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於2003年11月28日正式批准成立,是中科院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目前研究所的科研、支撐、管理人員總計184人,中科院院士1人,中研院院士1人,研究員15人,其中百人計畫7人,現有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總計197人。

簡介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黨組決定於2003年12月成立具有獨立事業法人地位的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作為基因組所前身的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以出色的科技創新成績,為我國的生命科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參與1%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到獨立完成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的全基因組框架圖及精細圖的繪製;在國際上,從與丹麥合作的家豬基因組研究,到參與國際雞基因組計畫;在國內,從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作完成的家蠶基因組計畫,到衝鋒在抗擊“非典”的前沿,無不說明我們所不僅具有的世界一流的科研實力,還充滿為科學和國家興旺發達的忘我奮鬥精神。在研究所成立之時,我們就制定了堅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中國科學院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任務帶學科,以創新求生存,以合作求發展”的戰略方針,努力使基因組所成為中國科學院攀登世界生命科學高峰的生力軍之一。

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的前身為“中科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於1998年8月,地址位於朝陽區安定門外大屯路乙5號。

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在1999年7月8日代表中國申請加入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HGP)”協作組,成為繼美、英、日、德、法之後第六個成員國,參與該計畫的實施。

1999年7月14日,“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主要負責人與民營企業家合作成立了由個人出資的股份制企業: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華大基因”)。“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主要骨幹遷至“華大基因”所在的北京空港工業區B區與“華大基因”合署辦公。雙方合作開展“人類基因組計畫”和“中國雜交水稻基因組計畫”等研究工作。在此期間,“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曾對外使用“中國科學院基因組信息學中心”名稱。

200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計畫委員會批覆同意依託“華大基因”,由發改委、中國科學院和“華大基因”共同出資建設“國家生物信息工程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代表國家和科學院行使出資人權利(基因組所成立後,該出資人權利由基因組所承接)。該“工程中心”於2008年通過資產清算後撤消。

2003年11月28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同意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所在“中科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基礎上並整合部分“華大基因”員工組建而成,所址位於北京空港工業區B區。

2007年10月22日,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遷至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G座。

現任領導

吳仲義吳仲義

姓名吳仲義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54年出生

現任職務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

職稱教授

聯繫方式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G座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姓名於 軍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56年出生
現任職務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
職稱研究員
聯繫方式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G座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姓名楊衛平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63年出生
現任職務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
職稱研究員
聯繫方式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G座
姓名韓斌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63年出生
現任職務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
職稱研究員
聯繫方式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G座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姓名李俊雄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61年出生
現任職務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紀委書記、副所長
職稱譯審
聯繫方式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G座
姓名胡松年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69年1月21日
現任職務所長助理
職稱研究員
聯繫方式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G座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姓名王彩平
性別女
出生日期---
現任職務所長助理
職稱研究員
聯繫方式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G座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學術委員會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名單
主任: 吳仲義
副主任(以姓氏拼音為序): 韓斌、于軍
委員:
所內委員(以姓氏拼音為序)
方向東、郭彩霞、韓斌、胡松年、雷紅星劉斯奇王前飛、吳仲義、吳琳、楊運桂、于軍、曾長青趙永良
所外委員(以姓氏拼音為序)
陳潤生、杭海英林東昕、蒲慕明、薛勇彪
秘書:嚴江偉

學位委員會

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 於 軍
學位委員會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方向東、郭彩霞、韓 斌、胡松年、雷紅星、劉 江、劉斯奇、王前飛、吳仲義、楊運桂、曾長青、趙永良
學位委員會秘書: 王彩平

獲獎信息

獲獎時間獲獎名稱獲獎類別獲獎等級

2009.12“超級雜交水稻雜種優勢相關的潛在功能基因的發掘與鑑定”--2009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2007.12“證實CASP8基因啟動子的一個六核苷酸插入/缺失多態與多種癌症易感性相關”-2007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2007-4-7利用EST信息資源大規模克隆家蠶功能基因--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三單位)浙江省科技進步獎集體獎一等獎

2006-11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生命科學獎-楊煥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個人獎

2005.2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基因組測序及ELISA診斷試劑盒研究--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5-4-1海嘯項目-五四青年鄧亞軍五四青年獎

2005-11-1SARS病原學及其防控系列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單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5第三世界科學院生物獎-楊煥明其他個人獎

20052005“北京十大傑出青年”-鄧亞軍其他個人獎

2004.7SARS病源的發現與確證--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單位)科技進步獎集體獎

2004-3中國雜交水稻基因組計畫--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科技成就獎集體獎

2003-6NIKKEI亞洲科技獎-楊煥明其他個人獎

2003-3中國雜交水稻基因組計畫--中國科學院2001-2002年度重大創新貢獻團隊其他集體獎

2003-1-1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1%(3號染色體短臂末端)基因組測序--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3抗擊非典研究系列研究--首都勞動獎狀其他集體獎

2003中國科學院北京赴泰國-DNA檢測救援小組---首都勞動獎狀其他集體獎

2003SARS科技攻關項目--200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其他其他

2003中國科學院北京赴泰國-DNA檢測救援小組首都勞動獎狀集體獎

2002.9完成水稻基因組和建立中國基因組分析基地--求是傑出科技成就獎科技成就獎集體獎

2002我國科學家率先繪製出水稻基因組精細圖和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精確測序圖--200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獎其他其他

20022002年度《科學美國人》年度科研領袖50傑-楊煥明、于軍其他個人獎

2001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完成---2001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其他其他

2001完成水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2001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其他其他

研究生教育概況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於2003年11月28日正式批准成立,是中科院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在知識創新工程二期承擔了973、科技攻關、863、自然科學基金和院知識創新工程等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的重大科研任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參與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畫,獨立完成了“中國超級雜交水稻基因組計畫”、家蠶基因組計畫及家雞基因多態性圖譜等一系列重大科學項目,率先在國內完成SARS病毒的基因組測序及診斷試劑研製等。幾年來,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上共發表SCI論文近二百篇。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是“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發展目標是加強基因組學前沿研究,引領國際、國內基因組學研究潮流。

我所現有碩博士生導師20餘人,在讀學生197人,設有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四個碩、博士學位點。先後有4人次獲得院長優秀獎,1人次獲得劉永齡優秀獎,4人次獲得朱李月華獎教獎學獎。

大事記

1997年—— 1999 年
1997 年 11 月 湖南“張家界”會議,楊煥明、汪建、于軍就中國人類基因組計畫議題共商大計,明確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構想。正是這套構想孕育了我中心的誕生、發展。
“張家界”會議 —— 中國遺傳學會第五屆青年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暨學術討論會。
1998 年 4 月 楊煥明受邀加盟中國科學院遺傳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遺傳所),向國家提出開展規模化基因組研究的建議。
1998 年 8 月 中科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楊煥明任中心主任,並由 4 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和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組成了強大的國際顧問組。提出了在大規模基因組測序的基礎上建設相關技術平台的發展戰略。
1999 年 5 月 本中心啟動嗜熱菌的全基因組測序,開始大規模基因組測序平台建設。
1999 年 7 月 8 日 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在網上公布了中國加入國際測序組織的註冊。標誌著我國成為即美、英、日、德、法後第六個加入該組織的國家。
1999 年 7 月 14 日 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地點在北京空港工業區科技創業園。中心領導組成人員,由楊煥明任中心主任,汪建任執行主任,于軍、劉斯奇任副主任。華大基因作為人類基因組計畫“中國部分” 的主要承擔單位,開始在空港工業區內進行實驗室的建設。
1999 年 9 月 1 日 在英國倫敦召開的第五次國際人類基因組戰略會議上,確認我國正式加入並承擔 3 號染色體短臂“端粒至遺傳標記 D3S3610, 約 30cM 大小”區域的任務(俗稱 1 %項目)。本中心在國際十六個中心的測序任務量排名第十。
1999 年 9 月 9 日 新建實驗室啟用,中心召開“ 1% 項目”任務的全體員工動員暨誓師大 會。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 1% 項目”測序工作正式全面進入工作狀態。
1999 年 11 月 3 日 美國 NIH 院長 Varmus 訪問我中心,對我中心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的“1 %項目”充滿信心。

2007年

1.10“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科學圖館學科化信息服務站”在基因組所舉行掛牌儀式。服務站的成立將更好地宣傳國家科學圖書館學科化信息服務,提高國科圖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加快科學交流和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好地服務於研究所科研人員和廣大研究生。
三月
3.8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公司研發中心主任胡新宇博士、蒙牛集團技術中心辦公室劉俊峰處長、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黨委書記雲學智,在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局張宏偉的陪同下,到基因組所參觀訪問,洽談合作。

四月
4.7基因組所黨、團委組織所內50名黨員以及20名團員青年到京郊區門頭溝外的雙龍峽,開展了一場題為“綠色奧運從我做起”的主題公益植樹活動。
4.16中科院黨組副書記方新帶領考核組對基因組所領導班子進行了換屆考核,考核組成員包括: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北京分院常務副院長何岩;監察審計局局長沈穎;人教局副局長李和風;人教局局長助理王小明;生物局局長助理田彥、綜合處處長蘇榮輝;人教局領導幹部處處長黃康平;監察審計局審計監察室副主任李志勤;北京分院組織人事處處長肖建春等。北京分院黨組常務副書記、副院長項國英主持了會議。

五月
5.28朝鮮食品科學研究院KimMyongGuk副院長、科學官員OCholJun先生、朝鮮大使館相關人員等一行三人到基因組所參觀考察。雙方就各自感興趣的科學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並表示了進一步合作的願望。
5.30由中科院辦公廳王維佐處長任組長的考核組一行13人到基因組所進行了院“貫標”工作的考核驗收。經實地考核基因組所在公文處理、檔案管理、信息宣傳、安全管理四項公共事務管理工作均達到了中國科學院公共事務管理標準的二級標準。同時,考核驗收組的專家們對我所“貫標”工作提出了一些問題和建議。

六月
6.19基因組所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任命大會。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京區黨委書記何岩,在北京分院黨組常務副書記、副院長項國英、院生物局局長康樂等陪同下出席了會議。基因組所新一屆領導班子由三人組成:所長楊煥明、黨委書記兼副所長楊衛平、副所長於軍。
6.29基因組所黨委組織召開慶“七一”黨員發展及表彰大會。對一年來在我所辛勤工作的優秀黨支部、優秀黨員同志予以表彰,同時舉行了新黨員向黨旗宣誓等活動來慶祝黨的86歲生日。

七月
7.19應中科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計畫組織委員會邀請,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系和免疫學系的戴維斯教授(Prof.JulianDavies)訪問基因組所。

7.27為紀念“七七事變”70周年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弘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基因組所黨委組織黨團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研究生等前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進行了主題參觀學習活動。

八月
8.2基因組所公布“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裝修、改造工程招標預告”。開始臨時所址的建設招標工作。

九月
9.12基因組所黨委、紀委組織部分所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了“全國檢察機關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展覽”。

9.15全國科普活動日,由中科院科學傳播辦公室、北京分院以及朝陽區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以“科技促進環境友好型國家建設”為主題的2007中科院北京青少年科學日大型科普活動在中科院奧運科技園區內隆重舉行。基因組所作為參加單位之一派出了科普志願者、展出了十餘張展板,參與了此次科普日活動。

9.17中科院李家洋副院長在院生物局綜合處蘇榮輝處長的陪同下來到基因組所,進行了調研工作,並與科研人員進行了座談。

十月
10.22經過2個月的裝修和籌備工作,基因組所臨時所址落成。基因組所行政管理職能部門,以及基因組技術核心實驗室、生物信息學核心實驗室、細胞技術與套用核心實驗室、轉錄組理論與研究核心實驗室等平台正式遷入位於朝陽區北土城西路7號的臨時所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門南側)。 
十一月
11.8中科院北郊片團委工作會議在剛剛遷入北郊臨時所址的基因組所召開。來自微生物所、生物物理所、遙感所、生態中心、動物所、國家天文台在內的近10家兄弟單位的團委及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議。院團委委員、北郊片區團委召集人侯興宇老師主持了會議。

十二月
12.3北京市朝陽區環境保護局在經過書面審核、現場勘查等法定程式之後,同意並批覆了我所提交的遷至新所址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報告,同意了由環境評價中介機構提出的在臨時所址進行基因組學項目研究所採取的一系列環境保護相應措施,並提出若干建議和意見。

12.7所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所內舉行了學習十七大精神專題講座,聽取了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韓保江教授主講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報告。
12.31“2007年度基因組所科學優秀獎評選活動”圓滿結束。該項活動旨在為培育和建立積極向上的創新文化與學術氛圍,鼓勵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和立志獻身科學事業的青年科技人員和研究生。
2008年
一月
1.2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聘請了具有相關資質的檢測單位,對臨時所址的消防安全系統進行了技術檢測。檢測結果表明,研究所目前的消防安全系統符合國家消防規範和標準。
1.10院黨組對基因組所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即:任命楊衛平同志任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法定代表人,任期至本屆班子屆滿);免去楊煥明同志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職務。
1.28經軍科院實驗動物中心對基因組所臨時所址新建潔淨室進行檢測表明,新建所有潔淨室均達到設計標準的十萬級潔淨度,而且絕大多實驗室達到萬級潔淨度。臨時所址的裝修工程全部結束。
二月
2.18PLoSONE雜誌(2008-2-18)刊登了基因組所基因組科學及信息重點實驗室胡松年研究員與浙江大學華躍進研究員共同指導完成的文章——ANovelOxyRSensorandRegulatorofHydrogenPeroxideStresswithOneCysteineResidueinDeinococcusradiodurans.
2.20基因組所建立了轉錄組抽樣測序的統計模型,為該實驗方法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框架,相關論文在近期PLoSONE雜誌發表。ZhuJ,HeF,WangJ,YuJ(2008)ModelingtranscriptomeBasedonTranscript-SamplingData.PLoSONE3(2):e1659。
2.27美國芝加哥大學生態和進化學系主任吳仲義教授來基因組所進行訪問。
三月
3.3在十餘天的“兩會”期間,基因組所黨委組織所內的黨員幹部、科技骨幹及廣大員工開展學習“兩會”精神,爭做科技先鋒活動。
四月
4.7基因組所召開“管理崗位職責研討會暨中層幹部培訓會”。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副所長於軍發表重要講話。
4.10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進入倒計時100天之際,所團委發起了迎奧運,樹新風、傳承奧運精神——“我與鳥巢合個影”主題公益活動。共為40餘位員工和研究生拍攝了照片,留下了在奧運會開幕之前她們與鳥巢的合影,留下了那份紀念與珍藏。
4.11基因組所召開“百人計畫”資格答辯會,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密西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英國倫敦癌症研究中心等著名學術機構的六名答辯人以視頻、現場答辯兩種形式,分別就自己的學科背景、研究方向、工作目標和構想等方面作了詳細介紹和報告。
4.19基因組所與中科院網路中心,共同組織開展了“迎奧運百天倒計時,攜手同伴共植樹”主題公益活動。基因組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同志、網路中心黨委書記陳浩同志,與300多名員工共同參加了活動。
4.23根據中科院黨組的部署,院人事教育局組織召開了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招聘會。會議成立了由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任主任,院黨組副書記方新研究員任副主任,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黨組書記何岩研究員等9位領導、生物領域相關專家為委員的答辯評審委員會。經過資格審查,現任基因組所副所長於軍研究員、美國芝加哥大學吳仲義教授作為候選人參加了答辯。
4.30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倒計時100天之際,基因組所30餘名一線科研人員在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的帶隊下與中科院近500名科研人員一起參加了“迎奧運百天倒計時萬人長跑紀念活動”。
五月
5.13美國農業巨頭孟山都公司(MonsantoCompany)副總裁StevePadgette,率領包括KennethBarton博士,ThomasAdams,,YiHu博士和華盛頓大學RalphS.Quatrano教授一行5人訪問了基因組所。雙方在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系統生物學及其在人類健康與農業套用等方面交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5.14基因組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組織所內黨團委、工會、婦委會等相關人員召開抗震救災工作聯席會議,對抗震救災工作進展做了重要部署和決定。黨委辦公室和綜合辦公室組織員工向災區人民捐款活動,並對家鄉在四川災區的員工進行慰問。
5.30日本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學院(Nar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NAIST)校長KunioYasuda教授、副校長NaotakeOgasawara教授、植物分子遺傳實驗室KoShimamoto教授以及企劃室AsaKaneko女士訪問基因組所。(Top)
六月
6.4基因組所舉辦“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前沿系列講座。邀請了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優秀科學家來基因組所舉辦學術講座,以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群體遺傳學和系統生物學為主要方向,探討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基礎生物學問題,內容涉及物種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植物基因組學、疾病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等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講座時間將持續一年時間。
6.20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聘任、任命儀式舉行。中科院人事教育局局長李和風代表路甬祥院長宣讀了聘任吳仲義教授為基因組所所長的聘書,並宣讀了院黨組檔案任命韓斌研究員為基因組所副所長。中科院副秘書長何岩,出席了儀式並講話。
6.27基因組所新一代測序技術——SOLiDTM系統基因分析儀投入使用。該技術以用四色螢光標記寡核苷酸進行連續的連線反應為基礎,能夠對單拷貝擴增DNA片段進行大規模高通量並行測序。這項技術使用末端配對分析和雙鹼基編碼,在對複雜基因組進行測序研究時其準確度將大大高於其它測序技術。
七月
7.23中國共產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委員會召開全體黨員大會,大會採取了無記名、差額選舉的方式,選舉產生了基因組所第二屆黨委和紀委。第二屆黨委由5名委員組成(按姓氏筆畫為序):楊衛平、嚴江偉、肖景發、張欣、韓斌。第二屆紀委由3名委員組成(按姓氏筆畫為序):王愛菊、楊衛平、吳佳妍
八月
8.20基因組所家蠶microRNA研究論文發表(YuX,ZhouQ,LiS-C,LuoQ,CaiY,etal.(2008)Thesilkworm(Bombyxmori)microRNAsandTheirExpressionsinMultipleDevelopmentalStages.PLoSONE3(8):e2997.)
8.25基因組所細菌Phenylobacteriumzucineum全基因組測序及分析文章發表(YingfengLuo,XiaoliXu,ZonghuiDing,ZhenLiu,BingZhang,ZhiyuYan,JieSun,SongnianHu*,XunHu*.CompletegenomeofPhenylobacteriumzucineum-anovelfacultativeintracellularbacteriumisolatedfromhumanerythroleukemiacelllineK562.BMCGenomics2008,9:386.(*Correspondingauthors)
九月
9.10基因組所研究生會召開換屆會議,會議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研究生會及主要負責人。2006級王大鵬同學當選為基因組所第四屆研究生會主席,白雪同學擔任研究生會副主席。
9.18基因組所召開新一屆黨委和紀委成立大會,北京分院黨組常務副書記、京區黨委常務副書記、京區紀委書記項國英同志出席並主持了大會。項國英書記宣讀了院黨組《關於楊衛平同志任職的通知》,同意楊衛平同志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
9.25在科技部相關人員陪同下,新加坡國家科學研究局(AgencyforScience,TechnologyandResearch,A-STAR)主席林泉寶率領代表團一行6人到基因組所訪問交流。

十月
10.7基因組所“陰道滴蟲課題組”表觀遺傳學研究論文在NucleicAcidsResearch雜誌上發表。Chen,K.,Q.Meng,etal.(2008)."AnovelDNAsequenceperiodicitydecodesnucleosomepositioning."NucleicAcidsRes.
10.8基因組所碩博生朱江、和夫紅等所在小組利用基於EST數據對基因表達組織特異性的重新評估,在基因結構、進化選擇、起源時間和啟動子結構等方面對housekeeping(HK)和tissue-specific(TS)基因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工作取得進一步成果。研究進展發表在近期出版的TrendsinGenetics雜誌上。
10.13中科院共青團2008年幹部培訓暨分院青聯秘書長會議在安徽合肥“科學島”(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舉行。基因組所團委由於在奧運志願者選拔推薦工作中的突出表現當選“2008年度科學院奧運志願工作先進單位”。
10.23基因組所召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全所近百名黨員同志參加了大會。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同志提出本次活動主題為:以健全規章制度,提高辦事效率作為我所學習實踐活動的載體,全面梳理和健全完善我所現有規章制度,簡化辦事流程,提高各部門辦事效率,更好地服務和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學發展,為我所長期穩定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一月
11.3基因組所主持召開了“GenomicsFestival”論壇,邀請了基因組科學及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和擬引進的“百人計畫”候選人共同交流基因組科學的最新發展,探討大規模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為生命科學研究帶來的巨大影響和新一代測序技術將為生命科學基因組學研究帶來更廣泛的技術革命和創新。所長吳仲義教授主持了本次論壇。
11.5基因組所召開“百人計畫”資格答辯會。所長吳仲義教授主持了會議,有4名答辯人以視頻、現場答辯兩種形式,分別就學術背景、科研成績、未來工作目標和構想等方面作了詳細的介紹和匯報。此次申請“百人計畫”的研究人員其研究領域涵蓋了基因組學、遺傳學、功能基因組學等眾多生命科學研究學科。專家評審組就相關問題對答辯人進行了提問,並對答辯人未來的科研方向提出了建議。
11.21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學習調研階段解放思想大討論的要求,所黨委積極創新活動形式,以“行政工作中原則性還是靈活性更重要”為辯題,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辯論賽。
11.25及12.3基因組所新引進的“百人計畫”研究員楊運桂及趙永良分別來所里報到,踏上了他們在基因組所新的科學征程。
十二月
12.8所綜合辦公室等行政管理職能部門聯合舉辦了題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開啟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大型集中系列培訓活動。其目的在於利用兩天的培訓機會,讓全所人員進一步了解掌握研究所規章制度、各自工作中所涉及的具體辦事流程、服務內容,通過培訓與交流,加強溝通,提高辦事效率,更好地為研究所科研及發展服務。
12.9基因組所召開全體團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所共青團第二屆委員會委員;並在召開的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上,經過無記名投票方式、等額選舉辦法,徐磊當選團委書記,孟慶姝當選團委副書記,白雪、趙天明、郭麗麗當選團委委員。
12.15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在院生物局張知彬局長等人的陪同下,到基因組所調研指導工作。李家洋副院長在聽取了基因組所領導班子的匯報後,對於研究所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基因組所目前的任務是要儘快建立平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爭取更多的國家和中科院的重大專項,做出具有一定顯示度的科研成果。進一步凝練研究所的中長期規劃,加強人才引進工作,加快平台建設步伐,完善研究所管理與決策制度。
12.15中科院生物局、人教局共同在基因組所召開了“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畫”終期評估會,對基因組所於2003年組建的“基因組和生物信息學”創新團隊進行終期評估。專家組認為“基因組和生物信息學”創新團隊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績,極大的推動了我國基因組學的發展,保持了我國在基因組科學領域的國際地位,並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基因組科學領域的人才,達到了團隊組建時設定的目標。最終一致同意創新團隊通過終期評估。
12.17基因組所黨委召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暨工作考評會。京區黨委副書記、學習實踐活動第五指導檢查組組長隋紅建同志和檢查組成員馬麗芳同志到會指導。所黨委委員、紀委委員、支部書記、部門負責人、黨員和民眾代表等20多人參加了會議。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同志主持了會議,並作了工作報告。
12.26基因組所組織召開了“以基因組穩定性為核心的腫瘤生物學"研討會。我所“百人計畫”楊運桂研究員主持了研討會。
12.29所黨委組織召開區域網路建設板塊民眾評議會,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同志親自率領由各科研平台、項目組推選的代表20多人組成了評審會,在聽取7個行政職能部門負責人分別介紹演示了本部門的區域網路板塊內容之後,經過評審會評議打分,所綜合辦公室和科技處獲得了優秀。

2009年
一月
1.5邀請京區生物口的研究所參加基因組測序項目討論會,所長吳仲義介紹了基因組所的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平台的主要功能,以及承擔項目的分配情況。

1.15召開領導班子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民眾評議會。所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黨支部書記、職能部門負責人、各部門黨員和民眾代表等2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主持。

1.19根據基因組所考核辦法的要求,在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的領導下,人事處組織實施了“2008年度各職能部門負責人考核暨述職報告會”。
二月
2.6為增進廣大職工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加強創新文化建設,所黨委和團委組織成立了“傳承者”讀書會,意在“傳承共產主義的信念,傳承華夏文化的遺產,傳承人類文明的精髓,傳承振興中華的責任”。

2.11正在沙特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位於利雅得市的阿卜杜拉阿齊茲國王科技城參觀。在科技城內,胡錦濤主席了解中沙兩國科技工作者目前正在開展的有關椰棗樹基因組研究方面的合作,親切接見了基因組所駐沙特的科技人員,並希望這項研究取得圓滿成功,繼續推動中沙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

2.21生物信息高性能計算機到位,經過緊張的安裝調試,正式投入使用。其運算分析能力達到每秒10萬億次,數據存儲能力達到400TB,在硬體環境系統實施了更新換代,全力搭建的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處理平台初步完成。

2.24—28主辦了第二期“基因組科學與信息”培訓班。副所長於軍研究員、所長助理胡松年研究員以及周曉光教授、肖景發和吳佳妍副研究員等分別就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系統生物學、測序技術、SNP和轉錄組、蛋白質相關的生物信息學的分析和研究的最新發展做了主題講座。相關科研人員主持了培訓上機操作。
三月
3.2為了紀念、弘揚和傳承“雷鋒精神”,所黨團委及所科普小組成員與朝陽區亞運村團工委、祁家豁子社區共同開展了“向雷鋒同志學習—與公眾分享科學主題科普服務日活動”。

3.4召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民眾滿意度測評暨總結大會。所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黨支部書記、職能部門負責人、各部門黨員和民眾代表等3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主持。

3.5召開“副高級崗位”資格答辯會。是繼今年2月份研究所頒布《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人員聘用管理辦法》以來的首次重大人才引進行動。開創了2009年人才工作良好的局面,對研究所青年科技隊伍的建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3.13召開2009年度安全工作會議,各部門、研究組相關負責人、安全管理員參加了會議。傳達、貫徹落實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等上級單位的相關檔案、會議精神,切實做好2009年度安全工作,

3.17召開第一屆工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所第一屆工會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首屆工會(職代會)代表和籌備組成員共30多人參加了會議。
四月
4.6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訪問了位於沙特利雅得的阿卜杜拉阿齊茲國王科技城,親切接見了在沙特的我所的科技人員,參觀了椰棗基因組計畫實驗室,聽取了在沙特的科技人員的工作匯報。

4.9召開黨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傳達落實中國科學院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並進行反腐倡廉專題學習。所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支部書記和委員、職能部門負責人等2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所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主持。

4.10為大力回響我院號召,推動研究所體育工作以及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提高職工健康水平,普及廣大科技職工桌球運動。所工會組織開展了“基因組所首屆桌球友誼比賽”。

4.18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五四運動90周年,鞏固和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成果,所黨委、工會、團委聯合組織全所職工、研究生近150人赴天津進行了愛國主義主題參觀教育活動。

4.22召開2009年春季“百人計畫”入所資格答辯會。所長吳仲義教授主持了會議。此次會議誠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潤生院士、杭海英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朱大海研究員;北京大學梁子才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林東昕研究員;及我所副所長於軍研究員等7位專家組成了評審組,對候選人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考評。
4.28在科技部相關人員和墨西哥駐華使館人員陪同下,墨西哥國家科學理事會官員Sra.ClaraMoran率領代表團一行9人到我所進行訪問交流。
五月
5.4凌晨6點30分,經過三個晝夜的科研攻關,我所完成了武漢病毒研究所提供的豬源性H1N1型流感病毒株部分基因測定和分析,並向國家有關單位提交了工作報告。

5.10繼5月4日完成由武漢病毒研究所提供“豬流感H1N1型病毒A/swine/Hubei/01/2007”部分基因測定和分析工作後,又基本完成此樣本的全基因組測序和數據分析。

5.12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祭,所團委在所內組織發起了青年朋友獻愛心“愛心包裹”寄災區的關愛活動。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中國科學院團委副書記歐雲、院團委辦公室王寧以及近百位科技人員、研究生同學出席了活動,募捐活動由所團委書記徐磊主持,在近兩個小時的活動中,共為災區的孩子們籌款1萬元,此筆款項可讓100名災區兒童收到“愛心包裹”。

5.14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在我所召開“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技術項目”專家現場討論會,對我所正在開展的相關項目進展進行研討和論證。

5.22我所與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科協共同舉辦以“公眾分享科學解讀基因奧秘”為主題的社區科普日活動。
六月
6月基因組科學及信息重點實驗室通過引入新的參數構造模型,發展了一個新的ka/ks算法,該研究成果在近期出版的BiologyDirect雜誌上發表。

6.1—5舉辦第3期“基因組科學與信息”培訓班。來自全國多個地區的40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6.19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黃向陽主任的帶領下,網路中心科技處、超算中心、科學數據中心、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科技網中心、e-science套用推進總體組、網路科普教育中心負責人等各科研及職能部門負責人到我所進行交流訪問。

6.22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到我所進行調研,親自參加了所務會,參觀了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平台及基因測序實驗室,看望了研究所新引進入所的“百人計畫”研究員,詢問和了解了他們到所後的科研工作情況。
6.23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局非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朱文健陪同下,烏干達國際醫院院長、烏干達衛生部顧問Clarke教授等一行四人到中我所進行訪問交流。
七月
7.1科技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核酸檢測試劑統一測評結果,由我所研製開發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螢光探針法)”,通過了由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和軍事醫學科學院五所共同完成的快速檢測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試劑現場統一測評,被國務院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技組推薦使用。

7.1所黨委以詩歌朗誦會為載體組織舉行了主題黨日活動,為黨和祖國獻上了誠摯的祝福。

7.7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8周年,迎接中國科學院建院60周年,2009年6月25日、7月7日中國科學院京區黨委主辦的“紀念建黨88周年暨迎院慶六十周年”大型文藝匯演,在海淀劇院連續上演。我所王芸來、鮑奇表演的二胡、鋼琴演奏《賽馬》榮獲慶祝建院六十周年京區文藝匯演三等獎。

7.9經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提議,所黨委辦公室和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共同發起了“研究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15由我所參與完成的“日本血吸蟲”基因組和功能分析最新研究成果發布會在上海召開。科技部、中國科學院、衛生部、國家自然基金委、中華預防醫學學會、上海市科委等有關領導出席了發布會。

7.23中科院基建局副局長邢淑英、規劃與房地產處處長任小莊、投資處處長林明炯來我所進行調研和座談。重點探討我所固定所址規劃的進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並表示將盡力推動我所解決固定所址的規劃問題。

7.29舉辦“2009信息宣傳工作交流會暨中科院網站群子站建設培訓”,所內各職能部門、重點實驗室,以及各平台、研究組的信息員參加了培訓交流。
九月
9.8舉行2009年新入學的研究生開學典禮,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研究生導師及職能部門負責人出席了開學典禮,08.09級的全體學生及研究生會成員近90人參加了典禮。

9.10資產與基礎設施建設處舉辦資產採購管理制度和相關業務的培訓學習班。

9.13在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曹愛民處長以及辦公廳信息化工作處處長陳明奇的陪同下,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到我所進行調研指導,所長吳仲義、副所長於軍陪同參加了調研。

9.23主辦“疾病與基因組學交流會”,這是我所計畫主辦的基因組學系列講座之一。來自北京市15家醫院、5個研究所及3所大學的一百多位研究人員參加了此次交流會。
十月
10.21我所聯合中國遺傳學會舉辦“2009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國內外基因組學的眾多領軍機構的科學家及科研人員近300人出席了大會。在三天的會議中,與會代表將從(1)基因組學前沿問題(2)基因組穩定性與表觀遺傳學(3)基因組信息與生物計算(4)基因組與細胞進化機制,四個基本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十一月
11.9組織全所職工和學生200多人分兩批參觀了以“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為主題的“中國科學院建院60周年展”。

11.18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進一步推進研究所黨風、學風與廉潔自律建設,根據《中國科學院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所黨委和紀委結合實際制定了研究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細則》,並由黨委書記楊衛平、所長吳仲義代表研究所與所屬各部門、研究組負責人分別簽訂了《學風與廉潔自律責任書》。

11.25資產與基礎設施建設處召集在京PI、領導和職工代表就擬建的基因組學實驗樓工藝需求和設計方案展開討論,這是繼9月30日以問卷形式徵求全所PI有關建設方案意見之後再一次徵求大家的意見。討論會由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主持。

十二月
12.1日本科學技術與社會論壇(ScienceandTechnologyinSocietyForum,STS)理事長尾聲幸次先生(原日本財務大臣、科學技術政策擔當大臣)、日本科學技術國際交流中心福田修一參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北京代表處奧泉和則副所長及日本大使館山本恭司參贊等一行5人訪問我所。

12.3“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浪潮基因組科學聯合實驗室”簽約揭牌儀式在我所報告廳舉行,雙方宣布將聯合各領域科研力量共同開發基因組學新技術,加速我國生命科學和高端科研裝備研製的發展進程。

12.7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的20餘名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在自動化系老師的帶領下到我所參觀座談,所團委、綜合辦公室、科普小組的研究生同學共同接待了清華大學的各位師生。雙方同學在各自的學科領域以及基因組學自動化新技術等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

12.10所黨委召開2009年度民主生活會。所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支部書記、管理部門負責人等近20人參加會議。京區黨委組織員李利軍到會指導。會議由所黨委書記楊衛平主持。

12.14新上線的“液晶拼接屏數位化管理展示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是在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的提議下由綜合辦公室和生物信息學平台於今年10月開始聯合實施建設的,在經過2個月的調研、配置、安裝以及配套軟體的開發過程,系統於近期正式上線。本數位化液晶展示系統由四組40寸無框液晶屏單元組成,分別包括:測序資源展示屏、計算資源展示屏、數據資源展示屏、管理宣傳展示屏。

12.15北京分院考察組在我所組織召開所級後備幹部調整推薦會。所領導、管理部門負責人、副高級職稱以上科研人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支部書記、工會負責人等3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考察組帶隊領導、北京分院黨組副書記楊建國主持。

12.28曾長青研究員實驗室的程鋒等人,通過選擇目前SNP(單核苷酸多態性)分型數量最大和種群數最多的HapMap(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畫)分型數據作為研究基礎,完成“人類多層次多人群自然選擇資料庫”構建。

研究方向

一、人類基因組的縱向深入研究
通過參與國際合作,承擔部分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多態性的研究,建立技術平台和研究體系;進一步開展中國人基因組多態性與疾病和健康關係的研究。
二、基因組的橫向拓展
依託於國際合作,對與農、林、牧、環境和海洋等領域的有重要經濟價值、在進化中有重要意義的物種基因組進行測序;整理分析第一手原始數據。在基因組信息學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比較、進化和功能分析等深入研究,形成新的思想、概念、方法和技術,全面地認識和探索生命的奧秘
三、基因組的功能和動態研究
利用基因組測序的資源和原始數據優勢,建立相應的基因和蛋白質組表達檢測等技術平台,開展基因組的功能和動態研究。
四、高性能海量基因組信息數據處理系統的建立
這一系統是大規模基因組研究的核心技術組成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一些基因組巨大的物種及多物種間比較基因組的海量信息處理,對高性能計算能力及新的計算理論,新的算法,新的軟體體系提出了急切、嚴峻的挑戰。解決這一重大的理論和套用問題需要進行多學科交叉結合的聯合攻關,它將是生命科學與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和完美結合的必然產物,也是一個國家科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