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以下簡稱光電院)是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國立研究機構,由總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成都)光電技術研究所組成。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在光電工程領域、航天航空領域和套用科技領域等三個領域展開前沿性、戰略性和系統集成創新工作。在科學技術探測系留氣球平台、電動力推進飛艇、無人機遙感載荷驗證系統、大型複雜雷射器、極大規模積體電路光刻機關鍵部件、機載雷射雷達和大螢幕雷射顯示系統等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建築面積約3.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3.04億;有在職職工347人,科研崗位278人;有4個科研單元,2箇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有1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2個專業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專業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2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有在學研究生118人,其中碩士生78人、博士生40人、在站博士後6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2000年9月,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決定組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以下簡稱“光電院”)。9月4日,中科院黨組研究決定,成立中國光電科技集團和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組建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對中科院光電科學技術領域科研體制機制與結構進行重大調整。

2003年11月,經中編委批准正式成立。同年12月,中科院黨組決定將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總體部劃歸光電院。

2005年6月,中科院決定成立中國科學院天地一體化遙感技術系統總體部。11月,成立了“光電研究院(總部)科學技術委員會”。

2007年3月,光電研究院申請並負責組織籌建的全國空間科學及其套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遙感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正式成立。

2009年3月,中科院成立中國科學院導航總體部;兩總辦公室依託在光電院,構成了光電院在光電與空間領域的總體構架。

2010年10月,光電院整體搬入北京新技術基地。

2014年8月,光電院獲批成立中國科學院定量遙感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2015年12月,光電院獲批成立國家遙感中心國家高分辨遙感綜合定標場。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在職職工347人,科研崗位278人,科技支撐人員25人。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9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1 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夥伴計畫團隊1個,國家863計畫主題專家組專家3人,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與交叉團隊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相里斌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與交叉團隊:高重頻高能量雷射技術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

國家863計畫主題專家組專家:李傳榮、吳海濤、樊仲維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林寶軍2006樊仲維---
孫輝2013羅先剛---
資料來源:

科研部門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有4個科研單元,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計算光學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定量遙感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科研單元:

名稱簡介
光電系統工程研究部 計算光學成像技術、投影光學技術、半導體泵浦雷射工程中心、雷射測量技術4個研究室
對地觀測技術套用研究部 新型遙感器機理與套用、地面系統工程、數據質量監測與評價3個研究室
空間系統工程研究部 導航總體技術、導航技術、空間系統總體技術3個研究室
氣球飛行器研究中心 總體技術、控制與電子學、結構與工程技術3個研究室
資料來源:

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

氣球實驗樓 氣球實驗樓

2014年,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在職職工臨時因公出訪總計36批85人次,其中國際會議17批28人次,合作研究19批54人次, 考察訪問3批3人次,來訪總計5批64人次,合作研究及考察訪問團組2批2人次,參加國際會議1批60人次。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承研的“中老柬北斗衛星精密定位示範套用援外項目實現成果輸出” 項目按照國家援助“交鑰匙” 工程的要求完成了北斗衛星精密定位在寮語高棉的套用示範。

科研樓 科研樓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芬蘭大地測量研究所“光電載荷信息獲取與質量控制聯合實驗室” 在2014年度雙方合作開展了微小型雷射雷達系統技術及其套用方法研究,成果申請了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及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各1項。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地理時空數據分析和產業化套用聯合實驗室” 在2014年度雙方進行了互訪交流,合作開展遙感數據地物屬性信息特徵挖掘、基於遙感圖像的目標識別、地理時空數據與業務數據聯合分析等研究,共建了中澳地理時空數據分析技術與產業化聯合研究實驗室。

2013年,國際交流項目立項44項,執行37項,出訪立項36項98人次(參加國際會議22項48人次,考察訪問6項30人,開展合作研究8項20人次),來訪順訪8項35人次。

•國內合作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與國家減災中心聯合組建了“中國空間技術減災套用研究中心”,與青島市政府共建“光電院青島研發基地”, 與國科雷射公司組建國家半導體泵浦雷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設施資源

•儀器設備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有固定資產總額3.04億。有各種主要設計、加工、試驗設備50餘台(套),如系留氣球錨泊設施、飛艇地面固定設備、 氙燈老化試驗機、三軸飛行仿真轉台、遙測遙控地面系統、動靜態萬能材料試驗機、 自動裁剪設備、cnss射頻信號源、雷射干涉儀、單色積分球、可調諧雷射器、 短波紅外照相機等。

•館藏資源

根據研究所2016年5月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自 2005年成立以來,主要利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已有的條件和資源,配置專業期刊,積極開展館際互借等為廣大科技人員與學生提供一個虛擬的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圖書館引進了CSA、EI、ISTP等檢索資料庫,維普、萬方、中國期刊網等電子期刊,超星、方正 Apabi、Springer E-book等電子圖書。

科研成就

•獲獎概況

根據研究所2016年5月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主要科研獲獎如下表所示:

名稱類別時間
共孔徑光學立體實時成像技術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科技創新獎2015
高光束質量超高斯平頂釹玻璃雷射器關鍵技術及套用國家發明獎2014
對地觀測衛星地面運行管理系統及業務化套用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技術開發三等獎2014
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13
大型複雜雷射放大器院地合作獎2013
輕小型機載雷射雷達---201103
大型複雜雷射放大器及其關鍵技術---201103
極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裝備關鍵技術---201103
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系統---201103
雷射電視及雷射3D影院技術---201103
世博科技先進集體---201101
50W級全固態雷射器及其核心部件產業化關鍵技術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
無人機遙感載荷綜合驗證系統“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執行優秀團隊獎(省部級)2011
超大螢幕雷射數碼影院技術研究北京市2010年科技發明二等獎2010
高光束質量超高斯平頂釹玻璃雷射器關鍵技術及套用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4
資料來源:

•項目承擔

2014年,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共有在研項目337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62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 計畫) 項目48項,主持(或承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10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項、主持(或承擔) 院重點部署項目5項,財政部重大儀器研製項目1項、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開發項目2項,承擔中科院國際合作項目3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3項,承擔中科院院地合作項目3項,承擔橫向項目115項。

2013年,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共承擔課題302項,新增科研課題96項,其中國家重大/ 重點項目112項,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 項目(或課題) 3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6項,中國科學院創新項目12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7項,與地方政府合作項目3項。

•論文發表

2014年,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1篇,ei收錄論文35篇,申請專利116項,獲專利授權41項,其中獲發明專利授權22項。

2013年,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28篇,其中sci29篇,ei68篇,國核心心刊物25篇,出版專著1本,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10項,獲得專利授權34項(發明2項,實用新型32項),取得軟體著作權7項。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是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設有1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2個專業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專業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2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光學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套用技術

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飛行器設計

教學成果

截至2012年,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共培養出27名博士研究生,127名碩士研究生。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有在學研究生118人,其中碩士生78人、博士生40人、在站博士後6人。

文化傳統

•標識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釋義:中央三個字母是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英文寫法(Academy of Opto-Electronics)的首子母縮寫。分別配以光的三基色,即紅、藍、綠。子母"O"以地球形態表示,外圍的紅色軌跡模擬了太空飛行器飛行軌道,代表研究院本著和平利用空間的目的進行空間科學實驗和探測。

•文化活動

根據研究所2016年5月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舉行健步走活動、“全民健身日”體育比賽活動、主題知識競賽選拔賽、“迎新春”撲克牌比賽、“迎新年”拔河比賽等活動,組織職工參加中科院游泳比賽等活動。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王宇
黨委書記、副院長蔡榕
副院長吳海濤、樊仲維
紀委書記趙剛
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歷任院長
任期姓名
2003年11月至2007年1月曹健林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顧逸
2008年6月至2013年8月相里斌
資料來源: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