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寺[貴州興義市萬佛寺]

萬佛寺[貴州興義市萬佛寺]

萬佛寺位於興義東南,與萬峰林風景區融為一體,同泥凼石林相銜。萬佛寺周圍座座青山靈秀,綠蔭掩映,叢叢灌木蔥蘢,奇石挺拔,九峰環抱。這裡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萬佛寺洞寬126米、高82米,洞中奇觀千姿百態,造型完美,堪稱洞中精華。萬佛寺修建於明朝,後來被水沖毀現在的寺廟是後來重建的,於07年重新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萬佛寺萬佛寺
萬佛寺位於興義東南,與萬峰林風景區融為一體,同泥凼石林相銜。萬佛寺周圍座座青山靈秀,綠蔭掩映,叢叢灌木蔥蘢,奇石挺拔,九峰環抱。這裡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萬佛寺洞寬126米、高82米,洞中奇觀千姿百態,造型完美,堪稱洞中精華。萬佛寺修建於明朝,後來被水沖毀現在的寺廟是後來重建的,於07年重新開放。民風古樸,笑迎客座,也是萬佛寺最大的特色。萬佛寺洞中是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所以這裡不賣門票。不過寺廟不收門票,在全國也是少見的。萬佛寺建於明嘉靖年間,洞中塑有釋迦牟尼、彌勒、觀音、地藏諸菩薩像,建有大雄寶殿、彌勒殿、觀音殿、地藏殿、齋堂、客堂,有僧眾錫道場十餘人。洞中可容納萬餘人,是貴州、雲南、廣西三省區主要佛教活動場所,是著名的天然洞穴寺院道場。
萬佛寺志是這樣記載:興義萬佛寺,座座青山靈秀,叢叢灌木蔥蘢,奇石挺拔,壘岩疊障,祥雲環繞,藤欏蜷曲,纏枝掛葉,綠蔭掩映,曲徑縈紆、直通農戶,民風淳樸,笑迎客座。山有恆古天然洞穴,神通造化,靈源貫注,頂懸鐘乳,自然形成、兜率天宮,天龍八部,群獅起舞,萬蝠洞,五百羅漢,送子觀音,金鳳凰、古營盤,形態各異,洞宇恢弘,石壁寬闊,留予題詠,嵐靄飄渺,斯洞於明朝嘉靖年間,有地方善信興建佛寺,冠以萬佛寺。塑有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五百羅漢諸聖像,功德莊嚴,時有僧眾數十人駐錫。晨鐘暮鼓、早晚課誦,香菸裊裊,十方善男信女前往參拜,絡繹不絕,可謂佛家香火之一時鼎盛。故名萬佛寺。
修復大雲洞寺記:萬佛寺大雲洞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而動人心弦的故事。興義萬峰林下有一落水洞壩子,很久以前,落水洞後面的山洞裡,住著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她特別喜歡幫助窮苦的人。有一年,落水洞壩子被洪水淹沒,瘟疫流行,整個落水洞壩子被瘟疫搞得雞犬不寧。一天,住在山洞裡的這位姑娘,身穿潔白的衣服,騰雲駕霧,飄飄然來到了落水洞壩子。當她正欲俯著身子躬下腰去,喝口山間流下來的清清泉水,突然看見面前一個骨瘦如柴的後生,暈倒在地上。姑娘趕緊跑上去,攙扶他起來,發現他一動也不動,那姑娘使盡渾身解數,從自己的藥袋裡摸出半截草藥塞進後生的衣袋裡。說來也奇怪,不過抽袋煙的功夫,那後生漸漸地甦醒,覺得渾身都有勁了。姑娘見救活了後生,非常高興,便對後生千叮嚀,萬囑咐,叫他把藥帶回家,長期裝在衣袋裡,有病治病,無病防病。說罷,悄然離去,沒入後面的山洞裡。後來後生把姑娘給他治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患病的鄉親。村里患病的男女老幼便帶上香紙、蠟燭,到山洞裡拜神求醫,乞求仙家保佑,平平安安,在跪拜的時候,只見姑娘從山洞石縫裡出來,把藥給了一個又一個,患病的鄉親們回到家後,個個恢復了健康,曾經一度冷清的落水洞壩子,打的打田,犁的犁地,漫山遍野歌聲嘹亮,生機盎然,又呈現出一派歡樂的景象。
這訊息很快傳到了正在患病的財主宋老爺耳朵里,宋老爺感到非常驚喜,自他染上病後,四處求醫,都無濟於事,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一天比一天加重,聽到山洞裡的姑娘能治病,宋老爺非常高興,於是帶上家丁、傭人、前呼後擁,用轎子把他抬進姑娘住的山洞裡,轎子到時,正巧姑娘坐在洞門口,見是宋財主,姑娘裝著沒有看見似的,宋老爺見姑娘不理不採,便高聲呼道:“喂,快給我治病。”姑娘聽後很生氣,說道:“呸!,你的病不用治了,回家喝碗參耳湯,宰頭肥豬辦後事吧!”,聽姑娘這么一說,宋老爺被嚇得魂不附體,目瞪口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求饒道:“姑娘,救救我的命吧,只要我能活著,你講什麼我都答應。”姑娘說:“那好,你家落水洞那壩田,不許再收農民的租!”宋老爺一聽,兩腿直打哆嗦:“天哪,那土地是我的命根子……”話音未落,猛覺渾身發熱,鼻里口頭來血,兩眼翻白,暈倒在地,一命烏呼。眾家丁被嚇呆了,不知所措,有的忙去扶老爺,有的把槍對準姑娘亂射一氣,姑娘來不及躲避,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小岩洞變成了大岩洞,若大一朵白雲冉冉升起,向天外飄去。
後來,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位為窮苦人治病的姑娘,把這個山洞取名為大雲洞。而今已成為萬峰林的一個名勝景點,內設有大雄寶殿、彌勒殿、地藏殿、藏經園、齋堂、客堂村、塑有釋迦弁尼、觀音、羅漢諸聖像,每逢陰曆二月十九,四月初八、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當地人都前去跪拜,紀念為百姓治病的姑娘,祈求保佑身心健康,萬事如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