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車

高車

高車,是北朝人對漠北一部分遊牧部落的泛稱,因其“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稱其為“丁零”,漠北人又稱其為“敕勒”(敕,音:赤chi)、“鐵勒”、“狄歷”等。魏晉南北朝時期活躍於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遊牧民族。自號狄歷,春秋時稱赤狄,西晉以後塞外各民族稱之為敕勒,北朝人稱為高車,遷入內地者被稱為丁零。原始居地在今貝加爾湖一帶,每當雄踞漠北草原的匈奴和鮮卑先後遷走或衰弱之機。

基本信息

遷徙

高車就向南移徙,分布在三個主要高車的聚居地區:從黃河河套經陰山直到代郡(今山西大同東北)之北的長城以北廣大地區;隴西、秦、涼一帶;內地最大聚居地區在今河北山西河南一帶。
高車高車

翟魏政權

383年肥水之戰後,早已入居黃河流域丁零族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388年翟遼在滑台建立了政權,史稱翟魏。392年,為後燕所滅。
高車高車

高車397年,北魏破後燕後,大部分遷到中原的敕勒部落歸降了北魏,並分為東部敕勒,居住在今內蒙古中部和西部敕勒,居住在今秦隴一帶的敕勒遊牧部落。北魏瓦解後逐漸融合到漢族之中。

建立汗國

高車處於部落或部落聯盟階段,保存母系制殘餘。
高車由六大部落組成:狄氏.袁紇氏(紇,音:和he)、斛律氏(斛,音:胡hu)、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北魏九次發動對他們的戰爭,虜獲六七十萬人,置於漠南各地。還有很多敕勒部落在漠北服屬於柔然。柔然強盛時高車成為柔然屬部,不但向柔然繳納貢賦,而且還要參與柔然發動的掠奪性戰爭。公元487年,柔然可汗豆侖征高車兵進攻北魏,高車部首領阿伏至羅勸阻,豆侖不聽,柔然在北魏打擊下趨於衰落,敕勒部落的阿伏至羅遂率十
高車高車
萬戶高車人西遷,至今烏魯木齊周圍遊牧。他在車師前部(今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一帶)建立高車國(487~541),阿伏至羅稱“侯羅訇勒”,意為大王。後南征焉耆、鄯善、龜茲、于闐,與峻噠高車大體位置發生激烈衝突。後雙方以龜茲為界,龜茲東北歸高車,西南依附峻噠。高車國控制了通往西域的門戶高昌以及焉耆、鄯善,勢力東北至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北達阿爾泰山,西接烏孫西北的悅般,東與北魏相鄰。公元490年,阿伏至羅遣使北魏,向北魏陳述了西遷並建立高車國的原因,表示願意與北魏聯合,共同抗擊柔然。其在520年打敗柔然,迫使柔然南遷。但後來柔然復盛,於公元541年高車國滅。高車國西域存在了50餘年,共七主。在漢朝、西晉將西域納入版圖之後,高車副伏羅部的西遷,並在西域建立政權,作為歷史上操突厥語族語言的民族較早地進入新疆,並產生較大影響的重要事件而載人史冊。

部族後裔

北魏統治下的內地丁零不斷反抗,安插在邊鎮為營戶的敕勒部人是六鎮起義的主力之一。柔玄鎮起兵的領袖杜洛周(或稱吐斤洛周)可能即是敕勒人。六鎮起義後,敕勒人轉戰中原,與中原各地的丁零一起融合於漢族之中。
高車高車
敕勒族喜愛歌舞,宋代郭茂倩輯《樂府詩集》中保存的《敕勒歌》是敕勒族的一首著名的民歌。

民族研究

中國隋唐歷史上的鬼方、丁零、高車和鐵勒,為同一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本書上起鬼高車方,下迄公元744年回紇汗國建立前夕,分列三編(上編《丁零篇》,中編《高車篇》,下編《鐵勒篇》)十四章,敘述此民族約二千年的歷史。[1][10]鬼方對商周歷史,是發生了一定的影響的。丁零對漠北匈奴國家的興亡和中原十六國時期的歷史進程,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而高車對於柔然汗國和北魏(拓跋魏),鐵勒對於突厥汗國和隋唐,所起作用更是不容忽視。高車和鐵勒不僅人口眾多,而且占據著漠北漠西廣大地區;其足跡所至,更遍及今日中國新疆天山南北和內蒙、陝西、甘肅、寧夏等省區。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政治動向,不僅同柔然汗國、突厥汗國盛衰興亡關係很大,而且對我國北魏隋唐的歷史發展,也發生了重大的影響。例如,導致北魏王朝衰亡的六鎮起義,高車就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唐朝前期向北方和西北方的領土大擴展,鐵勒諸部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高車、鐵勒歷史的了解和研究,是正確闡明這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關係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和環節,是全面深入研究北朝隋唐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課題。[1][10]學術界一般都認為,丁零高車、鐵勒是今日維吾爾民族的先民,丁零、高車、鐵勒的歷史是今日維吾爾民族遠古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根據史籍、考古材料並參照前人研究成果,證明鬼方是丁零的族源。集鬼方、丁零、高車、鐵勒歷史於一書,闡明其源流和歷史,以顯現維吾爾民族遠古史的全貌,這不僅是個饒有興趣的學術問題,而且具有現實意義。[1][10]高車,是北朝人對漠北一部分遊牧部落的泛稱,因其“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稱其為“丁零”,漠北人又稱其為“敕勒”(敕,音:赤chi)、“鐵勒”、“狄歷”等。魏晉南北朝時期活躍於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遊牧民族。自號狄歷,春秋時稱赤狄,西晉以後塞外各民族稱之為敕勒,北朝人稱為高車,遷入內地者被稱為丁零。原始居地在今貝加爾湖一帶,每當雄踞漠北草原的匈奴和鮮卑先後遷走或衰弱之機。

區域分布

高車歷史遺蹟高車歷史遺蹟

高車就向南移徙,分布在三個主要的聚居地區:
①從黃河河套經陰山直到代郡(今山西大同東北)之北的長城以北廣大地區;

②隴西、秦、涼一帶;

③內地最大聚居地區在今河北、山西、河南一帶。

383年肥水之戰後,早已入居黃河流域的丁零族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388年翟遼在滑台(今河南滑縣東)建立了魏政權,史稱翟魏。392年,為後燕所滅。

大漠南北遊牧為生的敕勒各部,其車輪高大,有高車之名。

組成部分

高車人高車人

高車由六大部落組成:狄氏.袁紇氏(紇,音:和 he)、斛律氏(斛,音:胡hu)、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柔然強盛時高車成為柔然屬部,不但向柔然繳納貢賦,而且還要參與柔然發動的掠奪性戰爭。公元487年,柔然可汗豆侖征高車兵進攻北魏,高車部首領阿伏至羅勸阻,豆侖不聽,阿伏至羅遂率十萬戶高車人西遷,至今烏魯木齊周圍遊牧。阿伏至羅稱“侯羅訇勒”,意為大王。後南征焉耆、鄯善、龜茲于闐,與峻噠發生激烈衝突。後雙方以龜茲為界,龜茲東北歸高車,西南依附峻噠。公元490年,阿伏至羅遣使北魏,向北魏陳述了西遷並建立高車國的原因,表示願意與北魏聯合,共同抗擊柔然。高車國在西域存在了50餘年,於公元541年終為柔然所滅。高車副伏羅部西遷,並在西域建立政權,作為歷史上操突厥語族語言的民族較早地進入新疆,並產生較大影響的重要事件而載人史冊。

活動範圍

高車文物高車文物

高車人尚處於部落或部落聯盟階段,保存母系制殘餘。4世紀末5世紀初,北魏九次發動對他們的戰爭,虜獲六七十萬人,置於漠南各地。還有很多敕勒部落在漠北服屬於柔然。

5世紀末柔然在北魏打擊下趨於衰落,敕勒部落的阿伏至羅率眾十餘萬西遷。他在車師前部(今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一帶)建立高車國(487~541),共七主,前後約五十五年。高車國向南控制了通往西域的門戶高昌以及焉耆、鄯善,勢力東北至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北達阿爾泰山,西接烏孫西北的悅般,東與北魏相鄰。最後滅於柔然

民族融合

北魏統治下的內地丁零不斷反抗,安插在邊鎮為營戶的敕勒部人是六鎮起義的主力之一。柔玄鎮起兵的領袖杜洛

高車高車
周(或稱吐斤洛周)可能即是敕勒人。六鎮起義後,敕勒人轉戰中原,與中原各地的丁零一起融合於漢族之中。敕勒族喜愛歌舞,宋代郭茂倩輯《樂府詩集》中保存的《敕勒歌》是敕勒族的一首著名的民歌。

歷史研究

高車文化高車文化

中國商周至隋唐歷史上的鬼方、丁零、高車和鐵勒,為同一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本書上起鬼方,下迄公元744年回紇汗國建立前夕,分列三編(上編《丁零篇》,中編《高車篇》,下編《鐵勒篇》)十四章,敘述此民族約二千年的歷史。

鬼方對商周歷史,是發生了一定的影響的。丁零對漠北匈奴國家的興亡和中原十六國時期的歷史進程,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而高車對於柔然汗國和北魏(拓跋魏),鐵勒對於突厥汗國和隋唐,所起作用更是不容忽視。高車和鐵勒不僅人口眾多,而且占據著漠北漠西廣大地區;其足跡所至,更遍及今日我國新疆天山南北和內蒙、陝西、甘肅、寧夏等省區。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政治動向,不僅同柔然汗國、突厥汗國盛衰興亡關係很大,而且對我國北魏隋唐的歷史發展,也發生了重大的影響。例如,導致北魏王朝衰亡的六鎮起義,高車就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唐朝前期向北方和西北方的領土大擴展,鐵勒諸部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高車、鐵勒歷史的了解和研究,是正確闡明這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關係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和環節,是金面深入研究北朝隋唐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課題。

學術界一般都認為,丁零、高車、鐵勒是今日維吾爾民族的先民,丁零、高車、鐵勒的歷史是今日維吾爾民族遠古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根據史籍、考古材料並參照前人研究成果,證明鬼方是丁零的族源。集鬼方、丁零、高車、鐵勒歷史於一書,闡明其源流和歷史,以顯現維吾爾民族遠古史的全貌,這不僅是個饒有興趣的學術問題,而且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古代民族

丁零 | 匈奴族 | 獫狁 | 犬戎 | 西戎 | 薛延陀 | 敕勒 | 嚈噠 | 高車 | 沙陀 | 山越 | 越人 | 黑水靺鞨 | 粟末靺鞨 | 北狄 | 泰雅族 | 室韋 | 建州女真 | 東突厥 | 鐵勒 | 氐族 | | 巴人 | 月氏 | 摩梭族 | 回鶻 | 百越 | 瓦剌 | 羯族 | 南蠻 | 烏桓 | 大月氏 | 夜郎 | 東胡 | 靺鞨 | 女真族 | 粟特 | 河西回鶻 | 甘州回鶻 | | 柔然 | 烏孫 | | 畲族 | 水族 | 匈奴 | 鮮卑族 | 錫伯族 | 川青 | 西戎[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