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66年2月,由北京地質研究所的地球化學部分、昆明地質工作站和貴陽化學研究所合併組成。1999年底在職職工總數337人,其中在職科技人員249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44人,副研究員64人,中級科技人員92人,初級科技人員47人。現有在學博士生48人,碩士生39人。另有博士後19人。

簡介

地球化學研究所以資源、環境科學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以礦床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行星地球物質演化及地質流體作用地球化學為主攻方向,主要研究地球物質循環的地球化學過程及其與礦產資源形成分布和人類生存環境變化的內在聯繫以及這一過程在地球歷史中的演化規律。現設有地球化學、礦物學博士點,套用地球化學、地球化學、礦物學碩士點和地質學博士後流動站。

機構設定

現設有:中國科學院礦床地球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整治和災害預測遙感開放中心、地球與行星物質演化研究部以及流體作用地球化學研究部。

科技開發方面現有2個公司和2箇中心,即新技術開發公司、科技開發公司和非金屬材料研究開發中心以及超臨界CO2萃取研究開發中心。

科研設施

重要的科研設施及裝置有:X螢光光譜實驗室、電子探針實驗室、高分辨離子?體質譜實驗室、分析電鏡實驗室、包裹體成分實驗室、岩礦鑑定實驗室、穩定同位素實驗室、放射性核素實驗室、同位素質譜實驗室、元素分析實驗室、分子光譜實驗室、原子吸收光譜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微生物檢測室、X衍射實驗室、紅外光譜實驗室、構造地球化學實驗室、成岩成礦實驗室、深部地質高溫高壓實驗室。

圍繞“知識創新工程”,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所根據調整後學科方向和近期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改革,調整機構、分類管理實行量化考核,實行績效分配製度,突出自己學科特色,集中科研力量,完成了1999年科研任務。

科研歷程

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課題)138個,經費909.964萬元。其中國家攻關與攀登劃項目(課題)2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7個,院重大與重點項目17個,貴州省和雲南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18個,國際合作項目4個,部門委託課題15個,博士後課題5個,開放室3個,所長擇優支持基金7個。1999年新增課題共38個,經費1000萬元。其中有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個;國際科技部專項項目1個;中科院“西部之光”項目1個;貴州省和雲南省項目5個;國家“863”項目子專題1個;國際合作項目2個;其他項目2個。

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科研人員分別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自然科學進展》、《礦物學報》、《地球化學》、《環境科學》等國內國外重要的75種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15篇。外文期刊發表130篇,其中國外學術期刊發表12篇。被《SCI》收錄的論文有103篇。出版著作4部,168.90萬字,其中專著3部,論文集1部。

學術活動與國際合作交流方面,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所共派出11批14人次前往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比利時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接待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俄羅斯、德國、朝鮮等國家的專家、學者9批20人次到我所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邀請國內專家、學者來所作學術報告和講座20餘次。

1999年地球化學研究所招收博士生16人,碩士生15人。博士後進站7人。

地球化學研究所是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和科學時報貴州記者站的掛靠單位。編輯出版“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礦物學報》、《地質地球化學》和《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

研究隊伍

百人計畫

陳玖斌 馮新斌 季宏兵 李和平 李心清 連賓 劉叢強

劉耘 劉再華 漆亮 宋謝炎 萬泉 吳沿友 楊元根 鍾宏
傑出青年

馮新斌 劉叢強
研究員

畢獻武 陳敬安 陳玖斌 馮新斌 龔國洪 郭捷 韓貴琳

洪業湯 黃智龍 季宏兵 李和平 李世傑 李心清 連賓

林劍 劉叢強 劉世榮 劉耘 劉再華 歐陽自遠 彭建堂

漆亮 宋謝炎 蘇文超 唐紅峰 陶琰 萬國江 萬泉

王世傑 王仕祿 王中剛 溫漢捷 吳廣德 吳沿友 夏勇

肖唐付 謝鴻森 楊元根 曾毅強 張國平 張輝 張乾
副研究員

MostofaKhan 安寧 仇廣樂 代立東 馮彩霞 馮家毅 符亞洲

付紹洪 傅平青 傅文武 洪冰 侯燕 胡健 胡靜

黃榮生 黃萬才 蔣國豪 金志升 郎贇超 黎廷宇 黎文

李社紅 李思亮 李曉彪 李曉東 梁重山 梁寧 梁小兵

林慶華 凌宏文 劉莉 劉燊 劉秀明 劉永剛 劉玉平

羅泰義 莫彬彬 彭紹松 戚華文 秦朝建 任小莊 商立海

現任領導

所長 胡瑞忠

黨委書記李世傑

副所長王世傑

副所長任小莊

所長助理馮新斌

所長助理陳敬安

所長助理 李和平

院士專家

歐陽自遠 院士

侯德封院士

塗光熾院士

郭承基院士

劉東生院士

傅家謨院士

安芷生院士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