚都是這樣。

海寶塔寺真的很小,我們很快就來到了塔下面。果真西北人民的風格比較豪放,就連塔的造型都顯得比江南的佛塔粗曠多了。同樣是磚砌的塔身,海寶塔就不似江南的佛塔,江南的佛塔周身都有繁複的花紋或是裝飾,但是海寶塔的造型就簡單多了,稜角分明,古樸莊重。貌似西北的古建築大多是這個風格的。

我親愛的小表妹到此一游。

為了證明到此一游,我們三個決定爬上這高塔,只是爬上高塔的後果就是氣喘吁吁,塔裡面什麼也沒有來得及看(當然,基本上也沒啥好看的),並且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於是乎,最終我們的到此一游也沒有留下啥證據。

懊惱、沮喪之餘,我們來到塔後面,呵呵,這真是眺望銀川的好地方。

你看,銀川一直就在我們身後。記住銀川這樣的天空吧,我的帥哥朋友說,秋季的銀川,天空一直是瓦藍瓦藍的,只有在西北才可以看到真正秋高氣爽的天空。可是自從我來了銀川,銀川的天空就難露笑臉,一直沮喪著,於是我們在銀川的日子就一直看著銀川這樣難得的天空,也真是難得啊~~

下了寶塔才發現,塔基很厚很高,饒是這樣,這塔也已不是原來的塔,還是幾經損毀重建的塔,看來滄海桑田之下,想要留下點痕跡真的很難吶。我想我還是好好做我的小民,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比較現實吧。

就這離開了海寶塔寺,其實有點意猶未盡,又是不甘心,於是在門口留下了這么一張,算是回眸一望吧。

離開了海寶塔寺,又要吃午飯了,我們在寧夏的日子大多離不開吃。今天又是去吃從來沒有吃過的——粥底火鍋。

又是一家清真飯店,念過經的。

不過裡面的確很乾淨,回族人民是很愛乾淨的,果真。

所謂粥底火鍋,怎么講,平常我們熬粥用水的,這裡熬粥用湯的,並且作為火鍋的鍋底,味道真是不錯,不過我們這些吃慣了清粥小菜的,喝多了還是會覺得有點膩,看來再好的東西都不能貪多,見好就收才是上策~~

吃完了火鍋又是下午了,我們又要出行了。可是我們剛出行不久,銀川的天空就掛不住了,開始下起了雨,而我又開始了我的昏昏欲睡,於是,這天下午的銀川便與我擦肩而過了。

相關詞條

大理金光寺

黔明寺
康濟寺塔 化成寺
四祖寺 繩金寺

中國寺廟6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