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石散

摩挲石散

摩挲石散由摩挲石少許、曾青1分、龍腦1分和石膽1分等藥材配製而成。

基本信息

摩挲石散摩挲石散
摩挲石散主要由摩挲石少許,曾青1分,龍腦1分,石膽1分等藥材配製而成。處方來源於《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方劑主治血灌瞳仁外障。製備方法上為細末。早晨、夜後點眼。

明目

摩挲石散曾青
摩挲石散中加入藥材曾青(《本經》),其異名朴青(《石藥爾雅》),層青(《造化指南》)。為碳酸鹽類礦物藍銅礦的礦石成層狀者。可以明目,鎮驚,殺。治風熱目赤,疼痛,澀癢,眵多赤爛,頭風,驚癇,風痹。

炮製:《雷公炮炙論》:"凡使曾青,勿用夾石及銅青,若修事一兩,要紫背天葵、甘草、青芝草三件,乾濕各一鎰,並細銼,放於一瓷堝內,將曾青於中,以水二鎰緩緩煮之五晝夜,勿令水火失,時足取出,以水浴過,卻入乳缽中研如粉用。"

性味:

①《本經》:"味酸,小寒。"

②《別錄》:"無毒。"

歸經:《玉楸藥解》:"入足厥陰經。"

功用主治:明目,鎮驚,殺蟲。治風熱目赤,疼痛,澀癢,眵多赤爛,頭風,驚癇,風痹。

①《本經》:"主目痛,止淚出,風痹。利關節,通九竅,破症堅積聚。"

②《別錄》:"養肝膽,除寒熱,殺白蟲,療頭風,腦中寒,止煩渴,補不足,盛陰氣。"

③《玉楸藥解》:"明目去翳。"

外用:為末點眼或調敷。內服:入丸、散。
宜忌:《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選方

①治目生眵蔑:曾青、水精各一兩,龍腦、真珠各等分,琥珀半兩。上五味研如粉,以器收盛,臨臥用銅箸點如黍米許。(《聖濟總錄》曾青散)

②治兩眼多生眵淚,怕日羞明,眶爛赤腫癢痛,及時行暴赤眼,睛昏澀痛:曾青四兩,蔓荊子(去皮)二兩,防風(去蘆)、白姜(炮)各一兩。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末,搐入鼻中。(《局方》曾青散)

③治耳內有惡瘡:曾青五錢,雄黃七錢半,黃芩二錢半。上為末,每用少許納耳中,如有膿汁,以棉杖子拭乾用之。(《衛生寶鑑》曾青散)

④治癲癇,驚風,壓熱鎮心:曾青四兩,黃丹一兩,白錫二兩。上研曾青、黃丹,安於坩堝內,白錫為屑,蓋之,後入爐,以炭五斤燒之,候錫熔即取出,放冷細研,以白粱米飯和丸,如綠豆大,空心,以冷水下五丸。(《聖惠方》曾青丹)

止痛

摩挲石散石膽
摩挲石散加入藥材石膽,其亦名膽礬、黑石、君石、畢石、銅勒、立制石。氣味酸、辛、寒、有毒。
主治

1、風痰。用石膽粉一錢,溫醋湯調服。痰涎吐出即愈。小兒用量酌減。

2、喉痹喉風。用石膽二錢半、白僵蠶(炒過)五錢,共研為末。每次取少許吹喉,痰涎吐盡,風痹自愈。此方名“二聖散”。

3、口舌生瘡。用石膽半兩,放在內煅紅,露一夜,研細。每次取少許搽瘡上,吐出酸涎水。如此數次,病癒。

4、走馬牙疳。用紅棗一個,去核,填入石膽,包在紙內,煅紅。等全冷後,研細敷牙,使涎外出。

5、赤白癜風。用石膽、牡蠣各半兩,共研為末,調醋塗搽。

6、甲疽腫痛(按:甲疽是趾甲與肉間的腫痛,常潰爛流膿)。用石膽一兩燒至煙盡,研末敷患處。幾次即愈。

7、痔瘡熱腫。用石膽煅後研細,蜜水調勻搽瘡上。

8、鳳眼赤爛。用膽礬三錢,燒過,研細,泡熱水中每天洗眼。

藥方來源

摩挲石散中醫
中醫眼科有關手術治療的記載,唐代以前散見於各種醫籍和文獻中。成書於唐代的《秘傳眼科龍木論》一書,首次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古代眼科手術的內容,從術前檢查、術前準備、手術方法、手術器械的選擇、適應症、禁忌症到圍手術期治療,包括手術前後藥物的、心理的療法,外治的、內服的方法,針灸、按摩等多種形式,內容全面,充分反映了唐代後期眼科醫家的手術治療經驗,它代表了中國唐代眼科手術治療學的學術體系已經形成。從中醫眼科手術學的形成發展看,《秘傳眼科龍木論》最早系統全面記載了眼科疾病的手術治療方法,體現了眼科手術治療學的主要內容,所以說,《秘傳眼科龍木論》是中國第一部以論述眼科手術為主的專著。[

《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之五

五十二 血灌瞳人外障

此眼初患之時.忽被物誤刺著.或炙之失度.致令一眼先患.後乃相牽俱損.蓋為疼痛難忍.臥時好眼安著枕上.

便流毒在好眼中.致使損傷.先宜服止疼沒藥散.後服墜翳明目丸.點摩挲石散立效.

詩曰∶

眼因射刺五輪虧疼痛眶中若受錐好眼臥將安著枕便流惡血隔光輝

可憐清淨無瑕翳沉沒明珠甚可危須用摩挲為點藥卻教惡血本鄉歸

止疼沒藥散

沒藥(二兩)麒麟竭(一兩)大黃(一兩半)芒硝(一兩半)

上搗羅為末.令細.食後熱茶調下一錢.

墜翳明目丸

石決明芎知母乾山藥五味子(各一兩)細辛人參(各一兩半)

上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摩挲石散

摩挲石(少許)曾青龍腦石膽(各一分)

上搗羅為末.令細.早晨夜後點眼立效.

相關詞條


經典中藥

中藥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套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