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蘇正胃丸

香蘇正胃丸

香蘇正胃丸,味微甜、略酸苦。解表和中,消食行滯。用於小兒暑濕感冒,停食停乳,頭痛發熱,嘔吐泄瀉,腹痛脹滿,小便不利。

拼音名:XiangsuZhengweiWan

香蘇正胃丸香蘇正胃丸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526
【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略酸苦。
【功能與主治】解表和中,消食行滯。用於小兒暑濕感冒,停食停乳,頭痛發熱,嘔吐泄瀉,腹痛脹滿,小便不利。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周歲以內小兒酌減。
【規格】每丸重3g
【貯藏】密封。
【生產企業】內蒙古臨河中藥廠

處方

廣藿香80g紫蘇葉160g香薷80g陳皮40g

厚朴(姜制)80g枳殼(炒)20g砂仁20g白扁豆(炒)40g

山楂(炒)20g六神曲(炒)20g麥芽(炒)20g茯苓20g

甘草11g滑石66g硃砂3.3g

製法

以上十五味,硃砂水飛成極細粉;其餘廣藿香等十四味粉碎成細粉,與

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50g製成大蜜丸,即得。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草

香蘇正胃丸顯微鏡
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薄壁組織中。葉肉組織中有小草酸鈣簇晶,直徑4~8μm。葉肉組織中散有細小草酸鈣針晶。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分枝狀,壁厚,層紋明顯。種皮石細胞淡黃色至棕黃色,類圓形或卵圓形,直徑16~56μm,壁厚,孔溝細密。內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或棕紅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矽質塊。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

(2)取本品9g,切碎,加硅藻土6g,研勻,加氯仿6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用2%氫氧化鈉溶液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併鹼液,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1—2,用氯仿提取3次,每次20ml,合併氯仿液,用水120ml分2次洗滌,氯仿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後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和厚朴酚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製備的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6: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數分鐘,在日光下檢視,斑點變為紅色。

相關詞條

氫氧化鈉紫外光燈廣藿香紫蘇葉

中藥方劑之香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