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寺無梁殿

靈谷寺無梁殿

靈谷寺無梁殿是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靈谷公園內的一座明代建築,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該殿建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原為靈谷寺內供奉無量壽佛的無量殿,因整座建築採用磚砌拱券結構、不設木樑,故又稱“無梁殿”。民國二十一年(1931年),國民政府將無梁殿改建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的祭堂,命名為“正氣堂”。無梁殿現被闢為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

歷史沿革

靈谷寺無梁殿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殿中供奉無量壽佛,因此被稱為無量殿,又因為整座建築全部用磚壘砌、沒有木樑、木柱,故又諧稱無梁殿。據記載,無梁殿在正統年間曾祀立三大佛,兩邊立有二十四諸天像,並被用於藏經該殿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曾多次修葺,鹹豐年間,靈谷寺一帶是清軍江南大營,寺內建築大多毀於清軍與太平軍戰火,僅這座磚結構的無梁殿倖存。1928年,國民政府在靈谷寺原址上興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1933年公墓建成。1931年,無梁殿經過徹底修葺被改為公墓祭堂,名“正氣堂”。無梁殿南面設有公墓的大門和牌坊,北面依次設墓園、紀念館(現為松風閣)和紀念塔(現為靈谷塔)。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市人民政府對無梁殿又一次進行了整修。

建築特色

靈谷寺無梁殿是中國各地寺廟同類結構的無梁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該殿坐北朝南,前設月台,東西闊五間、長53.8米,南北深三間、寬37.85米,殿頂高22米.該殿為重檐歇山頂,上鋪灰色琉璃瓦。殿頂正脊中部有三個白色琉璃喇嘛塔,正中最大的琉璃塔的塔座是空心八角形,與殿內藻井頂部相通,可向殿內漏光,這種設計在中國現存的古建築中非常罕見。該殿是磚砌拱劵結構,東西向並列三個拱劵,中間的拱劵跨度達11.5米,淨高14米,兩側的拱劵稍小,跨5米,高7.4米。該殿前後檐牆各設三道門,前檐牆拱門兩邊各有一窗,兩側牆各設四窗,門窗也採用拱劵形式。前後檐牆厚約4米,結構十分堅固。

碑文

靈谷寺無梁殿內正北面砌有三個拱形法圈,分別內嵌一塊黑框石碑。正中的石碑上原刻張靜江題寫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之靈位”,西側石碑上原刻蔣介石書寫的北伐誓師詞,東側石碑上原刻陳果夫書寫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祭文。1949年之後,這三塊石碑上的碑文題刻都被磨平,1981年整修時分別被改刻為“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中華民國國歌》和《國父遺囑》。殿內四壁嵌有110塊編號的太湖青石碑,上刻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名單,共33224人。其中,第1至第61碑,刻1926年1930年間陣亡的北伐將士名錄;第62至第67碑,刻1932年1月至4月間在淞滬戰場抗日陣亡的第十九路軍將士名錄;第68至第110碑,刻1931年9月至1933年5月間在華北抗日陣亡的將士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