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菩薩

肉身菩薩

佛教認為,佛菩薩或高僧大德圓寂後,可得舍利。《玄應音義》載:“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別”。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後,其身體經久不爛,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指高僧大德荼毗後之遺骨。我們所說的肉身菩薩,就是佛教所說的全身舍利。《金梵明經》載:“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戒定慧之所熏修,就是佛教對肉身不爛的解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肉身體菩薩,有六祖惠能大師(638—713),石頭希遷禪師(700~790),,海玉菩薩釋海玉(1497—1623),德清菩薩釋德清(1546-1623)。近代則有慈航法師(1893--1954),仁義師太(1911—1995),釋海慶(1909—1991),釋隱蓮(1903—1997),大興菩薩(1894-1985),妙智菩薩釋妙智(1888—2003).十位。

基本信息

形成原因

修行結晶

縱觀現存的肉身菩薩,其生前無一不修持嚴謹。他們雖表現各異,有的深山苦修;有的入世行醫;有的現瘋傻顛倒相;有的治身心於一處,一站就是三年。雖然他們修行的方式不一樣,但都應機說法,利樂眾生,外現凡行,記憶體清淨。
由於他們嚴謹的修持,使他們的心體廣大,內心清淨。心無污染,行為自然高尚,他們的身體機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潛能顯現,靈異顯現,有的能示現神通。這種身心的變化,是無比複雜而神奇的,戒定慧之所熏修,是佛教對肉身菩薩現象的基本解釋。嚴謹的修持,是肉身不爛的主要原因。

修行者的願心

在教內,修持嚴謹的高僧大德非常多,但肉身菩薩為什麼這樣少呢?這與修行者的願心有直接的關係。
許多高僧在圓寂時。囑咐將遺體火化。我曾問過一位公認的高僧,問他往坐後是否保留遺體,他說:“四大皆空,不著於相,留個臭皮囊乾什麼?”這是大多數修行者的觀點。
至於這些肉身菩薩,他們在圓寂前囑咐保留遺體,完全是慈悲度生的願心。八萬四千法門度八萬四千種眾生,這些肉身菩薩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共願之中,又發下別願,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說教,以身度塵,這是接引眾生的一種方便。因為有些人,在看到木雕泥塑的佛菩薩時,不能產生恭敬心,認為那是假的,但在看到肉身菩薩時,覺得可親可近,內心震撼,認為那是真的,願意供養皈依。所以有些高僧在圓寂之前,發願要留下肉身,順應眾生,正因為如此,從古到今。肉身菩薩不斷出現。

知名大師

無暇禪師

無暇禪師無暇禪師
無暇禪師又名海玉和尚,順天苑平人(今北京盧溝橋),此僧歷游五台峨眉等山,於萬曆年間來九華山東崖峰結茅,名摘星亭,用功苦修,隔絕塵世,飢食野果,渴飲山泉,耗用28年時間,以指血調研銀珠濡筆恭書《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共八十一卷,天啟三年(1623)壽124歲,臨終口占一偈:“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岸頭跡失魔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運相遠。客來問我向何處,臘去春回又見春。”話音剛落,隨即往生,眾徒將其形骸置於缸中,天啟四年(1624)欽差王大人來九華山摘星亭敬香,夜見置缸處屢放光霞,異香不散,視為神奇,三年啟缸,顏面如生,裝金龕供奉並奏聞朝廷,天啟六年(1626)明思宗朱由檢尊無暇禪師為“應身菩薩”,現供奉於九華山百歲宮。

海玉菩薩

海玉菩薩海玉菩薩
釋海玉(1497—1623)住九華山山洞一百年整,未下山,未見人,未帶徒弟,直至一百二十六歲,九月十四日上午,他把自己一百年歷史寫好,放在身邊,就圓寂了。侍至明朝未崇禎三年,派兵部尚書王大人來九華山敬香,到東南第一山,當晚山頭放光,一道白光照到東南山上的塔墓,東南方山上塔墓也放一道光,兩光對照,兵部尚書連夜帶人上山,此山無路無廟宇,只尋得山洞有一老人,已經坐化了。遺體是乾肉之身,兵部尚書檢查遺物都已腐爛,但肉體還是原樣,只是乾了,發現旁有所書血經和身世自傳,方知離坐化時間已經有三年又九個月。

大興和尚

大興和尚俗名朱毛和,生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安徽省太湖縣中鎮大明村人,1925年來九華山百歲宮依常法和尚剃度為沙彌僧,刻苦修行,以戒為師,1931年隨緣來到南京古林萬壽寺,受戒於果慧法師,花四年時間參學五台峨嵋普陀等名山,1936年回九華山百歲宮,勞靜結合,禪淨雙修,1947年住青陽城東火焰山小廟,其幽默詼諧,悠遊人世,一世隨緣,1958年參學九華後山雙溪寺,常年為生產隊牧牛,亦農亦禪,無慮無憂,其口頭禪為:“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空!空!空!。”擅長並樂於用中草藥為眾人治病,1985年不慎摔倒,臥床不起,傷勢嚴重,2月12日,預知大限將到,囑弟子於逝後將其遺體裝缸保存,2月17日,口念阿彌陀佛,於念佛中含笑寂。1989年12月,開缸啟視,顏面如生,筋骨顯現,指甲猶存,喉節可見,如初跏跌坐。現供奉於九華後山雙溪寺.

慈明和尚

慈明和尚,俗名陳萬超,字福如,慈航菩薩聖像
法名道參,江蘇高郵人,光緒30年(1904)年生,誕生之日,滿屋異香,法雲縹緲,足有三日,方漸漸散去,6歲獨自走進本縣普提寺,因母意不肯,乃又返家住守三年,三年之後,重返普提寺,懇求了慶禪師剃度出家,法名慈明,1934年於南京龍潭寶華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1937依揚州高寺來果老和尚名下參學,其間十幾年中潛心鑽研禪宗,戒行過人,某年江蘇邗江縣瓜州鎮組織眾人興修水利,慈明一次擔土八百斤,瓜州鎮為他頒贈獎旗。旗上繡有:“八百斤”之字,並另外贈送一根特製的桑樹扁擔,從此他便有了“八百斤”的綽號,1981年回到九華山,隻身住東崖幽冥鍾亭,每日撞鐘念佛不止,1986年轉到九華山上禪堂禪修,嚴守戒律,常手執方便鏟。1990年10月慈明預知即將西歸,傳行腳僧大弟子德貴和尚從祁門來山,11月26日於愛徒交待後事,並留一偈:“忘我戒生靈,是如不變遷。真持亦放下,誰住嘆空也”。話音剛落,含笑西歸,世壽八十六歲,其弟子按所囑裝缸保存遺體,農曆乙亥年浴佛節四月初八,開缸啟視,跏跌端坐,肉身未腐,毛髮無損,鬚眉可見,果呈瑞相,異香撲鼻,遂供奉於九華山肉身寶殿北側地藏禪寺內。

明淨和尚

明淨和尚,俗名徐方柱,1928年3月出生於安徽省郎溪縣東下鄉雙橋村,祖輩信佛,三歲母亡,家境貧困,自小不茹葷腥,幼時幫人放牛、打短工,掙錢補家用,他為人心地善良,慈悲為懷,某年家鄉天旱不雨,田裡的莊稼因缺水而枯萎,他夜裡悄悄把自己田裡的水放到別人的田裡,出家前,常在家打坐,常入定不醒,鄉人愚昧不解,認其著魔,將之捆綁,阻止入定,但任憑家人和鄉人的阻攔之法障,他仍堅持素食、入定、修學佛法,1984年。徐方柱來到九華山旃檀林寺,他指著旃檀林說:“這就是我的家”,但住持惟和法師拒收其入寺修行,後在九華山天台寺欣遇一位法師,收他為徒,法號慈明,可那位法師如行雲流水到處參學,沒多久便離開了天台寺,他連師父的法名也沒記下,就分離了,慈明和尚只好又孤身來到旃檀林,當家師還是要清他的單,萬般無奈,他只好在大鼓下過夜,並在此處開始“站禪”,後遷到韋馱殿繼續修行站禪,他常年行頭陀行,日食一餐(有時入定的原故,十多天才食一次),赤腳,身穿衲子衣,少言,香客禮佛時,他與韋馱菩薩一道受人禮拜,被眾人誤有瘋顛,他站禪時,示彌陀定印,也常有香客獻錢於他的手上,可他總不留錢物,而轉放於旃檀林寺的功德櫃中,也許是體力的緣故,站禪三年後,又坐禪三年,而後又臥禪三年,1992年農曆8月初十,明淨和尚跌跏示寂,言於弟子:“我坐缸後不許火化,日後就是不壞真身”,囑弟子他和慈明和尚是同修,日後除禮拜他之外,也要禮拜慈明和尚,圓寂後六年整,於1999年農曆8月13日開缸視其顏面如生,身體完好無損,全身肌膚皆有彈性,後在神光嶺坐缸處建廟供奉。

仁義師太

仁義師太,俗名姜素敏,東北瀋陽人,出嫁吉林通化,1911年生,無生育子女,婚後不久,丈夫病世,婆家對其冷淡,1940年秋她奔赴山西五台山,在顯通寺落髮為尼,法號仁義,出家後勤修佛法,且研究醫理,1942年考取瀋陽醫專,學習中醫,解放後,由於宗教政策的原因,被遺返原籍,1950年,赴抗美援朝戰場,隨軍當衛生員,1953年回國,于吉林通化206醫院工作,1954年在瀋陽南大關聯營中醫院針灸科當醫生,1958年調入城鄉衛生院,1963年下放二邊江鄉三邊江村,1976年回吉林通化自辦診所,1982年宗教政策落實後,她於此年再度上五台山,在塔原寺受具足戒,同年重修南山寺,1983年朝禮九華山,決定在此常住,先後住過甘露寺,菩提閣等寺,後重修通慧禪林,她常外出弘法行醫,修建寺院,廣結善緣,她針灸技術嫻熟,醫治了很多的病人,1995年農曆10月7日仁義師太圓寂,享年85歲,1999年1月2日開缸,見其肉身不腐,黑白相間的頭髮長出寸余,牙齒完好,皮膚毛孔晴晰,裝缸時穿的衣膚緊貼身上,乳房消失,下身長合無痕。她開創了比丘尼修成肉身不腐的先河,現供奉於九華山通慧禪林內。

慈航菩薩

慈航菩薩慈航菩薩
慈航法師(1893--1954),俗名艾繼榮,閩北人,17歲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後追隨太虛大師,於全國各地巡迴弘法,後訪南洋,宣傳抗日國策;晚年駐錫於台灣,創辦“台灣佛學院”,開創台灣僧伽教育,收留大陸到台青年僧人,1949年,受誣告以“匪諜罪”被台灣有關方面逮捕入獄。1954年在關房中示寂,寂後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後開缸檢視,面呈紫色,全身完好。慈航菩薩金身供奉於台灣彌勒內院。

惠能菩薩

惠能法師(638—713),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得傳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這一傳說許多人都聽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禪詩正是惠能大師的傳世傑作。關於釋惠能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大多與禪理相關。

釋地藏

釋地藏(公元630——729年),生於新羅國王族,俗姓金,號喬覺。唐高宗永徽四年出家後,即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至九華山,得閔公地建大道場。開元十六年圓寂,時年九十九歲,其屍坐於函中。
三年後開將入塔,顏貌如生。舉起則動骨節,若撼金鎖。喬覺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遂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所配殿宇稱“肉身殿”。

德清菩薩

釋德清(1546-1623),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以號行,全椒(今屬安徽)人。少入江寧(今江蘇南京)報恩寺,十九歲圓戒,師從無極法師,又從雲谷參禪苦修。後雲遊四方。得皇太后所賜《大藏經》及布金,建海印寺,任住持。

釋海慶

(1909—1991),祖籍河南省泌陽,十八歲出家,1987年到河南省社旗縣來佛寺常住。1989年在白馬寺受菩薩戒。1991年圓寂,住世七十九年,僧臘六十一。同修寺僧將其裝缸入殮,葬於寺產之地。1997年秋,遣骨送回祖地入塔。

釋隱蓮

釋隱蓮(1903—1997)1946年至湖南南嶽,定居永豐參禪悟道。1997農曆十一月初五日圓寂,法體安放在一普通的棺材內,未經任何防腐處理,即存放在塔內。經三年又五個月開棺,見面目如生,肉身完好,肌體有彈性,四肢靈活,終修成肉身菩薩

大興菩薩

(1894-1985),字了維,1931年於南京出家,1958年至九華山雙溪寺,1985年2月17日零時5分,口誦“阿彌陀佛”數聲,吉祥臥笑西歸,年九十一。圓寂七日後,盤坐裝缸,後置於新建圓形磚塔內。

妙智菩薩

釋妙智(1888—2003),祖籍福州,1937年,在漳州龍海浮宮鎮鸛石岩寺剃度出家,二十世紀30年代末在福州鼓山湧泉寺;1996年住持於漳浦縣烏石岩紫薇寺、興教寺;1999年經弟子釋法光叩請,常住漳州龍文區香光念佛堂。

永慈法師

永慈法師永慈法師
永慈法師(1914--2008),法師俗姓俞,字華愍,1914年9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什邡縣,是一位當今佛教界公認的得道高僧。一九一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於四川省什邡縣,十七歲即於峨眉山佛牙殿勝遠老和尚前剃度出家,二十歲在成都寶光寺受具足戒,隨後在成都近慈寺金剛道場依止能老海公老上師學法、修法,一九五五年到西山雲悟寺住金剛茅蓬三年余,得法喜禪樂等諸多成就。一九五八年到雲華祖師成道的老雲華寺任住持,弘揚禪、淨、密法。一九六二年任五台山任棲賢寺住持。一九六七年因文革法師被遣回什邡縣林場勞動,期間堅持梵行衲衣。七十年代初五台山落實宗教政策時回五台山並任廣宗寺住持,顯密並弘,五台山開山傳戒六期,均任尊證師。文革後受邀先後到杭州、揚州、福州、重慶、寧波、普陀山、九華山、天台山等地講經弘法,為落實宗教政策、恢復叢林規約和佛教正信正見起到了帶頭作用,曾先後出任福建南山禪寺、烏龍山玉泉寺方丈,期間為四川東林寺等諸多寺宇修復不辭辛勞做了大量工作。
永慈老法師兼通顯宗與密宗,為能海老上師(曾在解放初期多次出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為宗喀巴大師(被譽為釋迦牟尼佛之後的第二法王,格魯巴法系祖師)二十八代傳人、被譽為西藏之月輪康薩仁波卿嫡傳法子,得其全部密教傳承和宗大師清淨法流之全部寶藏,康薩仁波卿平生弘法之衣服、法器全部傳予能海老上師)金剛法嗣之一,並被授記為其心子。文革期間五台山受到衝擊後,能海老上師的著作也難免浩劫,慈公上師[4]不愧為“能海的忠實信徒”,以其忠誠和智慧將海公老上師的手稿、原稿和譯著運到四川託付隆蓮法師代為保護整理。慈公老法師除傳承能海老上師法脈外,兼弘一心禪法、戒法、彌陀淨土教法等顯宗法門。
一九九九年九月三十日,慈公老上師應邀前來天台山伽藍菩薩的顯聖之地--天台山慈恩寺住持,二000年十二月法師在此地首次剃度弟子之日;二00三年五月慈公上師通過羯磨主動退居,將寺務託付給法子--現任主持智渡法師;慈公老上師於2008年正月初七21∶30分舍報圓寂,世壽九十五歲,戒臘七十五夏,圓寂後遵遺願入坐化缸。
2011年2月20日,浙江天台山慈恩寺舉辦了慈公老上師圓寂三周年的紀念法會和啟缸儀式。當念誦慈公老上師名號時,坐化缸出現金光。2月24日開啟頂蓋,26日肉身出缸,堅固的法體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慈公老上師成就了肉身舍利。
肉身舍利系“戒定慧”熏修而成,是修行成就的一種瑞相和標誌,自古以來僧人坐缸者多,但成就肉身菩薩者十分稀有。永慈法師以肉身舍利示現人間,是老法師修行成就的表現,更是老法師慈悲眾生、廣渡有情、弘揚佛法、接引眾生步入正信正見的善巧方便。肉身舍利亦是眾生的最勝福田,甚難值遇,供養肉身舍利及所在道場的功德和福德必將無量無邊,因果不虛,發心者將獲得不可思議的世間利益(財運通暢、事業順利、家庭和美、身體健康等)和出世間利益(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目前,浙江省天台山慈恩寺慈公全身舍利塔院的建設正在有序進行中,但資金緊缺,尚需要廣大信眾的大力支持。

肉身文化

肉身肉身
從唐時金地藏成為九華山第一尊不腐肉身後,明、清至民國時期相繼出現無瑕、隆山等9尊不腐肉身,對外開放後2賊暮年,九華山又先後出現了大興、慈明等5尊不腐肉身。九華山計有15尊不腐肉身,有僧、有尼,還有道士,數量之多,實為罕見。肉身是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未進行任何藥物處理;金地藏肉身至今還深藏在肉身塔下,無瑕和尚被崇禎帝敕封為“應身菩薩”。肉身是如何形成的?是佛教傳承,還是靈山感應?社會廣為關注。肉身現象是九華山佛教特色的反映,肉身文化為九華佛山增添了神異色彩。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