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後脫位

頸椎後脫位

頸椎後脫位是過伸暴力為主要致傷原因,老年人多見常見損傷部位集中在頸4~6節段。頸椎後脫位十分少見,為嚴重過伸性損傷類型之一,屬完全損傷;多伴有脊髓傷及軟組織廣泛損傷,故預後欠佳。

基本信息

病因

頸椎後脫位激烈運動可導致頸椎後脫位

作用於及頰部的暴力,可使頸椎產生過伸活動。當暴力超過頸前肌群及前縱韌帶的張力時,頸椎極度過伸。由於人體是相對穩定的,頸7以下椎體不隨頸部的活動而移位,在頸椎前凸部會產生水平剪下力。這種水平剪下力和過伸暴力的共同作用可使前韌帶撕裂。隨著暴力的持續,可引起椎間盤破裂、後方小關仰伸、關節囊撕裂,以至上節椎體下緣在下節椎體上緣向後滑動而出現典型的頸椎後脫位。脫位節段椎管變形,脊髓可被來自前方後移的椎體後緣和下位椎節的椎板上緣相互擠壓而損傷。此外,破裂的後縱韌帶、椎間盤組織後突以及黃韌帶內褶均可構成對脊髓的損傷。暴力消失後,有時可立即復位。

發病機制

頸椎後脫位頸椎後脫點陣圖

作用於面、額及頦部的暴力,如引起頭頸部過度仰伸且其強度超過前縱韌帶的張應力時,則該韌帶首先斷裂。隨著暴力的持續,可引起椎間隙破裂、後方小關節仰伸、關節囊撕裂 以致因上節椎體下緣在下節椎體上緣向後滑動而出現典型的頸椎脫位。由於其局部的各種組織中以脊髓最為嬌嫩,因此,當脊髓被嵌壓於上節椎體後緣及硬膜囊前壁與下節椎板前緣及黃韌帶之間時,甚易引起程度不同的損傷 一般表現為脊髓中央管症候群 也可有脊髓前中央動脈症候群等。如該患者原本存在椎管狹窄,則可加重損傷而引起脊髓橫斷性改變,以致出現脊髓完全性損傷。在這種情況下多伴有局部韌帶及椎間盤等軟組織的嚴重損傷,因此穩定性差 傷後易自動復位。

臨床表現

1.額面部或頦部損傷 應注意檢查,多可發現表皮擦傷 挫傷及皮下血腫等。
2.頸部損傷的一般症狀 均較明顯。
3.脊髓損傷症狀 約80%以上的病例伴有脊髓中央管症候群或脊髓前中央動脈受壓症候群等臨床症狀前者表現為上肢重於下肢的四肢癱瘓、感覺分離及反射異常;而後者則表現為四肢痙攣性癱瘓等。
併發症
常並發脊髓損傷,合併四肢癱瘓。

診斷

這種脫位在損傷後大多立即自動復位,因此不像其他部位的脫位那樣易於判定。其診斷主要根據以下特點:

頸椎後脫位頸椎後脫位-診斷

1.外傷史 多為過伸性損傷機制。

2.臨床表現 如前所述,以頸椎局部及脊髓受累症狀為主。

3.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頸椎側位片上可發現椎體前陰影增寬、受損椎節椎間隙前方開口增大及椎體邊緣有撕脫性骨折等改變;頸椎側位動力性片上則可顯示頸椎椎節嚴重不穩征。

(2)MRI檢查:除可觀察椎節骨質及椎間盤的改變外還可顯示脊髓及後方關節囊的受損情況,並可與X線平片對比觀察進行綜合判定。

症狀

1.多系過伸性損傷,如額面部暴力撞擊史等。老年人多見。常見損傷部位集中在頸4~6節段。

2.面部、額部可有皮膚擦傷、挫傷及皮下血腫等。

3.頸部疼痛,頸部運動障礙,頸部肌肉痙攣

4.約80%以上的病例伴有脊髓中央管綜合徵的臨床表現,即上肢重於下肢的四肢癱瘓、感覺分離及反射異常等。

檢查

1.X線平片 

在頸椎暴力消失時,因頸部肌肉的收縮作用,脫位的頸椎可能恢復正常排列,故在普通X線平片可表現為正常徵象。但後結構可能出現小骨折片。椎前軟組織腫脹增厚。椎間隙前方開口增大,椎體前方邊緣可出現撕脫性骨折

在伸屈動力性側位片上,損傷節段顯示明顯不穩,尤其是在伸展位,上位椎體後移,這一點與屈曲性損傷剛好相反,後者主要表現為屈曲位上位椎體向前移位。

2.磁共振檢查 

由於脊髓損傷率較高,磁共振圖像可以顯示受損平面脊髓水腫、信號、增強。橫切面圖像可顯示脊髓灰、白質界限模糊不清。此外,尚可顯示後方小關節囊受損的情況。

治療

頸椎後脫位頸椎後脫位手術治療
1.損傷早期非手術治療為主:一般採用枕頜帶牽引,取中立位,牽引重量2~3kg,牽引時間為2~3周,再採用頸頜固定2~3月。若不穩明顯,則用頭頸胸石膏固定為妥。

2.手術治療:損傷早期凡明確脊髓受壓節段水平,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及後期表現頸椎不穩並有脊髓壓迫存在者均可行手術治療

以頸前路減壓術為首選方法,因伸展性頸椎傷引起脊髓壓迫多發生在椎管前壁。術中可取自體髂骨或庫存異體骨植骨固定。手術節段的選擇依據動力片及MRI圖像,必要時也用椎管造影

治療原則

1.後伸型半脫位,給予塑膠圍頸或石膏圍頸固定。
2.環樞骨折,給予手法復位或牽引復位,復位後根據情況採用石膏領固定或局部融合術治療。
3.椎體脫位或骨折脫位,一般給予顱骨牽引,復位後如無骨折及脊髓損傷,給予石膏領固定;有骨折及脊髓損傷,可手術治療。
4.環椎骨折,一般無脊髓損傷,給予塑膠或石膏領固定。
5.屈曲型半脫位,給予手法復位,復位後給予塑膠圍頸或石膏圍頸固定。
6.棘突骨折,休息為主,一般不做治療。

預後預防

脊髓損傷者預後較差尤其是恢復不全者主要影響部功能。無神經症狀的病例少有殘留後遺症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