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故宮

明清故宮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 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 乾清宮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裡是後三宮。

明清故宮
明清故宮

簡介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總計8704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鬥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歷史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明初主持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曆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后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於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壞,有多處宮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闢為“故宮博物院”。

建築形式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建設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慧型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型和創造才能。同時,為了修建故宮,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後檐的台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

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標誌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四門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故宮的正門叫“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面寬的大殿,重檐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檐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後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亘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 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樑,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桿,隨河宛轉,形似玉帶。

三大殿

太和門內,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時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現名為清朝時名稱)。這3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檐角有10個走獸,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垂檐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裡慶祝。

中和殿
中和殿(明朝稱華蓋殿、中極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中和殿高29米,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平面長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屋頂有4條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裡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裡審視一下耕具

保和殿
保和殿(明朝稱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7米,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台三層重迭,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迭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千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內廷

乾清宮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裡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高20米。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坤寧宮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裡。
清朝自雍正之後養心殿成為皇帝在故宮內的實際居所。清同治年間慈禧、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在後三宮東西廡,還有為皇帝存儲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置圖書翰墨的懋勤殿。南廡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承值的南書房,以及管理宮廷日常生活的處所。此外還有左右對稱的日精門、月華門、龍光門、鳳彩門、基化門、端則門、隆福門、景和門,通妃子居住的東西六宮。這種左右對稱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徵之一。
內廷東側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後當太上皇養老皇宮,花費一百一十萬兩銀修建。
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裡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御花園原名宮後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築20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築御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文物收藏

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國文物系統文物收藏單位館藏一級文物的總數已達109197件,現已全部在國家文物局建檔備案。在全國保存一級文物的1330個收藏單位中,故宮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並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大事記

* 1416年(永樂十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建設北京宮殿。
* 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 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
* 1459年(天順三年),建設西苑。
*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方完工。
*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熏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皇帝從瀋陽遷都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 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
*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八國聯軍在紫禁城閱兵。
*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 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
*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
*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
* 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 1948年,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部分運往台灣。
* 1949年1月,北平穩定後,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
*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陸續有提出故宮修建計畫,後因種種原因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
* 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2005年,北京故宮開始進行為期19年的大修。

旅遊指南

遊覽故宮,可以從天安門進,也可以由後門----神武門進。由天安門進入,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便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穿過午門,又是一個大廣場,廣場上有一金水橋。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過乾清門,便進入內廷,內廷分中路、東路和西路三條路線。如果是半日游,這三條路線只能游一條,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嬪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闢為展廳)和御花園。一般來說,用半天時間游故宮,比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為佳。如有時間,又想看得細些,則可安排二日游。
 故宮旅遊路線:(1)最理想的參觀路線是從午門進入紫禁城,然後沿著中軸線依次參觀內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2)參觀完御花園,可以通過御花園左側的門進入西六宮依次參觀儲秀宮、翎坤宮、永壽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也叫啟祥宮),然後出內右門回到乾清門廣場,東行進入內左門,可依次參觀東六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乘乾宮、鍾粹宮。參觀完東六宮可沿東長安街再回到乾清門廣場,向東穿過景運門進入錫慶門,然後再進入皇極門,可以參觀皇極殿、寧壽宮、扮戲樓、暢音閣、養性殿、乾隆花園貞妃井,最後出貞順門西行出神武門離開故宮。
故宮博物院全年開放
門票價格: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來年3月31日)40元,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60元;學生憑證20元(中學生免費)。
珍寶館和鐘錶館門票各10元。
售票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8:30—16:0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30—15:30
開館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8:30—17:0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30—16:30
停止入館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16:1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15:40
特別提醒
遊覽故宮,可以從天安門進,也可以由後門----神武門進。由天安門進入,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便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穿過午門,又是一個大廣場,廣場上有一金水橋。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經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過乾清門,便進入內廷,內廷分中路、東路和西路三條路線。如果是半日游,這三條路線只能游一條,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嬪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闢為展廳)和御花園。一般來說,用半天時間游故宮,比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為佳。如有時間,又想看得細些,則可安排二日游。
語音導遊
語種:漢語、粵語、英語、法語、日語、德語、韓語、俄語、泰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義大利語。
位置:午門講解處、神武門講解處。
價格:押金 100 元,租金40元(漢語版、粵語版10元)。
廣播位置:景運門西南。
存包處:午門、神武門,時間:8:30-18:00 ,價格:免費(遊客可選擇安檢後不存包,可在兩門之間免費運送)。
輪椅和兒童車位置:午門講解處、神武門講解處,價格:免費。
觀眾服務中心位置:箭亭。
觀眾諮詢電話:010-85111576、85111567。
固定陳列:宮廷原狀陳列和十多個固定展覽。
設施服務:開放地區有快餐廳。
故宮博物院常設展覽
《珍寶館——故宮藏珍貴文物展》—皇極殿廡房 養性殿 樂壽堂 頤和軒
《石鼓館——秦國石鼓專題陳列》—皇極殿東廡
《鐘錶館——故宮收藏鐘錶展》—奉先殿(館內11點和14點有鐘錶演示)
《青銅器館》—承乾宮
《清宮戲曲展》—暢音閣 閱是樓
《溥儀生活展》—麗景軒
《清代妃嬪生活展》—永壽宮
《皇朝禮樂展》—弘義閣
《清宮鹵簿儀仗展》—太和門西廡
天府永藏展》—保和殿西廡
《清代武備展》—弘義閣迤南西廡
《萬壽慶典展》-乾清宮西廡
《皇帝大婚展》-乾清宮東廡

懸疑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在北斗星的東北方。“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便有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面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徵著天宮中的銀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宮與坤寧宮,“乾”、“坤”二字就意味著天地的意思。其東西兩側的日精門與月華門,則象徵著日月爭輝。東西六宮及其他諸宮殿也都分別象徵著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個星座。
故宮房間知多少
故宮的房間數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房;有人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有9999間半,何有9999間半呢?
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實際上故宮所謂的半間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這間,面積頗小,僅有一作上下用的樓梯,但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是藏《四庫全書》的處所,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淵閣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數為間的慣例,採用了不講對稱的偶數——6間。但又為了布局上的美觀,西頭一間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間房。故宮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據實地測量有8704間。
冷宮何處
“冷宮”在哪裡,要先談“三宮六院”。故宮中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為“三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妃子。皇帝的妻妾眾多。至於選到宮中的女子,一旦失寵,便在宮中禁室里等死,更為悲慘。
故宮的“冷宮”並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查遍所見明、清史料,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
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花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恪嬪等人。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
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裡。如果這一出自太監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也算得一處“冷宮”。
門字之謎
故宮各門匾中“門”字末筆直下至底沒有向上的勾腳,為什麼故意寫成這樣呢?
原來“門”字的這種寫法宋代就有了。據說宋偏都臨安後,玉牒殿失火,殿門燒光。宰臣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末筆都有勾腳,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方能免災。從此以後,凡宮殿的匾額,書寫時“門”字末筆都直下,不勾腳。
有一個為寫“門”字而喪生的故事,更能說明宮殿匾額“門”字無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書詹希原寫太學集賢門匾,所寫“門”字,末筆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發雷霆說:我要招賢,你詹希原這廝要閉門,塞我賢路!遂下令斬之。
故宮設計者
故宮這樣宏偉的建築,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誰負責設計?又是誰主持施工的?這的確是個歷史謎團,難倒不少老北京人。因為故宮的建築上沒有如現代建築那樣明確地刻上此建築物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等字樣。目前大多數人都認為故宮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的人設計的。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於倬雲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曾經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是故宮的設計者這個說法不確切,其實,蒯祥只是故宮的施工主持人,故宮真正的設計人應該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高潮時,蒯祥才隨朱棣從南京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北京故宮未開放區:
故宮總面積72萬平方米,目前的非開放區將近40萬平方米。故宮的未開放區實在是一片很廣大的地區。非開放區概念將長期存在。
雖然武英殿、文華殿、建福宮花園等建築在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的2005年的10月向世人揭開面紗,但是故宮仍有那么多區域沒有開放,“這些區域之所以沒有開放有三個原因:修繕、辦公、庫房。其中修繕是主要原因。”

世界文化遺產

中文名稱: 明清故宮
英文名稱: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編號: 200-003 故宮於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