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市政府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合作建設的科研機構,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成員單位。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引進法國著名病毒學家杜文聖教授擔任所長,他曾擔任法國里昂P4實驗室負責人。中方所長為國際著名免疫學家臧敬五教授,他們均為優秀的科學家並具有豐富的管理國際科研機構的經驗。

概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籌)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市政府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合作建設的科研機構,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成員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籌)於2004年10月11日舉行揭牌儀式,法國總統席哈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菲利普.庫里爾斯基出席了揭牌儀式。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引進法國著名病毒學家杜文聖教授擔任所長,他曾擔任法國里昂P4實驗室負責人。中方所長為國際著名免疫學家臧敬五教授,他們均為優秀的科學家並具有豐富的管理國際科研機構的經驗。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所長聯合負責制,努力建成一個為中國及上海地方提供傳染病研究的公共平台。作為巴斯德研究所全球研究、醫療網路的成員之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將同全球最頂尖的傳染疾病專家協作,共享最新資源和研究成果,爭取建設成為世界公認的高水平研究機構。
海巴斯德研究所(籌)的宗旨是致力於中國傳染病領域的研究、特別是病毒性疾病,服務於中國公共健康需求。組織針對傳染性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攻關性研究,創建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兼顧各層次專業培訓的教育基地,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以多種方式為公眾健康服務。
使命:
前沿的科學研究
服務於公共衛生健康事業
嚴格的科學教育和培訓

教育與培訓

通過專業的課程分享和傳播知識是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優秀傳統,上海巴斯德所學習和借鑑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教育和培訓方面的成功經驗,始終把對青年科研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傳播科學精神和科學知識作為對社會、對未來的責任。上海巴斯德所結合中國科學院、國內科學界人才資源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網路的人才資源優勢,努力創造高水平的教學環境,為我國生物醫學科學界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型研究人才。
上海巴斯德所教學中心為經選拔的學員提供高水平培訓課程,由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講授。上海巴斯德所培訓課程包括微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傳染性疾病、流行病學等領域。根據科研背景和參加培訓動機選拔學員。課程內容覆蓋傳染病的各方面知識,既有綜合定義,又有特定的病毒知識,為科研機構的青年科研人員提供良好訓練。在生物安全培訓中,我們讓學生在實驗室操作的各個重要環節中增加感性認識。自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上海巴斯德所為研究生開設了“基礎病毒學”課程,組織或聯合組織了5次專門知識培訓課程。來自亞太地區巴斯德研究所和國內科研機構的總計174名學員參加了培訓。
這些課程首先面向國內科研人員,同時面向亞洲地區和巴斯德研究所國際網路成員,加強了巴斯德研究所網路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
上海巴斯德所提供的培訓和教育課程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有效的分享前沿領域研究知識的渠道,為科學研究以及人才培養、對研究所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籌建歷程

2004年1月28日,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法國總理拉法蘭的見證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菲利普·庫里爾斯基簽署了中國科學院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建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意向書。

2004年3月,法國代表團訪問中科院

2004年5月,中科院代表團訪問巴斯德所

2004年8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簽署建立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協定,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上海市副市長嚴雋琪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菲利普·庫里爾斯基出席了簽字儀式。

2004年10月11日,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舉行揭牌儀式,法國總統席哈克、中科院副院長陳竺、上海市副市長唐登傑共同為研究所揭牌。

經過專家委員會嚴格選拔,2005年7月,第一批4名科學家被聘任為研究組長,並正式在上海巴斯德所建立實驗室。

2006年12月,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人員已擁有一支由72人組成的隊伍,圖為理事會與研究所全體人員合影。

戰略目標

中國科學院價值理念(科學、民主、愛國、奉獻;唯實、求真、協力、創新),和"巴斯德理念"(高水平研究、積極參與公共衛生健康事業、致力於教育培訓)指導上海巴斯德所的行動和倫理準則,滿足公共健康的需求。

上海巴斯德所通過研究、參與公共衛生健康事業、教育培訓致力於為傳染病預防和治療做出貢獻。重點開展以下活動:

傳染性疾病特別是重大病毒性傳染病的研究(愛滋病、呼吸性疾病包括SARS和禽流感、B肝C肝腦炎等)

積極參與公共衛生健康事業,通過高水平研究為完善高效流行病監測體系和新生病毒鑑定做出貢獻。

搭建生物技術平台,為發展傳染病診斷、疫苗和治療藥物服務。

針對傳染病和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的培訓和教育以及,將來開展技術轉讓,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套用,服務於科研,包括建立企業孵化器,根據需要提供各種技術服務。

上海巴斯德所致力於成為傳染性疾病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機構。上海巴斯德所的研究重點首先是與中國密切相關的疾病,如愛滋病,SARS,流感、B肝病毒和C肝病毒引起的肝炎、以及人畜共患病,如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禽流感和日本腦炎。上海巴斯德所在病毒的基礎和套用研究方面已經取得重要進展,為其在新生病毒性疾病及其治療和預防領域成為先進水平的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礎。在急性呼吸性疾病研究領域,由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協調的一個亞太地區國際合作研究聯盟已見成效。2006年末,我們啟動了肝炎和其他腫瘤病毒的項目,開展新的愛滋病研究項目將成為未來幾年工作的重點之一。

國際合作項目

巴斯德研究所國際網路

基於研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應對機制合作項目
位於亞太地區的巴斯德研究所成立了一個地區協作組織。協調“基於研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應對機制合作項目”(RESPARI:Research-drivenresponseto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s,www.hku.hk/respari)。各研究所在與呼吸道病毒感染相關的臨床與流行病、診斷、疫苗和抗病毒研究領域中共享技術、試劑、生物製品。該項目形成了國際科學界一個獨特的相互促進與合作的聯盟,接受外部國際科學與專家委員會的建議和支持。該項目得到了法國衛生部和李嘉誠基金會的資助。
東南亞地區流行病學監測與調查項目
上海巴斯德所參加了“東南亞地區流行病學監測與調查項目”(SurveillanceandInvestigationofEpidemicSituationsinSoutheastAsia-sisea),目的是加強地區傳染病的監測和應對能力。該項目由法國發展署(http://www.afd.fr/jahia/Jahia/op/edit/lang/en/home)資助。上海巴斯德所與在高棉、寮國和越南的巴斯德所都參加了該項目,上海巴斯德所致力於研究新的快速病毒診斷與檢測技術,提高網路中參照實驗室的技術和改善該項目所覆蓋國家的流行病預警體系。2007年8月,上海巴斯德所對亞太地區巴斯德網路的成員進行了“關於多重實時PCR在呼吸道病毒診斷中的套用”培訓,傳授了當前套用於呼吸道病毒診斷的分子技術。
與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橫向合作
上海巴斯德所和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兩個課題組之間建立了橫向合作,對日本腦炎和西尼羅黃病毒減毒分子標記進行鑑別。這個研究項目將為研究與開發穩定的基於重組減活病毒的疫苗開闢新的途徑。
其他國際合作項目
歐盟
2006年,上海巴斯德所參加了歐盟關於禽流感的兩個研究項目,分別是FLUINNATE(InnateImmunityinInfluenzaVirusInfectionofMammalianAirways,www.fluinnate-project.eu)(哺乳動物流感病毒感染的呼吸道固有免疫研究)和RIVERS(ResistanceofInfluenzaVirusesinEnvironmentalReservoirsandSystems,www.rivers-project.eu)(環境宿主和系統中流感病毒抗性研究)。這兩個項目將有助於我們的研究人員在禽流感領域的研究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國際先進水平。

學科發展方向

研究方向

上海巴斯德所的學科戰略規劃以創新和競爭的科學研究為基礎,主要研究方向是:

病毒分子生物學與感染和毒性機理

人類重大病毒性傳染病的基礎生物學問題,主要包括以下病毒:HIV、乙型及C型肝炎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節肢動物攜帶病毒;

新生病毒性傳染病的病毒鑑定:病毒侵入、複製和形態發生機制;

RNA病毒聚合酶的分子特徵及調控;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病毒致病分子機制及致瘤機理。

病毒感染的免疫應答與調節機理

病毒感染的天然和過繼性免疫的應答和調節機理;

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的信號機制,尤其是細胞內MAP激酶通路和TLR信號通路;

免疫調節及新型免疫治療方法。

新型疫苗和疾病預防的研究

針對威脅公眾健康的主要病毒,基於重組技術的惰性分子或活載體誘導的長效免疫應答開發新型疫苗;

建立合適的相關動物模型開展病理學和疫苗前期臨床研究。

微生物高效表達系統和重組技術研究

發展微生物高效表達系統與重組技術,研究微生物的結構與功能蛋白;

研究結構病毒蛋白和功能病毒蛋白之間的關係;

運用高通量篩選技術,從傳統中藥篩選抗病毒分子。

建立先進生物分子學平台

上海巴斯德所已建成或將建立新型診斷技術、疫苗和藥物研究平台:

“人類病毒組學”平台,包括生物安全實驗室、細胞培養技術、多重、實時PCR,生物晶片,對導致嚴重病毒性傳染病的病原進行快速鑑別的測序技術;基於慢病毒假病毒顆粒的生物技術平台,開展病毒細胞相互作用、侵入和形態特徵、病毒的穩定性,以及高通量抗病毒藥物篩選或中和抗體滴定試驗等基礎研究;

建立一個高等級無菌動物實驗中心,用於人源細胞重構免疫缺陷小鼠的使用及維護,為臨床前期實驗提供實驗依據。

合作研究

1、上海巴斯德所藉助巴斯德研究所國際網路的實力和具有國際化背景的研究人員已建立的國際合作關係,廣泛地進行國際合作。2005年,位於亞太地區的8個巴斯德研究所決定啟動RESPARI項目(基於研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應對機制)。該項目形成了國際科學界一個獨特的相互促進與合作的聯盟,接受來自國際科學與專家委員會的建議和支持。各研究所在與呼吸道病毒感染相關的臨床與流行病、診斷、疫苗和抗病毒研究領域中共享技術、試劑、生物製品。

2、2006年,上海巴斯德所參加了歐盟關於禽流感的兩個研究項目,分別是FLUINNATE(哺乳動物流感病毒感染的呼吸道固有免疫研究)和RIVERS(環境宿主和系統中流感病毒抗性研究)。這兩個項目將有助於我們的研究人員在禽流感領域的研究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國際先進水平。

3、上海巴斯德所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建立了橫向合作,對日本腦炎和西尼羅黃病毒減毒的分子標記進行鑑別。這個研究項目將為研究與開發穩定的減毒活病毒疫苗開闢新的途徑。上海巴斯德所和日本在C肝和流感病毒研究領域建立了合作。致力於RNA基因組聚合的聚合酶複合體解構的重組技術研究。該項目的目標是了解病毒致病性的機理,開發抗病毒的策略

管理委員會

上海巴斯德各管理委員會[1]分別由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共同組成,分別對科研、研究生教育、公共實驗室及公用設備、生物安全,財務、基礎設施等方面事務進行管理。各管理委員會向所長辦公會負責。學術交流委員會

人事機構

主任:周保羅

成員:杜文聖、孫兵、藍柯、鍾勁、豐田哲也、冷啟彬、陳榮,李斌,黃忠,張岩,王建華

秘書:葉平揚(學術),吳寧(人才招聘)

職責:-指導本研究所學術交流活動;-審閱並指導本研究所科學研究中所涉及的倫理問題;-根據研究所的規定和預算,審閱批准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所做學術報告計畫,-學術委員會主任代表研究所參加生科院學術委員會常規會議。-評審研究組長、副教授以上人才引進;審閱應聘人員資格,提出邀請參加面試名單。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委員會

主任:鍾勁成員:杜文聖、孫兵、藍柯、周保羅、豐田哲也、冷啟彬、陳榮,李斌,黃忠,張岩,王建華

秘書:吳寧、藍瑛

職責:-根據有關條例,制定本研究所研究生培養計畫;制定本研究所研究生導師條例,審查本研究所研究生導師資格並上報上級主管部門;根據有關條例,制定本研究所學位授予標準;負責本研究所研究生學位評定並報上級主管部門?教育與學位委員會主任代表研究所參加生科院及上海分院學位及教育委員會常規會議。

公共實驗室和公共儀器管理委員會

主任:豐田哲也成員:杜文聖、孫兵、藍柯、周保羅、鍾勁、冷啟彬、陳榮,李斌,黃忠,張岩,王建華

秘書:盧致昭、高鴻翔職責:-討論、提出大型公共儀器設備的選型、招標和購買的建議,報研究所審批。 -討論、決定公共儀器設備的管理方案;-建立公共實驗室管理規定.

生物安全委員會

主任:杜文聖成員:豐田哲也、孫兵、藍柯、周保羅、鍾勁、冷啟彬、陳榮,李斌,黃忠,張岩,王建華

執行小組:高瑄、盧致昭、賈晉華、周晶王璐、莫筱衛

職責:-從科學角度對生物安全管理提出建議;-參與研究所生物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根據中國法規和危險評估標準,對生物學實驗的樣品生物安全級別提出建議-審批感染樣品、實驗動物、DNA重組、轉基因微生物體相關的實驗操作規程;-制定並修訂本研究所生物安全管理規定和操作規程;-負責本研究所生物安全培訓;-監督本所生物安全管理規定和操作規程的落實與執行-對本所生物危害程度進行評估;進入本研究所P2/P3的授權;-制定實驗室事故預防措施與應急預案,與相關部門協調,確保本研究所生物安全;負責本單位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應急處理並及時上報上級有關管理部門;-本研究所生物安全事件、事故的仲裁。

財務與合作夥伴委員會

主任:姜衛紅副主任:陸和平成員:董俊

職責:從經費和人力資源方面向所長辦公會提出建議和諮詢。

基礎設施委員會

主任:姜衛紅

副主任:藍柯成員:陸和平、盧致昭、高鴻翔、賈晉華

職責:組織實施P3實驗室建設;負責聯絡協調岳陽路巴斯德所新實驗大樓建設;保障研究所在不同園區的基礎設施正常運行。

人才隊伍

孫兵孫兵

百人計畫

孫兵,研究員
分子病毒學研究組
199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

藍柯,研究員
腫瘤病毒學研究組
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
鍾勁,研究員
病毒性肝炎研究組
2008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冷啟彬,研究員
免疫調節研究組
2008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
陳榮,研究員
結構病毒學研究組
2008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李斌,研究員
分子免疫學研究組組長
200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

孟廣勛,研究員
天然免疫學研究組
2010年獲得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黃忠,研究員
疫苗學與抗病毒策略研究組組長
2010年獲得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
張岩,理學博士
造血幹細胞與轉基因動物研究組組長
2010年獲得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

王建華,理學博士
病毒免疫學研究組組長
2010年獲得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資格

傑出青年

孫兵,研究員
研究方向為分子免疫
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

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

藍柯,研究員

呼吸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病毒感染病原和免疫應答檢測技術平台的建立
鍾勁,研究員

難治性C型肝炎生物學特性及其創新治療方案的前期研究

研究組長名錄

孫兵,研究員
分子病毒學研究組組長藍柯,研究員
腫瘤病毒學研究組組長
李斌,研究員
分子免疫學研究組組長周保羅,研究員
抗病毒免疫與遺傳治療研究組組長
鍾勁,研究員
病毒性肝炎研究組組長冷啟彬,研究員
免疫調節研究組組長
陳榮,研究員
結構病毒學研究組組長張岩,理學博士
造血幹細胞與轉基因動物研究組組長
黃忠,研究員
疫苗學與抗病毒策略研究組組長王建華,理學博士
病毒免疫學研究組組長
孟廣勛,研究員
天然免疫學研究組組長肖暉,研究員
免疫信號傳導與調節研究組組長
周東明,研究員
抗感染免疫與疫苗研究組組長艾德銘,研究員
抗感染研究組組長
杜文聖(V.Deubel),客座研究員
新生病毒生物學研究組組長劉勇軍,客座研究員
樹突細胞與病毒感測器研究組組長
王榮福,客座研究員
病毒免疫與疫苗研究組組長牛俊奇,客座研究員
謝青,客座研究員MarkvonItzstein,客座研究員
InstituteforGlycomics,GriffithUniversity
邵一鳴,客座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