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鯉丸

鰻鯉丸

鰻鯉丸具有補益精氣、補脾止瀉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虛勞。

基本信息

鰻鯉丸鰻鯉丸
鰻鯉丸主要由當歸(酒洗)、杜仲(鹽水炒)、生地(酒洗)、熟地(酒蒸)、枸杞(人乳浸)、菟絲(酒蒸)、女貞(人乳浸,蒸)、紅棗肉、蓮子(去心)、山藥(炒)、丹皮(炒)、藕節、川貝(去心)、百合、龜膠(酒化)、蒼朮(米泔浸,炒)、豆仁(炒)、石菖蒲(炒)、訶子(面裹煨,去核,取肉)、金櫻子(去毛刺,炒)各等分配製而成。處方來源於《惠直堂方》卷一。方劑主治虛勞。

補益精氣

鰻鯉丸成分枸杞,其別名西枸杞、白刺、山枸杞、白疙針、又名狗奶子根。它在

鰻鯉丸枸杞
祖國的傳統醫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藥用價值備受歷代醫家的推崇。它是傳統名貴中藥材和營養滋補品。枸杞子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成,可用於癌症的防治。為雙子葉植物藥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實。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①陶弘景:“補益精氣,強盛陰道。”
②《藥性論》:“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
③《食療本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入,去虛勞。”
④王好古:“主心病嗌乾,心痛,渴而引飲,腎病消中。”
⑤《綱目》:“滋腎,潤肺,明目。”
⑥《本草述》:“療肝風血虛,眼赤痛癢昏翳。“治中風眩暈,虛勞,諸見血證,咳嗽血,痿、厥、攣,消瘴,傷燥,遺精,赤白濁,腳氣,鶴膝風。”
歸經甘,平。
①《別錄》:“微寒,無毒。”
②《藥性論》:“味甘,平。”
③《食療本草》:“寒,無毒。”入、腎經。
耐缺氧作用
本研究室研究結果:通過枸杞、銀杏天麻及人參提取物的耐缺氧實驗表明,枸杞提取物的效果最好,其低、中劑量組對小白鼠在密閉缺氧條件下的存活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差異,存活時間分別延長了61-67%。
功效
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消除疲勞,抵制癌細胞生長, 預防愛滋病,降血脂、降血糖、抗輻射、耐缺氧、養顏美容。
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防老人痴呆症,防老年黃斑症。
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花和夜盲症;治療慢性眼病。
補氣強精,滋補肝腎、抗衰老、止消渴、暖身體、抗腫瘤。
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肝臟,抵制脂肪肝、促進肝細胞再生。 

補脾止瀉

鰻鯉丸蓮子
鰻鯉丸成分蓮子,其別名藕實、水芝丹、蓮實、澤芝、蓮蓬子、蓮肉。歸心;脾;腎;胃;肝;膀胱經,科屬睡蓮科。主治脾虛久瀉;瀉久痢;腎虛遺精;滑泄;小便不禁;婦人崩漏帶下;心神不寧;驚悸;不眠

各家論述

1.《本經》: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2.孟詵:主五臟不足,傷中氣絕,利益十二經脈血氣。
3.《本草拾遺》:令發黑,不老。
4.《食醫心鏡》:止渴,去熱。
5.《日華子本草》:益氣,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泄精。
6.《日用本草》:止煩渴,治瀉痢,止白濁。
7.《滇南本草》:清心解熱。
8.《綱目》: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
9.《本草備要》:清心除煩,開胃進食,專治噤口痢、淋濁諸證。
10.《隨息居飲食譜》:鎮逆止嘔,固下焦,愈二便不禁。
11.《綱目》: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士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極輿也。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得此理。
12.《本經逢原》:石蓮子,本蓮實老於蓮房,墮入淤泥,經久堅黑如石,故以得名。為熱毒噤口痢之專藥。補助脾陰而滌除熱毒,然必兼人參之大力開提胃氣,方始克應。若痢久胃氣虛寒,口噤不能食,則為戈戟也。
13.《玉楸藥解》: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

選方
①治久痢不止:老蓮子二兩(去心),為末,每服一錢,陳湯調下。(《世醫得效方》)
②治下痢飲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鮮蓮肉一兩,黃連五錢,人參五錢。水煎濃,細細與呷。(《本草經疏》)
③治噤口痢:石蓮不以多少,不炒,剝去殼,將肉並心,碾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④治心火上炎,濕熱下盛,小便澀赤,淋濁崩帶,遺精等證: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車前子、甘草(炙)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黃芪(蜜炙)、人參各七錢半。上銼散。每三錢,麥門冬十粒,水一盞半,煎取八分,空心食前服。(《局方》清心蓮子飲)
⑤治心經虛熱,小便赤濁:石蓮肉(連心)六兩,炙甘草一兩。細末。每服二錢,燈心煎湯調下。(《仁齋直指方》蓮子六一湯)
⑥治小便白濁,夢遺泄精:蓮肉、益智仁龍骨(五色者)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清米飲調下。(《奇效良方》蓮肉散)
⑦補虛益損:蓮實(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豬肚內,用水煮熟,取出焙乾。上為極細末,酒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溫酒送下。(《醫學發明》水芝丸)

祛風除濕

鰻鯉丸蒼朮
鰻鯉丸成分蒼朮,化濕藥,其別名赤朮、青術、仙術,歸辛、苦,溫。歸脾、胃、肝經。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於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本品芳香燥烈,內可化濕濁之郁,外能散風濕之邪,故能燥濕健脾,祛風除濕。凡濕邪為病,不論表里上下,皆可套用,如濕阻脾胃,寒濕吐瀉,可用平胃散。風寒濕痹,風濕表證,可用九味羌活湯。配伍後也可用於治療熱痹或濕熱下注,如二妙散。本品又有明目之功,可治夜盲症,可單用,或與豬肝羊肝蒸煮同食。
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寒濕白帶,濕溫病以及濕熱下注、腳膝腫痛、痿軟無力。治濕阻脾胃,而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膩厚濁等症,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套用;治寒濕白帶,可配白芷同用。如濕熱白帶,又可配知母、苦參、墓頭回;濕熱下注、腳膝腫痛、痿軟無力,可配黃柏牛膝薏苡仁等同用;濕溫病證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關節疼痛。與羌活、獨活等同用。
用於風寒表證。與羌活、細辛、防風等同用。
用於夜盲、眼目昏澀。與豬肝或羊肝、石決明等配伍同用。
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濕的功效。主治濕阻中焦,風寒濕痹,腳膝腫痛,痿軟無力,雀目夜盲。《珍珠囊》日:“能健胃安脾,諸濕腫非此不能除。”《本草綱目》曰:“治濕痰留飲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新修本草》稱其能“利小便”。

相關詞條


經典中藥

中藥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套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特點。

中藥方劑之M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鰻鯉丸
梅蘇丸
玫瑰花烤羊心
礞石滾痰丸
蜜餞百合
妙濟丸
茅膽膏
茅蘇湯
茅香散
莽草丸
蔓菁子粥
蜜餞山楂
鰻鱺魚臛
蜜餞蘿蔔
秘傳降氣湯
米醋蘿蔔菜
茅君散
茅術夏陳湯
茅根橘皮湯
茅根鳳梨速溶飲
牡荊油膠丸
牡蠣澤瀉散
牡蠣白朮散
貓頭丸
貓眼草膏
貓糞散
貓胞散
貓腦骨散
貓蚣散
貓蝠散
玫瑰膏
鰻鱺魚煎
麥味地黃丸
秘傳玉鎖丹
梅花點舌丸
梅花點舌丹
麥芽糕
治夢遺方
滿山紅油滴丸
滿店香
妙香圓
慢性肝炎丸
慢白湯
明睛散
妙功丸
茅煎湯
鰻魚湯
茅姜煎
鰻鱺黑散
茅花四苓湯
鰻鱺魚塗方
牡丹花粥
茅葛湯
牡蠣大黃湯
麋角丸
茅香花丸
牡蠣黃耆桂枝湯
麥散
蔓荊丸
蔓荊子湯
蔓荊實湯
蔓荊湯
蔓菁子丸
蔓菁子湯
麥冬麻仁湯
蔓菁子膏
磨積圓
磨翳散
鰻羹飲
秘傳抱龍丸
秘傳斗門散
鰻鱺魚煎丸
梅仁湯
梅核氣湯
麥門冬五膈下氣丸
秘傳羊肝圓
麥門冬人參湯
梅蜜飲
毛薑浸酒
沒食子圓
秘元湯
滿天秋
秘方換腿丸
秘方補心丸
牡丹煎圓
麥門冬汁
妙香湯
慢咽湯
綿繭散
慢驚飲
美容煎
慢肝六味飲
摩挲圓
明目地黃丸加減方
明目壯水丸
明目湯
明目治障湯
明睛地黃圓
芒消豬膽膏
買子木湯
卯戍丸
芒消甘草湯
妙應丹
茂香散
秘傳神仙消痞圓
蜜犀丸
蜜酥煎
茅根赤豆粥
梅子丸
麥疥速愈湯
梅煎散
梅花五氣丹
梅花湯
麋茸丸
門冬清肺湯
門冬清肺飲
門冬甘露飲
夢靈丸
母丁香膏
門冬飲
沒乳丸
沒藥丸
沒藥除痛散
牡荊湯
沒食子散
麥冬平肺飲
秘傳膈噎膏
牡蠣湯
秘傳酸棗仁湯
滅瘢
牡丹丸
茅花散
牡丹皮散
牡丹皮湯
牡丹粥
蔓荊酒
秘元煎
秘方萬應丸
秘方化滯丸
秘方定心丸
麥門冬膏
秘方茶調散
麋角既濟丸
摩腰膏
秘旨安神丸
秘紅丹
明目夜光丸
明目延齡丸
磨光散
磨刀散
磨積丸
米蓮散
麥門冬煎
磨脾散
礞石化痰丸
妙應丸
門冬飲子
妙應散
蜜煎
妙貼止疼散
秘傳斂瘤膏
茅根乾葛湯
秘方換腿圓
芒消紫丸
茅術地榆湯
卯藥
茅灰塗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