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地震

1976年5月29日,雲南西部龍陵縣先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第一次發生在20時23分18秒,震級為7.3級,第二次發生在22時0分23秒,震級7.4級。1906年5月10日至14日,雲南龍陵發生5.5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24.6°,東經98.7°,震中烈度Ⅶ度。

(圖)龍陵地震龍陵地震

1976地震

(圖)龍陵地震龍陵地震分析

這次地震屬於震群型地震。餘震活動額度高,強度大。每次地震各出現了兩個極震區。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記錄到3級以上地震2477次,其中,4.7、5.9級19次,6.2級、7.3級及7.4級各一次。這次地震使雲南省保山地區臨滄地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9個縣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人員死亡98人,重傷451人,輕傷1991人,房屋倒塌和損壞42萬間。受災面積約1883平方公里。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較嚴重損失。滑坡毀壞農房180幢,稻田牧場森林茶園近3900公頃,破壞渠道1126條,摧毀一座裝機容量為240千瓦的水電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電站。破壞道路185公里,塌方量達78萬立方米。龍陵地震經歷了中期和短臨預報的過程,並在震前採取了相應的防震措施。淺層崩塌性滑坡是此次地震的典型現象。

龍陵地震發生在瀾滄江大斷裂以西的怒江大斷裂、龍陵--瑞麗大斷裂所包圍的三角形斷塊內,是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新構造活動單元。它是喜馬拉雅地震帶向南拐彎後的南延部分,處於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接觸帶的東側。本區構造運動強烈,褶皺和斷裂十分發育,復背斜和復向斜相間排列。 震區在貌形態表現為垂直方向的層次十分鮮明,自上而下有:高度不等的五級古夷平面、構造盆地和深切河谷。夷平面表現為平緩波狀起伏的準平原,相對高差小於200 米。盆地一般低於周圍的夷平面100-200米。它們的高程隨夷平面的高度而異,深切河谷呈“V”形。

剝落與崩塌是山區震害的主要表現形式。剝落是指在地震力及重力的聯合作用下,表層的鬆散物順坡滑落,當地稱為“山剝皮”。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大規模剝落主要發生在花崗岩出露的勐冒、象達、朝陽等公社。其中以 勐冒公社的金竹坪規模最大。剝落使大片稻田遭到破壞,公路和溝渠被堵塞。

崩塌主要發生在震區東部古生代石灰岩出露地區,花崗岩地區見得較少。崩塌造成的最大危害是滾石砸壞房屋、毀壞農田、堵塞交通的水渠,並威脅人畜的安全。

地裂縫是地面破壞現象之一,多集中在極震區內,沿一定方向成帶分布,主要有北北西向、北北東--北東向和北東東向三組,總體呈近南北向延伸。震區房屋破壞總的特點是:磚結構、磚混結構和磚柱土坯牆結構的房屋較穿斗木架結構的房屋破壞嚴重。在龍陵縣茶廠及鎮安公社等地,磚柱承重的房 屋幾乎全部倒毀,而穿斗木架結構的房屋,只有少數木構架傾斜或傾倒,部分土坯牆開裂或倒塌。

30周年

(圖)龍陵地震龍陵地震

30年前的1976年5月29日,龍陵縣發生了7.3、7.4級兩次強烈地震,造成了全縣14個公社1個鎮20萬人口遭受不同程度的災害,其中死亡人員73人,重傷235人,輕傷965人;農村民房倒塌3867幢,嚴重損壞20276幢;縣直機關、廠礦、學校、企事業單位房屋倒塌142383平方米,嚴重損壞250527平方米;水利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和工農業生產遭受到了嚴重破壞,6萬多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達1億6千萬元。

龍陵大地震30周年之際,為了弘揚龍陵縣各族人民自強不息、奮力抗災、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精神,不斷提高綜合防震減災工作能力和增強防震減災意識,提高科學應對地震災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保山市開展了主題為“關注地震災害,提高防災意識,建設安全家園,構建和諧社會”的紀念龍陵地震30周年系列活動。

市地震局和市教育局舉辦了全市校園防震減災知識競賽。學校是一個人口極為密集的場所,涉及到千家萬戶,學生是祖園的未來和希望。中國小生是未成年人,防禦能力差,自主能力弱,活動能力強,求知慾強,接受新生事物快。因此,在中國小生中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競賽,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具備很好的條件。防震減災知識競賽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各縣區、市直各學校組織書面競賽。全市共有155所學校140417人參賽,其中中專生658人,高中生13783人,國中生46969人,國小生79007人。通過競賽,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對22所中國小校頒發了組織獎,對1925名學生分一、二、三等獎給予獎勵。第二階段舉行現場知識競賽,各縣區和市直學校共組織了6個代表隊進行競賽,按照競賽規則,通過多輪角逐,以得分高低分別給予6個代表隊一、二、三等獎。這次防震減災知識競賽突出以中國小生為重點,使廣大中國小生終身受益。對當代中國小生來說,具有生命意識,珍惜生命,具備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尤其重要。加強學校的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種子、橋樑、輻射”作用,讓“小手拉大手”,“通過孩子帶動各個家庭,通過家庭帶動一個社會”,增強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這是一項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工作。

龍陵縣組織全縣中國小師生開展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為搞好此次演練,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建立領導機構,精心籌備,制定了涵蓋組織領導、疏散路線、傷員救治、災害安置、物質調配、疾病預防、維護社會安全措施等內容的《龍陵縣中國小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實施方案》。演練前分四級進行應急演練培訓。一是縣級培訓。培訓縣鄉政府分管領導、防震減災助理員、巨觀聯絡員、各完中、職中、各鄉鎮中心學校、初級中學負責人;二是培訓各村支書、村主任、各村完小校長及學校業務骨幹;三是培訓全體教師;四是培訓全體學生。通過對全縣43000多名學生的培訓,發放應急疏散宣傳材料43000份,做到人手1份。利用“小手拉大手、小嘴帶大嘴”的方式培訓家庭成員。並制定了簡單的家庭地震應急方案,使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廠礦、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從而達到了“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確保一方平安”的宣傳教育目的。全縣27萬多人民民眾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一次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的教育,為實施全縣防震減災素質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月29日10時34分,老天象是有意要考驗龍陵人,中雨下個不停,縣直80多個單位的1300多名觀摩人員到達縣級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現場—龍陵縣第一中學,許多民眾冒雨前來觀看。縣委副書記李愛民主持演練活動,常務副縣長郭自來擔任指揮長,副縣長孫坤芹擔任副指揮長,縣委辦、政府辦、地震局教育局公安局廣電局衛生局城建局、交警大隊、消防大隊、森警中隊及龍陵縣一中2000多名師生參加了現場演練。隨著指揮長一聲令下,一陣悽厲的地震警報聲在龍陵大地驟然響起,模擬震中地點為城西兩交水附近,震級為5.8級,模擬發震時間為5月29日10時34分44秒。正在上課的龍陵一中2000多名師生用課本蓋住頭部蹲在課桌和實驗台下,2分多鐘過後,在老師的指揮疏導下,學生井然有序地從安全通道向指定的安全區轉移,部分生病在宿舍的學生在管理人員的幫助下向安全區疏散,由教師和校醫組成的救援組背出了5名受傷的學生,到臨時救護所進行救治,各班主任正在清點學生……10時40分,指揮長下令啟動《龍陵縣地震應急預案》,各職能部門按預案要求展開了緊張的應急救援工作。30多名“110巡警”在城區進行治安巡邏,2輛救護車一路鳴著警笛駛進地震區搶救傷員,武警官兵也及時趕到災區搶救傷員並為災民搭建抗震棚。經過近兩小時的“生死搏鬥”,各職能部門先後向指揮長報告了情況。此次演練所涉及師生之多,規模之大,參與部門之多,在全市乃至全省均屬少見,發揮了集體智慧,用足群體力量,演練成效出色。演練驗證了《應急預案》是有效可行的。指揮部在應急工作中反應迅速,指揮有力,措施有效,配合積極,宣傳得當。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處長谷一山對整個應急疏散演練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涉及4萬多人,普及面寬,覆蓋面大,是全省中國小地震應急演練規模最大的一次。認為這次演練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思路明確,組織嚴密,方案合理,措施到位,指揮到位,緊張有序,達到了預期目的。通過演練,增強了領導的地震應急意識,提高了地震應急疏散組織能力,鍛鍊了廣大師生在災難面前的自救互救、團結協作能力。

1906地震

(圖)市地震局市地震局

災情

1906年5月10日至14日,雲南龍陵發生5.5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24.6°,東經98.7°,震中烈度Ⅶ度。

光緒三十二年四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 1906年5月10日~14日

雲南龍陵廳(今龍陵)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四月,地大震五日,每日數次,房屋動搖有聲,牆垣多有坍塌,朱家寨壓斃一人,報賑有案。

張鑒安 寸開泰 《龍陵縣誌》卷一 民國六年刊本

註:朱家寨在縣城東南十里。

救災

光緒〕三十二年同知戴其勛,因地大震五日,民房坍塌者甚多,且壓斃百姓一人,稟準發給銀五百兩,飭厘金委員查實分散賑災黎。

張鑒安 寸開泰《龍陵縣誌》卷五 民國六年刊本

中國曆次大地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