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東漢初期軍事家]

馬援[東漢初期軍事家]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馬援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因功封新息侯。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後於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誣陷,死後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遣使追謚忠成。馬援是最著名的伏波將軍,被人尊稱為“馬伏波”。

基本信息

簡介

伏波將軍—馬援伏波將軍—馬援
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漢武帝時,馬家從邯鄲移居茂凌。馬援的曾祖父馬通,漢武帝時,因功被封為重合侯,但因為他的兄長馬何羅謀反,馬通受到牽累,被殺,所以馬援的祖父、父親這兩代家境式微,地位不顯。馬援有三個哥哥,他們是馬況、馬余、馬員。都很有才能。

馬援的祖先是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趙奢曾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功勳卓著,被趙惠文王賜號為“馬服君”,自此,趙奢的後人便以馬為姓。漢武帝時,馬家從邯鄲移居茂凌。馬援的曾祖父馬通,漢武帝時,因功被封為重合侯,但因為他的兄長馬何羅謀反,馬通受到牽累,被殺,所以馬援的祖父、父親這兩代家境式微,地位不顯。馬援有三個哥哥,他們是馬況、馬余、馬員。都很有才能。王莽時,又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三國時蜀國五虎大將之一的馬超據說也是其後人。

不為守錢虜

馬援馬援
馬援(前14—49),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平陵西)人。其先祖趙奢為趙將,號馬服君,子孫遂以馬為姓。於漢武帝時,馬家以吏二千石,從邯鄲徙於茂陵成懽里。曾祖馬通以功封為重合侯,坐兄馬何羅反,被誅,故再也不顯。祖父馬賓,宣帝時為郎持節,號使君。其父馬仲,官至玄武司馬。馬援兄弟四人,三個兄長均有才能,王莽時並為二千石,家世再次顯赫。
馬援“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十二歲父母雙亡,馬援隨長兄馬況至河南,學《齊詩》於穎川滿昌;守章句,辭別長兄,欲到邊郡從事田牧。馬況鼓勵他說:“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從所好。”適值長兄病故,馬援守喪,不離墓地。後為郡督郵,送囚徒至司命府,放跑了重罪的囚徒,自己亡命於北地郡。遇赦,留在當地放牧,歸附者眾,“遂役屬數百家”。轉游隴漢間,常對賓客說:“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因處田牧,至有牲畜數千頭,谷數萬斜。既而嘆道:“凡殖貨則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

王莽末年,馬援曾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後避難於涼州。受隗囂器重,任綏德將軍,參與決策定計。馬援被派往蜀觀察公孫述情況。他與公孫述是同鄉、好朋友,自以為到蜀當握手歡如平生,而公孫述卻大擺派頭和闊氣,欲授馬援以封侯大將軍位。隨從都樂意留蜀升官,馬援啟發他們說:公孫述不是禮致賢士,而是裝腔作勢,這種人是不能久留天下士的。毅然而歸。他對隗囂說:公孫述乃“井底蛙”,“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建武四年(公元28年),馬援攜帶隗囂的書信到洛陽,見光武帝於宣德殿。返回隴右後,隗囂問以東方流言及京師得失。馬援稱讚光武帝為人:“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隗囂非常信任馬援,遂決定遣長子隗恂到洛陽作人質。馬援攜家屬隨隗恂到洛陽,後來上書請求屯田上林苑中,得到許可。隗囂聽信王元之言,猶豫搖擺。馬援一再致書隗囂,規勸他切莫動搖。隗囂怨馬援背叛於己,得書增怒,遂發兵拒漢。

平定隴西

馬援馬援
隗囂既發兵拒漢,馬援乃上疏光武帝,陳述消滅隗囂之策。光武帝採納馬援之謀,令他率突騎五千,遊說隗囂的將領高俊、任禹等人以及羌豪,陳述利害禍福,分化瓦解隗囂集團。馬援又致書於隗囂之將楊廣,讓他勸告隗囂,當知利害,而回心轉意。楊廣竟然不答。馬援又勸楊廣,假如隗囂執迷不悟,可自行離去,脫離險境。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來歙率兵攻占略陽,殺隗囂守將金梁。隗囂率數萬眾圍攻略陽,“斬山築堤,激水灌城”。歙與將士固死堅守,“矢盡,乃髮屋斷木以為兵”。閏四月,劉秀率兵征伐隗囂,行至漆具,將領們以不宜遠入險境,勸劉秀紮營。劉秀猶豫不決,正巧馬援應召來到,劉秀“大喜”,以諸將之議問馬援。馬援分析: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以米堆成山川地形圖,指畫形勢,說明進軍路線,分析曲折,一目了然。劉秀高興他說:“虜在吾目中矣。”次日早晨,竇融率五郡太守及羌、小月氏騎數萬,輜重五千輛前來助戰。漢大軍壓境,隗囂“眾大潰”,“城邑皆降”。隗囂逃往西城,從此一蹶不振。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馬援為太中大夫,與來歙率諸將平定涼州。自王莽末年以來,西羌多事,活動於金城郡屬縣,涼州不寧。來歙推薦馬援治理涼州。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馬援為隴西太守。夏,先零羌攻臨洮,馬

馬援馬援
援發步騎三千擊破之,降者八千餘人。馬援把他們“徙置天水、隴西、扶風三郡”。繼而馬援與馬成進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馬援潛行,襲擊其營寨,浩亹羌大驚恐,徙居唐翼谷中。馬援繼續追擊,浩亹羌引精兵占據北山,馬援陳兵山下。夜令數百騎偷襲其後,放火燒山,一時鑼鼓齊鳴,浩亹羌大驚,率眾潰逃。馬援以兵少,不便窮追,收糧畜而歸。這次戰鬥中,馬援受傷,光武帝以璽書慰勞之。這時,朝臣議欲放棄金城。馬援上書反對此議,建議以金城作為據點。得到同意,加強了金城郡的耕戰守備。又令羌豪楊封,說塞外羌來和親。於是郡中逐漸安定,民樂其業。武都氏人背公孫述來降,馬援奏請復其侯王君長,賜給印綬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族,攻殺長吏。馬援率四千親人征討,至氐道縣,羌占據山頭固守,馬援據便地斷絕其水草,不與戰,迫使羌豪率數十萬戶,逃出塞外,余者萬餘人皆降,“於是隴右清靜”。馬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傍縣有人發生矛盾,吏民驚言羌反,逃入城中。狄道縣長來報告,要求發兵。馬授估計不是羌反,命狄道縣長歸守官府,如果恐懼,“可床下伏”。果然稍定,郡人服之。視事六年,征入朝為虎賁中郎將。馬援一再建議重鑄五銖錢,光武帝同意,“天下賴其便”。他“尤善述前世行事”,講得頭頭是道,使人“屬耳忘倦”。又善兵策,常謀劃,為光武帝所用。

平定交趾

馬援馬援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太守蘇定依法處決了詩索。詩索之妻徵側及妹徵貳起兵反抗,攻占郡城。九真、日南、合浦“蠻夷”起而回響,攻掠嶺外六十餘城,徵側自立為王。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為副將,督樓船將軍段志等征討二徵。大軍行至合浦,段志病故,詔馬援並將段志兵。馬援緣海而進,隨山開道千餘里。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春,大軍到了浪泊,大破二徵,斬首數千級,降者萬餘人。馬援追二徵至於禁溪,每次擊敗之,其眾離散。次年正月,斬殺徵側、徵貳,傳首洛陽。馬援受封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犒勞軍士。

馬援率樓船二千餘艘,戰士兩萬餘人,追擊二徵餘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斬獲五千餘人,餘眾散亡,嶺南悉定。馬援以西於縣有戶三萬二千,地遠,奏請分成封溪、望海二縣,得到許可。馬援所過之處,皆“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他還條奏越律與漢律乖舛者十餘事,加以整頓,“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自後駱越奉行馬將軍故事”。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秋,馬援班師回朝。軍吏經瘴疫死者大約一半。光武帝賜他兵車一乘,朝見時位次九卿。馬援好騎,善於相馬,曾師事於楊子阿學習相馬骨法。他在交趾時,銷熔所得駱越銅鼓,鑄成象生馬一樣的模型,其“高三尺五寸、圍四尺四寸”。還京時,送上之。光武帝下詔立於洛陽宣德殿下,以為名馬式。 

病死疆場

馬援
馬援
馬援返京,大受獎賞。友人孟冀相賀。馬援說,“功薄賞厚,何能長久乎?”他想到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請求擊之,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孟冀稱許其為“烈士”之志。馬援還京僅三個月,就於當年十二月率兵屯駐襄國。次年(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秋,馬援率三千騎出高柳,巡行雁門、代郡、上谷障塞。烏桓偵察而知漢軍出動,便退散而去。馬援無獲而還。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武陵五溪“蠻”搶掠郡縣。光武帝遣武威將軍劉尚征討,“戰於沅水,尚軍敗歿。”次年,遣謁者李嵩、中山太守馬成征討,仍無戰績。已經六十二歲的馬授請求將兵征討,光武帝擔心他年事已高,不許。馬援說:“臣尚能被甲上馬。”光武帝令他試騎。馬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光武帝笑道:“矍鑠哉是翁也!”遂令馬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帶領四萬餘眾征討五溪“蠻”。馬援夜與送者訣別,對友人杜愔說:我已年老,“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他只是擔心權貴予弟不聽調遣。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馬援率大軍到達武陵臨鄉,擊“蠻夷”,勝之,餘眾逃進竹林中。馬援駐軍下雋縣,決定選擇“路近而水險”進軍壺頭山的路線,以為取得壺頭山,就扼住“蠻夷”的咽喉,充縣之敵可不攻自破。三月,漢軍進至壺頭山下,“蠻夷”乘高守隘,水流湍急,船不得上。適值暑熱,士卒多疫死,馬援也病,遂困。乃鑿岸為室,以避暑氣。“蠻夷”往往升險鼓譟,馬援輒曳足以觀之。不久,馬援病死。耿舒代替馬援監督諸軍。

遭受誣陷

馬援
馬援
隨從馬援出征的中郎將耿舒給其兄耿弇之信中,提到馬援進軍遲緩,坐失良機,先攻壺頭山乃失策。耿弇將此信呈給皇帝。光武帝乃遣虎賁中郎梁松前往責問馬援,並代替馬援監督諸軍。這時馬援已經病死。梁松是皇帝之婿,頗為驕貴。以往有一次他去問候生病的馬援,拜於床下,馬援“不答”。馬援因是松父之友,身為長輩而不 答禮小輩。梁松則恃皇親而記恨在心。這時馬援雖然己死,他仍然懷恨,遂藉故陷害。光武帝因而大怒,收回原先賜給馬援的新息侯

以往馬援在交趾常吃薏苡(植物名)的果仁(名日薏米),用以“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回京時,以車載薏苡種子。時人以為他帶回來珍寶,權貴們都怨望忌妒,只是沒有及時發作。馬援死後,有人上書酒之,說馬援帶回的是一車珍寶。光武帝更怒。馬援的家屬非常恐懼,不敢將馬援遺體葬於舊墳地,只在城西買了幾畝地掩埋了事。賓客故人也不敢來弔唁。後來馬援家屬才知蒙冤,經過多次申訴,才得到皇帝諒解,以喪歸葬。同鄉故人朱勃上書,說馬援“以死勤事”,應當得到公平的待遇。詞語懇切,情義可嘉。

漢明帝時,圖畫東漢初年的名臣列將於雲台,因外戚之故(援女時為皇后),唯獨沒有列上馬援。到了建初三年(公元78年),漢章帝才追策,謚馬援為忠成侯

歷史評價

馬援與其他開國功臣不同,馬援大半生都在“安邊”戰事中度過。馬援為國盡忠,殞命疆場,實現了馬革裹屍、不死床簀的志願。不可否認,馬援所從事的戰爭,一般都發生在封建王朝和周邊少數民族之間,馬援本人思想上也有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但他忠勤國事,馬革裹屍,仍然令人欽佩。馬援進身朝廷,沒有一個人推舉薦拔,全靠自己公忠為國。後來居於高位,也不結勢樹黨。於是,他生前受到權貴的排擠壓抑,死後又遭到了嚴重的誣陷迫害。

馬援祠

馬援祠馬援祠

馬援是歷史上著名的將軍,馬援祠遺址建於清代,它位於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來到馬援祠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馬氏後裔緬懷先祖所立下的石碑。而中國楊凌馬援故裏海內外聯誼總會也設立在這裡。在湖南省淥口鎮湘江分流淥江邊,有一處為馬援建造的公園(寺廟),名伏坡公園(廟),本地人視馬援為心中的“守護神”,毛主席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在伏坡公園寄宿一晚。

馬援祠里供奉著馬援、馬融、馬超三位著名歷史人物。馬援,字文淵,興平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因戰功被封為扶波將軍,封新昔候。馬援的祖先據說是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趙奢曾打敗秦軍,功勳卓著,被趙惠文王賜號為馬扶君,自此,趙奢的後人便以馬為姓。漢武帝時,馬家從邯鄲移居茂陵。在馬援祠內,立著一塊馬援故里碑,為康熙三十六年所立功德碑。碑高1.86米,碑首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碑額印刻篆書“皇清”二字,碑文記述了馬融、馬援、馬超的生平概況。如今海外馬姓族人把楊凌馬援祠當成了宗族聖地,台灣、馬來西亞等地華人多次來到楊凌祭祖。在馬援祠前,就立著兩塊祭祖紀念碑,馬援祠已經成立楊凌和海外華人聯繫的一個紐帶。

馬援墓: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西3.5公里的伏波村旁,是一座圓形夯土堆墓,高約10米,直徑約10米,墓前有“漢伏波將軍馬公墓”和“始祖伏波將軍馬公援墓”、“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援墓”石碑各一通,精美石雕一塊。

山東煙臺畫院畫家

簡介

畫家馬援
畫家馬援
當代實力派中國畫人物畫家,1963年出生,筆名仲逸,祖籍河北保定,曾先後深造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碩士課程研修班,師從著名美術教育家、當代人物畫大家劉大為導師。文化部藝術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研究院“第十屆全國美展創研班”等,歷任山東煙臺畫院創作部主任,國家二級美術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青年聯合會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煙臺畫院副院長。 

作品及獎項

馬援中國畫作品馬援中國畫作品

代表作品《雲淡風清》榮獲中國美協主辦“2001全國中國畫展”金獎(2001青島);《秋實》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銀獎(1997北京);《龍人血脈》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新時代全國中國畫展”銀獎(2001北京);《五彩路》獲全國總工會、中國美協主辦“全國職工美術、書法、攝影展”銀獎(1989杭州);作品《山外有風》、《香風》、《醉人的海》入選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第八、九、十屆全國美展”;多幅作品入選“中國畫三百家”全國中國畫展;“第五屆全國體育美展”;“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全國美展”;“首屆全國中國畫展”;“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應邀參加慶祝建黨80周年“光輝80年人物畫精品展”;“世紀豐碑--鄧小平偉人風采繪畫作品展覽”等數十次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重要學術展覽,在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各類學術展覽中7次獲一等獎或金獎;在國際性展覽中,作品《蒙山情·一》獲“加拿大第二屆國際水墨畫展楓葉獎”銅獎(1995);《蒙山情·二》獲澳大利亞第二屆國際水墨畫展唯一金獎並應邀赴澳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並出席頒獎儀式(1997);《水墨人物》獲在美國舉辦的“第十屆世界繪畫藝術大展”銅獎(1999),2000年應德國藝術家畫廊邀請赴德國及歐洲舉辦個人畫展,取得成功,德國國家電視三台、德國之聲華語廣播做專題採訪、報導。2002年應中央有關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邀請為北京新建“十六大”中央會堂繪製大幅中國畫作品《秋山滿來盡佳色》。2004年作品《和風》獲首屆山東文藝創作最高獎“泰山文藝創作獎”銀獎(金獎空缺),獲首屆全國寫意畫展優秀獎(最高獎)。2005年獲得首批國家頒發的“人民藝術家”稱號。2006年應邀為中共中央辦公廳繪製《雲壑雅集圖》。近千幅作品發表、刊載、收錄各種大型畫冊,雜誌及專業教材等,人民美術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香港新聞出版社分別出版了個人專集、畫集。1999、2000年連續二次被評為“全國百傑畫家”稱號。

作品《無塵》獲2005百家金陵中國畫展金獎;作品《紅雲》獲“遠大杯”雙年展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優秀作品(最高獎);作品《沂蒙山民》1997年獲澳大利亞國際水墨畫展唯一金獎並應邀出席亞太地區藝術家學術研討大會。《童年》獲首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藝術節全國中青年中國畫提名展銀獎;《雪》獲首屆全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銅獎。

藝術特點
馬援中國畫作品
馬援中國畫作品
馬援的繪畫,是在寫實的基礎上,逐漸走上表現之路的,這種寫實表現的繪畫特點是—把具體的生活場景與人物外在形態,給以刪繁就簡、去粗取精,使之以一般性的風情描繪與文學性的情節敘述內容中,提煉為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感覺與情感表現;這使得畫面從處理到結構方式、人物造型與表現手法以及畫面的構成關係等都發生重大變化,也就是說,作品更加體現出一種內在的特點,更加體現為以心靈、情感表現的精神特點。當然,在馬援這裡,他並未放棄“形象”的寫實特點,只是更加關注寫實形象的內在本質的表達。這樣,使馬援的作品脫離了現實生活實際的限制,而突出了形式意味的表達,突出了詩意氣息的營造;特別是,他極注意畫面整體的構成關係,在黑、白、灰的層次中營造環境氛圍,強化了詩性與情感的表現,使作品中瀰漫著一股撲面而來的鮮活之氣,讓人難以忘懷。在尊重現實與不排斥形象的可視性前提下,馬援對畫面的整合與主觀處理,都體現出藝術化的手法。在許多情況下,他往往把人物置於近景中景,或者只在近景與中景置放若干典型道具,以說明特定環境和場景,而遠景則往往被略去不畫,留下“空白”,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在畫面處理、人物表現、空間關係中,馬援吸收了裝飾性、平面化的手法,以及寫實塑造因素,在給以表現性的虛化與淡化,藉助水墨特殊的材料性能,在虛實、濃淡、具象與抽象之間,建立起自己的表現性結構。

我們注意到,近期馬援的創作,在寫實表現的基礎上,強化了表現性本身的手法與功能,豐富了寫實表現繪畫的涵量與美感。譬如,畫家筆下的人物日益呈現符號化的傾向,且追求幾何體的組裝效果,使作品形式感得到了強化,意味更加雋永,作品也更加耐人尋味。馬援很注重人物、環境、器物的外輪廓造型與水墨化的運用、處理,使作品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在開闔聚散、收放自如中把握著整體的渾然感於完整感。馬援是努力的,他勤奮的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他視自己所面對的生活,是藝術的沃土;不離開生活,就會有激情,不離開生活,就會有靈感,不離開生活,就會有創作的衝動。馬援的藝術取向是明確的—多給生活以詩意的形式,永遠謳歌充滿活力的生活。馬援的人物畫,充滿激情、充滿時代氣息,顯示了畫家對藝術如何面對當代的思考:他的作品表明了這一切,讓生活以詩意的形式出現,顯示出畫家的創造勇氣與精神,因此,馬援的作品是詩意的,也是充滿思考的。他以作品表明他繼承著“為人生的藝術”理念與傳統,並追求永恆不衰的人生主題及其魅力。

馬援中國畫作品馬援中國畫作品

造型:造型對於從事人物畫創作的畫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人物畫與山水畫、花鳥畫有所不同,因為畫的是人,造型能力的高低是人物畫家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難度最大,最難解決的問題(造型不是特指寫實人物畫,一切形式的人物繪畫物像都有造型,但不包括造型不準確或沒有造型稱為變形的造型)一個優秀的現實主義人物畫家需要花大力氣去研究解決提高造型能力,高起點的造型比筆墨技巧的提高要艱難的多。對於初學者來說,一個基本功紮實,造型能力相對較強的人,他的筆墨修養,個性語言暫時還沒有跟上,他可以畫出一幅技法不精或筆墨較差的人物畫,如果是有所謂“筆墨”功夫,但造型能力卻很差的畫家,那么這幅畫可能只剩下“筆”與“墨”了。萬世萬物法理都是相通的,保守或排斥好的、科學的、有益的方法都是走不通的。要提高造型能力,途徑只有一個,就是老老實實過素描造型關,藉助素描科學的造型方法去理解筆墨造型語言,荷爾拜因、丟勤、安格爾、費申、席勒等以線做為基本造型手段的素描高手,在某些手法上自覺不自覺的與中國人物畫以線造型的基本法則不謀而合,只不過線的樣式與中國畫“線條”有所不同,嚴格意義上來講,中國畫用的“線”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線,它線上的基礎上更具有了東方書法“線韻”的意義,它不只是線,應該是“線意識”。是“胸中之逸氣”是“心象畫跡”。所以在這點上東方的線與西方的線又有著根本上的不同,但是不妨礙借鑑。所以,人物畫家要首先解決造型這道坎,已不需要來爭論。大凡有成就的前輩人物畫家,莫不得益與他的深厚的造型功力和廣博藝術修養。我在研讀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劉大為老師課程中,他最為強調的第一課也是重點放在解決人物畫造型訓練上,用理解結構素描的辦法去轉換筆墨無從下手的問題,當然這種素描與畫西畫訓練那種明暗素描是打引號的,這種造型的教學方法使我受益非淺。

馬援中國畫作品馬援中國畫作品
馬援中國畫作品
馬援中國畫作品
境界:人物造型,思想境界,筆墨語言是人物畫創作的三個難點,在近代人物畫發展歷史上,優秀的人物畫作品,必須是藝術家自身人格精神,思想境界的載體,是全面修養的顯現,是智慧的物化,是心靈的痕跡,尤其是人物畫作品,它更具有承載記錄歷史發展、文明進程、社會變革、人類進步的重要使命,不同時期的優秀人物畫作品都打下了鮮明的時代印痕,如徐悲鴻《愚公移山》《九方皋相馬》;蔣兆和的《流民圖》《阿Q》;石魯的《轉戰陝北》;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礦工圖——王道樂土》;黃胄的《洪荒風雪》《叼羊圖》;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劉文西的《祖孫四代》;劉大為的《晚風》《巴扎歸來》《漠上》《馬背上的民族》;劉國輝的《岳飛奉詔班師圖》《民工潮》;揚力舟《太行鐵壁》;何家英的《十九秋》;孔維克的《公車上書》;袁武的《抗戰組畫》;畢建勛的《以身許國圖》等等。思想境界的高低取決於藝術家多方面修養,如人格修養:博大的胸懷,與人為善的態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感召力。學識的修養:深厚的學識,廣博的藝術知識,新穎的學術見解。閱歷修養:閱歷豐富,經歷人生風風雨雨。功力修養、廣收博採:一個在歷史定位上有著重要位置的藝術家,其藝術作品也是眾多收藏家爭相收藏的熱點畫家,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作品的學術地位其日後增值空間相對巨大,相反,一些靠抄作抄起來的作品,隨一時風光,但最終其泡沫的風險是可想而知的。
筆墨:具象生形,抽象生韻,筆墨是中國畫藝術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筆用墨直接影響到畫作的品味和格調,歷代畫家對此都有所贅述,並關注有加,不能輕視。我在幾所美院進修期間有機會臨摹與讀過不少傳世佳作,這對於我學習中國人物畫的筆墨技法很有幫助和啟發,從工筆到寫意,乃至早期還創作出版過連環畫,只要學習上對我有用的我均吸取各自長處。由於人們更多的習慣於審視和接受物像真實具體的形象,因此,筆墨的具像處理並不十分難以理解和把握,然而往往影響作品格調和欣賞價值因素的不是具像筆墨,而更多的是抽象筆墨的運用和表現,即中國畫強調的“書寫性”“意象性”筆墨節奏生成氣韻,氣韻是虛的,是胸之逸氣溢而所得,是可感覺到而無法表述的,正是行筆中運用中、側、順、逆、拖、藏、露、散、扭、以及勾、、勒、點、皴、擦、潑、染等諸多形式語言因素,所構成的抽象筆墨並通過每個作者性格、性情、情緒的不同產生出變幻莫測、渾然成趣、濃淡乾濕、水墨淋漓、氣象萬千的藝術作品。他曾有幸親眼見過我的老師與人合作繪製長8米、高6米的巨幅畫作,在完成的背景上加群像人物、駱駝、馬匹、獵犬等,其用筆之灑脫靈動、造型之生動豪放,整個畫面一氣呵成,令人嘆服。筆墨的修養對於人物畫家來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長期苦練的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