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

名山[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

名山區是四川省雅安市轄區,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地理位置北緯29°58′~30°16′,東經103°02′~103°23′,面積614.27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28.06萬,常住人口26.74萬,轄9鎮11鄉。東距成都90千米,西臨雅安13千米)。 名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個雨日,夜雨占80%,森林覆蓋率32%。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茶祖故里-生態名山 茶祖故里-生態名山

名山古系梁州之域,隋初改為名山縣。

西魏廢帝2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後,始移民墾殖,設蒙山(今名山蒙陽鎮)2縣。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593年(隋開皇十三年),將蒙山縣改為名山縣,縣名取義於境內久負盛名之蒙山,沿用至今。隋仁壽4年(公元604年)廢郡置雅州。 煬帝大業3年(公元607年)廢雅州置臨邛郡,領有名山、始陽(州治)等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推行州、縣兩級制,復雅州,領4縣包括名山。

1955年屬西康省,同年四川、西康並省,歸四川省雅安專區(後改地區)管轄。

198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

2012年11月6日,撤銷名山縣,設立雅安市名山區,以原名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名山區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1996年,名山縣面積614.3平方千米,人口25.7萬人。轄8個鎮、7個鄉:蒙陽鎮、百丈鎮、車嶺鎮、永興鎮、馬嶺鎮、新店鎮、城西鎮、黑竹鎮、城東鄉、前進鄉、中峰鄉、聯江鄉、廖場鄉、萬古鄉、紅星鄉。

2004年,名山縣轄9個鎮(蒙陽、百丈、車嶺、永興、馬嶺、新店、黑竹、紅星、蒙頂山)、11個鄉(茅河、雙河、解放、紅岩、建山、城東、前進、中峰、聯江、廖場、萬古)。

2013年,名山區轄9個鎮、11個鄉:蒙陽鎮、新店鎮、永興鎮、紅星鎮、百丈鎮、車嶺鎮、馬嶺鎮、黑竹鎮、蒙頂山鎮、雙河鄉、聯江鄉、前進鄉、解放鄉、萬古鄉、中峰鄉、城東鄉、茅河鄉、廖場鄉、紅岩鄉、建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名山區隸屬於四川省雅安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地理位置北緯29°58′~30°16′,東經103°02′~103°23′,面積614.27平方千米,轄9鎮11鄉,東距成都90千米,西臨雅安13千米(2012年)。

地質

名山區位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受成都平原與盆周山地過渡地帶地形地貌的影響,淺丘地形主要發育於總崗山、蒙頂山及蓮花山麓,向斜地形發育於西北至東南。

氣候

名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個雨日,夜雨占80%;森林覆蓋率32%。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氣溫15.4℃,最高氣溫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時,年均相對濕度82%。

動物資源

2012年,名山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有“綠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態樂園”之稱,自然環境適宜多種動植物生息繁殖。現有林業用地面積3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0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4.2%。陸上野生動物包括豹、豺、狼、野豬等14種獸類和布穀、黃鶯、杜鵑等40餘種鳥類;水生野生動物包括鯉魚、鰱魚、桃花魚等16種魚類。樹種有松科、杉科、柏科、銀杏科等45個科,竹類資源豐富。珍稀生物有古茶樹、千年銀杏、珙桐、千佛菌、蘭花、白燕等10餘種。

水資源

2012年的水資源利用率。河流多源於區境,分屬青衣江、岷江水系,名山河、延鎮河、臨溪河、朱場河、兩合水為主要河流,名山區水資源總量67680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3560千瓦,蓄水量3598.8萬立方米,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0處,日生產能力5650噸,可解決4.3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

礦藏資源

到2012年名山區已探明礦產資源,境內礦產以沉積礦藏為主。境內礦產以沉積礦藏為主,有芒硝、天然氣、沙金、石膏、石灰石、澎潤土、頁岩、泥炭等。其中芒硝遠景儲量達1616億噸,為西南地區特大型礦藏,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現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100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約5億噸,泥炭儲量豐富。

人口

據2016年公安戶籍報表顯示:年末總戶數93703戶,總人口28.0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4.34萬人,女性人口13.72萬人,性別比為104.5:100。

2016年,全年人口出生率10.18‰,死亡率5.87‰;人口自然增長率4.31‰。

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26.7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16萬人,鄉村人口16.58萬人,城鎮化率38%。

經濟發展

綜述

2016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巨觀經濟形勢,區委區政府認真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突出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突出脫貧攻堅“頭等大事”,突出綠色發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區產業結構、動力結構、區域結構、創新動力等進一步呈現積極變化,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2016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66523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052萬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294612萬元,增長11.2%;第三產業增加值187572萬元,增長8.3%。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6、61.1%和2.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906元,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8.0:45.6:26.4。調整為27.5:44.3:28.2。

民營經濟

2016年,名山區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405630萬元,同比增長8.5%,比GDP增速高出0.2個百分點,總量占GDP的61%,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041萬元,增長1.4%;第二產業增加值265362萬元,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103227萬元,增長8.7%。

農業

2016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328043萬元,增長3.75%。其中種植業產值為212177萬元,增長5.6%;牧業產值為104697萬元,增長0.26%;漁業產值為3288萬元,增長5.9%;林業產值為2700萬元下降1.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為5182萬元,增長3.8%。

2016年,種植糧食作物28.57萬畝,總產9.19萬噸,其中:大春糧食23.17萬畝,84456噸,小春糧食5.4萬畝,7440噸;油菜籽7.9萬畝,9132噸。

2016年,全區茶園面積35.04萬畝,總產量47724噸,增長2.6%。 “蒙頂山茶”、“蒙山”、“蒙頂”3件茶葉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著名商標10件,知名商標13件。2016年,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國茶葉》雜誌聯合組建課題組對全國203個茶葉區域品牌價值進行評估,“蒙頂山茶”品牌價值為23.68億元,較2015年增加6.24億元,平均值和增幅均高於全國,位居全國第11位,四川第一位。

2016年,出欄生豬40.01萬頭、牛588頭、羊4.78萬隻、家禽290.24萬隻、兔67.70萬隻,肉類產量3.28萬噸、禽蛋產量4079噸、牛奶產量794噸。

2016年,完成營造林2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47萬畝,茶地內套種楨楠、銀杏、紫薇、核桃、脆紅李、等1.3萬畝,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完成0.13萬畝,雷竹造林0.04萬畝,共29400畝。施肥等豐產措施完成0.57萬畝。

2016年,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後續產業發展。62000畝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其中,完成特色經果林“茶+貴”“、“茶+李”10000畝;特色經濟作物“茶+紫薇”“、“茶+核桃”3000畝;林竹豐產措施39000畝,農業局完成茶葉豐產措施10000畝。

2016年,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7.36萬千瓦。

工業

2016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97873億元,增長15.6%。全部工業增加值25.6億元,同比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增加值同比增長14.6%;主營業務收入91億元,同比上漲13%;實現利潤總額2.7億元,同比上漲36%,產銷率92.2%。虧損企業8家,虧損企業虧損額4194萬元,同比下降76.9%。

規上工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精製茶7311噸,下降7.4%;單晶矽931噸,上漲459%;人造板83675立方米,下降8.8%,芒硝168728噸,上漲97.9%。

2016年完成建築業產值3.87億元,增長5.9%。

國內貿易

2016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42億元,同比增長12%。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3億元,增長18.8%;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6.1億元,增長7.3%。按消費形態分,批發貿易額為6.8億元,上漲11%;零售業零售額為19.3億元,增長12.5%;餐飲業零售額為1.8億元,增長10.9%;住宿業零售額為0.55億元,增長11%。

旅遊發展

2016年,始終抓牢“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以茶為本、文化為魂、茶旅融合、生態康養、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和“以茶業為引擎,旅遊和康養雙輪驅動,工業為持續動力”的產業定位,按照“一廊四線兩湖”的空間布局,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加大旅遊宣傳,大力發展康體養身旅遊、觀光旅遊、度假旅遊、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將名山打造成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健康養老目的地和國際茶文化集中展示地。今年全區接待遊客342.3萬人次,同比上升19.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85142.4萬元,同比上升32.3%。

2016年,開展專題招商,召開專題推介會5次,赴成都、深圳、河南、江蘇、浙江等地招商21批次,接待客商328批次。同時,藉助“川商返鄉發展大會”、“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第三屆中國(雅安)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投資大會”等活動,開展會展招商,與知名企業四川德仁堂控股集團簽訂《德仁堂·蒙頂山康養幸福小鎮項目投資框架協定》、與博川水務有限公司簽訂《博川水務環保項目框架協定》,大大提升了名山形象。全區引進投資額億元以上項目3個,其中投資額10億元項目1個。實際引進到位23.4億元,其中實際引進國內省外資金到位14.5億元。

固定投資

2016年,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2億元,上漲1.8%。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9.6億元(不含農戶投資),同比增長7.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6.5億元,上漲107.3%。

財政金融

2016年,全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002萬元,同比增長5.6%,其中稅收收入10836萬元,下降16.4%%;地方公共財政支出134980萬元,下降12.5%。

2016年,地稅收入13300萬元,同比下降33%;國稅收入25246萬元,增長63.5%。

2016年,全社會各項存款餘額為1220855萬元,較年初增長12.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38709萬元,較年初增長14.2%;全社會各項貸款餘額為557758萬元,較年初增長13%。

科教文衛

教育

2016年,年末共有國小17所;普通中學15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

2016年,年末國小在校學生總數15411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9425人。年末國小專任教師數758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751人。

科技

2016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0.84億元。組織專利申請47件,其中發明專利12件。通過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和創客服務中心的建設,我區的創新創業孵化載體達0.38萬平方米,為我區“雙創”工作的開展搭建起良好平台。組織區級協會、學會走上街頭、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企業,積極開展科普宣傳,免費向民眾發放《農村實用技術讀本》、《健康科普知識讀本》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知識彙編》520冊,接受民眾諮詢120人次。

文化

2016年,“三館一站”堅持天天開館、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圖書館1個、免費開放文化館1個、免費開放鄉鎮文化站20個、免費開放博物館1個等民生工程已完成;農村公益電影免費放映2305場次;全區192個村農家出版物補充更新全面完成。

體育

2016年,全年免費開放體育場館達3.65萬人次。全年舉辦、組隊參加市級各項體育比賽活動20項次。開展2016年二(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新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近60名。

衛生

2016年,全區醫療衛生機構205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944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89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78人。

201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1萬人,參合率99.7%。各級財政共為新農合基金投入10152萬元,參合農民個人籌資2855萬元。全年有485285人次享受新農合報賬,補償金額為12617萬元。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

2016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4元,增長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175元,其中:食品支出3644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3.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9元,增長9.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400元,其中:食品支出2448元。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6.0%。

社會保障

2016年,全年安置大學生就業見習64人,兌現就業見習補貼46.2萬元;促進在校和畢業大學生創新創業355人,應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106人,就業率90.6%。

2016年,全年發布各類用工信息2000多條,提供就業崗位2500餘個,為城鄉勞動者免費辦理求職登記1200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182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47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7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6%。

2016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76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99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0.9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0.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0.61萬人。

2016年,有城市低保對象361人,農村低保對象1841人,五保對象1037人。

2016年,通過省、市慈善總會等各項公益項目總計籌集資金280 萬元,全部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和資助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發展生產,全年資助學生259名、殘疾人482人。

2016年,嚴格按照政策規定開展醫療救助工作。全區醫療救助累計救助支出548.57萬元,累計資助5693人次,其中資助參保人員3927人,資助參保支出59.82萬元,救助比例70%,有效緩解困難民眾因病致貧問題。

2016年,積極穩妥的開展臨時救助工作,共救助205戶次,救助資金33.64萬元,戶均救助水平1641元。 有效緩解了我區困難民眾的突發性生活困難。

交通通信

2016年,全區境內公路總里程1077.88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高級、一、二、三和四級公路)1077.88公里;高速公路47.75公里。全年公路客運周轉量7766萬人公里;公路貨運周轉量80029萬噸公里。

2016年,全區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4436萬元;擁有固定電話用戶38486戶;擁有行動電話用戶243037戶;擁有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52401戶。

民族文化

茶葉文化 茶葉文化

茶葉文化:蒙頂山由此成為我國有文字記載的人工種茶最早的地方。“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千古流傳,“茶祖故里,世界茶源”揚名中外。

紅軍文化:1935年11月13日,紅四方面軍進至名山。在百丈關一帶與國民黨劉湘部隊展開激戰,殲敵 1.5萬餘人。

歷史名人

吳之英

吳之英(1857-1918) 字伯朅,號蒙陽漁者,雅安市名山區人。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學者、經常家、書法家。

曾任資州藝風書院及簡州通材書院講席、灌縣訓導、成都尊經書院都講、錦江書院襄校、國學院院正。曾回響“康梁變法”,組織“蜀學會”創辦《蜀學報》,並自任主筆。戊戌維新失敗,憤然回鄉隱居,研究學問,專心著述,有《壽廬叢書》七十二卷著述傳世。他還長於書法,在書法理論上,接受康有為、包慎伯力倡北魏之說,在運筆實踐中,猛攻篆籀、漢魏碑刻,所書給人以"正側井用,順逆兼施、凌厲飛動,厚重凝練"之 。當時的文學家、書法家趙熙稱讚:“其書瑰瑋”。 矗立於成都市人民公園的“辛亥保路死事紀念碑”朝東一面,即為吳之英之手。

吳理真

吳理真,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記:“漢時名山縣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吳理真父早逝,家境貧寒,母親積勞成疾。他是個孝子,每當雄雞報曉,便帶上工具,登上蒙頂,割草拾柴,換米餬口,為母親治病。一日,吳理真拾好柴,口乾得直冒火,順手揪了一把“萬年青”(野生茶樹)葉子,放在口裡慢慢咀嚼,口渴漸止,睏乏漸消,精神倍增,頗感奇異。又摘了些帶回家中用開水沖泡,讓老母喝下,果有效果。連服數日,病情好轉,續飲月余,身體康復。鄉親們病了,他熱情地用這種葉子泡水給他們飲用,效果也很好。可惜這種樹不多,所生長的葉子遠遠不能滿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決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樹。
為了採摘茶種籽,吳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撿回家,用沙土拌和後放入篾筐中,上面蓋以穀草,使茶籽不會霉變和凍壞。為了選擇播種茶籽的地方,吳理真翻越蒙頂的山山嶺嶺,對野生茶樹的生長環境進行分析研究,認定蒙頂五峰之間(今皇茶園)和菱角彎一帶最適宜茶樹生長。這裡雨量充沛,土質肥厚,終年雲遮霧繞,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茶葉內含物質極為豐富,加上精湛的製作工藝,使蒙山茶具有獨特的品質,在中國茶葉史上獨樹一幟,經久不衰。
吳理真為了種茶,在荒山野嶺搭棚造屋,掘井取水,開墾荒地,播種茶籽,管理茶園,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像,吳理真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行動,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吳理真用勤勞和智慧澆灌出了株株嫩綠茁壯的茶樹,他成功了。吳理真把茶葉熬成湯,施捨鄰里,普濟世人,許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體強身。他以植茶為民眾的精神譜寫了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歷史。

何崇政

何崇政,清鹹豐、同治年間李藍起義的著名將領,雅安市名山區人,生卒年月不詳。
為人“豪俠好義”,急人所急。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在府試中,因針貶時弊,遭指斥鞭笞。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李永和藍朝鼎揭竿而起,何崇政滿懷對清廷的憤懣,投奔其麾下,旨在“殺貪官以救民,分豪富而濟眾”。以足智多謀,任藍部軍師,先後轉戰於青神、蒲江、大邑、雅安、名山、滎經、天全等十餘州縣,獻計擒斬清軍重要將領馬天貴、張萬祿、余振海等人。所率義軍,英勇善戰,紀律嚴明,“沿途榜示安民”,深受百姓擁護。後起義失敗,不知所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