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員國
聯合國觀察員國目前有2個,為梵蒂岡和巴勒斯坦。
除了上述表列的會員國以外,擁有梵蒂岡主權的梵蒂岡是聯合國觀察員國,自1964年4月6日起,教廷即是聯合國的常任觀察員。觀察員國被視為擁有主權的政治實體,隨時可以依照自由決斷遞交請願書申請成為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例如瑞士在2002年9月10日成為正式會員之前的1948年至2002年間,亦是聯合國的常任觀察員。
1974年11月2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3237號決議,賦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觀察員席位。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稱擁有巴勒斯坦國的主權之後,1988年12月15日大會依照A/RES/43/177號決議將其名稱改為“巴勒斯坦”,成為一個“非會員政治實體”。第67屆聯合國大會2012年11月29日以138票贊成、9票反對、41票棄權通過決議,決定在聯合國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
其他實體
許多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諸如歐洲聯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馬爾他騎士團等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皆被聯合國大會邀請成為觀察員。
西撒哈拉的主權爭議在摩洛哥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之間爭持不下,摩洛哥實際上統治大部分西撒哈拉地區,剩下的少部份地區則由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控制。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是非洲聯盟的會員國,但既不是聯合國的會員,也不具觀察員身分。
紐西蘭的自由結合區庫克群島和紐埃擁有完整的自治權利,但是外交事務由紐西蘭負責,兩國都不是聯合國會員。
會員名單
全體會員國和它們的加入日期如下:
(按漢語拼音次序排列)
A 加入日期
阿爾巴尼亞1955.12.14
阿爾及利亞1962.10.8
阿富汗1946.11.19
阿根廷1945.10.24
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 1955.12.14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71.12.9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1945.10.24
阿曼1971.10.7
亞塞拜然1992.3.2
埃及1945.10.24
衣索比亞1945.11.13
愛爾蘭1955.12.14
愛沙尼亞1991.9.17
安道爾1993.7.28
安哥拉1976.12.1
安提瓜和巴布達 1981.11.11
奧地利1955.12.14
澳大利亞1945.11.1
B 加入日期
巴貝多1966.12.9
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10.10
巴哈馬1973.9.18
巴基斯坦1947.9.30
巴拉圭1945.10.24
巴林1971.9.21
巴拿馬1945.11.13
巴西 1945.10.24
白俄羅斯1945.10.24
保加利亞 1955.12.14
比利時 1945.12.27
秘魯1945.10.31
貝寧 1960.9.20
冰島1946.11.19
波蘭1945.10.24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992.5.22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會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由聯合國大會於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玻利維亞1945.11.14
貝里斯1981.9.25
波札那1966.10.17
不丹1971.9.21
布吉納法索1960.9.20
蒲隆地 1962.9.18
C 加入日期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9.17
赤道幾內亞1968.11.12
D 加入日期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1945.10.24
南韓(大韓民國) 1991.9.17
丹麥1945.10.24
德國1973.9.18
東帝汶2002.9.27
多哥1960.9.20
多米尼加共和國 1945.10.24
多米尼克1978.12.18
E 加入日期
蘇聯1945.10.24
厄瓜多1945.12.21
厄利垂亞1993.5.28
F 加入日期
法國1945.10.24
菲律賓1945.10.24
斐濟1970.10.13
芬蘭1955.12.14
維德角1975.9.16
G 加入日期
甘比亞1965.9.21
剛果1960.9.20
剛果民主共和國1960.9.20
哥倫比亞1945.11.5
格瑞那達1974.9.17
喬治亞1992.7.31
哥斯大黎加1945.11.2
古巴1945.10.24
蓋亞那1966.9.20
H 加入日期
哈薩克斯坦 1992.3.2
海地1945.10.24
荷蘭1945.12.10
黑山共和國2006.6.28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通過並實行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憲法,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正式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2006年6月28日,黑山共和國由大會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宏都拉斯 1945.12.17
J 加入日期
吉里巴斯 1999.9.14
吉布地 1977.9.20
吉爾吉斯斯坦1992.3.2
幾內亞 1958.12.12
幾內亞比索 1974.9.17
加拿大1945.11.9
加納 1957.3.8
加彭 1960.9.20
高棉1955.12.14
捷克共和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從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會員國。1992年12月10日,該國常駐代表寫信通知秘書長,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從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為繼承國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將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接到捷克共和國的申請後,於1月8日建議聯大接納該國為會員國。這樣,捷克共和國便於1月19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辛巴威1980.8.25
K 加入日期
喀麥隆1960.9.20
卡達 1971.9.21
葛摩 1975.11.12
象牙海岸 1960.9.20
科威特 1963.5.14
克羅埃西亞1992.5.22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由聯合國大會於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肯亞 1963.12.16
L 加入日期
拉脫維亞 1991.9.17
賴索托 1966.10.17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1955.12.14
黎巴嫩1945.10.24
立陶宛1991.9.17
賴比瑞亞 1945.11.2
列支敦斯登1990.9.18
盧森堡1945.10.24
盧安達1962.9.18
羅馬尼亞1955.12.14
M 加入日期
馬達加斯加1960.9.20
馬爾地夫 1965.9.21
馬爾他1964.12.1
馬拉威 1964.12.1
馬來西亞 1957.9.17
馬里 1960.9.28
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1993.4.8
(聯合國大會1993年4月8日“A/RES/47/225號決議”決定接納該國為聯合國會員國,在該國國名引起的爭端解決之前,該國在聯合國內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
馬紹爾群島1991.9.17
模里西斯 1968.4.24
茅利塔尼亞1961.10.27
美國1945.10.24
蒙古1961.10.27
孟加拉國1974.9.17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91.9.17
緬甸1948.4.19
摩爾多瓦1992.3.2
摩洛哥1956.11.12
摩納哥 1993.5.28
莫三比克 1975.9.16
墨西哥1945.11.7
N 加入日期
納米比亞1990.4.23
南非1945.11.7
諾魯 1999.9.14
尼泊爾 1955.12.14
尼加拉瓜 1945.10.24
尼日1960.9.20
奈及利亞 1960.10.7
挪威1945.11.27
P 加入日期
帛琉 1994.12.15
葡萄牙1955.12.14
R 加入日期
日本1956.12.18
瑞典1946.11.19
瑞士2002.9.10
S 加入日期
薩爾瓦多 1945.10.24
薩摩亞 1976.12.15
塞爾維亞2000.11.1
(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根據塞爾維亞和黑山憲法憲章第60條規定,塞爾維亞共和國將承續塞爾維亞和黑山在聯合國、包括聯合國系統內所有機構和組織的成員資格。)
獅子山1961.9.27
塞內加爾1960.9.28
賽普勒斯1960.9.20
塞席爾 1976.9.21
沙烏地阿拉伯1945.10.24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5.9.16
聖基茨和尼維斯 1983.9.23
聖露西亞 1979.9.18
聖馬利諾1992.3.2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1980.9.16
斯里蘭卡1955.12.14
斯洛伐克1993.1.19
斯洛維尼亞1992.5.22(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由聯合國大會於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史瓦濟蘭1968.9.24
蘇丹1956.11.12
蘇利南1975.12.4
索羅門群島1978.9.19
索馬里1960.9.20
T 加入日期
塔吉克斯坦1992.3.2
泰國1946.12.16
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1961.12.14
湯加1999.9.14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2.9.18
突尼西亞1956.11.12
吐瓦魯2000.9.5
土耳其1945.10.24
土庫曼斯坦1992.3.2
萬那杜1981.9.15
W 加入日期
瓜地馬拉1945.11.21
委內瑞拉1945.11.15
汶萊達魯薩蘭國1984.9.21
烏干達1962.10.25
烏克蘭1945.10.24
烏拉圭1945.10.24
烏茲別克斯坦1992.3.2
X 加入日期
西班牙1955.12.14
希臘1945.10.25
新加坡1965.9.21
紐西蘭1945.10.24
匈牙利1955.12.14
Y 加入日期
牙買加 1962.9.18
亞美尼亞1992.3.2
葉門 1947.9.30
伊拉克1945.12.21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45.10.24
以色列1949.5.11
義大利1955.12.14
印度1945.10.30
印度尼西亞1950.9.28
約旦1955.12.14
越南1977.9.20
Z 加入日期
尚比亞 1964.12.1
查德 1960.9.20
智利1945.10.24
中非共和國 1960.9.20
中國1971.10.25
中華民國1945.10.24(中華民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中華民國被中止會員國資格。)
按簡體中文筆畫順序排列的聯合國會員國(以★表示)、觀察員國(以▲表示)和非政府間組織及其他組織的觀察員實體(以●表示)名單如下:
001.★ | 幾內亞 |
002.★ | 幾內亞比索 |
003.★ | 土耳其 |
004.★ | 土庫曼斯坦 |
005.★ | 葉門 |
006.★ | 馬爾地夫 |
Ⅰ.● | 馬爾他主權軍事教團 |
007.★ | 馬爾他 |
008.★ | 馬達加斯加 |
009.★ | 馬來西亞 |
010.★ | 馬里 |
011.★ | 馬拉威 |
012.★ | 馬其頓 |
013.★ | 馬紹爾群島 |
014.★ | 不丹 |
015.★ | 厄瓜多 |
016.★ | 厄利垂亞 |
017.★ | 牙買加 |
018.★ | 比利時 |
019.★ | 萬那杜 |
020.★ | 日本 |
021.★ | 中國 |
022.★ | 中非 |
023.★ | 甘比亞 |
024.★ | 貝寧 |
025.★ | 模里西斯 |
026.★ | 茅利塔尼亞 |
027.★ | 丹麥 |
028.★ | 烏干達 |
029.★ | 烏克蘭 |
030.★ | 烏拉圭 |
031.★ | 烏茲別克斯坦 |
032.★ | 汶萊 |
033.★ | 巴貝多 |
034.★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035.★ | 巴西 |
036.★ | 巴拉圭 |
037.★ | 巴林 |
038.★ | 巴哈馬 |
039.★ | 巴拿馬 |
(1)▲ | 巴勒斯坦 |
040.★ | 巴基斯坦 |
041.★ | 以色列 |
042.★ | 古巴 |
043.★ | 布吉納法索 |
044.★ | 蒲隆地 |
045.★ | 東帝汶 |
046.★ | 卡達 |
047.★ | 盧安達 |
048.★ | 盧森堡 |
049.★ | 查德 |
050.★ | 白俄羅斯 |
051.★ | 印度 |
052.★ | 印度尼西亞 |
053.★ | 立陶宛 |
054.★ | 尼日 |
055.★ | 奈及利亞 |
056.★ | 尼加拉瓜 |
057.★ | 尼泊爾 |
058.★ | 加納 |
059.★ | 加拿大 |
060.★ | 加彭 |
061.★ | 聖馬利諾 |
062.★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063.★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064.★ | 聖基茨和尼維斯 |
065.★ | 聖露西亞 |
066.★ | 蓋亞那 |
067.★ | 吉布地 |
068.★ | 吉爾吉斯斯坦 |
069.★ | 寮國 |
070.★ | 亞美尼亞 |
071.★ | 西班牙 |
072.★ | 列支敦斯登 |
073.★ | 剛果(布) |
074.★ | 剛果(金) |
075.★ | 伊拉克 |
076.★ | 伊朗 |
077.★ | 瓜地馬拉 |
078.★ | 匈牙利 |
079.★ | 多米尼加 |
080.★ | 多米尼克 |
081.★ | 多哥 |
082.★ | 冰島 |
083.★ | 湯加 |
084.★ | 安哥拉 |
085.★ | 安提瓜和巴布達 |
086.★ | 安道爾 |
087.★ | 約旦 |
088.★ | 赤道幾內亞 |
089.★ | 芬蘭 |
090.★ | 克羅埃西亞 |
091.★ | 蘇丹 |
092.★ | 蘇利南 |
093.★ | 利比亞 |
094.★ | 賴比瑞亞 |
095.★ | 貝里斯 |
096.★ | 維德角 |
097.★ | 希臘 |
098.★ | 沙烏地阿拉伯 |
099.★ | 阿爾及利亞 |
100.★ | 阿爾巴尼亞 |
101.★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102.★ | 阿根廷 |
103.★ | 阿曼 |
104.★ | 阿富汗 |
105.★ | 亞塞拜然 |
106.★ | 納米比亞 |
107.★ | 坦尚尼亞 |
108.★ | 拉脫維亞 |
109.★ | 英國 |
110.★ | 肯亞 |
111.★ | 羅馬尼亞 |
112.★ | 帛琉 |
113.★ | 吐瓦魯 |
114.★ | 委內瑞拉 |
115.★ | 索羅門群島 |
116.★ | 法國 |
117.★ | 波蘭 |
118.★ | 波赫 |
119.★ | 孟加拉國 |
120.★ | 玻利維亞 |
121.★ | 挪威 |
122.★ | 南蘇丹 |
123.★ | 南非 |
124.★ | 高棉 |
125.★ | 哈薩克斯坦 |
126.★ | 科威特 |
127.★ | 象牙海岸 |
128.★ | 葛摩 |
129.★ | 保加利亞 |
130.★ | 俄羅斯 |
131.★ | 敘利亞 |
132.★ | 美國 |
133.★ | 宏都拉斯 |
134.★ | 辛巴威 |
135.★ | 突尼西亞 |
136.★ | 泰國 |
137.★ | 埃及 |
138.★ | 衣索比亞 |
139.★ | 賴索托 |
140.★ | 莫三比克 |
141.★ | 荷蘭 |
142.★ | 格瑞那達 |
143.★ | 喬治亞 |
144.★ | 索馬里 |
145.★ | 哥倫比亞 |
146.★ | 哥斯大黎加 |
147.★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148.★ | 秘魯 |
149.★ | 愛爾蘭 |
150.★ | 愛沙尼亞 |
151.★ | 海地 |
152.★ | 捷克 |
153.★ | 吉里巴斯 |
154.★ | 菲律賓 |
155.★ | 薩爾瓦多 |
156.★ | 薩摩亞 |
157.★ | 密克羅尼西亞 |
(2)▲ | 梵蒂岡 |
158.★ | 塔吉克斯坦 |
159.★ | 越南 |
160.★ | 波札那 |
161.★ | 斯里蘭卡 |
162.★ | 史瓦濟蘭 |
163.★ | 斯洛維尼亞 |
164.★ | 斯洛伐克 |
165.★ | 葡萄牙 |
166.★ | 韓國 |
167.★ | 朝鮮 |
168.★ | 斐濟 |
169.★ | 喀麥隆 |
170.★ | 黑山 |
171.★ | 智利 |
172.★ | 奧地利 |
173.★ | 緬甸 |
174.★ | 瑞士 |
175.★ | 瑞典 |
176.★ | 諾魯 |
177.★ | 蒙古 |
178.★ | 新加坡 |
179.★ | 紐西蘭 |
180.★ | 義大利 |
181.★ | 塞內加爾 |
182.★ | 塞爾維亞 |
183.★ | 塞席爾 |
184.★ | 獅子山 |
185.★ | 賽普勒斯 |
186.★ | 墨西哥 |
187.★ | 黎巴嫩 |
188.★ | 德國 |
189.★ | 摩爾多瓦 |
190.★ | 摩納哥 |
191.★ | 摩洛哥 |
192.★ | 澳大利亞 |
193.★ | 尚比亞 |
與中國等建交的庫克群島、紐埃,非洲聯盟的成員國西撒哈拉,與俄羅斯等建交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與美國、英國、法國等建交的科索沃,都並非是聯合國會員國或觀察員國。
名單備註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聯合國5個創辦國之一,其在1945年10月24日成為創始會員國。1991年12月24日,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在蘇聯解體前夕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在獨立國家國協的11個會員國支持下,“俄羅斯聯邦”將會繼承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包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其餘的前蘇聯成員國在蘇聯解體後全部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在1945年10月24日加入聯合國,皆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詳見“一國三票”詞條)。至1991年重新獨立前,兩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分別是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在1991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摩爾多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在1992年3月2日加入聯合國。
喬治亞在1992年7月31日加入聯合國。
^ 貝寧在1975年改名前使用“達荷美”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 南斯拉夫在1945年10月24日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代表南斯拉夫民主聯盟和更名後的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在1992年解體,前南斯拉夫的兩個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黑山兩國組成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1992年9月2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A/RES/47/1號決議,認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塞爾維亞和黑山)不能夠自動繼承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的會籍,因此決定: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塞爾維亞和黑山)應申請在聯合國的會籍,並且不得參加大會的工作。所有的前南斯拉夫成員國在其全部皆是聯合國成員國: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在1992年5月22日加入聯合國。
馬其頓共和國因為與希臘的國名爭議,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在1993年4月8日申請加入聯合國。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在2000年11月1日加入聯合國,取代在2000年11月1日以前仍然存在,由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所擁有的南斯拉夫席位。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更改席位名稱為 塞爾維亞和黑山。由於黑山在2006年6月3日宣布獨立,塞爾維亞將會根據塞爾維亞和黑山聯邦憲法第六十條,繼承聯合國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席位。
黑山在2006年6月28日加入聯合國。
^ 汶萊使用全名“汶萊達魯薩蘭國”作為席位名稱。
^ 布吉納法索在1984年改名前使用“上伏爾塔”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 喀麥隆在1961年與英屬喀麥隆合併前使用法語國名“Cameroun”申請加入聯合國。
^剛果共和國最初以“剛果(布拉柴維爾)”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 象牙海岸在1985年改名前使用英文意譯國名“Ivory Coast”申請加入聯合國。
^ 捷克斯洛伐克在1945年10月24日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席位名稱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2年12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通知聯合國秘書長,該國在1992年12月31日以後將會不復存在,分裂後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兩國將會各自獨立申請會籍。之後,兩國在1993年1月19日分別加入聯合國。
^ 剛果民主共和國最初以“剛果(利奧波德城)”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後在1964年改名“剛果民主共和國”,又在1971年改為“薩伊”,最後在1997年5月17日改回如今的名稱。
^ 埃及和敘利亞同時在1945年10月24日加入聯合國,皆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兩國於1958年2月21日的公民投票後,決定合併成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也合二為一。直到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決定恢復國號為“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也一分為二。其後,埃及繼續在聯合國使用“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這個名稱,直至1971年9月2日改為“埃及阿拉伯共和國”。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兩國曾經在1973年9月18日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並且都被接納為會員。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合併進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自此以後,就以一個“德國”席位代表這一個主權國家。
^ 印度尼西亞為了抗議馬來西亞獲選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於1965年1月20日曾經短暫退出聯合國。1966年9月19日,印度尼西亞宣布恢復與聯合國的所有合作並參與其活動的意願,並於1966年9月28日獲邀重新加入聯合國。
^ 伊朗使用全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
^ 寮國使用全名“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
^ 利比亞使用全名“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作為席位名稱。
^ 馬來西亞最初以“馬來亞聯合邦”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改名為“馬來西亞”,為一個包含沙巴、砂拉越、新加坡的新聯邦國家。新加坡之後在1965年8月9日獨立,並於1965年9月21日申請加入聯合國。
^ 緬甸(Myanmar)在1989年改名前使用英語名稱“Burma”申請加入聯合國。
^ 菲律賓在1946年獨立前使用“菲律賓聯邦”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 薩摩亞在1997年改名前使用“西薩摩亞”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 南非在1961年成為共和國前使用“南非聯盟”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 斯里蘭卡在1972年改名前使用“錫蘭”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 泰國在1949年改名前使用“暹羅”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 英國使用全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作為席位名稱。
^坦噶尼喀最早在1961年12月14日申請加入聯合國,桑給巴爾則在1963年12月16日申請加入聯合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聯合協定通過後,合併成為一個會員國,並且在1964年11月1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 美國使用全名“美利堅合眾國”作為席位名稱。
^ 委內瑞拉使用全名“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
^ 阿拉伯葉門(北葉門)最早在1947年9月30日申請加入聯合國,代表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和接替的阿拉伯葉門共和國。 民主葉門(南葉門)則在1967年12月14日以“葉門南部”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代表南葉門人民共和國和改名後的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兩國在1990年5月22日合併成葉門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亦合併成“葉門”,自此以後,就以一個“葉門”席位代表這一個主權國家。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早在1945年4月,中國就派代表團參加了舊金山會議,中國共產黨代表董必武參加了代表團,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籤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美國政府的阻撓,台灣當局繼續非法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從1961年16屆聯大以後,許多國家為恢復中國的合法權利作了不懈的努力。 1971年10月25日,在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個國家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26日,中國代理外交部長姬鵬飛收到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發來的正式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和安理會中被非法剝奪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恢復。 1971年11月15日,聯合國第26屆會議召開,五星紅旗在紐約東河之濱的聯合國大廈迎風飄揚,當喬冠華率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氣宇軒昂地端坐在聯合國會場上時,受到世界輿論的極大關注和各代表團的熱烈歡迎。
政權更替
☆中華民國是聯合國創始成員,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7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代替。
☆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創始成員,1993年1月1日分成捷克、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捷、斯於1993年1月19日同時加入聯合國。
☆ 埃及和敘利亞均為聯合國創始成員(1945.10.24),1958年2月21日,埃、敘合併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成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獨立國家地位,同時恢復其聯合國成員資格。1971年9月2日,阿聯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73年9月18日同時加入聯合國。由於民主德國於1990年10月3日加入聯邦德國,因此民主德國的席位被取消。
☆ 印度尼西亞於1965年1月20日宣布退出聯合國。1966年9月19日,印尼決定重新參加聯合國的活動。1966年9月28日
,印尼返回其在聯大的席位。
☆ 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1963年9月16日,在接納新加坡、沙巴(北婆羅洲)和沙撈越加入後,改國名為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獨立。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聯合國。
☆ 蘇聯為聯合國創始成員(1945.10.24)。1991年12月24日,蘇聯解體為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並由俄羅斯承續蘇聯在安理會和聯合國其他機構的成員資格(包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
☆ 坦噶尼喀於1961年12月14日加入聯合國,桑給巴爾於1963年12月16日加入聯合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成員國,1964年11月1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加入日期:1947.9.30)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加入日期:1967.12.14)合併成為一個成員國,稱為“葉門”。
☆ 2000年9月5日,吐瓦魯加入聯合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1945.10.24),其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成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0年11月1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加入聯合國。2006年5月3日,黑山宣告脫離塞蒙成為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共和國隨後繼承了原塞蒙國家共同體的國際法主體地位而成為主權國家。
☆ 貝寧在1975年改名前使用“達荷美”的名義加入聯合國。
☆ 布吉納法索在1984年改名前使用“上伏爾塔”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剛果共和國最初以“剛果(利奧波德城)”的名義加入聯合國。
☆ 緬甸(Myanar)在1989年改名前使用英文名稱“Burmar”的名義加入聯合國。
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分別是: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
觀察員
截至2007年,聯合國共有64個觀察員。當中包含1個觀察員國、5個觀察員實體、和58個觀察員組織。
聯合國在會員之外,還設有觀察員制度,邀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實體參與聯合國事務。觀察員有權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但是不被允許參與會議中的投票。以下列表皆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非會員國觀察員國被視為擁有主權的政治實體,隨時可以依照自由決斷遞交請願書申請成為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例如 瑞士在2002年9月10日成為正式會員之前的1948年至2002年間,亦是聯合國的常任觀察員。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視巴勒斯坦和馬爾他騎士團為實體,而非主權國家。
梵蒂岡── 1964年4月6日實體
許多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實體,被聯合國大會邀請成為觀察員,參與聯合國大會。
巴勒斯坦 ── 1974年11月22日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1990年10月16日(A/RES/45/6)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 1994年10月19日(A/RES/49/2)
各國議會聯盟── 2002年11月19日(A/RES/45/6)
耶路撒冷、羅得島及馬爾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團(簡稱馬爾他騎士團) ── 1994年8月24日(A/RES/48/265)
政府間組織
許多組織被聯合國大會邀請成為觀察員,參與聯合國大會。當中有些在聯合國的美國紐約總部設有常駐辦事處,有些則沒有,然而這並不影響其在聯合國中的地位。設有常駐辦事處
非洲聯盟── 1965年10月11日(A/RES/2011(XX))
亞非法律協商組織── 1980年10月13日(A/RES/35/2)
加勒比共同體── 1991年10月17日(A/RES/46/8)
中美洲一體化系統── 1995年10月19日(A/RES/50/2)
大英國協秘書處── 1976年10月18日(A/RES/50/2)
歐洲共同體(今為歐洲聯盟) ── 1974年10月11日(A/RES/3208 (XXIX))
國際刑事法院──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警察組織── 1996年10月15日(A/RES/51/1)
國際民主和選舉援助學會── 2003年12月9日(A/RES/58/83)
國際移徙組織── 1992年10月16日(A/RES/47/4)
法語國家國際組織── 1978年11月10日(A/RES/33/18)
國際海底管理局── 1996年10月24日(A/RES/51/6)
國際海洋法法庭── 1996年12月17日(A/RES/51/204)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1999年12月17日(A/RES/54/195)
阿拉伯國家聯盟── 1950年11月1日(A/RES/477 (V))
伊斯蘭會議組織── 1975年10月10日(A/RES/3369 (XXX))
人口與發展夥伴── 2002年11月19日(A/RES/57/29)
無常駐辦事處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 1981年10月15日(A/RES/36/4)
非洲開發銀行── 1987年10月28日(A/RES/42/10)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組織 ── 1988年10月17日(A/RES/43/6)
安第斯共同體── 1997年10月22日(A/RES/52/6
)亞洲開發銀行── 2002年11月19日(A/RES/57/30)
加勒比國家聯盟── 1998年10月15日(A/RES/53/5)
東南亞國家聯盟── 2006年12月4日(A/RES/61/44)
黑海經濟合作組織── 1999年10月8日(A/RES/54/5)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 2004年12月2日(A/RES/59/50)
商品共同基金 ── 2005年11月23日(A/RES/60/26)
獨立國家國協 ── 1994年5月24日(A/RES/48/237)
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 ── 1999年10月26日(A/RES/54/10)
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 ── 2001年12月12日(A/RES/56/92)
歐洲委員會── 1989年10月27日(A/RES/44/6)
海關合作理事會── 1999年3月23日(A/RES/53/216)
東非共同體 ── 2003年12月9日(A/RES/58/86)
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2000年12月12日(A/RES/55/161)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2004年12月2日(A/RES/59/51)
經濟合作組織 ── 1993年10月13日(A/RES
/48/2)
歐亞經濟共同體 ── 2003年12月9日(A/RES/58/84)
古阿姆集團 ── 2003年12月9日(A/RES/58/85)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 ── 2005年11月23日(A/RES/60/27)
伊比利亞—美洲會議 ── 2005年11月23日(A/RES/60/28)
印度洋委員會 ── 2006年12月4日(A/RES/61/43)
美洲開發銀行 ── 2000年12月12日(A/RES/55/160)
國際移徙政策發展中心 ── 2002年11月19日(A/RES/57/31)
國際發展法組織 ── 2001年12月12日(A/RES/56/90)
國際水道測量組織 ── 2001年12月12日(A/RES/56/91)
拉丁美洲經濟體 ── 1980年10月13日(A/RES/35/3)
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2005年11月23日(A/RES/60/25)
拉丁美洲議會── 1993年10月13日(A/RES/48/4)
歐佩克國際發展基金 ── 2006年12月4日(A/RES/61/42)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1998年10月15日(A/RES/53/6)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 1993年10月13日(A/RES/48/5)
美洲國家組織── 1948年10月16日(A/RES/253 (III))
東加勒比國家組織 ── 2004年12月2日(A/RES/59/52)
太平洋島嶼論壇 ── 1994年10月17日(A/RES/49/1)
常設仲裁法院 ── 1993年10月13日(A/RES/48/3)
上海合作組織── 2004年12月2日(A/RES/59/48)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 2004年12月2日(A/RES/59/53)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2004年12月2日(A/RES/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