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印

韓德印

韓德印,男,現年54歲,中共黨員,政工師。1970年12月在高邑縣供電局參加工作,自1990年12月任高邑縣供電局局長兼黨委書記以來,他一直把發展高邑的電力事業、為全縣經濟的騰飛提供保障做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他的帶領下,供電局全體幹部職工團結一致,牢記“兩個務必”,充分發揮艱苦創業,拼搏進取精神,創建一流文明供電企業,使供電局的經濟效益逐年提高,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年年圓滿完成。

基本信息

簡介

自1999年至2001年曆經三年艱苦卓絕的農網改造大決戰,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兩改一同價”取得了優異成績。擁有固定資產6422.73萬元,2002年售電量達2.48億千瓦時;農電工隊伍經選撥考核,素質明顯提高,電費電價更加穩定,受到全縣人民的好評。在他的帶動和號召下,年年開展“樹電力行業新風,最佳化發展環境”和“一日三德三做、傳播文明新風”等優質服務活動,向社會公開兌現《供電服務承諾》。

高邑縣供電局自1991年以來,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先進基層黨委”、“市級文明單位”,1998年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1995年通過了“三為服務”部級達標和電網調度自動化工作;1996年完成“農村電氣化縣建設”,1997年以來,連續5年獲三杯競賽“便民利民杯”第一名和行風評比第一名;1996年以來連續6年獲“市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他本人曾連續三年被縣委授予“十佳人民公僕”殊榮;1998年獲市局“思想政治先進工作者”和省局“先進生產工作者”榮譽稱號。

韓德印同志扎紮實實、兢兢業業、一心一意撲在供電事業上,他在縣委、縣政府和石家莊電業局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調動全局職工的積極性,深入開展了“樹立電力行業新風、最佳化發展環境”和“陽光投訴”等一系列優質服務活動,講學習,講團結,樹正氣,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各項工作和經濟技術指導均取得了較好成績。2002年售電量完成2.487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11.2%;線損率完成5.15%;平均電價累計完成413.38元/千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增長28.3元/千千瓦時;完成地方性稅收121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500萬元;多經總產值實現1485萬元,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電費上交率100%;供電可靠率98.7%;電壓合格率100%;負荷率78.45%;安全考核事故率為零。

第一章 學生時代

碧水藍天,沃土平原,是高邑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在高邑縣西北隅。高、元、贊三縣交界處,有一個很小的村莊,叫石家莊,可謂縣域之邊陲。1948年8月5日,韓德印同志就出生在這個邊遠小村石家莊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里,他有一個姐姐,五個弟弟。在幼年時,家境貧困,生活艱辛。

1956年夏天,在一個朝陽含笑、晨露閃耀的早晨,他背著書包,走進石家莊村小校,步入了學生時代。韓德印學習用功,無論寫字、算數,都仔細認真,各科成績優良,受到老師的喜愛和同學的敬慕。

1960年,他到西馬閒去讀高小。

1962年,他考入萬城中學,隨著年齡的增長,韓德印更懂事了,他看到家裡人口多,勞力少,生活困難,對父母的艱辛勞作,憐憫之心由然而生。為了給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減輕一點負擔,他每逢星期天,節假日、都要到生產隊參加勞動,掙一些工分。

常言說,自己親手栽的花最好看,自己親手做的飯最香甜。韓德印從小愛勞動,和社員們一塊除草治蟲,施肥澆水,一邊乾農活一邊談笑,他和勞動人民情感相融,冷曖與共。

有一次,韓德印請了七天假,在隊里幹了七天活,一方面是為家裡多掙些工分,另一方面思想上產生了輟學從農的想法。他的班主任老師張文杰發覺後,騎上腳踏車一次又一次到石家莊村來做思想工作,他對德印說:“你年紀還小,千萬不能輟學,你學習成績優異,又是班長,在學生中是骨幹,應該好好學習,將來一定會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的。”

多虧了班主任老師張文杰的苦口婆心,韓德印才得以重新返校讀書。張文杰的語文教學水平很高,韓德印受其影響,語文成績格外好,作文常常被老師當範文讀給全班學生聽。為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張文杰要求學生每星期讀一本課外書,韓德印按照師命,每星期都要到學校圖書館閱覽圖書,增長了才華和知識。尤其他讀了《紅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春之歌》、《鐵道游擊隊》、《新兒女英雄傳》、《呂梁英雄傳》等描寫抗日、抗敵英雄人物的書籍後,使他熱血沸騰,激情振奮,他在寫讀書心得時,表示決心做新一代有志青年,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在家鄉,聽老人們講,在學校,聽老師講,“八路墳”的故事,使他盪氣迴腸。1943年臘月廿四,我八路軍太行11旅第3連和9連的一個排共約130餘人,奉命到敵後高邑縣境內活動,同時購買急需的食鹽,臨行前挑了一些核桃,用於換鹽。部隊由團政委梁庭政和連指導員耿文輝帶領,經過贊皇的野草灣到土門,從杜家莊、樓北,繞過敵人的封鎖線,沿著嚴華寺、北清河到達高邑境內,在南蒲底稍作停留後,駐進 石家莊村。部隊集中住在該村西十字路口以西的韓鳳銀、韓鳳章、韓振臣、韓竹林等幾戶人家中,當時已接近黎明。不幸的是,他們的行動被贊皇縣的敵人發現了,贊皇縣的日偽軍60多人尾追於其後,敵人經過華林村,沿五馬山北側東行,也到達了石家莊村,並埋伏在西口的沙崗上。這天夜裡,本村的偽小隊長李保華正住在家,得知八路軍進村後,把情報送到高邑警備隊大隊長許老勺那裡,同時,元氏的敵人也得到情報,情況十分緊急。第二天天剛亮,高元贊三縣的日偽軍從西北南三個方向包圍了村子,高邑的偽軍從村東口進村,開始逐戶搜查,此時,奔波疲勞了一整夜的八路軍正在吃早飯,哨兵發現敵人後,戰鬥立即打響了,敵人開始向我戰士發起猖狂進攻,我八路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反抗,打退了敵人兩次進攻,打死打傷許多敵人。我八路軍這支隊伍是太行11旅的骨幹,裝備良好,人員精幹,年輕力壯,號稱“青年連”,具有很強的戰鬥力。當他們打退了敵人兩次進攻後,因敵我力量懸殊,不能在村里久留,準備從村西口突圍,但日偽軍早已封鎖住村口,並占據了有利地形,突圍未能成功,政委梁庭政光榮犧牲。戰士們又向村北突圍,也遭到敵人阻擊,在大於我幾倍的敵人的火力下,我軍戰士英勇頑強戰鬥,激戰三個多小時,我軍傷亡嚴重,敵人氣焰更加囂張。上午十時許,部隊休整後,沿東蒲底石羊溝又向南突圍,但衝出溝壕後是一片開闊地,我軍完全暴露在敵人火力網下,傷亡很大,窮凶極惡的日偽敵軍圍追堵截,又有許多戰士倒在血泊之中,從石家莊到南蒲底的二里長的土路上,到處都有我八路軍戰士的遺體。最後只剩下機槍班長褚崗山,戰士杜喜林帶領20多名戰士衝出重圍,返回根據地王家坪村。在這次慘烈的戰鬥中,因敵人告密,敵我力量懸殊,使我軍傷亡慘重,戰鬥結束後,當地民眾懷著悲痛的心情,將陣亡戰士遺體集體掩埋在營兒村北處,人們俗稱“八路墳”。每年清明節,按照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許多工人、農民、學生到這裡掃墓祭奠,表示對烈士的崇敬,烈士們為國犧牲,永垂不朽,他們的英雄事跡和偉大精神將代代相傳、流芳萬世。

韓德印在學生時代,經常在學校組織下,到烈士墓前掃墓祭奠,重溫烈士英雄事跡,非常敬佩他們的報國精神,他曾在日記中寫道:“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經槍林彈雨,百折不撓,奮勇殺敵真英雄,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創建了新中國,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和平幸福環境,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好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將來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奉獻力量。”

1965年,韓德印以優秀成績考入高邑中學,三年高中,寒窗苦讀,使他增長了更多的才華和智慧。遺憾的是,命運給他畫了一個不公正的曲線。

史無前例的“文革”,禍及天下。打砸搶抄,攪亂了社會秩序;“造反有理”,混淆了是非曲直。教師被毆打,學校被關閉,高考無門,求學無路。

在這種特殊的年代裡,韓德印於1968年高中畢業後,回到了家鄉熱土石家莊村。

第二章 教育工作

1968年,韓德印在石家莊村當上了民辦教師。他走上了講台。他不但是班主任,還要擔任許多課程的教學工作,數學、物理、化學、語文、地理、歷史,都由他一個人任教。規模大的學校,每個教師主講一門課,備一節課,教兩個班,而他在這樣生員少、課程多的特殊情況下,一個人要任六、七門課程,光備課用的時間就比別人要多付出六、七倍。找參考材料,寫教案,準備教具,籌劃簡易實驗等,有多少工作都等著他去一一完成。

尤其化學課,若不給學生做課堂實驗演習,則很難使學生聽懂、理解,要做實驗,沒有儀器,沒有設備,沒有試劑藥品,真難。要過河,就得有橋,有困難,就要想辦法克服。有一次,他在講氧氣生成的化學課前,跑了幾十里路,到縣城去買回一些高錳酸鉀,還從其他學校借來試管、酒精燈,回來後一邊講理論,一邊做實驗,學生聽得清楚明白,記得牢固。學生們一致反映說:“韓老師講課注重做實驗,俺們聽得明白,記得牢固,做作業容易,越發愛學習了。”韓德印在教育戰線,辛勤耕耘,他教的28名學生有18人升入高中,5人升入大中專院校。

第三章 青春年華

1970年,高邑縣電力局招工。歷史的機遇為韓德印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打開了綠燈,經過鄉政府推薦,縣勞動人事局考核,他被錄取,當上了電力局工人。

從民辦教師到電力工人,這是韓德印步入人生之路的重要一步。

當過國中教師,任過物理課的韓德印,來到電力局,當上了修配工,專管維修電動機、變壓器,他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

韓德印乾工作有耐性和韌性,無論乾什麼,都是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在學校,教理化,講理論,搞實驗,精益求精;到電力局,當修配工,理論聯繫實際,邊乾邊學,熟能生巧,很快成了行家能手。

1974年,韓德印調到莊頭電管所工作。當時,莊頭鄉全鄉各村共拖欠電費20多萬元,面對這種艱難局面,韓德印在麥收前上任後,立即吃住在鄉,走村串隊,詳細調查了解情況。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收欠電費的計畫,按照計畫,他天天深入生產隊,一邊參加勞動和農民促膝談心,和欠費生產隊長講理說法,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奔波催辦,在麥收後不久,把全鄉12村38個生產隊所欠20多萬元電費全部收回。在全局引起震動,他的工作經驗在河北省電力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匯報,受到上級領導一致好評。

1976年,韓德印調到局計量室工作,主要負責校正電力計量表、變壓器。

不論乾什麼工作,不論在什麼工作崗位,韓德印都是扎紮實實,認真負責,精細嚴格,一絲不苟,養成了一種務實的風格。

1977年,韓德印調任城關供電所所長,負責縣局、城關公社安全用電事務。

上任後,他首先查看了轄區供電線路和設備,針對設備、電線老化、不安全隱患較多的情況,他帶領職工,對縣直所有廠礦企業進行用電整改,對不安全電路重新整修。他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完成了全轄區整改工作,實現了安全供用電,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民眾的好評。這年,他被評為全省電力戰線“先進生產者”。

1978年,韓德印調任局辦公室主任、秘書,機關黨支部副書記。

在這段時間裡,韓德印同志在局辦公室主管文秘工作,整天忙碌在瑣碎的事務里,寫工作總結,搞典型經驗材料、調研報告、領導講話、會議資料,檔案管理,保管檔案,上傳下達,車輛使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考核。

流水年華匆匆過,青春歲月奉獻多。韓德印自22歲來到電力局,十五年來,他以充沛的精力,旺盛的鬥志,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埋頭苦幹,努力工作,總是以圓滿完成任務的優異成績,給領導一個滿意,給人民一個滿意。十五個春夏秋冬,他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用自己一絲不苟的嚴謹工作,出色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他的每一項工作任務。

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祖祖輩輩,有許許多多平常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著偉大而輝煌的業績。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從韓德印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默默奉獻的可貴精神和拼搏奮進的傳統美德。

科學家法拉第曾經說:“希望你們青年一代,也能象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韓德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不挑肥揀瘦,乾一行愛一行,要乾就乾出個樣兒來,非乾好不可。十五年來,他在電力基層工作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嚴謹工作,開拓進取,艱苦創業,在他工作歷程中,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留下了一環又一環青春絢麗的年輪。他用自己一天天一日日的平平常常的工作,做著一點一滴的奉獻。奉獻了自己的心血,奉獻了自己的精力,奉獻了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奉獻了自己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奉獻了自己對電力事業的執著追求,奉獻了無私無畏、艱苦奮鬥的好品格,好風格,好人格,奉獻了自己整個的青春年華。莫道鏡中霜鬢已先斑,奉獻卻無邊,直到永遠、永遠。

第四章 艱苦奮鬥

1985年6月,韓德印同志出任主管全面工作的副局長、黨支部支委,從此,他走上了領導崗位。

愛崗敬業勤奮勉

當今時代,是一個抓學習,愛崗敬業,勤奮勉,是一個高度文明的時代,是一個高度競爭的時代,是一個相互學習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推動學習,贏得競爭的時代。

為了適應新形勢,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韓德印參加了三年函大學習,主攻《企業管理專業》,獲得了大專畢業文憑,並努力自學了《河北省兩改一同價工作專輯》15卷、《電力管理》、《現代企業制度全書》、《電力法與安全用電實務全書》、《實用法律法規大全》、《農電企業技術標準彙編》15卷、《供用電設備》、《農電企業管理》、《電力法律法律規程、規章彙編》、《河北省農村供電所規範化管理標準》、《中國農村電氣化—政策篇、紀實篇》、《新時期農電管理政策檔案選編》、《實用價格學》等專著和《中國電力企業管理》、《中國電業》、《華北電業》、《河北電業》、《中國電業報》等專業報刊,通過持之以恆地努力學習,不斷挑戰自我,不斷提高各方面的素質。

韓德印 第五章 創建輝煌

1990年,韓德印同志出任高邑縣供電局局長、黨支部書記。2000年,成立局黨委後,他擔任局長兼黨委書記,在這十三年是他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籌謀電力事業飛躍發展的黃金階段。在這十三年間,隨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步步深入和全縣經濟迅猛發展,人民民眾和工農業生產用電量的需求日益增加,電力事業順應時代潮流,也在迅猛發展壯大,同時展現了韓德印同志為發展電力企業的領導藝術。

實現用電自動化

高邑供電局於1992年10月對我區的兄弟縣自動化設備的安裝、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後,在石家莊電業局農電處直接指導下,採用保定智慧型廠生產的SJF-Ⅳ型遠動裝置,在我縣搞了自動化設備安裝;94年11月通過了《縣級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實用化驗收》,正式運行。但由於當時智慧型廠生產的SJF-Ⅳ型遠動裝置的功能單一,沒有遙控功能,只有掌握變電站的運行情況,調度員在控制負荷時,還得通過變電站的運行值班員進行控制。為了使自動化在電網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無人值班站,韓德印提出申請,經石家莊供電局農電處批准,於1996年7月底,採用石家莊科林盾公司生產的KLD--100型遠動裝置,進行了技術改革。

1996年5月,他按照無人值班站設備要求,對城關站和高邑站的設備進行全部更換,7月底安裝科林盾的遠動設備,經過兩個月的安裝調試和試運行,基本上達到了無人值班站要求,在農電處同意後,於1997年3月正式撤人,全縣3座變電站實現了無人值班,新的系統啟用比過去的SJF-Ⅳ型遠動裝置更快、更準確及時,現在的CDJ方式替代了原來的POIIiMP的方式,實現了“四遙”。新設備投運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改進。安裝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後值班員可以直接從顯示器上監視各站、各分路的實際運行情況,並可進行及時調整,既減少了變電站值班人員抄表誤差,又提高了負荷調整速度,提高了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水平和負荷調整的合理性、科學性、及時性,受到了用戶的普遍歡迎,為增加和完成售電量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改善和提高了設備正常運行時的監測、監控手段;當變電站設備發生異常時,自動化系統立即在螢幕上顯出該站的一次系統圖,並伴有語言音響,同時以文字形式提出設備和事故類別,調度員可以及時迅速地採取措施進行處理,提高了事故處理,搶修速度和供電可靠率。

計算機系統是一個高科技產品,涉及知識面廣,這就要求有一支技術過硬的專業管理、維修隊伍。為此,他們建立了系統實用化考核制度,強化考核,以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和系統功能的逐步開發。通過實用化驗收,使高邑縣供電局的變電設備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效率明顯上升。

韓德印說:“電網運行管理要實現科學化、現代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後的工作還很多,還很難,但我們有一支政治業務素質高的電力隊伍,見難而上,勇於學習進取,勇於克難攻關,就一定會逐步走向更美好。我們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我們自己主觀努力,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工作,必定會逐漸提高、鞏固、完善,再提高,為我縣電力事業的發展奠定優良基礎。”

現在,高邑供電局擁有自動化設備有:系統機Idtei586inte1486兩台;顯示器KLD--100型兩台;印表機LQ-1600K一台;前置機“SAMPO-20”一台;“RTU”KLD-100三台;載波機ZBD-ZA三台;載波機ZDD-12A一台;電纜HFVOJ-10,5KM;“UPS”SANTAK5KVA一台。

光明使者興電業

韓德印認為,作為經濟建設發展的先行官,電力絕不能拖經濟發展的後腿,必須保持超前和超速的發展態勢。

高邑縣自1962年11月開始建立變電站,歷經40餘年的艱苦創業,幾經拼搏奮鬥,克服了重重困難,一步步走向繁榮興旺,使電力事業真正變成了發展經濟的主動力、先行官,為高邑縣的工業、農業、衛生、教育、鄉企、加工等各行各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62年11月25日,城關35KV變電站建成。占地面積6畝,主變容量1000KVA,極大的方便城關地區的用電。第二年4月6日,該站主變升為1800KVA。1964年6月11日,為了滿足城區用電量的增長,城關站新增1800KVA變壓器一台。1970年11月3日,全縣電網開始改為“二線一地制”。1974年12月5日,高邑城關35KV變電站至白家窯煤礦10KV線路正式投入運行,線路長度為19公里。方便了該線路路過10餘個村的用電。1975年9月11日,城關35KV變電站1000KVA主變改換為3200KVA主變。第二年,該局在全縣開展了“一改五化”工程,整改低壓線路217公里,建配電室131座,安裝保全器208台,電桿引線全部暗裝,促進了農電管理,提高了安全用電水平,受到地區電力部門和縣政府的好評。1977年5月7日,該局首次利用動力、照明分表計費,有力的促進了全縣的電費管理使用,收電費納入正規。1978年10月6日,在西北營首次試點,實現機電聯合,大隊統一管理,受到了地區和上級電力部門的好評。1979年,完成了全縣“二級一地”,恢複製輸電線路的整改任務,為安全用電又提供了一個保障。

1981年,城關站主變1800KVA改換為3200KVA,使該站供電能力已達6400KVA,為高邑縣工農業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年6月10日,高邑縣11萬伏變電站,在中大營村北破土動工。同年,縣電力局連續6年安全用電,被省、市評為先進,給予獎勵。1983年,全縣完成了配電盤的改造和更新,結束了木製配電盤的歷史。第二年6月23日,該局連續8年無人身傷亡事故,在國家、華北電管局召開的大會上作典型發言。1985年1月1日,高邑縣11萬伏變電站,竣工通過驗收合格,正式投入運行,容量為20000KVA,為城內居民和城東用電提供了足夠的電源。同年9月5日,該局成立調度室,對全縣電網開調。1989年12月10日,三新廠564分路專線投入運行,保證了硫酸廠、日用瓷廠、新建玻璃廠正常工作,大大促進了高邑縣工業的發展。

1992年7月4日,為方便城西居民用電,高西變電站的建設開工。同年12月5日,高西35KV變電站竣工,並一次送電成功。1994年11月,該局調度自動化,通過省局驗收。該年5月20日,110KV變電站二期擴建工程投入運行,本期工程新增主變1台,容量20000KVA,使該站的供電能力增加一倍。同年6月,該局組織有關人員12人,開展農村電費電價檢查,落實“兩公開一監督”制度,有效的控制了農村電費“一高、二亂、三反覆”的狀況,切實為農民減輕了負擔。1996年2月13日,縣水泥廠35KV廠用變電站正式投入運行。4月,110KV變電站,10KV1#主進,561-564、571-574分路斷路器由SN10-10型換為ZN28-10/1250型真空開關,實現了無油化。9月,城關、高西35KV變電站和110KV變電站進入無人值班,雙軌運行狀態。11月23日,“三為”服務達標通過省局驗收,國家電力部予以獎勵。12月20日,全縣售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1997年2月12日,為保證抗旱線的正常運行,將532分路改為532驛頭線和533北瀆線兩路供電。同年3月12日,110KV、35KV變電站設備操作、負荷監控、信號傳遞,全部實現遙控、遙測、遙信、遙調,正式成為無人值守的變電站。5月9日,供電局公開向社會服務承諾十規定,切實公開的面向民眾搞好服務。

1998年供電局進行了管理體制變動,改為兩室四科一公司。即:辦公室、調度室、生技科、財務科、用電科、農電科和電力實業總公司。全局正式人員為85人。1998年至2000年國家對我縣投資4330萬元,進行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並進行農電體制改革。全縣新建35KV變電站三座,即城關35KV變電站、中韓35KV變電站和富村5KV變電站。總容量37050KVA。新建王家村110KV變電站一座,改造和增容大營變電站,總容量達到40000KVA,極大地提高我縣電力設施的供電能力,促進了全縣工農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用電水平地提高。2000年底經過縣政府批准,我縣進行農電體制改革,撤銷5個鄉電管所,成立5個供電所,即城關鎮供電所、大營鄉供電所、中韓鄉供電所、西富村鄉供電所、萬城鄉供電所。全縣農村電工經過考試聘用歸電力局直接領導和管理。

1999年,購電量完成1.66億KWH,售電量完成1.58億KWH,完成地方稅收80萬元。

2000年售電量完成1.796億KWH;完成地方稅收100萬元,實現一年內四座變電站相繼投運,高西110KV變電站、中韓35KV變電站、富村5KV變電站及客戶站一座,在我縣電力建設史上是一大創舉。

2001年12月,中國共產黨高邑縣供電局委員會成立,下設8個黨支部。又投資780萬元建成110KV高邑變電站二回工程,結束了該局單電源供電的歷史,使全縣供電可靠率達到100%;實施“民心”工程,投資100萬元,對縣城主要輸電網進行改造,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投資30萬元,建成新城關站,容量達6000+5300KVA,及化肥廠站、澱粉廠站兩個用戶站,為我縣經濟建設和形象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完成售電量2.24億KWH,完成地方稅收107萬元。

2002年完成售電量2.48億KWH,完成地方稅收133萬元。

韓德印帶領局黨委一班人,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圓滿完成安全生產任務,深入優質服務,推動企業形象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了“樹電力行業新風,最佳化發展環境”和“陽光投訴”活動,在更新觀念的基礎上對優質服務、行風建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他們精密組織,努力做好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工作,高標準,嚴要求,自我加壓,紮實推進供電所規範化管理工作,為了改善辦公條件,經局黨委會研究決定,投資960萬元,在縣城府前路北側征地新建生產調度辦公樓,占地20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今年8月竣工,為今後電力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熱情服務見誠虔

韓德印認為:電力服務創名牌,就是要帶著感情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把好事實事辦到民眾心坎上,在社會上贏得民眾的好口碑,樹立起民眾認可的好形象。

自1991年以來,高邑縣供電局在韓德印帶領下,認真落實電力部提出的電力為農業,為農民,為農村經濟服務的方針,為切實加強“三為”服務的領導,完善服務體系,健全管理制度,他們以“四職一糾”競賽活動為龍頭,加強行風建設,真心實意解決農民民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千方百計確保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用電,大張旗鼓地開展農村電費電價整頓,努力減輕農民不合理的用電負擔,以優惠政策支持鄉鎮企業建設,真正做到讓全縣農民有電用、少花錢、不死人、為富民強縣做貢獻。

他們首先健全了安全組織機構,各項規章制度,職責明確,責任落實,活動正常,都有記錄。

自1991年至1994年12月31日,安全累計天數2480天;送、變、配電事故率分別為0次/百公里·年、0/台·年、0次/百公里·年;農村觸電死亡事故率為0/千公里·年。

在安全用電宣傳方面,他們下了硬功夫。貼上瓷磚宣傳壁畫352塊,印發安全用電材料200餘份,印發宣傳畫1000餘份,結合本地區發生的重大觸電傷亡及典型事故(91年前的典型)進行宣傳,為學生專門講安全課1500人次,一票合格率為100%。

從1990年到1994年間,勞動生產率逐年遞增為21.8%;1994年高壓綜合線損為8.5%,農村低壓線損為11.9%。全局有幹部職工80人,其中向三產撥離20人,主業60人,未超過石家莊電業局核定定員人數。上崗人員有大專學歷的占32%,中專學歷的占23%,高中文化程度占45%,都經過專業培訓合格上崗,全局有3名工程師,7名助理工程師,為提高人員素質,從1991年始,與石家莊電力學校,聯合舉辦了農村供電用電函授中專班,共培訓青年工人21名。並按石家莊電業局下達的計畫執行大修、折舊資金、供電貼費和農電發展基金。從而奠定了優質服務的基礎,為優質服務開創了有利條件。

為了搞好優質服務,他們以“四職一糾”為龍頭,圍繞富民強縣這個工作中心,強化服務職能,建立了報裝接電,一口對外製度和領導接待活動,走訪用戶制度,設立了監督電話,發出徵求用戶意見信,94年處理民眾投訴20餘起,為民解決用電問題32件。

他們把農村電費電價納入了制度化管理,全縣農村達到省規定之內的村占100%,我縣實際執行的農村電價為:照明每千瓦時0.30元,農業用電每千瓦時0.37元,為農民減輕負擔110萬元。張榜公布率為100%,全縣107個村,電價合理穩定村有105個,占98.1%,使鄉、村、戶用電率均達100%,全縣工農業生產及農民生活全部按計畫供電,農業生產、春灌、三夏、三秋農忙關鍵時刻將供電方案定時公布到戶,農業生產季節性用電保證率達95.98%。在全縣9個鄉鎮共建立鄉電管聯站4個,21名鄉電管站人員及324名農村電工全部實行了兩個統管,並按期進行培訓、年審、持證上崗。

韓德印在優質服務問題上,始終把狠抓安全生產,確保可靠供電當作重點,放在第一位。首先,狠抓超前安全教育,為不斷增強職工自保互保全全意識;開展以“反習慣性違章”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整頓;加強對安全工作的培訓和檢查指導,定期進行變電值班員、調度值班員考試和三種人的安全培訓考試,全局平均成績為96.5分,抽查三票合格率為100%。還廣泛開展農村安全用電教育宣傳活動,確實保證了無觸電傷亡事故的發生。

韓德印還採取強有力措施,扎紮實實為民辦實事。他帶領幹部職工努力工作,加快建設步伐,以適應優質服務需要。93年投資370萬元,完成高西35KV變電站搬遷增容工程,大大提高供電能力。

1994年投資245萬元,對110KV變電站二期工程擴建增容20000KVA,解決了卡脖子問題;94年大張旗鼓地開展農村電費電價整頓,為農民減輕不合理負擔110萬元;投資11萬元,為我縣西部旱區架設了一條長7公里(千米)的抗旱專用線,為抗旱用電給予特殊照顧,並保證優先用電,有力地支援了旱區的農業生產。為積極支持鄉鎮企業建設與發展,他們制訂了相應的支持鄉鎮企業發展的六條措施,實行一條龍服務,93年解決了花園鄉皮革廠、鑄造廠、萬城鄉磚廠、倉房化工廠、河村冶煉廠等廠家用電問題。1994年為我縣三個工業開發小區建設,先後為外牆磚廠、人造板廠、飼料廠等21家鄉鎮企業上了變壓器。他們按照平時保工業,農忙季節保農業、燈峰時間保照明的供電原則,制定了計畫用電方案,加強了用電計畫工作,把定時供電方案公布於眾,使全縣農業季節性用電保證率達到100%,農村照明保證率達到95.98%,有力地促進了工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優質服務水平。他們還通過強化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認真貫徹“挖掘內部潛力,提高雙效”的方針,促進了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94年售電量達到8173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0%,農電線損率完成8.5%,比計畫降低1.5%;電費回收上交均達到100%;供電可靠率達到99.8%;電壓合格率為100%;設備完好率為100%,其中一類設備占80%以上。94年勞動生產率為人均268350元,按90年的人均121840元,對比遞增率為21.8%。

1992年和1994年,高邑縣供電局被授予石家莊市市級文明單位稱號。

為了當好小康建設先行官,韓德印率領電力職工,努力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全全可靠用電。當時,大營11萬伏電站在用電高峰期嚴重超負荷,被迫拉閘限供,嚴重製約供電能力的增長。為此,縣政府領導十分重視,經過多方努力,韓德印積極奔走謀劃,為11萬伏電站增容擴建工程立了項。

他面對我縣農村低壓電網完好率較差這一薄弱環節,決心如期整改,為了調動廣大農村進行低壓整改的積極性,他和局領導班子成員研究,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要求94年實現小康村的要率先實現用電達標。第二批小康村在95年春實現用電達標;對低壓整改的村,電力局裝備籌集5萬元進行補貼,初步擬定低壓整改按投資四分之一進行補助。第二批小康村要求進行低壓整改後,經批准也可按此原則執行。電力局組織專業隊伍,幫助農村進行低壓整改工作。

韓德印帶領電力局幹部職工,精心規劃,謀求發展,制定了1994年至2000年全縣電網發展規劃,為適應全縣工農業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用電的需要,使電力始終當好經濟發展的“先行官”,為全縣小康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

幾年來,電力系統通過開展電力“三為”服務,實施“電力樂農工程”,以及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示範視窗”等活動,在加強行風建設,提高供電質量和服務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韓德印看到,電力系統部分職工在長期壟斷經營所形成的服務觀念、服務意識、服務作風等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服務態度生硬,服務質量差,服務效率低,服務方式陳舊,甚至有極個別人以電謀私,有些深層次的問題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距社會和廣大客戶對供電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要求還有差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廣大客戶的要求,都需要電力部門的優質服務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來一個大的改進和提高。

1997年至1998年,連續兩年在全縣開展落實省電力局“百縣電力樂農”工作,大力開展“樂農滿意村”活動。1997年全縣已有48個村向縣供電局贈送了錦旗、鏡匾、感謝信,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電力企業換新顏

韓德印根據上級關於農電體制改革精神和“兩改一同價”的具體要求,按照省電力局關於鄉電管站改革標準,結合本縣實際,按照“規範管理、綜合配套、統一規劃、分類指導、有序進行、分步實施”的原則,和班子成員研究後,確定了高邑縣農電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任務和改革目標。

局黨委以國務院有關檔案精神為指針,以規範農村用電管理秩序和農村電力市場為目標,更好地落實電力“為農業、為農民、為農村經濟”服務,他們在縣委、縣政府和石家莊電業局的領導下,在全面改造農村電網的基礎上,努力開拓農村電力市場,強化供電服務質量,鞏固農村電氣化成果,大力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他們確定這次農電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是:理順農村用電管理體制,撤銷鄉村管電組織,按供電區和鄉鎮行政區,組成5個供電所。取消現有的農村電工,公開招聘並組成新體制下、隸屬於供電所管理的農電工。要完成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實現由供電所直接抄表到戶,在降低線損的基礎上,搞好戶表以上線路、設備的維修管理,實現安全可靠的供電。要明確農村電網的責、權、利劃分,實現統一管理。要保證電價政策落實到戶,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實現同網同價。要提高優質服務水平,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電管理隊伍,維護正常的農村電力市場管理秩序。

農電體制改革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五統一、四到戶、三公開、兩監督”,即“統一電價、統一發票、統一抄表、統一核算、統一考核”;四到戶即“管理到戶、抄表到戶、收費到戶、服務到戶”;三公開即“電價公開、電費公開、電量公開”和兩監督“自覺接受民眾監督、新聞監督”。堅決杜絕“人情電、關係電、權力電”,根除“亂攤派、亂收費、亂加價”現象,克服農村用電管理中的隨意性、任意性和個別電工以權謀私的問題,實行一戶一表,一井一表,計量收費到戶,減少中間環節,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用電服務,達到民眾滿意,讓政府放心,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

這次全縣農電體制改革,是我縣電力事業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關係到電力事業今後的發展,必須正確對待和處理農電體制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在當前,既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沒有具體的解決問題的經驗,所以,在改革中一定會出現不少新的問題和矛盾。韓德印要求全體農電職工和農村電工都要從講政治的大局出發,正確對待和積極解決這些矛盾,大力支持和配合農電體制改革。

供電所農電工選聘的改革。我縣自辦電至今幾十年來,廣大農村電工在縣、鄉、村領導下,為農村生產和人民生活用電及農村電氣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貢獻非凡,其光輝業績永遠不會磨滅。這次農電體制改革,取消了農村電工,精簡了農村電工隊伍,從現有農村電工和社會公開招聘一批符合規定要求政治素質高、民眾威信高、業務能力強的農村電工,補充到各供電所成為供電所的農電契約工(簡稱農電工)。

關於農村電力資產管理和產權歸屬問題。按照上級檔案規定和我縣“實施細則”,10KV線路全部由縣供電局管理,農村配電變壓器到用戶表之間的資產,符合河北省低壓線路改造標準的資產,上劃由縣供電局負責維修和管理;不符合標準的村,暫時實行產權和管理權分離,資產仍由村所有,由供電局代管,待條件成熟後再上劃由供電局管理。用戶電能表以下資產歸用戶所有,由用戶自行維修和管理,供電局提供服務,電能表按上級規定,由供電局負責管理,個體或集資公司買用於農業生產或民眾生活用電的配電變壓器及其設備,“細則”已做出說明,分步與各村委會,個體配變戶進行資產管理和移交工作。

電價改革。電價涉及千家萬戶,是農電管理的焦點,改革農村電價,實現城鄉同網同價是“兩改一同價”的重點。高邑縣農電體制改革後,新的農村用電價為:農村照明(含城鎮居民生活和非居民照明用電)電價為每千瓦時0.565元,農業生產電價為每千瓦時0.56元,農村工副業(指由農村集體配變供電的小型工副業)電價為每千瓦時0.70元。這一電價標準是由縣物價局、供電局根據上級要求,對“兩改一同價”後的城鄉電價從各個方面進行認真測算,報市物價局審查,最後經省物價局批准的到戶電價。從表面上看,比過去的電價高出了幾分錢。這是由於體制改革後電力部門直接擔負了過去由村委會負責的用戶表以上全部低壓線路、設備的維修、維護、事故賠償、農電工工資、福利保險等諸多責任,由電力部門直接把電賣到戶,賣到井台,減少了中間環節,過去一些亂漲價,亂收費的問題沒有了,按小時、按地畝收電費的也沒有了。從實際上看,這一電價並沒有加重農民負擔。我縣電價近幾年來,一直在全省較低,農電體制改革前,全省農村平均電價為每千瓦時0.59元,改革後降到0.55元,我縣這次電價調整也是與全省電價接軌。

農電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各行各業,各個部門,任重道遠。韓德印率領電力職工精心組織,嚴密操作,齊心協力開展農電體制改革,積極轉變觀念,牢記電業職工責任使命,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職業道德觀念,熟練業務技能,搞好優質服務,樹立市場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努力使自己的工作達到用戶滿意、政府放心。

以德治企立規範

高邑縣供電局黨委書記韓德印同志一身正氣,廉潔從政,以身作則,帶出了一支兩袖清風不染塵的電力隊伍,他們始終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針,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緊緊圍繞改革穩定的大局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學法、知法、守法的自覺性,有計畫、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促進依法治局,依法辦電,爭創一流供電企業為兩個文明建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

高邑縣供電局為此成立了以局長韓德印為組長,兩名副局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主要成員的執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法制宣傳和執法情況調度會,研究貫徹法律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自1996年頒布《電力法》以來,電力法規相繼出台了許多,領導小組召開多次會議,認真商討貫徹《電力法》法規的具體措施,要求廣大幹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執行,依法治局,依法治電。

依《電力法》搞好電力行銷。搞電力行銷要有營業區,要有營業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過去對這些要求比較模糊。自《電力法》和《條例》發布後,韓德印要求電力職工嚴格依法辦事,劃定了電力行銷區域,辦了營業許可證和工商部門給予的營業執照,做到合法經銷電能。同時,對單位和個人申請新裝用電,臨時用電增加用電容量,變更用電和終止用電,都依據《電力法》法規的具體規定給予辦理,都沒有超過送電規定而耽誤用戶用電。他們把用戶申請報裝用電,增加用電容量的程式、收費標準,以及用戶需要知道的資料,都在門市公布於眾,讓用戶心裡明白。

供電局對電力設施計畫檢修停電和上級要求限電,都按《電力法》規定要求對重要大用戶提前通知,讓用戶做好準備,使生產不受損失,對用戶的電能計量裝置,都通過嚴格的檢驗,合格後才能裝出,進行電力計量。從未出現因電能計量裝置檢驗不合格,給用戶追退電量現象。供電局按《電力法》規定要求,允許用戶對電力計量裝置到上一級部門檢驗,如果出現問題,也按《電力法》規定給予處理,該誰承擔責任,就由誰承擔責任。

他們嚴格按照國家核准的電價收取電費。向用戶結算電費,一分一厘不多收,一分一厘不少收,絕不隨意對電費亂加價亂收費,使廣大用戶非常滿意,從無上訪現象。

對於擅自改變用電類別,擅自超過契約約定的容量用電,擅自操作、變動、遷移用電計量裝置等違法用電,嚴格依《電力法》給予嚴肅處理。

對於竊電者,毫不留情地依據《電力法》嚴肅處理,堅定不移地維護電力法規的權威性、嚴肅性,以震懾竊電不法分子。他們在用電行銷方面,講正氣,處處做到依法經營,依法計量,依法收費,依法治電,全面步入法制軌道。

農村用電管理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情況千變萬化。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如何嚴格執法,依法管電是農電管理工作的難點。韓德印同志針對縣小,熟人多,難執法的特點,教育職工要嚴格按法律辦事,依法進行管電,對違法違規現象要及時依法處理。

他們正氣在懷,無私無畏,處理農村偷竊電問題,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無論是誰絕不留情,除進行經濟處罰外,對個別情節嚴重者,還提交法律部門處理。

對農村用電中存在的“關係電、人情電、權力電”及“亂集資、亂搭車、亂收費”者,輕的批評教育,重的依法處理,很快剎住了“三電”和“三亂”現象。

企業文化凝士氣

企業文化的靈魂,是價值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謀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經過長期培育而形成的,被職工認可的一種健康向上的群體意識,具有鮮明的企業個性,是企業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企業全體員工必須具有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境界。

韓德印帶領供電局廣大幹部職工,在工作實踐中,感悟到:必須靠企業精神把職工的利益、榮辱和企業發展目標統一起來,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才能產生強大的合力和競爭力。十多年來,他和全局職工風裡來,雨里去,寒暑易節,自強不息,提前實現了高邑電力發展遠景規劃的宏偉目標。為高邑縣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他們把這種勤奮務實的創業精神歸納為:“人人敢為天下先,事事爭創第一流”的企業精神。

為了讓這種企業精神在全體電力幹部職工心中紮根,韓德印多次組織領導職工,開展了“崗位學雷鋒,行業做貢獻”、“想民、愛民、為民、便民”、“叫我達標,我要達標”、“三德四愛五心”、“一日三德三做、傳播文明新風”、“優質服務、奉獻社會”、“樹立電力行業新風、最佳化發展環境”、“陽光投訴”等活動和深入開展創建文明行業“三杯”競賽活動,還開展了“假如我是一個用戶”的體察民情活動,使廣大職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體會到什麼是“愛崗敬業”,什麼是“創新務實”,如何“團結奉獻”。

電力企業形象,是生產力、凝聚力,更是競爭力。企業員工是生產力各要素中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因素。因而,企業形象建設的核心,就是努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以人為本,增強企業競爭力。高邑縣供電局以開展“樹立電力行業新風,最佳化發展環境”活動為契機,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電力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整體素質,促進電力行業的行風建設,樹立起電力企業嶄新的光輝形象。

人民電業為人民,是電力企業的宗旨。高邑縣供電局職工在韓德印書記的帶領下,積極開展“三為”優質服務活動,讓“始於客戶需求,終於客戶滿意”;成為全體職工努力追求的共同期望。在春灌、三夏、三秋期間,三個校表高峰時,為確保“三為”優質服務,確保不誤農時,高邑縣供電局計量室的工作人員,舍小家顧大家,不分白天黑夜,廢寢忘食,忘我工作,每天平均工作14小時以上,讓農民來的匆忙,走的高興,電力職工以企業精神鼎力服務“三農”,用自己艱辛的勞作,滿足了用戶的種種需求,贏得了廣大人民民眾的交口讚揚。

優質服務,是塑造電力企業形象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韓德印書記深明此理,他堅持對優質服務工作常抓不懈,確保全全可靠,增供擴銷,提高企業信譽。

韓德印書記採取抓典型帶全局的辦法,在職工中開展了大局意識教育,經過反覆評選、考查,樹立了工作在一線、技術熟練、為客戶熱情服務,準確快捷的優質服務視窗。供電所把先進典型顧大體識大局,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模範事跡廣泛宣傳,在各類會議上予以表彰,在全局營造一個比學趕超的拼搏進取氛圍。

人生如棋步步走,落子無悔方為榮。韓德印帶領電力職工,通過實施企業環境戰略營造了電力企業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使職工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受到良好教育。強化了企業精神觀念,烘托出了企業內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濃郁正氣,增強了企業向心力、凝聚力,增添了電力企業的新活力,有力地促進了電力企業的穩步發展,為高邑縣工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鋪路建橋作用,發揮了先行官功能,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頁輝煌。

農網改造創佳績

電局局長韓德印說:“我們供電局職工永遠做農民的'孺子牛”。為農民服務,首先要從減輕農民負擔做起。韓德印在主持電力日常工作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把電價降下來,他根據國家農網改造工作的指示精神,全縣農網改造工程於1998年正式啟動。工程啟動後,上級撥入高邑供電局的農網改造資金全部進入局帳戶,在財務管理上,他把農改資金單獨立項建帳,由專人管理,嚴格把關,到1999年8月,石電業局撥付農改資金935萬元,局預付實業公司帳款364.6萬元,農改購入資產支付36.25萬元,利息支付3.8萬元,總計運用資金404.65萬元。這些資金除用於改造兩條,10KV線路支用76.8萬元外,都用於了農村的低壓電網改造,這次農改工程,實業公司負責所有工程材料的購銷工作,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認真執行上級有關會議精神和“六制”,嚴把物資採購關,對10KV以上及主要改造材料,都是通過省、市局和農電處招標會投標廠家進貨,沒有在會上訂貨的,他們按省局《推薦目錄》進貨,凡是進入農網改造工程的產品都具有“三證”,確保了這項工程的質量。

1999年8月,全局已完成10KV線路改造兩條,572、574分路,改造線路19。14米,概算投資76.8萬元,10KV高壓進村及農排移位20處,線路長度6.135千米,投資3.72萬元。更換高損配變15台,中韓35KV站已完成征地,圖紙設計已批覆,正在聯繫招標及設備訂貨。

石電業局核准高邑第一批農村低壓電網改造村為60個,截止1999年8月15日,全縣已啟動村40個,初步完成20個村的低改任務,完成投資(國家部分)350萬元,全縣組成低壓施工隊15個,正在改造的村15個,完成高壓進村19個。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高邑縣供電局完成農網建設與改造的決戰年。一年來,全局職工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奮力拚搏,勇於奉獻,使農網建設與改造工作於10月底全面完成,初步實現了“兩高兩低”(提高供電能力,提高供電可靠性;降低線損,降低農民負擔)目標,並通過了省政府和省公司驗收。

韓德印高瞻遠矚,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電力事業,在建成110KV高西站、35KV中韓站、35KV富村變電站的基礎上,又投資780萬元,建成110KV高邑變電站二回工程,結束了該局單電源供電的歷史,使全縣供電保障率達到100%;投資350萬元,完成了城關變電站和配套線路建設,為我縣縣城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用電提供了有力條件;投資100萬元,對縣城電網進行改造,改變了原來線路老、亂、細的局面,使縣城居民生活用電有了保障。在施工中,全局職工在韓德印帶領下,戰酷署,斗烈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加班加點,忘我工作。為保證進度,供電局各科室所站全部放棄了星期天,保證各個環節有效運行,使各項工程得以按計畫、高質量的完成,全站採用雙迴路(高邑站、高西站)供電,全部採用電纜出線,使電站內設備整潔、有序,在我縣電力建設史上是一個創舉,為我縣電力事業史增添了新的輝煌。

在韓德印和電力局全體職工共同努力下,全縣107個村進行了電網改造建設,電價全部達到限價要求以下,每年可為全縣農民減輕電費負擔約150萬元。整改後,由電力局直接抄表到戶,微機結算,電費電量一清二楚,老百姓交納電費非常踴躍。民眾反映說:“電網改造後,電燈更亮了,用電便宜了,許多人家新增置了電冰櫃、電冰櫃、大彩電、電扇、空調等電器設備。”

在電網改造工作中,同時穩步推進了電力體制改革,農電體制改革是“兩改一同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按照上級要求進行了精心策劃,認真組織結合省、市、縣物價部門對農網資產進行了評估,完成了農村分類電價的測算;為了提高農電隊伍的素質,他們對全縣電工分二批進行了培訓,並進行軍事化管理,通過培訓,使農電工達到技術好、素質高、作風正、效果好,實行了一戶一表,由供電所直接“抄表到戶、收費到戶、管理到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