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脊鯨科

露脊鯨科

露脊鯨科(Balaenidae)因多數成員沒有背鰭而得名。露脊鯨科包括3~4種,多體型較大,身體肥胖,行動較遲緩,口裂彎曲,須板極長。黑露脊鯨(Eubalaena glacialis)又稱黑真鯨,分布於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是唯一分布於我國的露脊鯨,由於體型大且性較慢,在歷史上曾經是捕鯨業的重點,因此也得到了真鯨的名稱。黑露脊鯨現存數量已經非常稀少,面臨滅絕的危險。南露脊鯨(Eubalaena australis)常被歸入黑露脊鯨,與黑露脊鯨非常相似,但是分布區域相差很遠,分布於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數量多於黑露脊鯨,但仍然屬於珍稀物種。北極露脊鯨(Balaena mysticetus)又稱弓背鯨,比黑露脊鯨更長,可超過20米,但是要略瘦些。北極露脊鯨分布於北冰洋和臨近海域,數量較稀少。小露脊鯨(Caperea marginata)是鬚鯨亞目中體型最小的成員,體長僅6.5米,體重僅4.5噸。小露脊鯨體型與其它露脊鯨有一定區別,身體較瘦,有背鰭,口裂比較直,介於露脊鯨和鬚鯨之間。小露脊鯨分布於澳新海域和南美洲與非洲的南部海域。

基本信息

露脊鯨科

正文

鯨目鬚鯨亞目的 1科。通稱露脊鯨。胸、腹部無褶溝或縱溝;須板狹長;頭大,占體長1/4以上。共3屬3種:。黑露脊鯨屬僅黑露脊鯨1種(見圖)。露脊鯨科無背鰭;體長13.6~18.0米;頦部非白色;最特殊的是頭上有由表皮異常增生而形成的角質瘤,瘤的形狀不規則,最大的在上頜的前端,俗稱“軟帽”,次大的在噴氣孔後及下頜前端兩側,須板細長,每側長約2~3米,須板每側250枚;鰭肢寬大,長1.8~2.1米,尾鰭寬為體長的35%;幼體灰藍色,成長後體色加深,變成藍黑色或黑色;睪丸在腹腔中,兩睪丸總重達1000千克;陰莖細長,長達3米;無盲腸。分布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半球海洋中。北半球的黑露脊鯨每年冬季南下繁殖,夏季北上尋餌。游泳速度慢,洄游時速2~3海里。呼氣時,兩噴氣孔各噴出4~8米高的霧柱。善潛水,每淺潛5~6次,即深潛1次,約10~20分鐘,但潛水深度僅50米左右。主要以蜇鏢溞屬長腹劍溞屬桶狀溞屬等橈足類為食。2~4月交配,妊娠期1年,1胎1仔,幼仔出生時體長5~6米,哺乳期1年。肉味美。皮下脂肪厚,其量占體重的40%。須長,可製成名貴的釣魚桿。目前估計北太平洋僅有1000隻,北大西洋僅有100隻左右,現經國際協定進行保護。

配圖

露脊鯨科

相關連線

鯨目


鯨目(Cetacea),包括海豚,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適應水棲生活的一支,外形和魚相似,已經完全不能在陸地上生活,其中包括一些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而多數則是中等體型。
海豚
齒鯨亞目(Odontoceti) ,口中或多或少均具有牙齒,頭骨左右不對稱,只有一個鼻孔。齒鯨亞目種類比較多,多數成員體型比較小,也有少量種類體型很大。大體可以分成海豚、喙鯨和抹香鯨三個差異比較大的類群,每個類群下分一至多科。
海豚科|
喙鯨科 |
抹香鯨科
灰鯨
鬚鯨亞目(Mysticeti), 出現比較晚,起源於早期有齒的鯨類,由於適應以數量巨大的浮游生物為食而失去了牙齒。鬚鯨亞目成員多體型較大,包括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經濟價值高,曾被廣泛捕捉,現生種類多分布較廣,但是由於捕鯨業的原因,數量比較少。鬚鯨亞目現存有三個科。
露脊鯨科 |灰鯨科| 鬚鯨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