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檐歇山頂

重檐歇山頂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古代漢族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廡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古建築中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等均為此種形式。從外部形式看,是懸山頂和廡殿頂的結合,形成兩坡和四面坡屋頂的混合形式,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俗稱九脊頂。宮殿建築中重要大殿多採用重檐歇山頂。

樣式

重檐歇山頂重檐歇山頂

​歇山頂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正脊的前後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廡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築物造型富麗堂皇。在等級上僅次於重檐廡殿頂。在古建築中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等均為此種形式。

從外部形式看,是懸山頂和廡殿頂的結合,形成兩坡和四面坡屋頂的混合形式,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俗稱九脊頂。宮殿建築中重要大殿多採用重檐歇山頂。

歷史

重檐歇山頂重檐歇山頂
歇山頂的出現晚於 廡殿頂,其樣式最早可見於漢闕石刻,在漢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畫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頂。現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築是五台山的唐代 南禪寺大殿。

到了宋、元時期,歇山頂已經大為流行,一些建築物的單檐廡殿式主殿開始改為重檐歇山式,明代時重檐歇山更廣為運用到殿宇建築之中,超越單檐廡殿,成為僅次於重檐廡殿的最高等級建築樣式。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等級簡介

重檐廡殿頂 | 重檐歇山頂 | 單檐廡殿頂 | 單檐歇山頂 | 懸山頂 | 硬山頂 | 卷棚頂 | 攢尖頂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僅是小小的屋頂就蘊藏了社會等級、歷史變遷、民族文化等內容,一起來領略古建築的坡屋頂之美及其豐富內涵。

重檐廡殿頂 重檐廡殿頂
重檐廡殿頂是古代漢族宮殿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這種頂式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廡殿頂又叫四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主要用於重要的佛殿、皇宮的主殿,象徵尊貴。
重檐歇山頂 重檐歇山頂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古代漢族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
單檐廡殿頂 單檐廡殿頂
單檐廡殿頂其外形即重檐廡殿頂的上半部,是標準的五脊殿,四阿頂。故宮中配廡的主殿,如體仁閣,弘義閣等均是。
單檐歇山頂 單檐歇山頂
單檐歇山頂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頂的上半部。配殿的大部分是這種頂式,如故宮中的東、西六宮的殿宇等。
懸山頂 懸山頂
懸山頂是兩面坡頂的一種,也是一般漢族建築中最常見的形式。特點是屋檐懸伸在山牆以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為挑山或出山)。懸山頂用於漢族民間建築。規格上次於廡殿頂和歇山頂。
硬山頂 硬山頂
硬山頂,即硬山式屋頂,是漢族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房屋的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常用於中國漢族民間居住建築中。
卷棚頂 卷棚頂
卷棚頂,即卷棚式屋頂,又稱元寶頂,是古代漢族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為雙坡屋頂,兩坡相交處不作大脊,由瓦壟直接卷過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頂整體外貌與硬山、懸山一樣,唯一的區別是沒有明顯的正脊,屋面前坡與脊部呈弧形滾向後坡,頗具一種曲線所獨有的陰柔之美。多用於園林建築,在宮殿中也多用於太監、傭人等所居的邊房。
攢尖頂 攢尖頂
攢尖頂,宋朝時稱“撮尖”、“斗尖”,清朝時稱“攢尖”,是古代漢族傳統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日語稱寶形造。其特點是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於一點,即寶頂,該頂常用於亭、榭、閣和塔等建築。在日本則常用於茶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