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寧禪寺

清寧禪寺

清寧禪寺坐落於潛江市浩口鎮柳泗河村三組,西距荊州古城46公里,東距潛江市區32公里,北距浩口鎮(318國道)5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寺院始建於唐朝貞觀九年(公元634年),迄今已有1472年歷史。據《荊州府志》(唐朝卷)記載:“時有沙門宗德和尚於潛江浩口之南隅建茅蓬,名曰清寧。”此後,歷代僧伽駐錫於此,營修不輟,弘法渡眾,及至宋朝嘉佑年間,寺院達到“占地七十又二公頃,為殿者九,為樓者十八,凡一百零八僧舍”的盛況。

基本信息

簡介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清寧禪寺坐落於湖北省潛江市浩口鎮柳泗河村三組,西距荊州古城46公里,東距潛江市區32公里,北距浩口鎮(318國道)5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寺院始建於唐朝貞觀九年(公元634年),迄今已有1472年歷史。據《荊州府志》(唐朝卷)記載:“時有沙門宗德和尚於潛江浩口之南隅建茅蓬,名曰清寧。”此後,歷代僧伽駐錫於此,營修不輟,弘法渡眾,及至宋朝嘉佑年間,寺院達到“占地七十又二公頃,為殿者九,為樓者十八,凡一百零八僧舍”的盛況。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清寧禪寺走過的是一段屢興屢毀、屢毀屢興的曲折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寺院所屬大部分土地和物產被征作它用,僧人的生產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間,寺院所有殿堂成為一片廢墟,佛像、經書和文物蕩然無存,古剎一度處於寺毀僧散的局面。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之後,宗教政策不斷得到落實,公元1997年9月23日,潛江市人民政府、潛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將清寧禪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發,並依法核發了《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寺院占地面積為7945.60平方米。住持照靜法師(1946年-2002年)在當地信徒的支持下,重修了大雄寶殿、僧舍等建築。2002年12月8日,潛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根據廣大佛教信眾的願望,禮請心恩法師繼任住持,寺院的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2003年4月,在潛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的支持下,清寧禪寺制定了未來發展藍圖,在心恩法師的住持下,寺院硬體建設進入快速發展軌道。2003年5月,寺院危房拆除,修通了寺院公路227米;2003年11月,僧人宿舍、吳王殿、念佛堂照靜法師靈骨塔相繼落成;2004年9月19日,山門落成;2005年3月20日,寺院擴地3000平方米,寺內路面全部硬化,綠化面積達870平方米;2005年11月30日,天王殿、停車場及弘法廣場建成投入使用,並隆重舉行了開光盛典,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宗教一處朱建昌處長、江莉科長、湖北省佛教協會見忍副會長、高江映副秘書長、趙金桃副秘書長、潛江市政協劉士權副主席、潛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楊賢森局長等領導到會祝賀並講話,來自武漢、潛江、荊州、宜昌、天門、孝感等地的7000多名佛教四眾弟子及各界人士參加了盛會,湖北省佛教協會《正信》雜誌給予了報導,此次盛會大大提高了清寧禪寺在湖北佛教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近年來,清寧禪寺積極開展對外友好交流。2003年6月19日,台灣惠空老法師應邀赴清寧禪寺進行佛學文化交流,增強了了解,加深了友誼;2003年11月17日,香港劉燕文居士捐贈《乾隆大藏經》一部,共一百六十八卷,這部佛學巨著現已成為清寧禪寺鎮寺之寶。為發揚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優良傳統,清寧禪寺僧眾堅持農禪並重,努力自養自濟,同時還積極參與慈善及公益事業,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幾度寒暑,幾番心血,千年古剎清寧禪寺正逐漸成為一座既有濃厚佛教氣氛、又有豐富文化內涵,既發揚傳統、又適應時代的新型佛教叢林和旅遊勝地。

禪意中秋

天寧禪寺將整箇中秋活動定位為“禪意中秋夜,濃濃寶塔情”,主要包括3個板塊的活動:

第一板塊是“情滿中秋”。中秋節當天,邀請在常的綿竹班孩子們到天寧寶塔過中秋,同時也為常州的小朋友們創造一次與災區小朋友手拉手的機會,小朋友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到天寧寶塔和綿竹班的小朋友們一起過中秋,並可以給綿竹班的小朋友贈送自己親手製作的小禮物或祝福的卡片,締結真誠寶貴的友誼。

第二板塊為“禪意中秋”。14日中秋節晚8點,在天寧寶塔廣場舉行供月光菩薩祈福法會。這是天寧寺一項傳統法事,往年都在大雄寶殿舉行,今年市民可以親眼目睹上月供儀式,現場體驗神秘的吉祥禮佛活動。當晚,還將邀請常州詩社在月光下舉行吟詩會,並邀請太極、陽湖拳等民間表演團體起舞弄清影,歡度中秋節。此外,在13日到15日的晚上還推出“中秋天寧寶塔月光之旅”主題休閒活動。市民們可以登上天寧寶塔如願殿,與月亮近距離接觸,同時為家人和朋友許下心愿。其實,在充滿禪意的巍巍寶塔下,有梵樂相伴,有家人相隨,品茗賞月,既是一份團圓濃情,也是一份淡定禪意。

第三板塊是“情定中秋”。這項活動專門為情人定製,相愛的人可以在月老的見證下許下山盟海誓,也可以將幸運又充滿愛意的紅繩綁在對方的手上。在許願帶上寫下你們共同的誓言,系在觀音苑

愛國愛教

天寧禪寺的僧人,本著慈悲為懷,利樂有情的佛門教義,歷來倡導愛國護民,與學辨醫,賑災濟貧的愛國主義精神,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深受各界敬仰。

民國16-25年公元1927-1936年,曾在天寧禪寺任監院的恆海公元1889-1938年法師,字空生,號清華,俗名閻海如河北萊水縣人,保定軍官學校第二期畢業,參加過辛亥革命,後皈依佛門,在宜興磬山崇恩寺出家民國13年公元1924年,在宜興龍池山任住持,民國26年公元1937年,抗日戰爭爆以後,他在宜興龍池山澄光佛學研究社,動員僧眾組織抗日游擊隊,並在宜興太華山區誘敵深入,予以痛殲,聲威大振民國27年3月公元1938年,在太湖馬山今屬錫山市,遭日軍千餘人襲擊,壯烈犧牲。

1937年11月29日,常州淪陷,當時天寧禪寺大部分僧人已經離寺,僅留下20餘名僧人守寺日寇見山門緊閉,就獸性大發,把山門撞開,闖進寺來各處搜查,結果搜出了幾件青年僧人在參加僧伽救護隊集訓時穿的制服日軍把11名僧人驅趕到天王殿前,端起機槍,慘無人道地一陣狂掃,剎那之間,11名僧人全部倒在血泊之中,日寇用腳踢了幾下屍體,獰笑著揚長而去。

當時戒德法師看到日軍端起機槍正要掃射時,他立即機警地撲倒在地,才得倖免一死日軍走後,他從血泊中爬起來,找人收斂焚化了死難的11名僧人屍體後來僧眾相繼回寺,見戒德大難不死,認為他是個有福有德之人,奉方丈證蓮大和尚命為天寧禪寺監院,1949年春,戒德去了台灣,現仍健在他身在台灣,卻念念不忘祖庭,曾三次回常州朝拜祖庭,並捐獻130餘萬元人民幣,支持天寧禪寺修建。

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住持冶開鑒於當時失學兒童較多,即在別院闢建私塾一所,延師教學,民國元年公元1911年,住持顯寬將其改為天寧初級國小校,民國9年公元1920年,住持顯徹又把國小遷往離天寧寺不遠的東門太平橋堍王祥朝內,招收學生60名,民國18年公元1929年,住持慧輪為該校聘請董事16名,組織校董會,決議在民國19年公元1930年,擴建校舍,增充學額,民國26年公元1937年,抗戰爆發,常州淪陷後校舍被毀。

1946年,住持證蓮法師創辦天寧佛教醫院,院址設在寺後塔院內,聘請丁銘為院長,有醫生護士各2名,設有病床,建國後停辦。

1951年,天寧禪寺在天寧林園內創辦天寧火葬場,成為常州最早開創的火葬場所,參加服務的僧人有十餘名,1957年由市民政局接辦。

1990年1月14日,天寧禪寺住持松純法師受台灣法成法師的委託,贈送市兒童福利院大米500公斤1991年7月17日方丈松純和監院文永代表天寧禪寺向災區捐贈人民幣一萬元同年7月27日天寧禪寺和孫家庵僧尼向災區捐贈人民幣9453萬元,台幣340元1991年9月24日台灣戒德老法師和慧真法師捐給災區美金3000元1995年10月5日,松純方丈節約壽慶費用,將130床被子,價值1.7萬元,獻給市兒童福利院

高僧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寧禪寺歷代高僧輩出,有法融、維亢、瀹(音越)潭、戒潤、紀蔭、大曉、天濤、了月、達如等諸大禪師;近代有冶開、應慈、月霞等禪師,他們都是佛門龍象,在海內外有較高的聲望。

這些高僧大德著作甚豐,從已知的資料看,紀蔭禪師著有《宗統編年》32卷及《宙亭別錄》、《宙亭詩集》等;天濤際雲禪師曾五坐道場,四會說法,有《天濤際雲語錄》2卷;淨德了月有《淨德了月禪師語錄》4卷;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恆贊達如兩次開壇說戒,著有《學庸寐言》一卷、《佛祖心髓》9卷及《恆贊達如禪師語錄》10卷等。

為弘揚佛法,天寧禪寺歷來重視佛學的傳播和文化交流。創立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的毗陵刻經處,開創了常州最早的刻版刷機構。初創時用方磚雕刻佛經佛像,拓印後流傳至各地寺院,有些佛像拓片早已流傳海外。到清末冶開禪師重建毗陵刻經時,改用棗木雕刻經版,印刷各種佛經,歷年積累珍藏大量木刻經版。1956年,印度宗教界慕名向我國借印玄奘大師翻譯的各種佛經,天寧禪師共整理出佛經387卷的刻版4043塊,上交江蘇省民政應轉贈印度。據史料記載,天寧禪寺的近代高僧主要有:清熔(公元1852-1922年),字冶開,佛教禪宗高僧,生於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俗稱許,江蘇江都縣人,11歲奉父命出家,12歲祝髮於鎮江九華山,17歲具足戒於泰州祗樹寺。曾參拜過杭州靈隱、浙江天台、普陀等名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到常州天寧禪寺,為方丈定念禪師所器重,並收為嗣法弟子。後冶開外出參學,朝禮九華山、金山、陝西等地寺院,結茅廬於終南山,不久在喇嘛洞精修梵行,後聞剃度師祖蓮庵年老有病、急行48天趕回伴侍。

清寧禪寺冶開
冶開於38歲時回到天寧禪寺,為重修天寧寺大雄寶殿而四出化緣,曾一度遠走關外,以後又為修復太平寺、文筆塔奔波各地。在天寧禪寺任住持期間,積極提倡大乘濟世利生精神,在參禪修持,教理研究、造寺塑像、刻經流道、培育僧才、發展佛教事業,贊助公益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貢獻,曾主持植樹造林建立天寧林園,擴建毗陵刻經處,創立佛教慈善會,奔赴災區賑濟災民,贈送戒菸藥丸,捐資修建政成橋,在杭州靈陷寺建殿宇,塑佛像,在上海玉佛寺創念佛堂,去北京請頒梵莢大藏經。民國初年曾兼任無錫南禪寺住持半年,民國元年四月(公元1911年)任中華佛教總會副會長。

民國11年(公元1922年)1月6日(農曆十一月廿),冶開禪師示寂,其雲骨建塔安位於常熟虞山北 破龍澗上,以示他對重振破山與福寺的遺願。冶開門下人才輩出,嗣法弟子明鏡、月霞、惟寬、應慈,都是對教理造詣較深的佛門宗匠,惟寬撰有《冶開清熔語錄》三卷。

靜波(公元1865-1939年),法號清海,江蘇鹽城人,俗稱陳,披剃於本城西方庵,20歲受具足戒於句容寶華山隆昌律寺,後至鎮江金山江天寺、常州天寧禪寺參學研習教養。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任天寧禪寺知客時,得常州清涼寺潤田禪師器重,遂禮請授記接任清涼寺方丈之職。此後即為重建清涼寺竭盡全力,並在寺內創辦清涼佛學院和清涼國小,在上海創辦清涼中院和清涼分院,在連雲港雲台山重建鎮海寺。民國元年(公元1911年)4月,曾任中華佛教總會副會長,後任會長,並任西藏班禪活佛駐京代表,蒙古呼圖克圖活佛駐京代表等職,民國27年(公元1938年),兼任無錫南禪寺住持,民國28年(公元1939年),於上海牛莊路清涼圓寂,終年75歲,其雲骨建塔安位於宜興磬山。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月霞(公元1858-1917年)名顯殊,俗稱胡,湖北黃岡人。幼習醫藥,19歲在南京觀音山出家,在大通蓮花寺受具足戒,歷游各地名山。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到常州天寧禪寺親近住持冶開禪師,受到器重,承其法嗣。後到句容赤山真容寺,得到法忍真傳,初習天台宗,後改學華嚴宗,對杜順著《法界觀》和《法藏和澄觀》的章疏均有研究。先後至武漢北京江蘇浙江等地講經,併到過日本泰國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和印度,公元1906年在日本東京為留日學者講《楞伽經》、《維摩經》等,備受歡迎。在任安慶迎江寺住持期間,曾到南京組織僧育會,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與諦閒在南京創辦僧師範學堂,民國3年(公元1914年),在上海哈同花園創辦華嚴大學,專門弘揚華嚴學說,持松、常惺、慈舟等均曾在此受業,後該校遷往杭州海潮寺。月霞曾在九華山東崖寺講《楞嚴經》,民國6年(公元1917年),奉治開之命,去常熟與福寺任住持,續辦華嚴大學,同年在杭州西湖玉泉寺示寂,門人將其迎葬於常熟與福寺回照亭旁,其著作大都散失,僅有《維摩經講義》行世。

應慈(公元1873-1965年)又名顯親,別號華嚴座主,原籍安徽,生於江蘇東台,初學商於揚州光緒十二年(公元1896年)在普陀山出家,於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歷參金山江天寺、高寺、天寧寺等名剎,得法於常州天寧禪寺住持冶開禪師,曾隨法兄月霞去南京僧師範學堂講學,並去安慶迎江寺、武昌寶通寺、漢陽歸元寺等處講經、弘揚華嚴教養。民國6年(公元1917年),至常熟協助月霞創辦華嚴大學,不久去杭州菩提寺研習華嚴經典,後返常州清涼寺協辦清涼佛學院,常往來於上海無錫寧波福州等地講經弘法,晚年安居上海沉香閣從事著述。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在常州天寧禪寺講《楞伽經》。1954年被推選為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62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三屆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名譽會長,1965年圓寂於上海沉香閣。無錫皈依弟子龔其華居士等為其建塔於常熟與福寺後山。生前著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淺說》等,畢生弘揚華嚴教養,譽滿大江南北。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默如(公元1905-1991年),江蘇東台人,俗姓吳,民國3年(公元1914年),於東台如來庵出家。民國14年(公元1925年)春於句容寶華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民國19-21年(公元1930-1932年)在閩南佛學院擔任講師,民國22年在浙江奉化雪寶寺閱覽藏經,後在金陵佛學院及鎮江竹林佛學院講學,民國26-38年(公元1937-1949年)在常州天寧佛學院任教,曾一度任常熟寶岩寺住持,並在寶岩寺宣講《金剛經》,座無虛席。1949年春去台灣基隆靈泉及新竹靈隱寺講學,1952年擔任基隆佛教講堂導師。此後任台灣中國佛教會弘法委員,《中國佛教》編撰委員,1959年任台北法雲精舍導師,1960年應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邀請,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講經、演說,同年當選為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此後去屏東、高雄、台中等地講經弘法,1968年設計改建法雲精舍,更名為法雲寺,1977年協助創建高雄復古寺,1985年前往印度,佛陀八大勝地參禪,1990年返回常州天寧禪寺朝拜祖庭並參加三壇傳戒法會,1991年6月21日圓寂於台北國泰醫院,終年86歲,靈骨建塔安葬於常熟虞山與福寺後麓。默如法師一生從事佛學研究和講經教學,造寺弘法等,著有《金剛經輯要》、《華嚴普賢行願品論》、《占察善惡業報經論》、《大乘三系通論》和《默如叢書》。

當代高僧大德來天寧禪寺弘法的有: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上海玉佛禪寺、靜安古寺、開封大相國寺方丈真禪法師,曾於1987年10月、1991年11月、1993年12月三次來天寧禪寺講經弘法;四川成都照覺寺方丈清定上師於1991年10月來寺弘法利生;香港大嶼山寶蓮寺退居方丈聖一老法師,於1992年11月蒞臨天寧禪寺作為期8天的講經法會。

這些高僧大德都是學識淵博,精通教理,德高望重的佛門宗師,在講經弘法時,連廣長舌,契理契機,字字包含義理,法味充滿,每次每天聽眾多達800餘人,見者聞者,悉皆歡喜讚嘆,並為皈依弟子舉行了三皈儀式。

相關圖片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清寧禪寺清寧禪寺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