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氅

鶴氅

鶴氅是戲曲舞台上扮演隱士、仙人、道士等人物穿用的服裝。古代指一種像鶴的水鳥的羽毛,用以做衣服和儀仗中的旗幡:鶴氅。戈氅。戟氅。仙鶴是道教常用的圖案,世稱成仙為“羽化登天”。“鶴氅”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風之類的禦寒長外衣。“鶴氅”二字,晉已有之。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鶴氅鶴氅

鶴氅,戲曲服飾,是戲曲舞台上扮演隱士、仙人、道士等人物穿用的服裝。仙鶴是道教常用的圖案,世稱成仙為“羽化登天”。羽化,是指乘著仙鶴飛升上天的意思。所以在戲曲舞台上,凡穿鶴氅的人物多為仙人、道士,手中必拿羽毛扇。此外,仙鶴圖案還象徵長壽與高雅。一品文職官員的朝服補子(品級標誌),也都繡有仙鶴,又稱“一品當朝”。

詳細釋義

hèchǎngㄏㄜˋㄔㄤˇ
鶴氅(鶴氅)
1、鳥羽製成的裘。用作外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鶴氅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
2、泛指一般外套。宋陸游《八月九日晚賦》:“薄晚悠然下草堂,綸巾鶴氅弄秋光。” 《紅樓夢》第四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鶴氅。”
3、道袍。《新五代史·唐臣傳·盧程》:“程戴華陽巾,衣鶴氅,據幾決事。”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家僮開了竹箱,把我買下的箬笠、芒鞋、蘿絛、鶴氅,替俺換了。”王季思等註:“藤蘿做的絛,鶴羽做的袍,都是道士的服裝。”

歷史演變

鶴氅鶴氅

“鶴氅”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風之類的禦寒長外衣。
白鶴的羽毛做成的圓形圍肩,叫“鶴氅” 。這種鶴氅可不是誰都披得的,唐代詩人權德輿就說:“風流披鶴氅,操割佩龍泉。”顯然,這仙鶴羽毛做的鶴氅是名士才穿得的服裝。
“鶴氅”二字,晉已有之,《晉書•謝萬傳》云:“著白綸巾,鶴氅裘。”
《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後蜀末代皇帝孟昶尚未發跡時,家住在京口。他看見美男子王恭乘坐著高高的肩輿,身上披著鶴氅裘。當時天正下著小雪,孟昶從竹籬笆縫隙間看到後,讚不絕口:“這真是神仙中的人啊。”
《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
最初鶴氅的樣子,就是一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
後來的鶴氅,為士大夫所接受後,表現為大袖,兩側開衩的直領罩衫,不緣邊,中間以帶子相系。
唐代仙居詩人項斯隱居朝陽峰,項斯極喜歡白鶴,有“養龍於淺水,寄鶴在高枝”、“鶴睡松枝定,螢歸葛葉睡”之句,白鶴沉吟呢喃的嘀咕,松間沉睡的安詳,盡入詩中。《唐才子傳》說他,“戴蘚花冠,披鶴氅,就松陰,枕白石,飲清泉,長吟細酌,凡如此三十餘年。”隱居林間的這三十年,項斯出入皆披鶴氅。
元代名流楊維楨披的也是“鶴氅”。《明史》記載:楊維楨或戴華陽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兒歌《白雪》之辭,自倚鳳琶和之。賓客皆蹁躚起舞,以為神仙中人。楊氏曾任天台縣令,此人狷狂不羈,是江南著名的風流才子。在天台期間,他游遍天台山水,“響石忽聞人語聲,鳳笙時逐鶴聲還”(《玉京洞》)、“人間甲子不得老,瓊姬玉女桃花腮”(《雙闕》)、“陶然一醉三千霜,酡顏相映扶桑紅”(《登華頂峰》),詩中便可見他的出塵和風流。
明代的鶴氅,和披風形制差不多,只不過有緣邊多些,領子相合一些,比之褙子,袖子應更加寬大。
鶴氅後來演變成了神仙、道士的服裝,對襟大袖,左右開衩,襟前系帶,寬寬大大有出塵之淨姿,被叫做“神仙道士衣”。《金瓶梅》里寫到的天台山吳道士,自幼從師天台山紫虛觀,能“通風鑒”、“識陰陽”、“知風水”。他替西門慶全家算命,出場時“頭戴青布道巾,身穿布袍草履,腰系黃絲雙穗絛,手執龜殼扇子,自外飄然進來。”可見這時道士的鶴氅已經是布做的衣衫了。吳道士看了西門慶的相,說他:“行如擺柳,必主傷妻;若無刑克,必損其身。”西門慶一聽,覺得神了,又讓吳道士為吳月娘、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孫雪娥看相。西門慶“叫潘金蓮過來。那潘金蓮只顧嘻笑,不肯過來。月娘催之再三,方才出見。神仙抬頭觀看這個婦人,沉吟半日,方才說道:‘此位娘子,發濃髩重,光斜視以多淫;臉媚眉彎,身不搖而自顫。面上黑痣,必主刑夫;唇中短促,終須壽夭。’”等吳道士為眾人看完相,眾婦女皆咬指以為神相。

來源出處

“鶴氅”二字,見於古代典籍。
《晉書·謝萬傳》云:“著白綸巾,鶴氅裘。”

孔明孔明

《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五代史·盧程傳》云:“戴華陽巾,衣鶴氅,據幾決事。”又據徐灝《<說文解字>注箋》云:“以鷙毛為衣,謂之鶴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鶴氅是一種以鳥毛為原料的毛織物,故名。但到底什麼樣式仍費解。
唯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這就說得比較清楚。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隻鶴。這種服裝在明代宮中有之,當然勛臣貴族之家亦效仿焉。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寫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孤皮里鶴氅,薛寶釵是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

穿用人物

穿用人物有《三請諸葛》中的孔明。孔明原本隱居隆中臥龍岡,劉備、關羽、張飛曾三次進山邀請,才將孔明請出做了軍師。故扮演孔明的角色穿鶴氅,也可穿圑鶴男帔。《臥龍弔孝》中,孔明過江為周瑜弔孝,有條件的演員還専門設計服裝或穿灰白色鶴氅。
武俠和神怪小說中,大凡寫到紫陽道人出場,多是“白髮童顏,身披鶴氅,手執拂塵”,一看就有仙風道骨的范兒。紫陽道人叫張伯端,好煉丹重養生,98歲時才在臨海趺坐而化,弟子“用火燒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實,色皆紺碧”。臨海瓔絡巷是他的故居,紫陽街亦為紀念他而名。他在《西遊記》里可是大大出了迴風頭——麒麟山妖怪大王賽太歲貪戀朱紫國金聖皇后的美色,用妖法將其攝入洞府,當作夫人。紫陽道人將一件舊棕衣變作一領新霞裳,教皇后穿了護體。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三年來妖王未得沾身。
大凡喜歡扮酷的人,都喜歡弄件鶴氅披披。魏晉六朝的士人好談玄好美服還吃五石散,吃了五石灰散後頭上冒氣、五內俱焚,需不停走動才能散出內熱,披件寬大的“鶴氅”,不但風姿瀟灑,還有助於散熱。不過這時鶴氅就不全是鳥羽做的了。

戲曲服飾

羽化,是指乘著仙鶴飛升上天的意思。所以在戲曲舞台上,凡穿鶴氅的人物多為仙人、道士,手中必拿羽毛扇。此外,仙鶴圖案還象徵長壽與高雅。
鶴氅鶴氅
一品文職官員的朝服補子(品級標誌),也都繡有仙鶴,又稱“一品當朝”。穿用人物有《三請諸葛》中的孔明。孔明原本隱居隆中臥龍岡,劉備、關羽、張飛曾三次進山邀請,才將孔明請出做了軍師。故扮演孔明的角色穿鶴氅,也可穿圑鶴男帔。《臥龍弔孝》中,孔明過江為周瑜弔孝,有條件的演員還専門設計服裝或穿灰白色鶴氅。

京劇服飾知識介紹

京劇服飾,行話稱其為“行頭”,包括服裝、、靴鞋及一些隨身飾物,是京劇舞台人物造型的主要部分之一。

京劇知識·京劇服飾

京劇是中國近代戲曲的代表,其舞台服飾也是京劇藝術極具特點且最能吸引觀眾的特定手段。本任務介紹京劇服飾知識,做本任務相關詞條要求配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