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骨折脫位

頸椎骨折脫位

骨折脫位暴力作用機制與屈曲性頸椎傷並無本質不同,只是其暴力作用更強,造成的破壞更大,臨床症狀更嚴重。

基本信息

頸椎骨折脫位頸椎骨折脫位

頸椎椎體骨折的同時,伴有椎節嚴重脫位者,稱為頸椎骨折脫位。這是一種典型的完全性損傷。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多伴有脊髓損傷,好發於頸4~5及頸6~7三個椎間隙。

發病機理

這種骨折脫位暴力作用機制與屈曲性頸椎傷並無本質不同,只是其暴力作用更強,造成的破壞更大,臨床症狀更嚴重。常見於屈曲性損傷,椎體的壓縮性骨折與小關節脫位幾乎同時發生。也可見於垂直性暴力,在引起椎體爆裂性骨折的同時,小關節出現半脫位或交鎖征,此種頸椎完全性損傷的傷情多較重,且大多數合併有頸脊髓損傷,僅少數矢狀徑較寬的“幸運性損傷”者例外。

臨床表現

1、頸部症狀 頸部疼痛,活動障礙,頸肌痙攣,頸部廣泛壓痛,局部症狀嚴重。

頸椎骨折脫位頸椎骨折脫位

2、脊髓損傷 除少數幸運者之外,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癱瘓體徵,而且脊髓完全性損傷的比例較高。
3、影像學檢查 X線平片可以顯示骨折及脫位情況。椎前陰影增寬。CT片可以顯示有無碎骨片移位。脊髓及其他軟組織的損傷範圍和程度需藉助MRI圖像。

併發症

因傷情嚴重,當癱瘓平面高,頸4平面的骨折脫位有可能由於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難,並繼發墜積性肺炎腹 脹、褥瘡及尿路感染亦相當常見。

診斷與檢查

1.外傷史 多系強烈外傷所致。

頸椎骨折脫位診斷

2.臨床表現 如前所述其症狀多較複雜、危重,應全面檢查。

3.影像學檢查 骨折及脫位的判定主要依據X線平片及CT掃描;但對軟組織損傷情況及脊髓狀態的判定,仍以MR圖像為清晰,應設法及早進行檢查。

其它輔助檢查

骨折及脫位的判定主要依據X線平片及CT掃描;但對軟組織損傷情況及脊髓狀態的判定,仍以MRI圖像為清晰應設法及早進行檢查。

治療原則

1.後伸型半脫位,給予塑膠圍頸或石膏圍頸固定。
2.環樞骨折,給予手法復位或牽引復位,復位後根據情況採用石膏領固定或局部融合術治療。
3.椎體脫位或骨折脫位,一般給予顱骨牽引,復位後如無骨折及脊髓損傷,給予石膏領固定;有骨折及脊髓損傷,可手術治療。
4.環椎骨折,一般無脊髓損傷,給予塑膠或石膏領固定。
5.屈曲型半脫位,給予手法復位,復位後給予塑膠圍頸或石膏圍頸固定。
6.棘突骨折,休息為主,一般不做治療。

治療措施

急救 由於受傷者受力點多在頭頂部,有時患者可有昏迷。現場應首先考慮有無顱腦及其他重要臟器的合併傷。注 意搬運時頸部的合理保護,以免加重損傷。 保持呼吸道通暢 尤其是頸6椎節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損傷者更有可

頸椎骨折脫位頸椎骨折脫位-急救護理方法
能由於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呼吸困難,肺部痰液無法咳出,導致呼吸衰竭。必要時應儘早氣管切開,機械輔助呼吸。

恢復椎管形態 應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通過牽引復位或手術撬撥首先恢復椎管的正常形態,消除對脊髓的壓迫,避免脊髓變性水腫的加劇,並通過牽引維持對立。

消除椎管內致壓因素 儘管通過牽引可以恢復力線,但椎體骨折片、椎板塌陷及椎間盤組織後突等仍有可能繼續侵入椎管,構成對脊髓的壓迫。凡經CT和MRI等明確的致壓物應設法及早去除,根據致壓方向,選擇前路或後路手術。手術應在牽引下進行。但全身情況不佳以及完全性癱瘓者可暫緩。

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 在減壓的的基礎上,應儘快地消除脊髓水腫及創傷反應。套用脫水利尿劑及大量激素,有

頸椎骨折脫位頸椎骨折脫位-急救護理方法
一定的療效。早期高壓氧治療也有一定效果。納洛酮神經節苷酯等藥物尚處於實驗及臨床試驗階段,其作用有待於證實。目前常給予神經營養劑及改善血循環藥物。脊髓完全性損傷者,應著眼於手部功能的恢復和重建,包括神經根減壓(腕部應有部分功能保留)及肌腱移位手術等。有時行椎管減壓術雖無濟於脊髓完全性損傷的恢復,但有望通過局部減壓使脊髓損傷水平下降1~2節段,提高手的功能。

後期病例 主要是通過手術切除妨礙脊髓功能進一步恢復的骨性及軟組織性致壓物。利用肢體的殘餘功能進行功能重建。

頸椎骨折脫位是下頸椎各類損傷中最嚴重的損傷,因常伴有脊髓的嚴重損傷,預後較差,只有不伴脊髓傷的所謂的“幸運性損傷”者例外。

治療

除一般非手術療法及脫水療法外,尚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呼吸道的通暢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頸5椎節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損傷者更應注意,宜及早行

頸椎骨折脫位頸椎骨折脫位-治療
氣管切開。

2.恢復椎管形態及椎節穩定 通過非手術或手術方法首先恢復椎管的列線,如此方可消除對脊髓的壓迫與此同時還應設法保證受損椎節的穩定以防引起或加重脊髓損傷。除用牽引療法使頸椎制動外,還可酌情採取前路或後路手術療法。

3.切除椎管內致壓物 凡經CT或MRI等檢查已明確位於椎管內有致壓物時,均應設法及早切除,並同時行內固定術。一般多選擇頸前路手術。對個別病情嚴重者,也需同時予以頸後路固定術。對全身情況不佳者則可暫緩施術。

4.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 在減壓的基礎上,儘快地消除脊髓水腫及創傷反應,給予神經營養劑及改善血循環的藥物。對脊髓完全性損傷者,應著眼於手部功能的恢復與重建,包括根性減壓(傷者必須有腕部功能保存)及肌腱轉移性手術等。

5.後期病例 對不全性癱瘓者,主要是切除妨礙脊髓功能進一步恢復的致壓物及功能重建;而對完全性脊髓損傷者則以椎節穩定預防併發症及康復為主。

預後預防

本病護理

1.平臥硬板床,墊軟褥或氣墊,側臥時雙腿之間置軟枕防止互相擠壓。保持床鋪整潔、乾燥,臀部置氣圈保護

頸椎骨折脫位頸椎骨折脫位-急救護理
膚,骨突出及受壓部位用乙醇按摩促進血循環;早期每2h、晚期每4h翻身一次,防止褥瘡。

2.留置導尿。早期持續開放導尿管,5~7d後每4~6h開放一次。每周更換導尿管時宜間歇2~4h後再插入新導尿管,並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經導尿管沖洗膀胱1~2/h,定期送尿常規檢查或尿培養。如有尿路感染應給適當抗生素治療,並鼓勵患者多飲水,儘早拔除導尿管。

3.便秘時可用開塞露,服緩瀉劑或灌腸1/2d。大便硬結者如以上處理無效,套用器械或手指掏出塊。

4.高位截癱者應注意防止部併發症。對痰多咳不出、呼吸道不易保持通暢者,應行氣管切開,並按氣管切開術後護理。因患者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夏季應防暑,冬季應保暖。

5.雙下肢經常作被動運動及肌肉按摩。早期開展上肢及軀幹功能鍛鍊,促使早日在床上坐起和離床活動。

6.離床時可使用輪椅、截癱車或在拐杖及支架保護下練習行走。

7.對手術後患者,按手術方式、部位不同作相應處理。行牽引者,按有關牽引常規護理。

二頸椎骨折脫位是下頸椎各類損傷中最嚴重的損傷,因常伴有脊髓的嚴重損傷,預後較差,只有不伴脊髓傷的所謂的“幸運性損傷”者例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