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丸水丸

二妙丸水丸,是以炒制的蒼朮、黃柏按照1:1的比例粉碎後,按照傳統水泛丸的工藝製成的中藥成方製劑。二妙丸是中醫用於燥濕清熱的基礎名方,廣泛套用於濕熱下注引起的炎症、紅腫、滲出等症。臨床中在各科都有套用,只要是辨證為濕熱證,尤其是濕重於熱證,均可使用。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二妙丸是以炒制的蒼朮、黃柏按照1:1的比例粉碎後,按照傳統水泛丸的工藝製成的中藥成方製劑。二妙丸是中醫用於燥濕清熱的基礎名方,廣泛套用於濕熱下注引起的炎症、紅腫、滲出等症。臨床中在各科都有套用,只要是辨證為濕熱證,尤其是濕重於熱證,均可使用。

二妙丸療效顯著的疾病有:

皮膚科:濕疹、腳氣、陰囊濕疹、生殖器皰疹、帶狀皰疹、手癬、臁瘡、膿皰瘡、腳癬、下肢急慢性濕疹、皮炎、肛門搔癢症、老年瘙癢症、酒糟鼻。

婦科:白帶異常(各種陰道炎導致)、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月經不調、盆腔炎。

內科:腹瀉、痢疾、腸炎黃疸肝炎、胃炎和胃潰瘍(濕熱型)、失眠多夢(濕熱證)。

外科:足膝紅腫熱痛、風濕性關節炎(濕熱症)、下肢靜脈曲張兼濕熱者、下肢潰瘍、糖尿病足、下肢丹毒、坐骨神經痛(濕熱證)、濕熱腰痛

泌尿科:泌尿系感染

口腔科:口臭、口舌生瘡、牙齦炎、牙周炎。

耳鼻喉科:慢性咽炎、慢性鼻竇炎、慢性上頜竇炎等。

男科:陽痿(濕熱下注)、睪丸炎或附睪丸炎

濕熱常常表現為一種體質,很難短時間去除,因此往往需要長期用藥,多數燥濕清熱的藥物藥性都很強,因此用藥應加以注意。由於二妙丸組方簡單,幾乎無毒副作用,長期服用,非常安全。因此是燥濕清熱的首選藥物。

名稱來源

二妙散方名出自《丹溪心法》,但本方藥物組成並非率先出自《丹溪心法》。蒼朮、黃柏所組成的二妙散一方,最早見於元代危亦林所著《世醫得效方》卷9的“腳氣”門中,名蒼朮散。原文為“蒼朮散治一切風寒濕熱,令足膝痛或赤腫,腳骨間作熱痛,雖一點,能令步履艱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頢,一切腳氣,百用百效。蒼朮,米泔浸一日夜,鹽炒。黃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四兩,右(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進三、四服。”

危亦林(1277~1347),元代江西南豐人,將祖上五世累積的經驗方劑“依按古方,參之家傳”的方法,於天曆元年(1328年)開始,至元三年(1337)撰成本書,至正五年(1345年)刊行。其後明 成化17年(1481)復刊行元 朱震亨(1281~1358)所著《丹溪心法》時,將蒼朮、黃柏組成的蒼朮散改名為二妙散。在該書卷4“痛風”中載:“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有氣加氣藥,血虛者加補藥,痛甚者加生薑汁,熱辣服之。黃柏(炒)、蒼朮(米泔浸、炒)。右(上)二味為末,沸湯,入薑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若痰帶熱者,先以舟車丸,或導水丸神芎丸下伐。後以趁痛散服之。”從朱震亨所論,未說明二藥劑量。

朱震亨與危亦林為同一時代人,危亦林較朱震亨長4歲,但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刊行於1345年,朱震亨的《丹溪心法》刊行於1481年,兩書相比較,朱氏所載之方較危氏之方晚了136年,二方主治、組成相同,雲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若以方名言則是,但若詳論主治,似與歷史不符。

在《丹溪治法心要 卷3 腰痛門》中,朱震亨另有一首蒼朮湯,“治濕熱腰腿疼痛,兩脅搐急,露臥濕地,不能轉側,蒼朮湯,蒼朮、黃柏、柴胡、附子、杜仲、川芎、肉桂,作湯服之。”從其主治來看,當是二妙散較早的加味套用。

明 正德10年(1515)虞摶所著《醫學正傳》卷5將本方加入川牛膝,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名三妙丸,每服五七十丸,空腹姜、鹽湯化下,主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這是蒼朮散加味套用的好的范方,沿用至今的三妙丸、三妙散(湯)皆源於此,方中加牛膝後,則下行力增強,更長於治濕熱下注引起的腳氣病、腰膝關節酸痛,濕瘡以及帶下、淋濁。

明《古今醫統大全 卷59 腳氣門》引《醫林集要》二神湯雲“治一切風寒濕熱,足膝腫痛,腳骨作熱者,能令步履艱辛,一切腳氣百用百效,蒼朮(制)、黃柏(制),各三錢半。水煎空心服,日2次。”此方實乃二妙散,但方中藥物有劑量,其主治與二妙散相同,這是蒼朮散組方套用的另一方名。

清 乾隆7年(1742年)吳謙在《醫宗金鑒 外科心法 腹部》中將蒼朮散加入檳榔,各等分,亦稱三妙散,“共研細末,乾撒肚臍,出水津淫成片,止癢滲濕,又治濕癬,以蘇合油調搽甚效。”但此方不內服,只供外用,即“三妙散用檳榔、蒼朮、黃柏同研滲濕瘡,蘇合油調治濕癬,收乾止癢效稱強。”可惜此方迄今鮮有沿用之人。

清 乾隆19年(1754年)李文炳著《仙拈集》卷2引《醫方選要》將蒼朮(米泔浸,鹽炒),黃柏(酒浸,炙),牛膝各五錢,水煎空腹服,用治腳氣,名三妙散。

清 乾隆54年(1789年)羅國綱在《羅氏會約醫鏡》中將虞氏的三妙丸亦改作散劑用。《羅氏會約醫鏡 卷13 雜證55 論腳病》曰:“三妙散,治腰漆濕痛仙方,蒼朮三錢,黃柏炒,錢八分,川牛膝二錢,用淨膝者更妙,夜服,此方人人可服,若房屋陰濕及走水受濕者,不時各服一、二劑,至老無腰膝濕痛之病,不可忽過。”“三妙治腰膝以下濕病,即前方(二妙散)加川牛膝二錢,夜服。(《羅氏會約醫鏡》卷12 雜證47 論濕證),並還將二妙散進行加味套用,名加味二妙散,治濕熱痹痛,骨節疼痛,如火之燎,或麻木痿軟,由當歸、川牛膝、川萆?、防己、龜板、黃柏各二錢,蒼朮三錢組成,溫服,或加份量,醋煮麵糊為丸(見《羅氏會約醫鏡》卷11 雜證 論痹證),並說主治熱痹。由此,古籍載之三妙散便有外用和內服之別。名同實異,但兩者均系危氏所創之蒼朮散演化而成的似屬無疑。迄今所用三妙散為內服劑,當為《仙拈集》、《羅氏會約醫鏡》中所先創。《醫學正傳》中的三妙丸和《仙拈集》、《羅氏會約醫鏡》中的三妙散藥物組成相同,但方名不同。

清 道光19年(1839年)林佩琴在《類證治裁》中又將蒼朮散改作丸劑,名二妙丸,用以治療“濕火”(見《類證治裁》濕症論治 附方):“濕熱三妙丸,二妙丸加酒蒸牛膝二兩。”(見《類證治裁》卷5 痿證論治 附方),並進行加味套用,如加味二妙散,此方所用藥物與《羅氏會約醫鏡》中之加味二妙散完全一樣(見《類證治裁》卷5 痹證論治 附方)。

《成方便讀》又在蒼朮散的基礎上加入懷牛膝,薏苡仁,名四妙丸,主治濕熱下注,下焦痿弱,腫痛,小便不利,使濕熱從小便而出,大抵未出蒼朮散的軌範,制方原理是一致的。

蒼朮散自創立以來,在使用沿革中,雖幾經增補易名,然其藥功用的原則始終未變,即清熱燥濕,雖有於方中加入牛膝、薏苡仁者,改散為丸,為湯,但以蒼朮、黃柏二藥為主的配伍法度未變,至今仍是治下部濕熱病變的要方。近人秦伯未先生在《謙齋醫學講稿》中將二妙散加知母名三妙丸,亦用治下肢痛屬濕熱下注者。

古代典籍中名“二妙散”方名的方劑還有不少。①《普濟方》卷71《楊氏家藏方》中之二妙散由當歸、熟乾地黃各等分組成,主治目昏,視物不明,淚下。②《百一選方》卷18引柳正之方二妙散由蛇退1條,蠶紙1片(方5寸以上)組成,以麝香溫酒調下,主治難產。③《朱氏集驗方》卷1二妙散由當歸、橘皮各等分組成,具理氣血,去風作用。④《朱氏集驗方》卷6二妙散由四君子湯,黃芪建中湯各一貼加白扁豆,縮砂仁組成,主治痔疾。⑤《朱氏集驗方》卷10二妙散由平胃散、四君子湯各二貼組成,主治婦人血崩。⑥《普濟方》卷204二妙散由半夏一兩,乾桑皮二兩組成,主治五膈氣,心胸痞塞。⑦《萬病回春》卷7二妙散用蜣螂炭火烘乾研末服,主治小兒大小便不通。⑧《證治準繩》瘍醫 卷5二妙散由馬蹄香、香圓橘葉組成,主治馬,滿身起堆。⑨《慈幼新書》卷1二妙散由文蛤一兩,黃柏二錢組成,主治眼中翳膜血絲,煎水外洗。⑩《絳囊攝要》二妙散由蒲黃炒黑,海螵蛸各等分組成,主治舌腫出血,另一方由木瓜一兩,乾絲瓜絡五錢組成,主治虛火牙齦腫痛。以二妙散為名的方劑在《仙拈集》、《外科全生集》等典籍中還有記載,但藥物組成各不相同。

另外,朱震亨認為在套用二妙散之前,“若痰熱者,先以舟車丸,或導水丸,神芎丸下伐,後以趁痛散服之”。導水丸(見《丹溪心法》卷2 喘15)又名神芎導水丸,“大黃、黃芩二兩,醜末、滑石四兩,右為末,滴水丸,每四五十丸,溫水下。”(見《丹溪心法》卷3 痢9)而《丹溪心法》卷3 發熱47:“神芎丸,大黃、黃芩、滑石、牽牛,右為末,滴水為丸。”顯然,導水丸即神芎丸,用於清熱瀉下。“趁痛散(《丹溪心法》卷4 痛風63):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當歸、地龍酒炒,牛膝酒浸,羌活、甘草、五靈脂酒淘,香附童便浸,或加酒芩,炒酒柏。右為末,酒調二錢服。”從舟車丸、導水丸、趁痛散諸方分析,主要是加強利水除濕、活血行氣通經作用,達到強筋健骨的目的,這更利於二妙散發揮治療作用。

(本文作者:王緒前作者單位:湖北中醫學院中藥教研室 430061)

質量標準

[處 方]蒼朮(炒) 500g 黃柏(炒) 500g

[制 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性 狀]本品為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澀。

[鑒 別](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針晶細小,長5~32μm,不規則地充塞於薄壁細胞中。黃色纖維大多成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可見黃色不規則分枝狀石細胞。

(2) 取本品粉末2g,置具塞試管中,加乙醚10ml,振搖10分鐘,分取上清液2ml置具塞試管中,加高錳酸鉀試液2 滴,振搖1 分鐘,紅色即消失。

(3) 取本品0.1g,研碎,加甲醇5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15分鐘,濾過,濾液補加甲醇使成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對照藥材0.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螢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螢光斑點。

[檢 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含量測定]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適量,加熱回流1~2小時,棄去乙醚液,殘渣揮去乙醚,加甲醇適量,回流提取至提取液無色,將提取液(必要時適當濃縮)轉移至5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0.06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1μl、對照品溶液1μl和3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置用氨蒸氣與展開劑同時預飽和15分鐘的雙槽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薄層掃描法)進行螢光掃描,激發波長λ=365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每1g含黃柏以鹽酸小檗鹼(C20H17NO4•HCl) 計,不得少於3.0mg。

[功能主治] 燥濕清熱。用於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白帶,陰囊濕癢。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貯 藏] 密閉,防潮。

[規 格]每100粒重6克。

[標準來源]2005版藥典

藥品說明書

處方藥說明書

非處方藥說明書

[藥品名稱]通用名稱:二妙丸

漢語拼音:er miao wan

[作用類別]本品為濕疹類非處方藥藥品。

[成 份]蒼朮(炒)、黃柏(炒)。

[性 狀]本品為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澀。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用於濕熱下注,白帶,陰囊濕癢。

[規 格]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不良反應]

[禁 忌]

[注意事項]

1.忌菸酒、辛辣、油膩及腥發食物。

2.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藥期間,如局部皮疹需要使用外用藥時,應向專科醫師諮詢。

5.如瘙癢重者,應去醫院就診。

6.服藥7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