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紋尊

鳳紋尊

鳳紋尊,盛酒器,西周早期,1976年江蘇丹陽司徒出土,高34厘米,口徑41.4厘米,鎮江市博物館藏。 中國青銅器的魅力還在於其文化風格因地而異,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如中原地區、巴蜀地區、楚、吳、越等青銅文化異彩紛呈、各展風姿。 飾紋豐富華麗而更接近了周原風格,可謂彌足珍貴,其上形態各異的各種鳳鳥紋將器物裝飾得富麗堂皇,賦予全器勃勃的生機,堪稱吳國青銅器中之瑰寶,被定為國寶級藏品。

簡介

鳳紋尊鳳紋尊
分類:青銅器

年代:

鳳紋尊,盛酒器,西周早期,1976年江蘇丹陽司徒出土,高34厘米,口徑41.4厘米,鎮江市博物館藏。

如果把我國古代悠久的歷史文化比作一條群星薈萃的浩翰星河,那么商周青銅文化則是其源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她不僅是中國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份珍貴遺產。龐大的數量、齊全的種類、巧妙的構思、精美的裝飾、無價的銘文、藏禮於器的宗法制度等賦予了中國青銅器無與倫比的魅力。自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文人人墨客為之傾倒,竭資購藏,尤以宋、清兩代最為推崇,宋有徽宗趙佶、劉敞、蘇東坡、歐陽修、呂大臨等,清有錢坫、阮元、吳式芬、潘祖蔭、吳大澂、王懿榮、劉鄂、端方等。而各列強之國更是覬覦已久,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近現代數次戰爭的爆發招致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被掠奪,流散至歐美、日本等國,為他們的藝術殿堂增光添彩。迄至今日,在美利堅收藏弘富的藝術館裡,在日本大亨價值連城的私人藏品中,在英倫三島場面宏大的文物拍賣場上,以及在荷蘭比利時等國的博物館裡,中國青銅器仍令數億觀眾驚嘆、留連。商彝周鼎,凝聚著古代先民的勤勞與智慧,展現了現代國人的自豪與驕傲,也更鞭策我們要倍加珍惜、保護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讓悲劇不再重演。

中國青銅器的魅力還在於其文化風格因地而異,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如中原地區、巴蜀地區、楚、吳、越等青銅文化異彩紛呈、各展風姿。地處江南水鄉的吳國青銅牆鐵壁器多以器體輕小薄巧、飾紋樸素簡潔的清新風格矚目於世,這件青銅鳳紋尊則以其形體碩大厚重。飾紋豐富華麗而更接近了周原風格,可謂彌足珍貴,其上形態各異的各種鳳鳥紋將器物裝飾得富麗堂皇,賦予全器勃勃的生機,堪稱吳國青銅器中之瑰寶,被定為國寶級藏品。

該器1976年12月出土於江蘇丹陽司徒公社窖藏,通高34厘米,口徑41.1厘米、腹圍107厘米。器侈口、傾垂腹、圈足,通體飾紋華麗。口沿下為四組由相向的長尾鳥組成的瓣形飾,鳥長尾上卷呈∽形,作鳴叫起舞狀;頸部以兩道弦紋作欄,以乳釘、犧首為界,飾以兩對大型鳳鳥紋,鳳鳥相向、顧首、展翅挺立,目光炯然有神,喙上舉,長冠逶迤,甩向頸部,兩側分尾上下捲曲作C形,鳥爪等均用曲線勾出。兩鳥中各有一小形動物紋,其形式圓首、凸睛、四足有長爪,前足前撲,後足屈伸,一為長形體軀,一為圓形體軀,似為雌雄相異。其有尾似龜,然四足似蛙,龜紋多見於中原青銅器,常用作族徽標誌,如1955年鄭州白家莊所出商代中期獸面紋罍,蛙紋多見於南方青銅器,如廣西恭城蛇蛙紋尊及銅鼓等。

該器在形制和紋飾上與陝西扶風莊白出土之豐尊極為相似,但器體更闊,所有留心紋身軀左右不對稱,兩鳥之爪亦不完全相同,作為地紋的雲雷紋亦顯系隨意勾填而成,其龜紋似蛙,或其蛙紋似龜,亦就不足為怪了。豐尊年代為西周早期偏晚,此尊當為西周中期吳國的仿鑄之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