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

鬼方

史載,鬼方是商周時居於我國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居匈奴北和康居北,在周時從西北方進攻過華夏。其活動載於《汲冢周書》、《易經》、《山海經[古籍]》、《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中。那時,漠南地區多次發生討伐鬼方的大規模戰爭,甲骨卜辭載“鬼方易”,即鬼方向遠方逃走或遷走。本世紀以來,經我國、原蘇聯、蒙古的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證明鬼方遷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釋義:(1).上古部落名。為殷周西北境強敵。

【出處】:《易·既濟》:“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詩·大雅·盪》:“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毛傳:“鬼方,遠方也。”朱熹集傳:“鬼方,遠夷之國也。”參閱宋·王應麟《困學紀聞·易》、王國維《觀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介紹

鬼方鬼方
據史料記載,鬼方是夏商時居於我國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居匈奴北和康居北。在周時從西北方進攻過華夏。其活動載於《汲冢周書》、《易經》、《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中。那時,漠南地區多次發生討伐鬼方的大規模戰爭,甲骨卜辭載“鬼方易”,即鬼方向遠方逃走或遷走。雖然鬼方進行過遷逃,但是這個民族前後給華夏多次重大打擊。本世紀以來,經我國、原蘇聯、蒙古的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證明鬼方遷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但是,白人有亞馬孫女戰士的傳說,而且以鹿為圖騰的文化也遠達德國柏林等地。

春秋時,稱這部分人作赤狄。其後,又以丁零的名字出現在史籍中。丁零,《山海經》作釘靈,《史記·匈奴列傳》作丁靈,《漢書·蘇武傳》作丁零,《魏略·西戎傳》作丁令。兩漢時候,他們南遷蒙古高原,史稱狄歷、敕勒或鐵勒。在高車(高車丁零、東支鐵勒)六部中,狄歷為其一,且為六部之首。其中有袁紇部,這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回紇的漢文譯名。另四部為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不過這些與鬼方就相去甚遠,不可以認作同一個族群。

帝乙歸妹

《易經》之《泰》和《歸妹》兩卦的六五爻辭都曾提到“帝乙歸妹”一語,其中的“妹”是指“少女”,“歸妹”即嫁女之意。關於這句爻辭的史實背景,古代學者除對“帝乙”的身份有不同看法外(一般認為此處“帝乙”指商紂王之父帝乙,一說指商湯(天乙)。)〔1〕,沒有作更多的說明。1929年,顧頡剛先生在一篇論文中將“帝乙歸妹”同《詩經·大明》描寫的周文王成婚一事聯繫起來理解, 認為“帝乙歸妹”說的是古書失載的商王帝乙嫁女於周文王的故事〔2〕。此後,不少學者根據顧說解釋《周易》或進一步說明晚商時期的商周關係和婚姻制度等問題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高宗討伐鬼方,經過了三年才取勝。高宗,殷代中興帝王,名武丁。“鬼方”是殷時西北邊疆上的國家。

武丁討伐

鬼方鬼方
商帝武丁伐鬼方

約在公元前13世紀時,延安屬獨立的方國鬼方之域。商王武丁,曾發動大規模的討伐鬼方的戰爭。《周易·濟》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鬼方是商周時期活動在山西北部以及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其勢力西及隴山和渭水流域的廣大地區,。

有關鬼方的記載最早見於甲骨文、金文。“鬼”字有“隗”(音鬼)、“酧”(音鬼)等多種異體形式。

有關鬼方的文獻記載是很多的,如《周易·未濟》中說:“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這裡的高宗說的是殷商中興之主武丁。按照當時商對北方民族用兵的記錄考察,每次用兵一般為3000到5000人不等。如果說以殷商的中興之主用三年時間征伐鬼方,而未能完全將其擊敗或消滅,這足以說明當時鬼方的力量是相當強大的。

按照甲骨文的記載,鬼方被武丁打敗了,敗亡的鬼方是遠遁、隱匿抑或遷徙,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但總不外乎這幾種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至遲到商代末年,鬼方已經進入中原。

武王克商以後,原屬商朝統治的鬼方便從屬於周。鬼方人不斷被內遷至中原。周成王分封給晉國的始封者唐叔虞懷姓九宗,史學界一般都認為就是鬼方之隗姓,到周平王東遷,它已經和其他周朝的諸侯一樣同列、同朝了,並且逐步與華夏族融合到了一起。

筆者認為,鬼方主體先是遠遁,然後遼水的小鬼方再被商方攻克。商、鬼方兩國影響所及甚遠,比如關於商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海上民族曾影響世界。

考辨

在先秦時期的文獻,如《易經》、《詩經》、《竹書紀年》等書中,多次提到殷、周統治者曾與“鬼方”發生爭戰。鬼方究竟在哪裡?長期來雖有不同看法,但大體說來,漢、唐時期的學者如孔安國楊雄班固應助韋昭虞翻范曄宋衷乾寶孔穎達顏師古等人,在他們的有關經、史注釋或著述中,大都把鬼方解釋為遠方、北方國,或者直接就說是西羌,很少有人把它看成今天的西南一帶。及至宋、元以降,才有王質朱熹、范匯、俞秘、惠棟毛奇齡、李方湛、張澎、劉心玩等人,根據今本《竹書》等另創新說,把鬼方考定在今西南一帶。--------但本編輯一致認為它的中心在遼水上游,然後發生了遷移。

鬼方考辯另說

鬼方位於今天的湖北西部,理由有四:

1.《周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三年在古代是多年的意思,可見殷高宗武丁功業之大。《詩經商頌》中宋國貴族(商人的後代)稱讚自己祖先殷高宗武丁時說“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罙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凡是拿來誇讚的都是最值得說的,至少是個大事,而無論是《史記》和《竹書紀年》均未寫高宗伐荊楚,而只寫“伐鬼方”,可見《周易》中的“鬼方”和《詩經》中的“荊楚”是同一件事情。

2.《竹書紀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於荊”。荊即楚的別稱,可見楚國和鬼方有著莫大的關係。

3.楚人崇鬼尚巫術,大思想家王夫之曾在他的著作《周易內傳》明確指出:“伐鬼方,《詩》所謂‘奮伐荊楚’”也。楚人尚鬼,故曰鬼方。”無論從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中的巫山雲雨這些宗教祭祀,都可以看出來楚人尚鬼,這也是盡人皆知的,這是鬼方之所以叫鬼方的原因。

4.傳說祝融(吳回)娶了鬼方氏為妻,祝融是誰?乃楚人的始祖。如果鬼方生活在塞外,身在南方的祝融為什麼千里迢迢娶個北方戎狄鬼方女子為妻,在三四千年落後古代,無異於南越王娶了匈奴女子為妻,這是不可能。

綜上所述,虞夏的“三苗”,商代“鬼方”,周代的“楚國”,是同一回事,是中原地區和長江中游地區長期融合的過程,直到秦代兼併楚國,長江中游的地區喪失獨立的文化體和民族體,和華夏族共同融合成統一的漢民族。

相關文獻

鬼方鬼方
王國維《鬼方獫狁考》

鬼方,亞洲古代的小國,位於今陝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古代中國北方遊牧族之一,是商朝時期的外患。《易卦·爻辭》上說:“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但兩國人民也有聯姻關係。鬼方常與昆戎、洛泉、昆夷、緄夷、串夷等混用。在商朝有許多小國都稱“方”,例如:土方呂方苦方龍方馬方蜀方盂方等。

遠古時代-黃帝時期匈奴稱“葷粥”。(音:熏育)

上古時代堯舜時期稱“葷粥”、“山戎”、“玁狁”。(音:險允)

夏朝-葷粥。

商朝-鬼方。

西周昆夷、玁狁。

春秋-戎狄

戰國-胡、匈奴。

參考

王國維:《鬼方昆夷玁狁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