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寧

(1)19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第21周太陽峰年聯測和資料分析”。 (1)19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第21周太陽峰年聯測和資料分析”。 (1)19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第21周太陽峰年聯測和資料分析”。

人物簡介

馬援寧,天體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太陽黑子和耀斑研究,其研究成果“短波通訊騷擾及太陽質子事件”為我國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運行提供了預報服務。

個人履歷

1939年 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1961年 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
1961~1968年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工作。
1968~1998年 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
1998年 退休。

科學成就

馬援寧,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曾任該台太陽物理研究室主任。1939年生,廣東
馬援寧
梅州市梅縣區人,196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後即進入中科院上海佘山天文台工作,主要任務為恢復和改進太陽分光鏡,以目視觀測太陽活動中最為壯觀的現象——太陽耀斑。1955年成功改裝太陽分光鏡,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太陽耀斑觀測,記錄了有黑子觀測史(300多年)以來最為強烈太陽活動周(第19周)峰年的耀斑資料。1958年調至紫金山天文台,繼續從事太陽活動的研究,用當時較為先進的里奧(Lyot)型太陽色球鏡,以快速方式連續記錄太陽耀斑爆發的全過程,積累了大量可用於研究Hα耀斑全過程的膠捲,對其中的大活動區耀斑作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從1959年起,開展研究太陽活動(主要是耀斑)對地球的影響,此時已注意到小時量級的黑子群結構變化,可聯繫到耀斑的形成和發展。20世紀60年代初和上海劉行國際電台合作,共同探討太陽活動對短波通訊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該電台國際短波通訊中所發生的嚴重干擾直至完全中斷,幾乎均可聯繫到大耀斑的爆發和隨後1~2天伴隨而來的磁暴。隨後又和新鄉22所(電離層研究所)進行過類似的合作研究。此外還開展太陽服務工作,把全國各台站的黑子和色球觀測綜合成“太陽圖”按月發布,供有關單位參考和使用。由於上述方面的長期研究和系統的資料積累,為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人造衛星上天要求提供“短波通訊騷擾和太陽質子事件”預報做了必要的準備工作,縮短了任務上馬的時間。
隨著21周峰年的到來,馬援寧進一步研究黑子活動和耀斑間的關係。利用20cm赤道儀,可以得到高解析度(達1″)的黑子群在小時量級內的結構變化,來進一步解釋耀斑的形成與發展。1985年作為客座研究員參加美國宇航局(NASA)成立的“太陽極大任務”(SMM)研究組,它結合空間探測器和地面望遠鏡的觀測,綜合研究還不能在實驗室里進行的“耀斑能量形成和釋放過程”這一課題。在此期間,完成了題為“磁通量在1985年7月9日質子事件中起的作用”的研究報告。
1986年獲美國天文學會以H.Chretien教授命名的國際合作研究獎金,於1987年往美國空間環境實驗室(NOAA)以及捷克、匈牙利兩國天文台進行短期的訪問合作,主要探討“太陽活動區演變過程”。
除上述工作外,他還參加下面兩項工作:作為張鈺哲台長的助手,參加1954年6月30日發生在原前蘇聯高加索地區的日全食觀測,測量日食全過程的光電流變化。另一項是1958年6月30日發生在海南島三亞縣的日環食觀測,拍攝太陽的閃光譜
作為研究課題主要負責人,馬援寧曾獲得的獎項有:
(1)19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第21周太陽峰年聯測和資料分析”。
(2)1990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短波通訊騷擾及太陽質子事件預報”。此項成果又於1992年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馬援寧曾經參加下列學會:國際天文學會、美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曾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23篇。1991年退休,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隨著21周峰年的到來,馬援寧進一步研究黑子活動和耀斑間的關係。利用20cm赤道儀,可以得到高解析度(達1″)的黑子群在小時量級內的結構變化,來進一步解釋耀斑的形成與發展。1985年作為客座研究員參加美國宇航局(NASA)成立的“太陽極大任務”(SMM)研究組,它結合空間探測器和地面望遠鏡的觀測,綜合研究還不能在實驗室里進行的“耀斑能量形成和釋放過程”這一課題。在此期間,完成了題為“磁通量在1985年7月9日質子事件中起的作用”的研究報告。
1986年獲美國天文學會以H.Chretien教授命名的國際合作研究獎金,於1987年往美國空間環境實驗室(NOAA)以及捷克、匈牙利兩國天文台進行短期的訪問合作,主要探討“太陽活動區演變過程”。
除上述工作外,他還參加下面兩項工作:作為張鈺哲台長的助手,參加1954年6月30日發生在原前蘇聯高加索地區的日全食觀測,測量日食全過程的光電流變化。另一項是1958年6月30日發生在海南島三亞縣的日環食觀測,拍攝太陽的閃光譜。
作為研究課題主要負責人,馬援寧曾獲得的獎項有:
(1)19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第21周太陽峰年聯測和資料分析”。
(2)1990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短波通訊騷擾及太陽質子事件預報”。此項成果又於1992年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馬援寧曾經參加下列學會:國際天文學會、美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曾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23篇。1991年退休,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1)1986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第21周太陽峰年聯測和資料分析”。
(2)1990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為“短波通訊騷擾及太陽質子事件預報”。此項成果又於1992年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馬援寧曾經參加下列學會:國際天文學會、美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曾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23篇。1991年退休,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個人論著

1.馬援寧.太陽分光儀改裝.天文學報,1955
2.張鈺哲,馬援寧.1954年6月30日日全食觀測.天文學報,1956
3.馬援寧.黑子相對數經驗公式.天文學報,1963,11(1):60~62
4.馬援寧.超前一個太陽自轉周預報太陽活動的可有性.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75,3
5.馬援寧.短期(幾小時)預報太陽耀斑的可能性.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76,1
6.馬援寧.預報太陽東邊緣出現大活動區.Solar-Terrestrial.Prediction.Proceedings.5.I.,1979
7.馬援寧,趙愛娣,陳協珍.關於耀斑起因的探討.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81,3
8.馬援寧,趙愛娣,陳協珍.1981年5月31日大耀斑的能源.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8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