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寺

凌雲寺

凌雲寺:凌雲寺在凌雲山上,九峰環抱,寺宇輝煌。因為是大佛所在,所以又稱大佛寺。凌雲寺創建於唐初,開元初年(約713年)開鑿佛像,寺宇又有擴建。據《方輿勝覽》記載:“會昌前,峰各有寺”。但到會昌四、五年間,由於唐武宗李炎下令滅佛,凌雲山廟宇只有凌雲寺得以保存。岑參《登嘉州凌雲寺》一詩曾這樣描寫凌雲寺:“寺出飛鳥外,青峰載朱樓。”不過,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凌雲寺,早已不是唐代原貌。唐建凌雲寺毀於元順帝時戰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兵禍,大部被毀。現存凌雲寺是清康熙六年重新修建的,此後又經多次修葺,尤其是解放後不斷維修,保存了現在的面貌。2010年11月21日,“樂山凌雲寺重光暨照觀法師榮膺凌雲寺方丈、烏尤寺晉院升座法會”在四川樂山凌雲寺、烏尤寺舉行。這標誌著有著1400年的千年名寺凌雲寺經歷“5·12”汶川大地震的劫難後再現昔日光彩。

概述

凌雲寺寺門高踞,飛檐凌空,紅牆碧瓦,

凌雲寺凌雲寺

巍峨壯觀。寺門正中高懸巨大金匾,上集蘇東坡書“凌雲禪院”四字。兩旁聯文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此聯言簡意賅,既使人有佛法莊嚴之感,又表明了凌雲寺所踞地理位置,還巧妙地將“大佛”兩字嵌於其中,顯示了這座千年古剎的不凡氣勢。新界錦田觀音山腳有一所建於明代的凌雲寺,距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為最古寺剎之一。凌雲寺原名凌雲靜室,是明初錦田望族鄧洪義的長子鄧欽,馬庶母黃氏奉佛淨修局而建。所以寺內現時尚供奉鄧洪義以及歷代的長生祿位。到凌雲寺經觀音徑上行,可抵山門,過山門而進入圍圃,即見“甘露門”。登石階抵寺前的小廣場,廣場上有涼亭及寶爐。寺門上以石刻“凌雲寺”三字,兩邊可見重修住持法師妙參老和尚的石刻門聯“湧出西方千葉寶,遠承南海一枝春”。目前凌雲寺已開闢成“樂山大佛陳列館”,館內陳列大量實物、文獻、圖片和模型,展示了樂山大佛九十年建造史和歷代保護維修史,充分反映出樂山大佛不愧為世界藝術瑰寶。

地理位置

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岷江東岸。

建築特點

凌雲寺凌雲寺

凌雲寺經觀音徑上行,可抵山門,過山門而進入圍圃,即見“甘露門”。登石階抵寺前的小廣場,廣場上有涼亭及寶爐。寺門上以石刻“凌雲寺”三字,兩邊可見重修住持法師妙參老和尚的石刻門聯“湧出西方千葉寶,遠承南海一枝春”。內過寺門,迎面為韋馱像,再進為雄寶殿,寶殿高而雄偉,燈火璀璨,全身佛像光輝奇目,神態慈祥。寶殿兩側,有鐘鼓高懸,據說此千斤大鐘,響徹遐邇。寺的兩側面,分別為禪房、客房、齊堂、地藏殿、放生池等等。寺貌堂皇肅穆。現任住持慧皆法師,帶領多位比丘尼修行於此。

寺前的廣埸低處,是一座蓮池,小橋流水風景甚佳。據慧皆法師介紹,二、三十年前,寺前樹木尚未高參,在寺門可遠眺元朗屯門的山水,時人稱“小西湖”。現今猶可於樹從掩映中,見遠處景色,大有置身於人間仟境的空錄感覺。據寺門前所立的碑記以及《明史——何真傳》等的記載:洪武廿九年(1396)年,鄧洪義因其弟被妻舅家所累,要遣戍遼東,鄧洪義冒弟名代其遠戍。幾年後在放還途中行乞至江南,被陳氏家族收容為家塾教師,並與其養女黃氏成婚。三年後鄧洪義病逝,黃氏帶領其子鄧鋗護喪歸錦田。原居於錦田的鄧洪義三位兒子亦善待黃氏。翌年,鄧鋗逝世,黃氏痛不欲生,為此,幾兄弟在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為庶母築建凌雲靜室,並設洪義木主在室內,以使黃氏於靜室中安渡晚年。

主要組成

凌雲寺凌雲寺

凌雲寺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丹牆碧瓦,綠樹掩映。天王殿前是參天古木楠樹,殿外兩側分列著四座明清兩代重修寺字的碑記。殿內正中塑像為彌勒坐像,皤腹歡顏,俗稱“大肚羅漢”。兩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攢眉怒目,威武雄壯。天王殿後為韋馱殿,供奉木雕裝金的護法神韋馱。穿過天王殿,為明代建築大雄寶殿,是僧眾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殿內正中端坐釋迦牟尼三身像(今身、 應身、報身),造型優美,神態莊重。兩旁分列十八羅漢,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背面是新塑的淨瓶觀音,兩邊分列文殊、普賢、地藏和大勢至四菩薩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凌雲寺凌雲寺

寺內最後一重殿是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於1930年新建。從它的結構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築風格,在寺字中別具一格卻另有一番情趣。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師、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託後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是時適香港各地小型精舍、茅蓬等漸多,內地出家男女眾到港參學或居留者不少,妙參法師住持的港島中環士丹頓街延祥分院,經常客滿。法師有感於香港未有十方從林之設,更默察港地女眾信佛者比其它地方為多,於是發願辨女眾從林,化凌雲寺為十方道埸。凌雲寺重建落成,在妙參法師主持下,嚴守從林規制,不久更集眾傳戒,先後掛褡進林者不少,開香港傳戒之先河。據資料載,凌雲寺的叢林規制依鎮江金山寺的律儀,除晨昏二課,並聚眾於禪堂坐香談禪,其餘時間念佛靜修,寺內經常開講經教。至1932年,妙能法師的法徒智修、喜修兩比丘尼更在寺旁另蓋建築物並成立戒堂,毅然接受寶華山的的戒法,建凌雲寺為律寺,接著,更成立凌雲佛學研究社,提倡佛學,興育法才。如今年內的凌雲寺,雖不再傳戒及開講經教,但仍偶有法會。寺中女眾以清修為主。每逢假日,村族中人及信眾都來拜佛上香,瀏覽此清幽勝境,足可滌潔心靈。

旅遊指南

門票

成人票:70元 兒童票:35元 其他優惠:1.4米以下兒童,學生憑學生證半價

住宿

山上有寺院住宿,一晚上30到100不等,可以去山下住旅館,晚上還可以出來吃夜宵,山下旅館價格50到200不等

交通

凌雲大佛

位於四川大渡河與岷江交會處。附近有凌雲山勝境

凌雲寺凌雲寺

,該山位於岷江東岸,又稱九頂山,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山有九峰,皆清秀絕倫,唐代以前,各峰上皆有寺院,今僅存唐開元年中所建之凌雲寺(又稱大佛寺)。開元年間,高僧海通見水道迂迴多險灘,江水暴漲,危及樂山,乃建議將矗立於大渡河與岷江兩河流交會處之懸崖峭壁,就整座山雕刻成一尊巨大佛像。自唐玄宗開元元年(713)至德宗貞元十九年(803),歷時九十年方得完成。依山面江,頭在山頂,足在山麓,俯視江水滔滔。巨佛之膝部以下形成倒凹字形,河水沖入凹處,水勢受挫,回流而出後,即可緩和水流,並可避免氾濫成災;佛像亦可壯人膽氣,象徵慈航普渡之精神。由是,大佛乃依凌雲山崖石開鑿而成,故稱為凌雲大佛;因位樂山縣境,又稱樂山大佛。佛頂與山齊,足踏大江,高七十一公尺,肩寬二十八公尺,目長三點三公尺,耳中深如山洞,頭頂之寬廣,可筵開八桌,為世界最大之石刻佛像,赤腳上可圍坐百餘人,俗謂‘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其高大雄偉,可以想見。

震後重光

樂山凌雲寺重光法會和照觀大和尚榮膺凌雲寺方丈法會慶典儀式現場。樂山凌雲寺重光法會和照觀大和尚榮膺凌雲寺方丈法會慶典儀式現場。

“樂山凌雲寺重光暨照觀法師榮膺凌雲寺方丈、烏尤寺晉院升座法會”在四川樂山凌雲寺、烏尤寺舉行。這標誌著有著1400年的千年名寺凌雲寺經歷“5·12”汶川大地震的劫難後再現昔日光彩。

修復重光的凌雲古寺,寺宇輝煌,梵音裊繞,鐘鼓齊鳴,法幢嚴飾,經幡華麗,引磬、提爐、花籃、寶燈開路,儀仗莊嚴。來自海內外的高僧大德們按照佛教傳統儀軌,舉行了莊重的法會和熱烈的慶典。法師們虔誠念誦,共祈和諧圓滿,善信們雙手恭敬合十,表達了美好祝願。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大和尚、四川省佛教協會會長永壽大和尚等高僧大德親自主持法會。

據史料記載,樂山凌雲寺創建於初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距今近1400年。公元713年,凌雲寺寺僧海通禪師歷時90年,在三江匯流的峭壁上主持鑿建了高71米的世界第一大佛——樂山大佛,凌雲寺由此成為名揚天下的著名禪院。又因凌雲寺與峨眉山遙遙相對,歷來便有“上朝峨眉,下拜凌雲”的美譽。毗鄰的烏尤寺創建於唐至德、乾元年間,距今約1200多年。

據寺僧介紹,久經歷史風雨的凌雲寺因年久失修,寺院建築或腐朽、或遭白蟻侵蝕,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導致寺院主要殿堂房舍受到嚴重損壞成為危房,照觀法師發下宏願,殫精竭慮自籌資金兩千餘萬,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通過5年努力,千年古剎以恢宏古樸的新姿展現在世人面前。據悉,這是凌雲寺350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落架維修。

由於歷史原因,凌雲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席一直虛位以待。2009年12月,經凌雲寺、烏尤寺兩序大眾協商推舉,國家、省、市佛協批覆,一致推舉禮請照觀大和尚為凌雲寺、烏尤寺方丈。

凌雲寺重光暨照觀大和尚榮膺樂山凌雲寺、烏尤寺方丈,標誌著這兩座佛教名剎,重現昔日的鼎盛與榮光。

暮訪感言

《暮訪凌雲寺》

面對清風明月,我是凌雲寺暮色中的一柱香

迷戀於短暫的灰燼

田野里高舉的向日葵

凌雲寺凌雲寺

讓我聽到了通向天堂的流水聲

這金黃的內心,木魚和僧眾單調的光澤

在黑暗中窺視明亮

時間在穿透一切,慾念和麻木無法克制

放下滿身塵埃,在寺前的一棵樹下

疼痛遠去,滄桑遠去,人世遠去

洞穴中的螻蟻,青燈下的飛蛾

卑微的命運似曾相識

我雙手合十,不對佛主,不對眾生

湯湯河水呵!我無比虔誠地

面對四十多年來活著的勇氣

歷代住持

第一代住持(1924-1930)紀修和尚

凌雲寺凌雲寺

第四代住持(1972-1983)慧命和尚

第五代住持(1983-1990)聖一和尚

第六代住持(1990-1995)初慧和尚

第七代住持(現任)智慧和尚

相關詞條

白玉寺

文殊寺

靈藏寺

靈渡寺

延慶寺

樂山旅遊景點

西寧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