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武狀元:一起聊聊武狀元的那些事兒!

武狀元蘇乞兒
眾所周知,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中選拔出的佼佼者,而狀元又分為文狀元和武狀元,按照正常情況理解,文狀元和武狀元社會地位應該是相差無幾的,但是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武狀元跟文狀元一比就遜色很多,不但數量上差別很大,而且質量上也相差懸殊,名傳千古的武狀元更是寥寥無幾。既然同樣都是狀元之才,為什麼武狀元比不過文狀元?今天就一起聊聊武狀元的那些事兒!

為什麼武狀元比不過文狀元?其實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重視程度不同

杯酒釋兵權

首先我們要知道,但凡是科舉考試能順利進行的年代肯定是太平盛世或者說世道相對沒有那么亂,既然是太平盛世時期,也就意味著不需要那么多的武將,俗話說: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就是說治理天下主要還是得靠文臣;其次,太平盛世時期,皇帝認為武將是個禍害,擔心武將造反,比如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大肆屠戮武將,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武狀元受到的重視程度必然不如文狀元。

2.生源相差大

武狀元

俗話說:窮文富武,簡單來說就是窮人學文,富人才有條件練武。這也不難理解,要想練武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消費的起的,首先練武得請武術教練吧,如果沒有人教怎么練?正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因此這武術教練還真不是一般人能請的起的;其次,武狀元考試中肯定有馬上功夫這一項,要考武狀元必須要時常練習馬術,因此沒有馬怎么行呢?要知道,馬在古代可不是家家都有的,那可是奢飾品;最後,練武得有個好身體,就是說營養要跟上,窮人家連飯都吃不飽,就更別說營養了。以上這些條件都是窮人家難以達到的,這就導致武狀元這條路是窮人家難以走通的,但是世上畢竟是窮人多,富人少,無形之中就把窮人拋除了,這就必然影響武狀元的生源。

3.武將鬥不過文臣

文武

自古以來,一直有有文武相輕的說法,意思是說文臣和武將經常是互相嫌棄,都互相看不起對方。時逢亂世,武將還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太平盛世,由於皇帝的猜忌注定導致武將不可能掌管大權,甚至會遭受打壓,因此國家的權利大多集中在文臣手中,而且與文臣不同,武將大多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因此很難融入文臣的陣營中,再加上文武相輕的觀念,必然導致武將難以抗衡文臣,社會地位比不上文臣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孔子曰:“有文事必有武備。”自唐訖清,武舉制度在其近一千二百年發展歷程中,經過不斷的演化與完善,漸漸成為了中國古代制度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的掄才大典,武舉考試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合格的軍事人才,有力地推動了歷朝歷代國防事業的發展。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