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寺

東林寺

東林寺位於九江市廬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東距廬山牯嶺街50公里。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東林寺是佛教淨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對一些國家的佛教徒影響較大。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另兩處是久負盛名的雲居山道場和三合寺。東林寺建寺者為名僧慧遠(334~416年),俗姓賈,山西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東結“龍泉精舍”,後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籌建東林寺。慧遠在東林寺主持30餘年,集聚沙門上千人,羅致中外學問僧123人結白蓮社,譯佛經、著教義、同修淨土之業,成為佛門淨土宗的始祖。晚年南遊荊州,歷住江陵五層寺、琵琶寺。

基本信息

寺廟簡介

東林寺東林寺
東林寺座落於廬山西麓,是淨士宗發源地。東林寺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於東晉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創建,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它椽摩棟接,丹輝碧映,“規模宏遠,足稱萬僧之居”,是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
唐代,東林寺極盛一時,經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講學,慧遠和東林的教義也隨之傳入日本。據說,日本的“東林教”即淵源於此。在歷史上,東林寺對於中尼、中印、中日的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曾作出了貢獻。群山環抱,溪水回流的東林寺,寺南翠屏千仞,寺前一泓清流。
虎溪迂迴向西而去,溪上跨著一座石砌拱橋,這就是中國文化史上傳為佳話的“虎溪三笑”故事發生的地方——“虎溪橋”。據傳,慧遠和尚來東林寺後,“影不出山,跡不出俗”,一心修行,連送客也未曾過虎溪橋,若是過了橋,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一天,慧遠送陶淵明陸修靜,三人攜手邊走邊談,越談越開心,不覺過了石橋,誰知沒走幾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們這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視仰天大笑,惜別分手。這就是廣為流傳的文苑佳話“虎溪三笑”。
東林寺東林寺
過虎溪橋,北行約百餘米為東林寺的第一道山門,門牆書有“秀輯廬峰”四個篆體大字,山門上豎掛著“晉建東林寺”石刻。跨進第一道山門有一條南北伸展的石砌甬道,甬道東側屹立著一棵蒼勁挺拔,形如圓蓋的羅漢松,其旁立著刻有“護法殿”,正中盤坐著大肚彌勒佛,其後立著韋陀佛。由此再往裡走,可見一排正殿。其中究其精巧壯觀者首推“神運寶殿”,它殿堂高大,精雕細鏤,廊腰縵回,檐牙高啄。殿內有一口神話傳說中出木建寺的“出木池”。據傳,神運寶殿就是用“出木池”中湧出的良木建造而成的。
“神運殿”西側是接待室,東面是“三知堂”。與“三笑堂”毗連的為“十八高賢影堂”,是慧遠與共修淨土的十八位佛教徒結白蓮社誦經的地方,故亦稱“念佛堂”。堂內西壁嵌有劉程之、雷次示、高僧慧遠、梵僧佛馱跋陀羅等“十八高賢”石刻像。雕塑精細,形象逼真,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十八高賢影堂”和“神運殿”後有兩口水泉。一口叫“聰明泉”,是慧遠與其好友殷仲堪經常一起研究“易經”,盤教談天的地方,另一口是在文殊閣下牆根處的“古龍泉”,相傳為慧遠和尚舉杖扣地而成的水泉,後因其弟子慧安為計時立芙蓉十二葉於泉水中,據波轉定十二個時辰,故亦稱“蓮花漏”。東林寺西的山丘上,有東方佛教“淨土宗”的始祖慧遠墓塔——“荔枝塔”。

大雄寶殿 

東林寺東林寺

一般寺院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佛有大力能伏“四魔”。但東林寺的主殿稱“神運寶殿”這是什麼緣故?相傳慧遠初到廬山西麓時,選擇結廬之處,認為東林寺址在叢林之中,無法結廬。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結廬。夜夢神告:“此處幽靜,足以棲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風拔樹。翌日該地化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為建寺之材。“神運”之名,由此而來。

東林典故

白蓮結社
慧遠於402年7月在廬山般若台之阿彌陀佛像前,與劉遺民等123人,立了西方往生之誓願,行持念佛三昧。這年,他67歲左右,這個結社之被稱為白蓮社是由於在山之東邊和西邊的池塘種了白蓮。參加結社的僧侶里,除了慧遠以外,還有意永、慧持、道生、佛陀耶舍(罽賓國婆羅門種)、佛陀跋羅、慧睿、道恆(347--418),道敬(369-420),曇順(347-425),道昞(365-435)、曇詵(361-440),而且也有俗人身份的劉遺民(354-410)、張野(350-418)、周續之(377-423)、張詮(359-423)、宗炳(374-442)、雷次宗(386-448)等人。
慧遠在阿彌陀佛像前聚集著包括這18位名士和其他門徒共123人,祈禱在西方極樂世界再生,慧遠是淨土宗之創始者,也是初祖,但他兼備禪淨兩宗的修為。
對於他們修行的念佛三昧,慧遠在《念佛三昧詩集》序文里規定,“三昧是,把念頭集中到一處而變為寂靜的行為。”而且,“有很多種類的三昧,那個名稱也很多,其中具有很高的功德而容易實行的是念佛(三昧)第一”,慧遠是般舟三昧,他說“功德高,容易修行的是念佛第一”。這樣的念佛三昧是根據支婁迦讖翻譯的《般舟三昧經》來的。
形成兜率往生的思想,進而形成西方往生之思想,他翻譯《無量壽經》六次,在《般舟三昧經》等的序言中推崇阿彌陀佛。此外,由於其師道安作淨土論鼓吹彌陀之思想,很讚賞淨土信仰,這一師承到了慧遠,成為純然的信仰中心的結社,但在慧遠以前可以代表實踐佛教的淨土教的中心的阿彌陀佛信仰,到了這個時代只是維持那個傳統而已。
像這樣白蓮社是值得注目的彌陀信仰運動,它基本上根據《般舟三昧經》之教說,他們用嚴格的持戒和卓越的冥想在心裡念了阿彌陀佛,實際上或者在夢裡見到阿彌陀佛,終歸願意離開因果輪迴的世界而居住到西方淨土。而且慧遠在《念佛三昧詩序》中說:整個三昧,那個名字非常重要,功高、容易向前去的是念佛。為了得到這個念佛三昧,他在般若台每天念佛六個小時而向西方淨土禮拜,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慧遠多么懇切至誠地修行念佛。
他們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千遍,做了48拜,每天禮佛,白天3回,晚上3回,精勤而不懈怠,發願堅固。
這樣的白蓮結社滲透到了一般庶民男女之間,在佛教寺院每年從8月1日到7日舉行稱為白蓮會的盛大的法要式,中國社會普遍受到了慧遠淨土思想的影響。到了元、明時代,作為全社會的信仰流傳下來,開了中國淨土教的先河。這個淨土教之團體從一個方面可以說是佛教教團發展的一個形體,到了近代也常常有慧遠之遺風,稱為廬山流的念佛,把念佛和禪的一致當做宗旨,和曇鸞、道綽、善導大師等倡導的淨土教有點兒不一樣,但是作為中國淨土教之創始者,慧遠對後世淨土教徒的影響很大。(摘自《叢林》2000年第3期)
虎溪三笑
東晉時,著名的禪宗法師慧遠在廬山修行,三十餘年間,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從不越過虎溪。一日,詩人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兩人遠道來訪,三人相聚,相談甚歡。後來,慧遠送他們下山。到了虎溪,三人耳旁雖不時傳來老虎的鳴號聲,但因為談得太熱烈,竟完全沒發覺。直到越過了虎溪,三人才驚覺,但鏇即會心地縱情大笑起來。原來,他們在不經意間,已破除了不過虎溪的執念,笑聲傳遞了他們難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聲了。
“虎溪三笑”的故事雖經史學家證實為後人編造,但反映了儒、釋、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一面,為歷代名士所欣賞。李白在《別東林寺僧》一詩中就寫道:“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至今東林寺內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橋畔的石虎,都源出這則傳說。
明朝成化帝憲宗朱見深登基不久繪製的《一團和氣圖》亦是以虎溪三笑故事為題材,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乍看如同一人,細看實為一孺、一僧、一道三人合抱相視而笑,構圖精巧。

聰明之泉

東林寺東林寺
寺前有“聰明之泉”。聰明泉原稱古龍泉。相傳慧遠初到廬山,擬擇地建寺。但不知何處為好。於是慧遠在此以杖叩地,井岡道:“若可居,當使朽壤抽泉”。言畢,清泉果然湧出。後遇大旱之年,慧遠在泉邊誦念《龍華經》 ,以祈甘霖降世,見神蛇騰泉而出,大雨即傾盆而下,此即古龍泉泉名之由來。江州刺史殷仲堪來寺,與慧遠談論《易經》於泉旁。殷仲堪博學善辯,口若懸河。慧遠非常欽佩他的口才,於是說:“君之辯如此泉涌”,從此古龍泉改稱聰明泉。今遊人對聰明泉倍感興趣,往往投幣許願,成為一處人文景觀。

素齋

東林寺東林寺
在東林寺,俗客可與僧眾共進素齋,嘗嘗做和尚的滋味。遊客步入齋堂,男先女後,男居右,女居左,齊齊而坐,不能紊亂,不能出聲。食前由眾僧膜拜誦經,主持立於佛祖像前,其餘僧眾右排列,又是叩首,又是鼓樂,充滿了美妙莊嚴獨特的佛國氣氛。齋飯均為素品,但製作精細,別有滋味。食時不可有聲,不可剩餘,添飯時以筷子示意,在碗內劃圈,自有專司添飯的和尚為你添飯。膳畢,碗筷擺放整齊,由侍立的僧人取去,僧眾又在主持的帶領下再膜拜誦經一番,之後向“俗客”道一番祝詞,然後退出齋堂。

文化交流

東林寺東林寺
唐代鑒真東渡扶桑的故事,恐怕盡人皆知,但了解鑒真到過東林寺的事未必都知。唐天寶元年(742年),鑒真在揚州大明寺為眾講律,日本僧榮睿和普照祈請東渡傳戒。鑒真接受邀請,六次東渡日本,最後一次取得成功。鑒真第五次東渡時在唐代天寶七年(748年)春,從揚州出發,經過無數險阻,竟被漂到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東行經萬安州(今萬寧),渡海至雷州。經廣西藤州、梧州至桂州(今桂林市)。是時雙目失明。天寶九年,經大庚至江西虔州、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經東林寺,在東林寺停留,與東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最後一次東渡時智恩共行,將東林寺教義傳入日本。因此,東林寺在中國思想文化交流史上,產生過積極的作用。

慧遠法師

東林寺東林寺
淨土宗第一祖庭東林寺,坐落在廬山西麓,開山祖師是慧遠法師,也是蓮宗(淨土宗)始祖。慧遠法師於公元334年,誕生於山西燕門樓煩(今原平大芳鄉茹岳村)。師幼年勤奮好學,常隨母親往本村樓煩寺禮佛。12歲跟舅舅遊學許昌、洛陽。師博覽儒家經典,通達老莊之學。由於時局不安定,師(22)歲想和南方名儒范寧隱居。因地方勢力割據,相互誅殺,道路受阻,未能實現。師聽說佛學泰斗道安法師在恆山弘法,便前往。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 ,豁然開悟,感覺佛法博大精深。師嘆道:“儒道九流,皆糠枇耳。”從而皈依道安法師。師勤誦多思,晝夜鑽研,很快精熟《般若經》。登壇講經,道安法師聽了讚嘆他說:“使道流東國,其在遠乎!”時局動盪,師跟隨道安法師至襄陽弘法。後襄陽淪陷,道安法師被前秦軍所留。師別恩師,率弟子數十人往廣東羅浮山。路經潯陽,師愛惜廬山幽靜秀麗而閒曠。江州刺史桓尹撥銀子為師建東林寺。師在東林寺弘法三十餘年。在三十餘年中,師講經論道,培養弟子,並派弟子外出弘法,使南方佛教興盛。師邀請西來的佛馱陀羅等來東林寺譯經。師與全國名僧廣泛聯繫,使廬山成為當時的佛教中心。師與南北政界人物交往,使佛教在亂世中站穩,使佛教得到發展。師著有《沙門不敬王者論》、《沙門袒服論》、《三報論》、《發性論》、《明報應論》等。師在東林寺結蓮社,參加的僧人居士123人(其著名的是十八高賢)。他們在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極樂世界。師在定中三次見阿彌陀佛、觀音和勢至聖像。晉義熙十二年(416)七月三十日晚間,師在空中見阿彌陀佛、觀音和勢至左右侍立。阿彌陀佛說,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你,你於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社中先期往生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八月初師身體不舒,六日安坐而化。
東林寺東林寺
慧遠法師圓寂,謝靈運悲慟地寫了《遠公法師誄》。

遠祖師歷朝諡號:

晉安帝義熙年,謚廬山尊者鴻臚大卿、白蓮社主。

大中戊辰年,謚辯覺大師。

南唐升元三年,謚正覺大師。

宋太平興國三年,謚圓悟大師。

宋乾道二年,謚偏正圓悟大法師。

東林寺經歷了風風雨雨,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政府宗教部門請果一法師回師修建祖庭。果一法師含辛茹苦地中興淨土宗祖庭。如今東林寺綠蔭掩映著仿宋式大雄寶殿、東西羅漢堂、念佛堂等。寺院殿宇布局嚴整,氣象威嚴。

寺內景觀

東林寺東林寺
東林寺始建於東晉太元十一年(386),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由於開山祖師慧遠大師的巨大影響,東林寺歷代倍受朝野崇敬,殿宇輝煌。鼎盛時期寺內殿堂樓室多達三百多間,藏經一萬多卷,為當時全國寺院之首。千百年來,東林寺幾經興衰,現建築是1978年以來修復、增建和擴建的。今日東林寺殿閣塔院交相輝映,呈現出新時代的輝煌。大雄寶殿是東林寺的主要佛殿,高19米,進深24米,總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是一座宏偉的仿宋建築,建成於1989年,全殿共有大小金身佛像七十餘尊。五百羅漢堂。東林寺舊有五百羅漢閣,宋開寶九年曹翰下江州,調發巨艦十餘艘,盡載金帛,將東林寺五百鐵羅漢置其上,歸至穎川。現五百羅漢堂為1987年後重修,在大雄寶殿東、西兩側,為東林寺重要佛殿之一。重塑的五百羅漢為泥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祖堂,在藏經樓東側,出木池旁。舊稱“遠公影堂”、“十八高賢堂”、今仍有“遠公堂”匾額。1987年東林寺全面復修時移建於此。念佛堂。東林寺主要念佛場所。亦稱“白蓮舊社”,紀念慧遠大師率息心貞信之士123人在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壯舉。遠公塔院。又名“下方塔院”,在東林寺西半里許。遠公以晉義熙十二年(416)卒葬此山,其墓塔疊石如荔枝,王思任稱為荔枝塔。舊有塔院在清代就已毀圮,現塔院為1983年重建,2000年又修葺一新。

乘車路線

東林寺東林寺
1、在九江市火車站或市區乘坐的士前來東林寺,包車(不是打表計費)費用在35元左右,直接送到東林寺門口。如果來的人多的話,還是計程車划算又方便。
2、在九江火車站可乘坐102號公共汽車到十里大樓下車,轉乘十里大樓往通遠(或賽陽)方向的中巴(3元/人)到東林村路口,沿路前行1公里左右即到。
3、在九江汽車站下車後乘坐101路公共汽車到十里大樓下,其餘同2。
4、在廬山火車站,可包的士前來,費用25元左右。
5、自己帶車過來的話,注意沿途的路標,有些地方標記了東林寺的指示牌。如果是從九江到東林寺要從蓮花鎮走岔路過來。

相關新聞

“三步一拜”風波
有遊客在網上爆料稱,國慶期間,江西東林大佛工作人員強迫遊人“三步一拜”才能登頂。

東林寺大佛台前告示東林寺大佛台前告示

此事在網上引發廣泛討論。東林寺淨土苑(東林大佛管理方)回應稱,東林大佛項目仍在施工中,為滿足遊客的觀看心情才提前開放部分區域,但大佛台上還是工地,為遊客安全考慮才謝絕登頂。“跪拜”則是出於許多佛教弟子自身的誠意,淨土苑並無“強迫”遊客之意。
據介紹,根據宗教部門的批覆,淨土苑(即東林大佛所在寺院區域)是佛教道場,而非普通景區。
東林寺淨土苑管理總部介紹,事件發生後,淨土苑專門召開會議,檢討內部管理事宜,並採取如下措施:嚴格執行謝絕遊客上大佛台的規定,包括三步一拜;換上“大佛台正在施工”的告示牌;不允許機動保全人員在拜佛台執勤。
淨土苑表示,由於應對經驗不足,對此事件未能及時作出解釋說明,造成了大眾的不解與誤會,對此深表歉意。
東林寺負責宣傳的比丘德一(法號)說,“三步一拜”牌是東林寺的師父授意,由義工擺上去的。這塊牌子並非針對普通遊客,而是針對周邊來訪的佛門弟子,可義工在書寫過程中,表述不準確,產生了歧義。
據悉,專門開會檢討內部管理事宜之後,寺方已把之前設定的“請三步一拜上”等提示牌撤走,換上“大佛台正在施工”的告示牌,暫時謝絕遊客登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