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恰地震

台北時間2008年10月5日23時52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北緯39.5度,東經73.9度)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震中距烏恰縣城約110公里,距離喀什市約180公里,距離中國邊境線約10公里。台北時間10月5日晚23時52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北緯39.5,東經73.9) 發生6.8級地震。台北時間10月6日0時11分,烏恰縣(北緯39.5,東經73.9) 又發生一次5.7級的地震。

(圖)烏恰地震烏恰地震

概況

(圖)烏恰地震烏恰地震災區民眾正常生活

烏恰縣,維吾爾語稱ULUKQAT,其意為“為最大的樞紐”連線之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西部,隸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境內的斯姆哈納是中國日落最晚的地方。烏恰縣位於天山南麓與崑崙山的結合部,當地地質構造複雜,為地震多發區域。據統計,最近100年來,這裡共發生芮氏4.7級以上地震百餘次、6級以上地震十多次。該縣西部和北部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總面積9155.63平方公里。烏恰主要為柯爾克孜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0%以上。地震發生的區域位於南天山與崑崙山交匯的地質構造帶上,震中距烏恰縣城約110距離喀什市約180距離中國邊境線約10,震源深度33公里,喀什、阿圖什有震感、烏恰縣城有強烈震感,據烏恰縣吉根鄉斯姆哈納村村民介紹:地震時震感強烈,房屋出現裂縫,玻璃破碎,但村民安好,沒有傷亡,村里仍然有移動通訊信號。

災後情況

(圖)烏恰地震烏恰地震人民抗震安居

地處帕米爾-西崑侖地震帶邊緣的烏恰縣每年都會舉行地震應急演練,保證了此次地震後相關預案迅速啟動。震中距離喀什市約180公里,喀什市、阿圖什市均有震感,烏恰縣吉根鄉震感強烈。吉根鄉政府所在地的土木、石木結構房屋出現裂縫,中吉邊境的伊爾克斯坦口岸震感強裂,有150米圍牆倒塌,4間房屋倒塌,30餘間房屋破壞,震時供電中斷。兵團托雲二牧場沒有震害損失報告。

地震發生後,當地啟動了應急預案。克州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赴一線指導抗震救災工作,並帶領地震、民政、衛生、公安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工作隊和醫療隊於6日03時30分趕到震中了解指導災情,組織幹部對烏恰縣吉根鄉進行逐戶排查,動員沒有入住抗震安居房的農牧民入住抗震安居房。

由於土木結構、磚木結構的房屋出現裂痕,上課的學生被安排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上課。震區農牧民情緒穩定、交通良好,中斷的通訊設施已修復、未造成重大損壞,人員亦都安好,財產損失正在統計中。吉根鄉斯姆哈納村共有村民50戶、約200人,無人員傷亡和牲畜死傷報告。

新疆地震局副局長王海濤介紹:發生地震的地區,從構造帶上講是位於南天山地震帶和西崑侖地震帶的一個交匯地區,這是屬於印度板塊的前沿地區,歷史上這個地區的強震活動也是非常頻繁的,地震活動背景很強,可以說這一次的6.8級地震是這個地區一個強震的正常活動。

此次地震除波及烏恰縣吉根鄉外,還影響到阿克陶縣木吉鄉、吾合沙魯鄉、烏魯克恰提鄉,共1810戶7645人,造成木吉鄉、吉根鄉和伊爾克什坦口岸739間房屋出現不同程度裂縫、 4間房屋倒塌,中吉邊境國家一類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電力中斷、短時閉關。

據在災區核查統計災情的工作組介紹,地震造成的裂縫損毀房屋基本是過去農牧民自建的舊土坯房,而2004年新疆開展“抗震安居”工程建設以來建設的抗震房均未受損。

歷史

1985年8月23日,烏恰與疏附縣交界的托姆洛安山峰東北發生7.4級地震。自1985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烏恰地區出現-個持續22天的小震群,並從8月22日到震前連續發生7次前震,最臨近的一次發生在大震前4小時。地震造成房屋倒塌3萬餘間,67人死亡,200人受傷。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壞有地裂縫、崩塌、滑坡及噴沙冒水。9月12日發生的6.8級強餘震還造成了5公里多的地震斷裂帶。震前出現了動物、地下水、氣象等多種巨觀異常現象。烏恰地震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構造部位。這裡是帕米爾-西崑侖地震帶的北部邊緣,也是帕米爾這一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帶附近,地質構造複雜。這個地區內新構造運動相當強烈,而且形式多樣,是我國大震活動頻度最高的地區,地震活動十分強烈,自1889年以來的100年間發生的7級以上大地震就達7次之多。時間間隔最小6年,最大42年。

災後重建

經過國家地震局和新疆地震局專家共同進行的災後評估新疆烏恰地震直接經濟損失總計6728.4萬元,災區恢復重建所需資金預計超過1.7億元。

據新華網報導,地震災情評估工作隊專家、新疆地震局副局長寇大兵介紹,工作隊在災區行程3000多公里,調查了所有分散深山溝壑中的牧民居住點、臨時放牧點等,取得了比較翔實的基礎資料,於16日形成了《2008年10月5日新疆烏恰6.8級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報告》。

《報告》顯示,烏恰地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災區受災人口3189戶計12756人;有176戶共704人失去住所。疏散安置寄宿在校學生約600名。地震造成總直接經濟損失為6728.4萬元,預計災區恢復重建需要17872.01萬元。

中國曆次大地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