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褶子

色褶子一般有紅、藍、湖、古銅、秋香等色。紅色褶用作襯袍是固定程式,其餘各色褶視人物身份年齡而靈活使用。總的說來,它是中、老年(老生行當)男性平民的特定服裝。

介紹

褶類中凡無花紋者,統稱素褶。素褶的品種很多,共有八種。這八種素褶大同小異,但各具特點和用途。其中最主要、用途最廣的色褶子。色褶子一般有古銅秋香等色。紅色褶用作襯袍是固定程式,其餘各色褶視人物身份年齡而靈活使用。總的說來,它是中、老年(老生行當)男性平民的特定服裝。

分類

褶子:生旦淨醜,男女老幼,貴賤貧富均可穿用,是用處最多的一種便服。褶子分男褶子、女褶子
男褶子的式樣是大領、斜大襟、寬袖帶水袖。這是戲曲舞台上扮演青年英俊小生的主要服裝。繡散枝圖案者一般為文小生服裝;武小生的服裝一般為團花圖案,有時文武小生也可以交叉穿用。小生褶子力求瀟灑精幹,繡法上一般要求淡地深花或深地淡花,用色與花紋高雅相宜。扮演青年文武丑角等花花公子的服裝,色彩要強烈而調和,紋樣處理為散亂無章。穿用人物有《西廂記》中的張君瑞(與崔鶯鶯相會時,穿文雅秀麗的男褶子)、《梁祝哀史》中的梁山伯和女扮男裝的祝英台(二人同窗攻讀時,同穿文雅的小生褶子)、《白蛇傳》中的許仙(在未婚前許仙只穿繡花領子褶子,婚後自開保和堂藥鋪起,則多穿繡散枝花褶子,以表示經濟富裕,“水斗”之後,許仙在斷橋與白娘子相遇時,仍穿素地繡領褶子)。
女褶子的式樣是:小圓市領、對襟、寬袖帶水袖、褶子的尺寸較短,下邊襯著裙子。這是戲曲舞台上扮演大家閨秀、官府千金小姐以及大戶人家少婦時日常穿的服裝,以高雅彩色和散枝花紋樣為主。這種女褶子可穿在外面,也可以襯到女帔裡面作襯服。在扮演官宦與大戶人家少婦,褶子作襯服穿用時,多用散枝花紋,或繡花邊,以示富有,一般不繡團花紋圖案。貧婦穿用的褶子,其式樣與上述完全相同,但用全素黑色服裝,稱為“青衣”。穿用人物有《三擊掌》中的王寶釧、《梁祝哀史》中恢復女裝的祝英台(另外“樓台相會”時也穿女褶子)。此外還有老旦褶子,是夫人做一般襯的衣服用,穿用人物有《釣金龜》中的康氏。

褶子還分花褶子、素褶子。花褶子多用緞子做,褶子上繡的圖案有:飛禽、走獸、花卉、昆蟲、蝴蝶等。褶子的色彩了非常豐富,所謂上一色、下五色,紅、黃、藍、綠、深淺濃淡都有。素褶子不繡花,顏色大致有紅、青、藍、湖色、秋香色、古銅色等。其中青素褶子又稱青道袍,是戲曲舞台上扮演平民百姓、書生、相公、家院、僕人等常用的服裝。道士、和尚、官員的孝服,犯人的罪服等也都穿用青道袍。穿用人物如《擊鼓罵曹》中的彌衡。

褶子還變化成:老斗衣、太監衣、道姑衣、富貴衣等。下面再詳細介紹一下:
古裝衣是戲曲舞台上扮演貴婦、小姐、仙女等常用的一種服裝。色彩不限,但以淡雅為宜,戲裝局部多繡花草紋樣,有的只繡花邊、花托領及飄帶。穿用人物有《西廂記》中的紅娘和崔鶯鶯(因紅娘系相國府的丫鬟,非同小戶人家的使女)、《人面桃花》中的杜宜春、《天女散花》中的天女(扮演天女角色所穿的古裝衣,其所穿的古裝衣,其所用雲肩、飄帶等造型要比舞台上人世間的女子更華麗、飄逸)。
原本戲箱中並沒有黃色古裝衣與魚鱗甲服裝,這是梅蘭芳先生專門為《天女散花》、《霸王別姬》設計的服裝。在戲曲舞台上,扮演皇后、貴妃的角色,一般頭戴鳳冠,身穿宮衣。在新編歷史劇《霸王別姬》中,在“四面楚歌”情況下,虞姬慷慨悲歌,揮劍起舞。為了便於表演,又表現出王妃身份,梅蘭芳先生特意為虞姬設計了魚鱗甲服裝。這是梅蘭芳先生對戲曲藝術的一大貢獻
富貴衣是戲曲舞台上扮演最貧困的窮人穿的服裝,又稱窮衣。傳統的戲曲服裝把它看作最吉祥的服裝,列入頭一類服裝,放在衣箱的最上面。實際用意,是把這件最破舊、最不值錢的服裝放在上面,以保護下面繡金、繡銀的珍貴服裝。
在傳統戲曲劇目中有這樣的規律,凡是開始穿此衣的劇中人,結尾時大多是金榜題名、顯達富貴,故稱富貴衣。因此,過去演出團體總把這件富貴衣看作是吉祥的預兆。比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龍(落魄後被趕出妓院時,穿富貴衣)、《棒打薄情郎》中的莫嵇、《紅鬃烈馬》中的薛平貴(在“彩樓配”一折中)。老斗衣是戲曲舞台上扮演平民百姓或老僕常用的服裝。穿用人物有《三娘教子》中的薛保、《打漁殺家》中的蕭恩,《青風亭》中的張元秀。
太監衣是戲曲舞台上扮演太監專用的服裝,有明黃、杏黃兩種色彩。如演出條件較差,也可以紅龍套袍代替。歷代宮廷中太監服裝並不一樣,但在戲曲舞台上,除演清代戲之外,凡有太監出場,都穿太監衣。
戲曲舞台上扮演士兵、夫役等隨從人員的服裝多為龍套袍,即觀眾稱之為“打旗的”服裝。用紅色為多,其它的有白、綠、藍、紫、黑,色彩隨主將服裝使用,以達到敵我分明的效果
戲曲舞台上扮演文人雅士、未中試的讀書人等常穿用學士衣。學士衣的造型與官衣、蟒袍基本相同。不繡補子及龍水圖案,只繡邊沿花紋。色彩深淺不限,力求文雅瀟灑。穿學士衣的人物有《蘇小妹》中的秦少游(求婚時)、《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在他尚未投靠清朝前,一直穿學士衣;投靠清朝後,換上了清朝官服)。
對金繡紅地磚紋袈裟是戲曲舞台上扮演大和尚、小和尚做法事誦經時穿的服裝。袈裟是佛教專用的服裝,其磚紋象徵牢固的寶域,可以防禦一切妖魔鬼怪。對金繡即兩根金線同時繡。過去製作袈裟,磚紋有固定的數量,共九十九塊磚,八十一條磚紋。後來為了演出美觀,不但磚數不定,有的還繡小佛像及其它花草。穿用人物有《西遊記》中的唐僧、《白蛇傳》中的法海和尚。
灰僧衣又叫灰道袍。在戲曲舞台上,除了扮演和尚穿用之外,還可以當作孝服使用。
三藍繡明黃色團龍制度衣是戲曲舞台上扮演孫悟空的專用服裝。由於孫悟空自由自在從不受任何制度的限制,所以服飾也不受朝代服飾制度的限制,但又無法規定準確的名稱,故稱“制度衣”。
法衣是戲曲舞台上道教人物施行法術時專用的服裝。法衣,本是道教在作道場升壇誦經做法事的禮服。它與佛教的袈裟用途相同。生活中的法衣以天青色為主,也有使用杏黃、綠、紫、白、藍、黑等色的,圖案為繡龍紋、八卦、雲鶴、太極圖(陰陽魚)、山川、日月等。舞台上的法衣常見天青、寶藍、古銅、醬紫、銀灰等色,使用圖案與生活中道教法衣圖案相同。穿用人物有《五花洞》中的張天師及《借東風》中的孔明。由於《借東風》是京劇藝術家馬連良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因而法衣的造型也成為馬派服裝藝術的代表。
戲曲舞台上凡扮演道家、仙官、軍師等人物的角色必須穿八卦衣。最有代表性的為諸葛孔明,孔明出場除偶爾穿鶴氅外,幾乎全穿八卦衣。身穿八卦、太極圖,表示通曉天文、地理,智謀非凡。用色以沉著的醬紫、天青、寶藍、黑色等為主,繡以平金繡。

京劇服飾知識介紹

京劇服飾,行話稱其為“行頭”,包括服裝、、靴鞋及一些隨身飾物,是京劇舞台人物造型的主要部分之一。

京劇知識·京劇服飾

京劇是中國近代戲曲的代表,其舞台服飾也是京劇藝術極具特點且最能吸引觀眾的特定手段。本任務介紹京劇服飾知識,做本任務相關詞條要求配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