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蟒

箭蟒

箭蟒是京劇的四種傳統服飾,吸取了箭衣的某些特點後而新創的服式,也是馬連良先生所創。

介紹

中國 京劇的四種傳統服飾

相關信息

箭蟒:
是在蟒的基礎上,突破原有形制,吸取了箭衣的某些特點後而新創的服式,也是馬連良先生所創。保留的是齊肩圓領、大襟、兩旁開衩等蟒袍造型;變革的是衣袖的形制,即是以箭衣的窄袖、馬蹄袖口,取代了闊袖及水袖。這種劇裝是專為《胭脂寶褶》中永樂皇帝設計的,以適應這位皇帝在微服出巡的特定環境下的特殊扮相:既有平民武士的風貌,又不失帝王氣質。箭蟒用織有隱花紋的縐綢製作,身上繡六個龍團。采自歷史人物畫“明太祖像”上的明代皇龍袍的制式。
旗蟒
滿族人因隸旗籍,所以稱為旗人。旗蟒原是指清朝滿族皇后所用的吉服—朝袍。這是保留在京劇傳統服裝中為數不多的清代服飾原型之一,當然,它也是經過了一定藝術加工的。成為戲曲服裝後,它已失去了歷史朝代的規定性,而被納入了程式的軌道—通用於中國古代各少數民族(即所謂“番邦”)統治階層的貴族婦女。使用時,內襯“領衣兒”,外掛朝珠。
頭飾為“大拉翅”(頭髮梳成燕尾式,裹以青緞,垂於腦後。頭頂豎高大的橫架,也裹以青緞,綴花朵,鳳釵等飾物。兩側垂流蘇。“大拉翅”是在“兩把頭”基礎上衍變來的,流行於清末光緒年間)足穿高底鞋(鞋底狀如倒置的花盆,高二、三寸,俗稱“花盆底“鞋)。
團鳳女蟒
女蟒的款式與男蟒基本相同,但有著自己獨特之處。首先是它的尺寸短(一般約三尺二寸左右),長僅至膝部,身後無擺,其次,所繡紋樣主要是鳳凰、牡丹,以鳥中之王,花中之魁象徵至尊至貴的女性。穿用時上身配以雲肩,掛玉帶,下身系裙。女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黃、紅。黃色是供皇后、貴妃專用,紅色用於王妃、郡主(有時也用於公主)。此種女蟒,絨繡團風,周身單鑲黑寬邊(波線式)。以平金繡雲,絨繡仙鶴。
行龍女蟒
此種女蟒在紋樣上更接近男蟒,繡行龍,下部有蟒水(三江水),如清人所繪《戲劇畫冊》的《回龍閣》劇中的王寶釧,即用此行龍女蟒,當為早期樣式,近世已不多用。
老旦蟒
有很高身份、地位的老年婦女(老旦行當)專用老旦蟒。紋樣一般用團龍或團龍鳳,而不單用鳳。有蟒水。在使用上,老旦蟒與女蟒有很大區別:不配雲肩、玉帶,而是腰系絲絛,掛朝珠,下身系墨綠人摺裙。這種人物造型比較莊重、沉穩。老旦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黃和秋香色,黃色用於太后,秋香色用於老郡主、老誥命夫人。

京劇服飾知識介紹

京劇服飾,行話稱其為“行頭”,包括服裝、、靴鞋及一些隨身飾物,是京劇舞台人物造型的主要部分之一。

京劇知識·京劇服飾

京劇是中國近代戲曲的代表,其舞台服飾也是京劇藝術極具特點且最能吸引觀眾的特定手段。本任務介紹京劇服飾知識,做本任務相關詞條要求配圖。

清朝的服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