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乘寺

人乘寺

人乘寺為台灣的寺廟,從民國六十八年開山迄今,陸續建立了慈光山人乘寺各分院及精舍,以廣為推行淨化世道人心之聖業。人乘寺分院目前有:人乘寺所屬分支道場、菩薩會等亦遍布各城市鄉鎮同步推行弘揚佛法的工作。

基本信息

人乘寺分院目前有:文殊院地藏院彌陀院藥師院等,而為方便各地皈依居士就近學佛,親近善知識,人乘

人乘寺人乘寺
寺所屬分支道場、菩薩會等亦遍布各城市鄉鎮同步推行弘揚佛法的工作。導師聖開上人為稟承釋尊教示,使佛法普及社會各階層,人人能將佛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乃開創了慈光山僧團,倡行人乘佛教。從民國六十八年開山迄今,陸續建立了慈光山人乘寺各分院及精舍,以廣為推行淨化世道人心之聖業。人乘寺分院目前有:人乘寺所屬分支道場、菩薩會等亦遍布各城市鄉鎮同步推行弘揚佛法的工作。慈光山建寺的目的,除了應機施教以契應不同根器的眾生外,更希望人人在皈依學佛後,能認識佛菩薩的大悲願力,人人發願學菩薩,做菩薩,時時與佛同在,為人間淨土的實現而努力。

寺廟由來

人乘寺導師聖開上人為稟承釋尊教示,使佛法普及社會各階層,人們能將佛理運用到生活中,乃開創了慈光山僧 團,倡行。從民國開山迄今,陸續建立了慈光山人乘寺各分院及精舍講堂,以廣為推行淨化世道人心之。人乘寺分院文殊院、地藏院等,而為方便各地士就近學佛,親近知識,所屬分支道場、菩薩會遍布城市鄉鎮推行弘揚佛法的工作。慈光山建寺目的,除了應機施教以契應不同根器的眾生外,更希望人人在皈依學佛後,能識佛菩薩的大悲願力,發願學菩薩,做菩薩,與佛同在,為實現人世間淨土而更加努力的傳播佛法

走進寺廟

人乘寺 走進寺廟
人乘寺文殊院民國六十八年,台灣佛教仍普遍夾雜著佛道不分的迷信色彩,導師聖開上人為傳布正信佛法,隨緣四處行化,足跡遍布全台各大城小鎮,每到一處皆以淨化人心之佛書與人結緣。在廣植菩提善因後,為成就更多有緣親近三寶、建立正知見,於是導師發大願心,在位居大日月潭地區的南投縣魚池鄉,開創了人乘寺首座道場──文殊院。地藏寺由南投縣埔里鎮地理中心碑遠眺,在西北方連綿的農田與青山接處,一座綠瓦白牆、清麗莊嚴的梵剎巍然挺立, 這就是遠近馳名的人乘寺地藏院,也是上聖下開老和尚開創的第二座道場。山門內,映入簾的是排列有致的建築,優雅的環境使人有塵勞盡滌之感。拾級而上,即見一樓大殿供奉的丈高地藏銅像,步上二樓,佇立於殿堂中央是一尊檜木精雕的慈悲、莊嚴、圓滿的丈八地藏聖像。一九九三年報恩節“七佛寶塔”落成,而後“寂祥樓”亦相繼竣工。“廣結法緣、冥陽兩利”,是地藏院弘揚地藏法門的宗旨,因此每月月底固定舉辦地藏法會,每年清明舉辦清明報恩法會,以誦經功德回向法界眾生,冥陽兩利,同沾法喜;而近年來,為弘揚佛陀出世聖法,讓親近三寶的居士們體驗清淨的出家生活,並舉行一年兩次的傳授在家居士八關齋戒會。地藏菩薩,與娑婆世界的苦難眾生,特別有緣。啟建地藏院,推動種種地藏法門,是為讓冥陽兩界的眾生,藉著修學佛法,能離熱惱得清涼,乃至效法地藏菩薩精神,在這忍苦世間,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負荷眾生,載德無量。覺華園鄰近於南投縣埔里鎮鯉魚潭的覺華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山明水秀的廣闊空間,是舉辦各項大型活動的理 想地點。覺華園,落成於一九九○年,是慈光山人乘寺的活動中心,舉凡僧團的大型活動都在這兒舉辦。園區里綠地如茵,遼闊的天空以及四周環繞的青翠山嶺

讓每一回參與大法會暑期學佛園、信徒講習會禪修活動的人們,都能放下世俗塵勞,盡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懷

人乘寺 人乘寺
抱,在三寶的慈悲加被下,悠遊於自在的佛法大海中。藥師院藥師如來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身心疾苦,善施法藥,使諸眾生具足諸根,離幻化而得究竟。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慈光山僧團為善巧接引與藥師如來本願相應的信眾,是故特於地藏院後山籌建興藥師院,是一專屬弘揚藥師法門的道場。藥師院東光樓,供奉藥師琉璃光佛,除提供平日來寺信眾有一清淨佛堂可以禮懺拜佛外,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藥師寶懺法會,俾使十方善信,藉由勝會同沾法益,乃至福慧增長。彌陀院彌陀院的清晨,總是那樣恬靜;曉光中,不論是漫步經行或虔誠的禮佛,就像沐浴在佛光灑下的輕柔里。座落 在田間的彌陀院,寺前的省道(台134甲線)是2006年初甫建設完工,雖然交通更為便利,但並不影響淳樸寧靜的環境。從寺里寬廣的山門進入庭園,雄偉的大殿就在眼前,讓人有一種心靈悸動的感覺。阿彌陀佛慈靄的凝視,淨滌塵勞,在這樣莊嚴的氣氛下,心自然會安住下來,安住在佛菩薩寧靜又清淨的攝受中。彌陀院以弘揚彌陀淨土法門為宗旨供奉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依循彌陀慈悲不捨眾生的本懷,宣揚正法,關懷社會,淨化人心,以期接引有緣眾生同生極樂世界;並廣宣人乘佛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使人人現世即能離苦得樂,創造幸福人生。本院所推動的弘法聖業,除每星期所舉辦的共修念佛外,兩個月一次法師弘法,並經常舉辦朝山、精進念佛日、各項提升人心向善的活動

寺內建築

人乘寺 寺內建築
台灣看起來,要以人乘寺的大殿為最大,寺內主佛觀音菩薩,寺廟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面依次為大雄寶殿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後,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闢塔院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築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寺廟的建築之美就回響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中國古人建築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築群體。此外,園林式建築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寺廟建築全國各地比比皆是,不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建築藝術都是被中外旅遊者所稱絕的。

寺內佛像

寺內佛像包括釋迦牟尼佛、強巴佛、無量壽佛等等。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觀音、文殊、普

人乘寺 寺內佛像
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古代的銅佛像或其他木質、陶瓷等材質的佛像,在長時期受人們供奉時被煙火所薰染過,或是長時期埋藏於地下。只要對其仔細進行嗅別,一般都可以嗅到煙火發霉或發朽的味道,而現代仿製品則完全沒有這種味道,即便是有些偽品用煙燻或埋於地下等作舊方式處理,也難免露出破綻,或煙火味過濃,或泥土芳香太濃,為行家所識破。大雄寶殿內遼代所塑六尊大佛像,東西排列,正中為毗婆尸佛,合座高9.5米。其東依次為尸棄佛拘留孫佛迦葉佛。其西依次為毗舍婆佛拘那含佛、釋迦牟尼佛。毗婆尸佛兩側大佛,高呈遞減之勢,但最低者仍合座在8
人乘寺 人乘寺
米以上。七尊大佛皆法相莊嚴,儀態慈樣,令人肅然起敬,七尊大佛前各有脅侍塑像一對,高2.5米,有的斜視,有的平視,有的仰視,有的俯視,神態各異。七尊大佛前的東西兩端,還各有彩塑天王一尊,高3,5米,威武雄壯,剛強勇猛,令人望而生畏。寶殿後門內,有倒坐觀音像一尊,為明代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慈眉善目,端莊安詳。大雄寶殿的內牆上全是壁畫。東、西牆上各繪有五尊3.5米高的佛像,北牆上繪有八菩薩像,南牆上繪有十八羅漢像,東南、西南牆角上各繪有千眼千手佛像。這些壁畫,不僅色彩絢麗,而且技法精湛,令人讚嘆不已。每年春節正月廟會(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為全國時間最長的廟會,每當農曆初一、十五及佛教紀念日,來人乘寺旅遊朝拜者更是絡繹不絕,年接待中外遊客30萬人次。人乘寺分廟門,中殿,大雄寶殿。一側有出土文物展覽。規模宏大。

寺內佛經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可知持誦“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為: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

人乘寺 寺內佛經
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離諸苦惱,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證悟一切諸三昧門,獲大聞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同經又說:“念誦數滿五十萬遍,即獲無盡辯才,如文殊師利菩薩等無有異。飛騰虛空,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又念誦數滿一俱胝,離諸苦惱。滿二俱胝遍,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三俱胝遍,證悟一切諸三昧門。四俱胝遍獲大聞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般若波羅蜜多成就,即智慧成就。難怪一般佛教徒會認為持誦“文殊咒”可令人獲得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來所說法。文殊菩薩心咒是最多人持頌的咒語,持此咒可求聰明才智。可得大智慧。可破除煩惱障礙。文殊菩薩
人乘寺 人乘寺
司一切如來的智慧又名智慧佛,與普賢菩薩同時祀奉釋迦牟尼佛,是釋迦加牟尼佛所有弟子自中最有智慧的,所有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釋迦牟尼佛三者又稱華嚴三聖。文殊菩薩為了輔助釋迦牟尼佛的教化,一時示現為等覺菩薩,但實際上他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都已經成佛了。在過去世中文殊菩薩稱為龍種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現在則為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則為普現佛,可見文殊菩薩深達實相,常住常寂光,現證大法身,度就眾生,故有三世佛之稱。文殊菩薩手中的所持物,又為智慧焰劍,左為蓮華上之般若經典。象徵文殊菩薩的智慧出如利劍,可摧毀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典。修習文殊法能開發自己的潛能也能長智慧,堅固記憶、伶俐聰辯,了解諸法之真實意義,亦能消除語業、破愚痴,得諸佛菩薩之般若智慧。

人文景觀

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淨與安祥,生起了一份莊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

人乘寺 人文景觀
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不解佛教的人,認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實上,佛教是透過拜佛的動作,禮敬佛菩薩,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同時,拜佛也可同時懺悔自己所造的惡業。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學習的宗教儀式。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的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故又稱為頂禮。彎腰低頭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當五體投地,接觸到大地時,則令人感動於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懷著感恩心,以飲水思源的心,感謝大地,感謝一切眾生。而從拜佛的動作,讓人連想到,當人的內心充滿了禮敬、感恩與懺悔時,也有
人乘寺 人乘寺
稻穗一樣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義,也就是如此了。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超峰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旅遊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以祈共沾法益。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說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台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禮佛前,先要淨(洗)手。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據說右手不淨,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先燒香再叩頭。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