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佛寺

來佛寺

來佛寺位於丁莊鄉安莊村委張莊自然村東北200米,苗丁路與安程路交叉口南190米處。據碑文記載,始建於隋唐時期,重建於一九七六年。

基本信息

來佛寺位於丁莊鄉安莊村委張莊自然村東北200米,苗丁路與安程路交叉口南190米處。據碑文記載,始建於隋唐

來佛寺來佛寺
時期,重建於一九七六年。大殿兩側有兩個橢圓形花壇,壇內奇花異草,滿院幽香,大殿東側金剛館內,供奉有釋海慶法師金剛不腐之體、端坐如初,體膚完好無損,為打坐誦經狀,栩栩如生,如今已供奉十餘年。在無任何科學技術處理情況況下,軀體能保存如此完好,堪為奇蹟。據傳說,在很早以前,張莊村一王姓財主之子在外地做知府,為顯赫家族的飛黃騰達,在村東建一王家祠堂敬奉家族列祖列宗,雜性佃戶也跟隨燒香敬奉,以求風調雨順。隋唐時期,羊冊糧商趕牛車去源潭販糧、途中遇三位商人搭車結伴,行至王家祠堂,時值深夜,三商人饑渴難忍,要求停車休息,糧商便停車稍酣,待醒來時天已發亮,發現三商人已變為三尊石佛。村人們便在此建房修廟,把王家祠堂演化為廟宇,起名來佛寺,一直沿襲至今。

寺廟由來

來佛寺 寺廟由來
饒良鎮境內的西南部有一座小有名氣的寺廟,叫來佛寺,意即佛祖是自己來定居的。據傳說,隋唐時期,一王姓車夫趕牛車上山砍柴,回來時太陽已經落山了,他急急忙忙往家趕。當他趕到羊冊時,已經半夜了。這時,他隱隱聽到路邊好像有呻吟聲。車夫趕快停下車察看情況。果然真有人,還是三個老人,原來這三個人也在趕路,他們帶的乾糧吃完了,也沒有車子可搭。此時既渴又餓又累,實在難以行走了。車夫見狀忙把自己的乾糧拿出來,分給他們吃,並答應先卸下柴送他們一程。午更時分,行之王家祠堂時,三老人說想下車去附近村子辦點事,順便也讓渾身是汗的老牛歇息一下。可過了一個時辰,也不見人回來,車夫決定順著他們去的方向尋找,找了很久也沒見人影。這時天已發亮,看到的卻是站在路中間的一佛來菩薩三尊石佛,每個頭上都頂著一錠銀子,車夫立刻明白了,原來搭車的三老人不是凡人,而是神仙,這銀子或是答謝他的,或是神佛暗示在此處修廟用?車夫略加思索,恍然大悟,利用這三錠元寶,組織村人
來佛寺 來佛寺
們在此建房修廟,把王家祠堂演化為廟宇,供奉著自己來的神佛,後來起名來佛寺,一直沿襲至今。據碑文記載,始建於隋唐時期,重建於1976年。寺院占地二.七畝,耕地六.五畝,現有房舍二十一間,有大門三間,二門五間,大殿二間,配房二間,東廂房八間,分金爐一座,一米高的石獅一對,大殿內供奉有—佛二菩薩,西方三勝、東方三勝彌勒佛等十尊,均為泥塑,西廓房有十八羅漢,高一米,均為泥塑,共有佛像二十八尊,現有僧尼四人,現任主持方丈海賢法師。來佛寺村位於山東省濟陽縣太平鎮西北約十一華里處,座於徒駭河南岸。此村原與“閆家橋”為一村,分“圍子里”和“圍子外”兩部隊。清代初葉,黃可決口,衝來木佛一尊,“圍子裡”人將其供於寺中。於是便把“圍子裡”稱作“來佛寺”。

地理位置

寺址,河南省社旗縣丁莊鄉安莊村

自然氣候

來佛寺屬於北溫帶受季風影響的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全年氣溫.冬季漫長;春季回暖快,日照充足;夏季熱而多雨,空氣濕潤,秋季短促,天高雲談,涼爽宜人適合游寺。

寺內法師

來佛寺 法師金身
金剛館簡介:釋海慶,俗名李富貴,祖籍河南省泌陽,出生於1909年,1928年出家,拜羅漢山傳東法師為師,隨師修行多年,得師之真傳,後雲流四方,朝拜天下名山,於1987年入住來佛寺,1989年在洛陽白馬寺受戒,1991年圓寂後,其弟子將其軀體盤坐入缸封實。1999年其戒兄海賢法師發心為之化身入塔,將壽缸打開後發現法師端坐如初,體膚無損,面如生存,方知是金剛不壞之體,隨供奉寺院。二OO五年五.一節前夕來佛寺僧人為海慶裝飾的金身,釋海慶,俗名李富貴。祖籍泌陽揚院。生於一九零九年,一九二八年出家,拜羅漢山傳東法師為師,隨師修行多年,並得師之真傳法語。後雲遊四方,朝拜天下名山。於一九八七年到來佛寺常住。一九八九年在洛陽白馬寺受戒,一九九一年往生。一九九七年師之戒兄海賢法師發心為之化身入塔,將壽缸打開後,發現法師法體端坐如初,體膚無損,面如生者,才知已是
來佛寺 寺內法師
金剛不壞之體,隨供奉寺院。法師一生持戒精嚴,修行圓滿,成就如是福德,誠為廣大同修之楷模。在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有望實現圓寂之後肉身不壞。佛教用語將肉身不壞的軀體稱為“全身舍利”,就是僧尼圓寂之後,身體經過多年不但未見腐朽潰爛,而且栩栩如生。能達到肉身不壞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修為所能夠,因此肉身不壞的僧尼被尊稱為肉身菩薩。唐宋之後,相當數量的肉身菩薩稱號出現。但遺憾的是,自惠能禪師以下,千載之後,由於戰亂頻繁,無數名山大川寺毀僧散,肉身菩薩金身多不可保,故時至今日,我神州大地上的肉身菩薩已然數量稀少,現試選取至今仍然保存的十大肉身菩薩,以饗列為看官。

走進寺廟

來佛寺 走進寺廟

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來佛寺寺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旅遊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以祈共沾法益。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說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台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禮佛前,先要淨洗手。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據說右手不淨,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

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

來佛寺 來佛寺
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晨起看日出,天邊雲彩變幻多姿,唯仙洞山靜若聖者,浮想聯翩;日落在此打坐,看西天喜奏黃昏頌,來佛寺緘默怡然,有松濤泉鳴貫耳,如入一方淨土。寺坐東北向西南,總建築分為二進:大雄寶殿藏經樓。登上往曲水流山路左旁,高大壯麗的寺門,十分引人。前一對石鼓,使大門更顯莊嚴。入門,一個闊埕,走到盡頭,置一門,上書齋堂,從這進去,竟是下樓之梯,可達地下室,面積近百平方米。這是設計師高妙之處,巧妙利用山地低處之佳作。若不是住持引領,我們還不知埕下有堂。全座寺院裝飾很美,除精工雕琢的石刻木刻,各色閃光的油漆之外,連外牆上也嵌著彩瓷;山壁也皆嵌彩瓷,既安全防崩又美麗悅目,令參觀者讚不絕口。后座藏經樓,二層。下層為六祖惠能祖師堂,上層為藏經、客堂僧舍,設備高雅。

寺內建築

來佛寺 寺廟建築

佛寺採用傳統宮殿建築形式。寺院一般以殿堂(又稱正殿、大殿或大雄寶殿)為主體。殿堂建築集中地體現了我國傳統建築風格和特點。殿堂的屋頂,較多地採用廡殿歇山重檐、懸山、硬山、卷棚等樣式。屋頂,無疑是中國建築中最顯著、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正視、側視、俯視,它的立面平面都是曲線。曲線優美的屋頂,尤其翼狀起翹的飛椽,輕巧活潑的動人形象,是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斗拱是中國建築獨有的奇特構件,常被用來代表中國建築,兼具結構、造型、裝飾多重功能,十分獨特斗拱由多種形狀各異的木塊重疊裝配而成,位於柱頂、額枋、梁枋與屋頂之間,它的使用可增加屋檐伸出的長度,縮短梁枋跨度,分散節點處的剪力,此外,還兼有裝飾作用並表現尊貴等級。使用斗拱的木構架,是“中國建築真髓所在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大殿一般採用樑柱結構。其樑柱做法,是沿進深方向在石礎立柱,柱上架梁;樑上又立短柱,上架一較短的梁。

這樣重疊數層短柱,架起逐層縮短的梁架。最上一層立一根頂脊柱,形成一組木構架。每兩組平行的木構架之

來佛寺 寺廟建築
間,以橫向的枋聯結柱的上端,並在各層梁頭和頂脊柱上,安置若干與構架成直角的檁子;檁子上排列椽子,承載屋面荷載,聯結橫向構架。這種木構架,是用中國傳統工藝做成,可抗地震的破壞。從建築格局上看,我國建築群體的平面布局,多為均衡對稱,設計時以縱軸為主,橫軸線為輔,通過暗示、烘托、對比等手法,使建築間含有微妙的虛實關係,從而體現了中國建築“含蓄”的美學特徵。一般佛寺的建築,也以中間一條南北向縱軸線為主,主要建築都位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次要建築安排在軸線的東西兩側。自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山門的正面為天王殿,天王殿後面是大雄寶殿、法堂,再後面為藏經樓

自然景觀

來佛寺 來佛寺
遠山幽谷鳴晨鐘,白雪青松石徑同,精堂小舍聽禪語,知客清茶忘歸程,又因其四周的壑谷中梨樹很多,五月漫山遍谷,一片雪白,香氣四溢。來佛寺歷史悠久,根據重修記載,該寺在唐代就已經存在,幾經水火,多次重修,現在的建築大多具有明代的風格。來佛寺分上下兩殿,前殿臨澗,後殿依山,布局巧妙。主要建築除前殿、後殿外,還有天地樓、韋馱樓、鐘鼓樓禪堂等。殿內有精美的雕塑彩繪。天地樓對面,有一五百年的香柏樹,發出淡淡的香氣,古樹廟宇藏經樓,構成了古寺獨特的風景,置身其中心情淡然了許多,這是毗盧寶殿是來佛寺最雄偉的建築,來到這裡都會拜一拜,又很虔誠地轉上三圈,祈求平安就好,來佛寺山門有一副對聯“為滌塵襟尋寶剎”“願新廟貌換靈光”指人們遠離塵世的喧譁與煩惱來到了僻靜的古寺,希望嶄新的廟宇能煥發出神靈的光芒,庇佑著虔誠的人們。

寺內佛經

對於佛教思想史的分期法,近代的學者之間,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不過,以一般來說,可以分作兩大類:佛陀

來佛寺 寺內佛經
時代稱為基礎的佛教,佛陀以後稱為發展的佛教。基礎的佛教,可以稱為原始的;發展的佛教,則又分為第一期小乘部派佛教,及第二期大乘宗派佛教。小乘的思想,著重出家僧團在註解釋義方面的努力。大乘的思想,則重於佛陀本懷在精神理想方面的發揮。但此二者的淵源,均不出乎原始佛教思想的延伸。我們研究佛教,若不追本溯源,理解原始佛教,光看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大乘的宗派佛教,往往就會誤解佛教。乃至使你面對著三藏聖典,感到莫衷所以而難以抉斷和取捨。因為發展的佛教之中,均已多多少少加入了歷代古人的思想,以及各個時代環境中的特殊成分。唯有研究了原始佛教,才能真正了解佛教的根本精神之所在。佛陀及其教團(一)出家以前的菩薩:我們現在所講的佛陀,就是距今二千五六百年前生於印度的釋迦牟尼佛陀是由行了菩薩道而完成的。尚未成佛的佛,通常均稱為菩薩,此處是指釋迦佛的最後身菩薩。出家之前的菩薩,乃是一般人格(凡夫)的榜樣。身為太子享盡人間一切富貴尊榮,這是人間福報的模範,自幼好學深思、博聞廣識,文藝武功的造詣為當時之極致,這是人間智者的模範,對上事父母以孝敬,對下蓄妻生子一如常人,這是人間倫理的榜樣。由此可見,成佛的基礎,先要具備一般人格的條件。(二)由苦行至成佛:這一階段的釋尊,是從一般宗教的信仰和實踐,而轉為獨創思想的過程。他由二十九歲出家,苦行六年,至三十五歲成道。最初修學印度神教的法門,信仰梵天,修禪定,習苦行,由信起修,修禪定而達到最高禪境的非想非非想處定。繼之,修苦行(持外道戒)六年,日食一麻,以維生命,形銷骨立,而不退心,這確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樣了。修禪定,乃是印度傳統的宗教行持法;修苦行(戒),則為印度當時反傳統的新興宗教的行持法。釋尊學習過程是沿著歷史的軌跡,進入新的天地。最後,他卻體認到了,光靠定和戒的方法,不能真的達到解脫的目的,於是主張以智慧的觀照,來衝破生死苦海的藩籬。戒、定、慧三學具足,才是求取解脫的唯一法門
來佛寺 佛經介紹
低級的宗教,止於盲目的信仰,高級的宗教,則在信仰之後,必進而修行。釋尊是由一般的高級宗教之中信行而來,並非否定了一般的宗教而獨創佛教,乃是透過一般宗教的信仰和實踐而另設佛教。佛教的尊貴和崇高,即在於此。既能肯定一般宗教的價值,又須以智慧的抉擇,對之作理性的考察。不像一般的宗教,僅鼓舞人們去服從“神”的“權威”,而不許用歷史的方法及科學角度,對他們的“神”作理性的考察。因此,一般宗教的實踐,止於戒和定;佛教的實踐,則於戒定之上,增加智慧。所以,釋尊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樣,他是超越了一般宗教而始創了佛教。(三)佛陀的一生:佛陀成道之後,直到八十歲時進入涅,他是作為一個佛教徒的最佳榜樣了。福慧兩足而悲智雙運,空我執而斷除一切的煩惱——自求解脫;空法執而廣度一切的眾生——使入解脫。佛是由於行了菩薩道的自度度人而來。成佛之後的釋尊,雖已功圓果滿,但仍不棄任何一個說法度人的機會。他以深邃的智慧,配合和平中道的態度,發揮利益眾生的精神,他沒有作為領袖的希望,由弟子們自然形成的僧團,卻在無形中以佛陀作為最高的中心;他不主張以神異怪誕之術作為弘化的手段,佛的神通境界卻非任何一人所能企及;他從來不曾以權威者自居,佛的言行卻為千年萬世之所仰則。在佛的一生之中,並非沒有不如意事,但他總是以慈祥溫和的態度,處之泰然。他的悲心愿力之偉大堅強,卻又不是任何一位宗教家所能比擬,和平中正而剛毅不屈。成了佛的釋尊,絕不是以此而想求得什麼。乃是以身師範,作為弟子們的榜樣而已!人若能與釋尊一樣之時,他也必已成佛了。

游寺提示

名寺名廟,分布較廣,它們是旅遊者頗愛光顧遊覽的重點,但旅遊者在遊歷寺廟時有四忌需牢記心頭,以免引起

來佛寺 進寺提示
爭執和不快。
一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二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三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四忌行為舉止失當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五忌孩子失禮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拜完用手取一支先上中間,念供養佛,不墮地獄第二支上右邊,念供養法,不墮餓鬼第三支上左邊,念供養僧,不墮畜生這樣上香就較契合佛教禮儀,讓人更能體悟佛的莊嚴法像但現在的寺院大多數都是佛殿前一個很大的香爐,一走近就濃煙滾滾,很高溫度的熱氣直撲臉上,還有很多香客乾脆就將大把大把的香仍進去。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