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讓

韓德讓

韓德讓(941-1011)遼朝大臣、遼朝政治家。即耶律隆運,匡嗣子。祖籍薊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他穩重,有謀略,喜建功立業。初侍景宗,以勤謹著稱,累遷上京皇城使,代其父為上京留守。宋軍攻燕,奚底等敗回,南京被圍時,德讓守南京,因守衛有方,圍解,又敗宋軍於高梁河,征為南院樞密使。景宗死,與耶律斜軫同輔聖宗。總宿衛,深受太后寵信。統和十二年(994),代室昉為北府宰相,仍領樞密使,監修國史。同年奏請禁止三京治獄官非法冤貸拷打,又請任賢去奸。斜軫死,兼任北院樞密使。後拜大丞相,總二樞府事,二十二年賜姓耶律,二十八年賜名隆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韓德讓韓德讓

韓德讓(941年-1011年),中國河北玉田人,遼朝權臣。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是被擄掠去遼國的漢人,後在遼國官至中書令。韓德讓之父韓匡嗣是遼國的南京留守,卒於西南面招討使任上,封秦王。韓德讓在遼景宗時任東京供奉官,後逐漸升遷至權知南京留守事,成為一方權臣。乾亨元年(979年),韓在南京幽都府抗擊北宋入侵,因功授遼興軍節度使。後入朝為南院樞密使,賜名“德昌”,成為漢臣中權勢最大者。遼聖宗即位後,蕭太后攝政,命韓德讓負責宿衛。統和三年(985年),韓兼政事令,進入遼國決策核心,對穩定聖宗初年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次年,韓率軍擊敗北宋北伐的曹彬和米信部隊,被封楚國公,鏇即進封楚王。

統和十二年(994年),韓任為北府宰相兼領樞密使,不久又兼北院樞密使,拜大丞相,封齊王。此時韓總理北南兩院樞密院,集遼、漢軍政大權於一身。澶淵之盟後,韓徙封晉王,賜名耶律隆運,位在親王之上。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隨遼聖宗出征高麗,在軍中去世,追贈尚書令,諡文忠。韓德讓身為漢人,卻成為蕭太后攝政時寵遇最厚、權勢最大的人物。據說蕭太后曾對其說“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皇朝事實類卷》),而遼聖宗也“至父事之”。又有野史記載蕭綽派人秘密毒殺韓德讓的妻子李氏;因此後世又傳說蕭太后和韓德讓實已結為夫妻。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唐末,祖父韓知古被掠至遼為奴,後官至中書令。父韓匡嗣官居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後因與宋軍作戰失敗,遙授晉昌節度使,降為秦王。韓德讓自幼受家庭影響和父輩薰陶,智略過人,深明治國道理。初侍遼景宗以謹飭聞,加東頭承奉官,補樞密院通事,轉上京皇城使,遙授彰德軍節度使。

遼朝最大漢臣

乾亨元年(979)七月,韓德讓代父守南京。九月,宋軍攻打南京,韓德讓臨危不懼,登城指揮守軍抵禦15晝夜,待援兵趕到,內外夾擊,大敗宋兵於高梁河(約在今北京外城一帶),史稱“高梁河之役”。韓德讓因功授遼興軍節度使。乾亨四年,遷升南院樞密使,賜名“德昌”,成為漢臣中權勢最大者。

監國攝政

是年秋,遼景宗病危,德讓與耶律斜軫俱受顧命。他與承天皇后蕭綽密議,隨機應變,剝奪了覬覦皇位的各路諸侯兵權,立12歲的梁王隆緒為皇帝,是為遼聖宗,尊聖宗生母蕭綽為皇太后,攝國政。韓德讓以擁立功總理宿衛事,參決大政。

蕭太后為籠絡韓德讓,使其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私下對韓德讓說:“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從此,韓德讓處於監國地位。統和元年(983),蕭太后在韓德讓支持下實行漢法,加封韓德讓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統和四年,宋攻遼,韓德讓從蕭太后拒宋,敗宋,封楚國公。師還,韓德讓在蕭太后支持下,團結契丹貴族和漢族中有治國才略之人,實施選官任賢,不分藩漢,考核官吏;確立科舉制度;清理遼世宗以來的滯獄;減免遭受戰爭、自然災害災民的賦役等改革措施,使遼代中期出現了興旺繁榮局面。

賜姓耶律

統和二十二年九月,韓德讓從蕭太后南下攻宋,參與訂立了“澶淵之盟”,宋遼雙方進入相對穩定時期。韓德讓官至大丞相,總知南北院樞密使府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蕭太后利用攝政地位,先賜韓德讓名德昌,再賜皇族姓氏,取消奴隸身份,成為契丹貴族。後遼聖宗賜名耶律隆運,對其“至父事之”,賜鐵券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趨,左右特置護衛百人。統和二十九年正月,韓德讓從聖宗伐高麗,還師,卒于軍中。贈尚書令,謚“文忠”,官給葬具,建廟乾陵側。

軼事典故

遼景宗去世時,聖宗才12歲,蕭綽才30歲。真可謂“孤兒寡母”。當時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權,盈布朝廷,“族屬雄強”,對皇權構成極大威脅。宋、遼邊境戰事頻仍,“邊防未靖”。蕭太后父親蕭思溫早在保寧三年被害,蕭綽沒有娘家人可以依靠,立刻召見了景宗臨死前的顧命之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忐忑不安地垂淚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這兩位都不是外人,韓德讓是蕭綽的舊情人,耶律斜軫是蕭綽的侄女婿,既是至親又是心腹,在他們面前垂淚很能引起他們的同仇敵愾之心,果然這兩位立馬表示忠心:“但信任臣等,何慮之有!”於是蕭綽與耶律斜軫和韓德讓一起參決大政。南邊的軍事委託耶律休哥。韓德讓總管宿衛事,蕭綽和聖宗母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韓德讓甚得蕭綽寵信。他請示蕭綽之後,撤換了一批大臣,並敕令諸王各回自己宅第等待,不許私自互相宴請,乘機奪取了他們的兵權,太后和聖宗的地位才得到了鞏固。

據歷史記載,韓德讓和承天皇太后有過一段特殊關係,所謂“有辟陽之幸”。蕭綽少年曾許配韓德讓,還未來得及結婚,就被景宗選為妃子。景宗死後,蕭綽看中了韓德讓的政治才能與軍事才能,於是決定改嫁韓德讓。這在當時契丹族的風俗中是允許的。蕭綽私自向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當國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了。”此後,韓德讓就無所避諱不斷出入於蕭綽的帳幕之中,出外遊獵和處理政務,兩個同案而食,並排而坐,同帳而臥,過著夫妻生活。聖宗對韓德讓也以父事之。蕭曾派人縊殺韓德讓之妻,併入居德讓帳中,兩人形影不離,儼若伉儷,其住處常有衛兵千人、膳夫及蕃漢官員等,國家大事皆兩人參決。宋遼澶淵議和時,宋朝派曹利用前往,“利用見虜母(指承天太后)于軍中,與蕃將韓德讓偶坐駝車上,坐利用於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所謂駝車實即“奚車”,是張有氈幕之車。《乘軺錄》云:“虜所止之處,官屬皆從,城中無館舍,但於城外就車帳而居焉。”曹利用見到的是兩人“偶坐”,“偶坐”者並排而坐也。倘非夫妻,誰敢與太后“偶坐”?太后又豈肯與臣下“偶坐”?三是韓德讓待遇優渥,非其他大臣能望其項背。涿州刺史耶律虎古,因對韓德讓無禮,韓德讓竟然當庭將耶律虎古擊死。一向以執政嚴明,在國內推行殺人償命制度的蕭綽眼睛一閉,硬是就當沒看見。一次承天太后觀看打馬球,韓德讓出場時被契丹貴族胡里室誤撞墜馬,承天太后立刻將胡里室斬首,群臣面面相覷,不敢出一言相救。

蕭綽猶不滿足,更是在小皇帝面前的君臣這一名份也欲去掉。於是賜韓德讓皇族姓氏耶律,賜名隆運,封晉王,隸屬季父房,聖宗從此得稱韓德讓為親叔叔了。韓德讓像遼國歷代皇帝和攝政太后一樣,擁有自己私人的斡魯朵(宮帳)、屬城,萬人衛隊,直如遼國的太上皇。史載:“德讓無子,初以聖宗子耶律宗業為嗣;又無子,以魏王貼不(宗范)子耶魯為嗣;天祚立,以皇子敖魯斡為嗣。”因為韓德讓無子,於是規定皇室每一代都貢獻一個親王作為韓德讓的後嗣。

公元1004年,蕭綽親率大軍二十萬南下攻宋,軍隊一路推進,到達澶州城,直逼百里外的東京汴梁城。北宋朝廷一片混亂,甚至有大臣們建議棄城逃跑,遷都江南或者蜀中。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鼓勵下御駕親征,在澶州城下,與蕭太后簽訂了“澶淵之盟”。蕭綽和韓德讓聯手完成了這最後一戰,又過了五年,蕭綽自感身體每況愈下,於是在聖宗統和二十七年(1009)的十一月為兒子耶律隆緒舉行了傳統的“柴冊禮”,還政給兒子。這時候,她已經在南京城開始修建新宮了,於是打算到南方去療養,不料走到半途,一病不起,逝於行宮,享年五十六歲。死後,葬在遼乾陵之中。

蕭綽去世對於已經是年老的韓德讓來說,也是一重極大的打擊,他的身體也自此垮了下來,儘管聖宗耶律隆緒率諸親王像兒子一樣親侍床前,皇后蕭菩薩哥也親奉湯藥——耶律隆緒一直和韓德讓親如父子,感情始終不受皇權和時間的影響,

儘管帝後殷勤服侍,韓德讓的生命仍在急速消逝中。就在蕭綽去世後的第十五個月,韓德讓也隨之去世。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為韓德讓舉行了國葬,並將其安葬在蕭綽的陵墓邊。韓德讓成為葬在大遼皇陵中的唯一一個漢人和臣下。

歷史評價

他是遼臣中輔政最久、集權最多、寵遇最厚、影響最大的一人。對聖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係,以及維護遼宋盟約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史籍記載

遼史耶律隆運傳

耶律隆運,本姓韓,名德讓,西南面招討使匡嗣之子也。統和十九年,賜名德昌;二十二年,賜姓耶律;二十八年,復賜名隆運。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侍景宗,以謹飭聞,加東頭承奉官,補樞密院通事,轉上京皇城使,遙授彰德軍節度使,代其父匡嗣為上京留守,權知京事,甚有聲。尋復代父守南京,進人榮之。宋兵取河東,侵燕,五院鞮詳穩奚底、統軍蕭討古等敗歸,宋兵圍城,招脅甚急,人懷二心。詔隆運登城,日夜守御。援軍至,圍解。及戰高梁河,宋兵敗走,隆運邀擊,又破之。以功拜遼興軍節度使,征為南院樞密使。

景宗疾大漸,與耶律斜軫俱受顧命,立梁王為帝,皇后為皇太后,稱制,隆運總宿衛事,太后益寵任之。統和元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將十萬眾來侵,隆運從太后出師敗之,加守司空,封楚國公。師還,與北府宰相室昉共執國政。上言山西四州數被兵,加以歲飢,宜輕稅賦以來流民,從之。六年,太后觀擊鞠,胡里室突隆運墜馬,命立斬之。詔率師伐宋、圍沙堆,敵乘夜來襲,隆運嚴軍以待,敗走之,封楚王。九年,復言燕人挾奸,苟免賦役,貴族因為囊橐,可遣北院宣徽使趙智戒諭,從之。

十一年,丁母憂,詔強起之。第二年,室昉致政,以隆運代為北府宰相,仍領樞密使,監修國史,賜興化功臣。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諸鞫獄官吏,多因請託,曲加寬貸,或妄行搒掠,乞行禁止。上可其奏。又表請任賢去邪,太后喜曰:“進賢輔政,真大臣之職。”憂加賜齎,服闋,加守太保、兼政事令。會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薨,隆運兼之。久之,拜大丞相,進王齊,總二樞府事。以南京、平州歲不登,奏免百姓農器錢,及請平諸郡商賈價,並從之。

二十二年,從太后南征,及河,許宋成而還。徙王晉,賜姓,出宮籍,隸橫帳季父房後,乃改賜今名,位親王上,賜田宅及陪葬地。從伐高麗還,得末疾,帝與後臨視醫藥。薨,年七十一。贈尚書令,諡文忠,官給葬具,建廟乾陵側。無子。清寧三年,以魏王貼不子耶魯為嗣。天祚立,以皇子敖盧翰繼之。

遼史景宗紀下

(乾亨元年)辛丑,耶律沙遣人上俘獲,以權知南京留守事韓德讓、權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知三司事劉弘皆能安人心,捍城池,並賜詔褒獎。

契丹國志耶律隆運傳

耶律隆運,本漢人,姓韓名德讓。祖知古,加右僕射、中書令。父匡嗣,追封秦王。隆運性忠願謹愨,智略過人。景宗嬰疾,後燕燕與決國事,雅重隆運,擢授東頭供奉官,充密院通事,尋轉上京皇城使,超授遼州節度使,改授同知燕京留守,又遷平州節度使,改樞密使,兼行營都部署,隆運自在景宗朝翼決庶政,帝後少年,有辟陽之幸。

景宗疾亟,隆運不俟詔,密召其親屬等十餘人並赴行帳。時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政,盈布朝廷。後當朝雖久,然少姻媛助,諸皇子幼穉,內外震恐。隆運請於後,易置大臣,敕諸王各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其兵權。時趙王等俱在上京,隆運奏召其妻子赴闕。景宗崩,事出倉卒,布置已定,乃集番漢臣僚,立梁王隆緒為皇帝,時年十二,後為聖宗,仍尊后曰仁慈翊聖承天皇太后。尋以輔立功守司徒、同政事,進封楚王,賜姓耶律氏及改賜今名。未幾,拜大丞相,充契丹、漢兒樞密使,南北面諸行宮都部署,改封齊王。隆運孜孜奉國,知無不為,忠孝至誠,出於天性。帝以隆運輔翼功前後少比,乃賜鐵券誓文,躬自親書,齋戒焚香,於北斗星下讀之,宣示番漢諸臣。又以隆運一族附籍橫帳,列於景宗廟位。契丹橫帳,猶宋朝玉牒所也。

隆運自為相以來,結懽宋朝,歲時修睦,無少間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謀。未幾,改封晉王,授尚書令,賜以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趨,左右護衞特置百人。北法,護衞惟國主有之。帝以隆運勛大,恩數優渥,見則盡敬,至父事之,秦國王每日一問起居,,至隆運所居帳二里外,已去蓋下車,徒步而進;暨其回也,列揖於帳外,隆運坐而受之。帝或至其帳,亦五十餘步下車,隆運出迎盡禮,帝亦先為之揖;及入,內同家人禮,飲膳服食,盡一時水陸珍品。諸國爭為奇怪入貢,動駭耳目。隆運疾,帝與太后禱告山川,召番漢名醫胗視,朝夕不離左右。

及薨,帝與後、諸王、公主已下並內外臣僚制服行喪,葬禮一依承天太后故事。靈柩將發,帝自挽轜車哭送,羣臣泣諫,百餘步乃止。葬乾陵側,詔影堂制度一同乾陵。又詔諸處應有景宗御容殿,皆以隆運真容置之殿內。其眷遇始終,無與比倫有如此者。

隆運兄弟九人,緣翼戴恩,超授官爵,皆封王。諸侄三十餘人,封王者五人,餘皆任節度使、部署等官。隆運薨,無子,帝特以皇侄周王宗業紹其後。宗業,本齊國王隆裕之子。始封廣王,未幾徙封周王,歷中京留守,平州、錦州節度使。宗業薨,葬乾陵側。宗業無子,帝復以周王同母弟宗范繼隆運後,歷龍化州節度使、燕京留守,封韓王。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三

契丹主明記卒,諡景宗孝成皇帝。(十朝綱要:在位十五年。)有子三人,曰隆緒、隆裕、隆慶。隆緒封梁王,繼立,號天輔皇帝,尊母蕭氏為承天太后,改大遼為大契丹。隆緒才十二歲,母蕭氏專其國政。

初,蕭氏與樞密使韓德讓通,明記疾亟,德讓將兵在外,不俟召,率其親屬赴行帳,白蕭氏易置大臣,立隆緒。遂以策立功為司徒、政事令,封楚王,賜姓耶律,改名隆運。尋拜大丞相、蕃漢樞密使、南北面行營都部署,徙封齊王。隆緒親書鐵券,讀於北斗下以賜之。遷尚書令,又徙封晉王,賜不拜,乘車上殿,置護衛百人。護衛惟國主得置之。隆緒每以父事隆運,日遣其弟隆裕一問起居,望其帳,即下車步入。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十二

蕭氏有機謀,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先是,蕃人毆漢人死者,償以牛馬,漢人則斬之,仍沒其親屬為奴婢,蕭氏一以漢法論。每戎馬入寇,親被甲督戰。及通好,亦出其謀。然天性殘忍,多殺戮。始歸政於契丹主,未逾月而卒。無幾何,耶律隆運亦卒。昌運,即韓德讓也。內外製服與蕭氏同,柩而葬。無子,以吳王隆裕子周王承業為後。

元朝名人

元朝 (1206-1370) ,元朝從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前後共九十七年。元朝結束了自唐滅亡以來長達三百七十年的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使中國再次實現了大統一。這為之後明清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這時期各民族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得到更大發展,回族就是在元代形成的。元朝的地域異常遼闊,這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疆域的雛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